僞概念泛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過去一年是人工智能元年,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新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資本大量跟進,導致打著AI旗號的產品和項目遍地開花,大量偽AI產品混雜其中。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曾表示,目前市面上高達90%的智能音箱、機器人等,都算不上人工智能。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也一針見血指出,90%的人工智能項目都是偽AI。

傳統營銷不適應新時代,套用AI概念成新趨勢

在營銷行業,AI營銷的概念也越來越火爆。之所以如此,在於傳統營銷如今正在面臨著新的問題。

在今天,90後、00後崛起,企業越來越難以理解新一代消費者是怎麼做決策的,他們究竟在想什麼,應該如何與之對話。信息過載時代,用戶也越來越難以被打動。

日前知萌諮詢機構發佈的《AI賦能營銷白皮書》顯示,近7成廣告主已經在不同的程度上採用了數字營銷方式,但是無法獲取用戶沉澱數據、又無法預測用戶下一步行動,效果模糊無法量化,而且無法實時把控效果,亟待調整優化策略。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其次是推廣成本高、轉化率低、廣告硬、沒有精準與有效的智能投放方式,這些都是廣告主營銷的困擾。

AI營銷可能是解決傳統營銷人痛點的新藥,也就在這個時候恰逢其時成為熱門概念。

精準營銷、大數據與算法優化≠AI營銷

不過,若缺乏硬實力,僅僅依賴打著旗號造概念來圈市場,依然瞞不了用戶最真實的直覺。

《AI賦能營銷白皮書》顯示,許多廣告主對於AI營銷存在認知上的困境,40.2%的廣告主不清楚是否用過AI營銷產品,27.1%的廣告主明確知道自己投放過AI技術的廣告,但超過一半不確定正在使用的是AI。也有51.2%的廣告主對效果並不滿意。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另外許多人對於AI營銷的概念與理解並不到位,機器人被誤認為AI成廣泛印象。這反應了當下人們對AI營銷的一種普遍的認知困境。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從白皮書來看,大量廣告主或用戶基本就把大數據與算法優化等同於AI營銷,並認為AI營銷就是精準營銷。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而營銷從業者沒有認識到,掌握大數據只是AI營銷的基礎,AI營銷背後涉及到諸多環節的技術(深度學習能力、語音、圖像、人臉識別、算法、大數據等)的融合與升級,還包括了自我學習、發現、預測、建議、自動化等AI助力的環節,將技術與營銷鏈條一體化打通之後,才能看到AI營銷背後真正的能量。

號稱“AI營銷”者眾,真有AI能力者少

廣告主對真正的AI營銷理解不到位,或許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近兩年來,大數據與算法在驅動內容營銷層面成效顯著,加之在AI概念轟炸下,廣告主將大數據與算法=AI營銷。

從國內來看,不少互聯網公司都在往AI方向轉型,包括科大訊飛、今日頭條、獵豹、小米等公司。比如科大訊飛的AI營銷雲是通過對多渠道原始數據的採集、儲存及分析實現目標人群畫像的刻畫與分析,在跨場景下實現智能識客與消費者需求預判。

我們知道,科大訊飛在國內的中文語音識別技術數一數二,但是這只是一個前提。

AI營銷需要海量數據打通來確保多維度的用戶畫像繼而預判需求,但科大訊飛更多是以智能硬件為載體,或欠缺了多樣化的億級用戶平臺打通多維度的海量數據。

獵豹之前也表示要轉型AI公司,此前提出了以“工具+內容”的營銷商業模式,即通過抓取大量用戶有效信息,通過數據平臺對行為數據分析,還原用戶畫像,從而讓廣告投放更具針對性。

但這其實還只是一種用戶行為的大數據分析,與AI能力上的結合甚少,很難說是嚴格意義上的AI營銷。

另外,小米近年來也在強調智能生態營銷,小米投資了大量的硬件生態鏈公司,從MIUI生態到智能硬件佈局,小米已經擁有了大量用戶數據,通過平臺可以實現硬件入口的數據、媒介的打通。

MIUI廣告銷售中心總經理也曾表示通過AI的助力,提升了小米在廣告觸達、轉化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還有今日頭條。頭條近年來也宣佈在AI營銷層面發力。

但我們知道,今日頭條在數據上的積累與BAT尚有很大差距,頭條、西瓜、抖音等產品更多聚焦用戶興趣維度的預判,這種單一維度的數據與算法其實是興趣定向而非定位到用戶意圖。

而頭條在深度學習等AI的底層核心技術能力上也還缺乏足夠的積累,難以做到用AI賦能營銷的全鏈路,也難說的上是AI營銷。

也就是說,市場上許多玩家的營銷模式內核還是傳統的大數據分析營銷。因為AI的關鍵的一環在於深度學習能力,反映到營銷環節需要具備發現、預測、建議、自動化等環節,判斷消費者的情緒與決策,而在這一點,許多強調AI營銷的公司是缺失的。

其二,不少蹭概念的市場小玩家看到了機會,打著AI旗號就衝了進來。

以筆者瞭解到的某科技公司為例,它宣稱自身是一家面向中小企業的AI數字營銷自動化平臺,它的做法是,旗下一款產品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實時採集數據,並通過數據挖掘對企業所投放的廣告進行大數據分析,評估推廣效果,再輸出廣告策略。

但在這整個過程,平臺只是對採集的數據進行相關的大數據分析形成策略,是在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它本質上只是一款提供SEM、SEO、網頁製作及優化、信息流廣告等服務的工具產品,而非AI營銷平臺。

說到底,之所以不少營銷從業者感知不到AI的驅動力,在於許多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打著AI的名義,將傳統的大數據營銷服務或者單一維度的大數據算法模式套用AI的概念,以此來拉攏廣告主,這導致營銷從業者感到困惑,也導致許多廣告主所接觸到的服務與產品其實並非真正的AI營銷產品。

其三,市場上AI營銷模式還處於探索與發展階段,尚沒有形成行業標準。標準的缺失導致行業從業人員對AI營銷的認知產生了侷限。

AI技術不完備而談AI營銷,本身就是一個營銷噱頭

因此,許多人對AI營銷理解不到位,本質是市場上掛著AI概念的偽AI產品與平臺太多,導致許多廣告主對AI有一種模糊或者不信任的心態。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的基礎層涉及到大數據、人機交互、計算能力、通用算法、框架等這是構建生態的基礎,也是AI營銷的前提,果在AI技術生態基礎缺失的情況下談AI營銷,本質就是一場營銷噱頭。

其次是,國內人工智能基本上是被百度等巨頭推動的,但即便是百度,它的AI技術能力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基於多年在大數據處理、機器學習、智能推薦和圖像識別等領域的積累上。

百度搜索+信息流等營銷業務的增長也是建立在百度為7.5 億用戶所做的200 萬維度的畫像標籤以及億級別屬性和關係的知識圖譜上。

其三,AI的基礎是大數據,這些資源通常也掌握在巨頭手中。

而對於許多偽AI營銷平臺來說,AI所需的數據維度和數據飽和度尚且受限,更不用說投放方案的精準性、算法提升的速度等方面。這些能力層面,許多規模欠缺的公司與行業是缺失的。

當前《AI營銷賦能白皮書》或對於提升行業對真偽AI營銷的認知有一定意義,因為營銷人如何正確應用AI,確實需要一次再教育。

BAT都已入局,百度AI營銷模式或是真AI的樣本

總之,AI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是人與信息資源交互方式的升級,有很高的門檻,不是誰都玩得轉,炒作概念最終會被質疑,會露餡,只有真正的AI營銷才能實現更優的效果。

在信息流資訊無處不在的當下,百度搜索+信息流是相對成功的嘗試,數據顯示,搜索與瀏覽資訊時出現的廣告能激發近六成的用戶購買慾。因為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過程中,AI起著關鍵作用。

偽概念氾濫,認知模糊,AI營銷或需一場再教育

近年來,BAT都已經在用不同的方式讓AI賦能營銷,騰訊是社交營銷,百度、阿里都是做意圖營銷。而把AI賦能營銷產品化的當前有阿里和百度兩家,前者推出了UNI Marketing,百度有Omni Marketing。

值得一提的是Omni Marketing——即通過AI ID打通集成了百度係數據、合作伙伴數據、線上線下等海量數據,對目標用戶屬性、需求偏好、內容消費趨勢、潛在需求意圖等全方位的分析,以興趣+意圖的模型來實現精準理解和預測需求意圖。

百度AI營銷的本質是將AI能力賦能營銷全鏈路,讓品牌都找到對的人,並通過線上線下、跨屏、跨終端等各環節打通與融合,達成不同的智能媒介的連接,形成全時全場景的覆蓋能力。

百度的AI營銷模式的護城河在於三點,首先是AI技術上領先與大數據積累,其次打通了營銷體系與合作伙伴數據的全鏈路。再次是通過底層AI的自我學習實現對消費者行為的預測、分析與匹配。

AI的本質需要將AI技術與整合營銷體系的結合與海量數據的融合互通,對其消費決策形成影響。擁有龐大的數據積澱以及技術處理能力是關鍵,在缺乏積累的情況下就侃侃而談AI營銷,本質是一種概念炒作。

結語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由技術推動的,營銷也不例外。AI營銷是營銷的未來,AI可以賦能營銷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併成為一種基礎設施。但是我們依然需要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AI營銷,它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與要素,去偽存真,才能最終讓技術為營銷加持,才能讓AI最終為營銷人所用。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