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百強房企以價換量,6800元,是否爲今年開封最低價

一石激起千層浪,讓開封市場震動的莫過於開封西區某項目,以高層均價6800元/㎡,一舉打破了開封市場對於金九銀十的所有期待。這是否意味著開封連續上漲兩年的房價,開始迴歸理性?

對於目前開封西區8500-10500元/㎡的房價,6800元/㎡的價格基本上是一次腰斬,對於整個開封市場,也意味著秋季伊始,寒冬已至。潛在購房者的預期已然發生變化,自前年和去年以來,開封的房地產市場像打了雞血一樣,各路豪強紛至沓來,開封房地產市場的購房者經歷了幾次“教育”。

第一次:千人搶房,搶不到房,萬人搶房,房賣不完。在這期間,也見證了開封房價從5000+,漲到7000+,漲到9000+;

第二次:暴漲之後,是該繼續買房,還是儘快出手。對於當時的購房者或投資客來說,40萬買入,80萬賣出這樣的感受還是第一次體驗,困惑他們的是,如果90萬再次買入,多少萬可以賣出?

第三次:也就是這一次,相對於開封市場的超低價6800元,並且是全款優先,瞬間瘋搶。瘋搶之後更要去考慮的是:接下來,該不該買房?

金九銀十,對於開發商和購房者,進入了一次最考驗心智的心理博弈。你永遠不知道,你現在買的房價,是否是最低?也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房價會再次上漲?尤其是在有了第一個百強房企帶頭破冰之後,誰還會在意誰是第二個破冰的?

傳聞中的封土,已然在即。調控政策,也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房企的融資渠道日益減少,融資成本日益增加。隔壁的省會,甚至祭出了“沒有預售證,不能開放售樓部和做廣告宣傳”。

開封,又當如何?

如你所見,年初的百強房企,與本土開發商合作的項目,還在繼續跳票。如你所見,進入開封市場的TOP3房企,已然沒有了年初高調佈局開封各縣市的壯志雄心。如你所在,當下的房地產格局已然沒有了四面開花,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甚至壓縮到東南片區都無力開發的地步,百強房企也在西北片區收起了狂妄,在這個金九銀十到來的時候,本該是他們年度最恢弘的時刻,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暴擊,打一個措手不及。

更為可怕的是,在開發商愈發艱難的年代,購房者的日子會更加難過。儘管你熬過了為交付維權的開封市場,但你接下來可能會進入頻繁的為品質維權的時代。2016年起相對高價銷售的房源,如今已然接近交付,儘管你買的貴,但在貴的前提下,品質亦有保障。大漲與大跌都不利於當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穩重有降或者平穩或者穩中略漲,才應該是當下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對於開封,顯然也是如此。

對於過去的2017年,整個西區,尤其是十四大街以東區域的庫存基本銷售一空。這種局面一度造成了“開封無房可買”的局面。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開封市場一些開發品質較差或者毫無品質可言的房子也迎來一波上漲,而這種上漲是與其項目品質嚴重不匹配,對於購房的恐慌,也讓不冷靜的購房者紛紛上車。如今的2018年,市場已趨於冷靜,6800元/㎡的價格更像之於項目,之於區域,之於開封市場的一把雙刃劍,或者一個參照物。

之於項目,可以說毛坯的價格,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也對於項目後期的定價形成了制約。之於區域或者局部組團,一定程度上刺穿了價格泡沫,讓這個區域的價格漸漸迴歸理性。之於開封市場,不到百套的房源推售,加上全款優先的限制條件,對開封的價格體系所能帶來的衝擊力仍有限。目前的判斷,仍然是傾向於眼下的開封價格體系仍會維持一段時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一個因素,現金流。

金九銀十期間,對於開發商的現金流是極大的考驗。融資成本的上升+將近小半年的停工+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經讓開發商急於把錢裝在兜裡。畢竟,在激戰的金九銀十,今年進入開封的諸多百強房企,省內知名房企都會迎來開盤,整個市場的項目推售房源將會達到開封今年的最高峰,在這場戰役中,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選擇太多,會讓購房者不知道如何選擇。這其中,包括了區域的對比,產品的對比,居住配套的對比,房價的對比,付款方式的對比等等。

毫無疑問,此刻的開封,已然進入橫盤期,觀望情緒會持續走高。剛需自住買房,無所謂漲跌的觀點,也會進一步受到質疑,因為在房價有可能下跌的情況下,誰不願意更低價買房。對於投資客來講,6800這樣的價格以及全款的付款方式,也會對資金需求量進一步提高。而從開發商的角度上來講,以價換量已經是此刻的共識,他們需要平衡的是銷售價格與銷售速度的預期,銷售利潤的分成,後期拿地的預估。

在這個寒冬來臨的時刻,很有可能一部分開發商難以熬過這個冬天。希望你買房的時候,有所慎重。價格,是你應該考慮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道理不會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