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經濟很強的宋朝為何總被欺負?

leonides


宋朝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宋是遼宋夏金元這個大分裂時期,華夏正統的代表,文明程度、經濟實力也是所有政權中最強的。有學者認為,南宋的GDP相當於當時全世界GDP的80%。當今社會我們都信奉一個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經濟實力如此強勁的宋朝,為什麼在軍事上屢屢敗北呢?\r

一、武將地位低下。\r

宋朝得國不正。趙匡胤作為北周武將,卻在一次軍事行動的過程中,意外被部下黃袍加身,“被迫”的當上了皇帝。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趙匡胤對武將極備戒心,這才有了後面的“杯酒釋兵權”。有宋一朝,文官地位高,武將地位低。這造就了宋朝文化的大繁榮,也導致了宋朝軍事力量的羸弱。據說,金國完顏亮進攻南宋時,八品文官中書舍人虞允文到前線慰勞軍隊,為激勵將士奮勇殺敵,競對領軍將軍說,只要打贏這場仗,虞允文願認這位將軍為義子。這位比虞允文的官品高很多的將軍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十分高興,愈戰愈勇。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虞允文是皇帝身邊的文官。可見宋朝的武將地位有多麼低下。\r

二、缺乏軍事要塞。\r

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中原王朝受到的最大威脅一直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比如漢朝的匈奴,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隋唐時期的突厥等,都對中原王朝造成極其嚴重的安全威脅。後晉石敬瑭,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所以宋朝立國伊始,便面臨著北方門戶向草原民族大開的局面。缺少長城的阻擋,中原的農耕文明對草原的遊牧文明,在地理戰略上一直是處於劣勢的。而草原民族想侵略中原,卻可以暢通無阻。\r

三、軍事政策及兵力構成劣勢。\r

宋朝為了防止武將長期統領軍隊,勢力做大,威脅中央,所以實行兵將分離的政策。此舉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隊調度和指揮協調性都大受影響。另外,宋朝地處中原,是農耕文明,以定居為主。北方草原是遊牧文明,是在馬背上長起來的民族,所以人人皆兵,且民風彪悍。雖然宋朝的軍隊也有騎兵,但主要還是以步兵為主,所以宋朝的軍隊戰鬥力遜於北方草原的騎兵。\r

基於以上原因,宋朝雖然文化大繁榮,經濟大繁榮,但卻在軍事上屢屢處於劣勢。如果大家認為還有什麼原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r

歡迎各位讀者關注、點贊、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


阿魯恩佐


首先從體制說起,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是從後周奪過來的江山。因此他本人對於武將造反是防備心理很嚴重的。立國後不久便有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北宋一直延續這種以文制武的政策,武將的地位不如同期文官。這也導致武將疏於軍事革新。並且後面實行將兵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北宋部隊分為禁軍、廂軍。禁軍精銳往往在京師附近,而邊境地區主要靠地方廂軍,而戰鬥力方面廂軍又遠不如禁軍。所以一旦開戰,場面上初期是不佔優勢的。

其次北宋開國初就丟失了燕雲十六州,當然這要怪石敬塘這個漢奸。丟失燕雲十六州最大問題是失去了養馬地,因此北宋軍隊比較缺騎兵。騎兵在古代戰場上威力巨大,遊牧民族靠的就是來去如風的騎兵才能和中原王朝抗衡,中原王朝缺乏騎兵就很難在正面戰場打敗遊牧民族。所以北宋往往能守住城池,或在野外擊退對方,但是很難大規模全殲對手。

最後不得不說,北宋的對手都不是善茬。遼國、西夏、金都是戰鬥力爆表的民族,這些民族都有各自的戰術體系。北宋與這些國家接壤,有時候會同時面對來自兩方的威脅。再加上北宋幾個昏聵的皇帝昏庸無能,缺乏勇氣和大局觀,打輸了甚至是平局都有賠款、割地、和談的現象。




村長愛寫作



教科書看多了吧大家,雞的皮第一,什麼重文抑武,沒有馬場,又什麼頂住世界第一帝國幾百年都是藉口,其實宋甚至明朝無論經濟和軍事的質和量絕對碾壓周邊。

為何宋亡!


黨爭是首要條件,北宋王安石和司馬光變法之爭,以致留下“閩人狡猾,楚人輕易”名言,意思南方人不適合……而明江右派、徐階、高拱、張居正開啟朋黨之爭模式,最後好心學的東林黨掘墓,這些酸腐乳黨爭最後都不顧及國家存亡,就只剩一群酸秀才吟詩作賦留給後人乘涼。



其次階級矛盾,造成人心不齊,不要被那張圖欺騙了,王安石為什麼變法?其他邊角廢料不用去研究,最核心也就是最終目的無非就是“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這是有權和有錢人最不願看到的,利益在他們那邊,變法失敗是必然。當外族入侵,管你衣冠南渡還是五胡亂華,那只是少部分貴族及士族逃至南方,北漢人不會為丟失一畝三分田而去南方討飯,甚至痛恨那些逃至南方官僚地主剝削階級,宋明兩朝北漢人幫外族滅了南漢是常識問題,漢奸不存在的,所以元朝才有三六九等之分,北漢地位比南漢高,可以少交稅。

信仰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但不可否認人類文明進步!在宋之前有一個大盛世讓大家有了新信仰,從此殺戮逐漸離開了漢人視線,不信可以研究下我們那個可愛的鄰國曆史,大家都懂得。中國歷史上女真人就是通過灌輸這種信仰,弱化甚至控制了桀驁不馴的蒙古人。

至於什麼馬不馬場的,沒聽過越南人說美帝坦克老厲害了,我們被打敗是應該的,江南同樣山高水遠,蒙古滅南宋之前一直忙於內鬥,再想想蒙古50萬大軍三徵越南鎩羽而歸,這些都不是根本理由。


蟹蓋第一鼎歹忽悠


宋朝總是被欺負的原因:

1、宋朝的政治體制有關,宋朝重文輕武,造成武將多是文人充當。很多文人都是紙上談兵之人,對於排兵佈陣知道甚少,在宋朝一整個時期,只有范仲淹是文人充當武將的最成功的人。

2、宋朝的軍事制度,使得將兵分離,主要兵力都集中的中央,地方兵力較弱,從中央調兵又需要時間。且調兵手續複雜。

3、宋朝的疆域比較其他朝代相對較少,很多戰略要地被其他民族佔領,例如長城在遼國的手裡,宋朝無險可守,造成少數民族騎兵南下相對容易。在北宋的防禦戰備中可以看出,宋朝在今河北、山西等地種植樹木就是為了組織遼國的騎兵南下的。

4、兵力組成部分不同,宋朝主要是步兵為主,少數民族多是騎兵,騎兵對戰步兵有絕對的優勢。使得宋朝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且宋朝的防禦方針是被動防禦為主。

5、宋朝的君臣多派系,在戰爭期間爭論不斷,拖延戰爭的準備時間,每次戰爭都會出現主戰派與主降派。當一派佔主導,打擊另一派造成政策的變動與內部力量的消耗。


浩強資訊


一、先看北宋軍制

1、"將從中御”限制了將帥的指揮才能

將從中御就是宋朝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建立了樞密院三衙統兵體制。樞密院三衙統兵體制把兵權一分為三。樞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遇有戰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領兵出征。

2、北宋統治者還以內臣監兵。

內臣根本不懂軍事,讓他們指揮打仗,只能導致失敗。宋仁宗時,內侍王守忠為都鈴轄,負責西北邊事。宋神宗時又用宦官李憲領兵伐夏,結果大敗於靈州。到宋徽宗時, 重用宦官童貫, 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3、中書、樞密院、三司各不相知和上下相維、內外相制

中書、樞密院和三司分管政務、軍事和財政, 互不統屬。故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

4、北宋還採取了內外相制、守內虛外的置兵原則

宋代的主要軍隊是禁軍, 其一半駐軍京師及其附近地區, 其餘則分戍全國各要衝地帶, 其主要目的是鎮壓人民的反抗。邊境上只駐屯極少量的禁軍, 對遼和西夏實行消極的防禦。

5、更戍法造成了將不知兵、兵無常帥的局面

出戍邊遠條件惡劣地區的軍兵,以半年為期輪換。朝廷臨時任命戍軍統兵將官,造成兵不知將,將不識兵,易於控制。此法雖對防止將領專權有利,卻削弱了軍隊戰鬥力。

6、收兵權, 以文制武

杯酒釋兵權。用文人監軍事, 限制武將的權力。

二、看北宋軍隊

1、冗兵和軍隊素質的低下

宋朝的軍隊數量, 超過了以前任何一朝。據記載,宋太祖開寶年間有軍隊378000人;太宗至道年間為666000人;真宗天禧年間達912000人;仁宗慶曆年間增至1259000人;皇祐時竟達1400000。宋朝軍隊不斷擴大,自然要耗費國家巨資。宋代軍隊的數量雖大增,但軍隊的素質卻極端低劣, 戰鬥力不強。

趙宋皇帝將國家主要軍隊禁軍分屬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三衙統領,並用一些資歷較淺、容易駕馭的人來作三衙的將領。

2、北宋實行募兵制,

每逢災荒之年,則鼓勵官吏大量招兵。健壯者,充禁軍;較弱者, 充廂軍。這樣, 所用於田間生產的人數大減, 並且都是老弱之人。趙宋統治者這樣做, 原是想把生活無著落的勞力集合在一起, 以防他們鬧事。這些兵缺乏訓練,不能參加戰爭,只好大量用於遭運, 服工役、修河養馬等。

北宋養一支龐大而冗濫的常備軍, 浩大的軍費開支, 使北宋財政入不敷出, 經濟長期揩據; 募兵制,又使大量的青年男子脫離社會生產,甚至出現田地荒蕪的現象。

三、消極防禦

消極防禦的傳統國策消極防禦是宋王朝的傳統國策。宋朝歷代皇帝在處理對西夏和金的關係時, 都按照分師固守、不動出擊的格式行事,最後,北宋王朝終於在這種國策中覆亡了。


通觀北宋,養百萬之師,徒耗無窮財賦: 消極防禦, 終使國家滅亡。深可為鑑。


翻滾兩週半


在文化,藝術和商業方面,宋朝是中國最偉大的王朝,

王安石提出的福利國家制度,養老,教育等制度 這是一個經濟富足的國家才回去想的問題,最早的歐洲國家提出類似的東西是在19世紀,也就是700多年後。

宋朝軍事上比較弱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宋朝從未設法征服長城所在的華北地區。宋朝是古代唯一一個沒有長城保護的王朝,失去了長城(東段)所在的燕山(燕山)的控制權。這意味著宋的門對遊牧民族敞開大門。

  2. 宋朝本身是通過發動軍事政變而建立起來的。所以,王室從不信任武裝力量,所以宋朝的軍隊發展是收到極大控制的,所以削弱了不少的戰鬥力。
  3. 基於第二點宋朝的政治政策基礎是“重文壓武”,強調文學,限制軍事力量。
  4. 宋朝對草原沒有實際控制,沒地方養馬,所以戰馬是奇缺的。那個時代的戰爭,戰馬是非常重要,他的地位可能類似於二戰時的坦克


曉古明今


首先富國強軍是兩件事,國富不一定軍強

還有就是宋代將不識兵,兵不識將至於什麼原因,參考趙匡胤怎麼上臺的

這你懂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