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7月新能源鋰電池裝車7.8萬台用340萬度電池

根據崔東樹個人測算,18年新能源車生產合格證數量實現持續高增長,7月新能源車產量7.8萬臺,同比增長24%,電池用量340萬度,同比增長32%。

17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環比上月都是持續增長。18年1-5月的同比持續高增長,6-7月的客車調整幅度較大,影響電池需求。

7月乘用車帶電量35度、同比增長36%,拉動總體新能源汽車電池平均帶電量43度。實現技術和產品提升的表現是很好的。

1 、18年新能源車產量實現強增長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根據崔東樹個人測算,按照汽車生產合格證數據:2018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7.8萬臺,增長24%;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40萬度,同比增長32%。由於3-5月的年初搶裝特徵使新能源汽車產量爆發增長。6-7月的新補貼政策起步期的產量增長仍是較好。

從7月的汽車走勢看,電池需求是較好增長狀態,由於客車搶裝行情結束,18年6-7月的客車產量環比5月下降較明顯,導致電池需求環比下降較大。18年新能源車新補貼政策調整前的放量的拉動效果較好。

2 、18年新能源車電池需求高增長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17年1-12月的新能源車產量81萬臺,同比增長99%,而電池的需求累計達到3602萬度電,在上半年負增長的背景下,下半年同比大幅正增長,達到30%的增長。恢復增長的主要原因是8-12月的同比電池裝車需求增長較快。

18年1-7月的電池需求也是同比增長1.7倍,較17年的低增長的基數下,18年的1-7月的確較強。但6-7月減速效果很突出。

3 、新能源車的電池需求隨產品轉變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18年1-7月新能源車電池用量1915萬度,較17年1-7月的574萬度增加1000萬度。18年7月的電池用量環比6月增長不大,但結構上分化也較明顯。從車輛細分類別來看,18年7月乘用車電池裝機電量約241萬度,同比去年的115萬度增長94萬度;客車電池裝機電量60萬度,同比下降35萬度;專用車電池裝機電量39萬度,同比下降9萬度,乘用車表現較突出。

18年客車需求恢復較快,客車逐步不是電池需求的重要主力。從產量結構的變化看,18年7月的客車產量佔比4%,但7月的客車用電池佔比達到18%,相對17年7月的37%電池用量下降很大。

17年乘用車總體看是佔產量需求的68%和電池需求的37%,18年乘用車總體看是佔產量需求的86%和電池需求的59%,仍是引領消費增長的核心動力。18年的客車產量恢復較好。

4 、7月的整車產品電池需求特徵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2018年1-7月的三元電池佔比達到58%,要17年的45%提升13個百分點,17年較16年的22%也提升了20個百分點。而錳酸鋰和鈦酸鋰的需求逐步減弱。7月的磷酸鐵鋰到27%,也是合理迴歸。

5 、7月的各類車電池需求特徵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從不同電池類型來看,18年的電池三元化趨勢持續。7月乘用車裝機總電量中三元鋰佔比持續提升,插混達到100%。7月純電動達到87%,磷酸鐵鋰稍有下降,也是較有特色的。

客車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但佔比不高,錳酸鋰、超級電容的產比也有一定的市場空間。18年7月的磷酸鐵鋰客車電池需求表現較好,達到98%。

的三元化趨勢很明顯。17年的三元電池的裝車量達到68%的佔比,而16年的佔比是37%。18年三元提升的趨勢相對是下降的狀態,7月達到57%,錳酸鋰恢復增長也是很好的趨勢。

5 、主力電池廠家表現優秀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主力電池企業的表現也是你追我趕,由於從整車目錄拆分的電池企業裝車單有時有一個型號多個廠家配套的情況,沒把握拆分合理,因此就作為一個企業組對待,並列於企業,導致主力企業可能因此少算一些,但不多。

在4月的比亞迪裝機份額達到35%,重新歸回電池裝機的第一。但寧德時代上市前後很強,7月也很優秀,達到39%。

6 、主力電池產品結構變化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主力廠家優勢相對明顯,寧德時代的三元里的產量佔比在快速提升中。尤其是寧德時代為代表2018年的三元鋰佔比自身總量達到58%,本月達到自身68%比例。

而比亞迪的磷酸鐵鋰產量在18年至今裝車達到38%,體現了大巴的需求。5月的比亞迪大翻身,磷酸鐵鋰成為主要的貢獻。而且比亞迪的乘用車的新能源車表現還是很強的。7月的比亞迪乘用車表現較好。

18年的寧德時代客車裝車比例高於比亞迪較多。而且比亞迪的專用車較少,乘用車較多,因此7月表現不強。

7 、主力電池產品配套變化

18年7月新能源锂电池装车7.8万台用340万度电池

從18年1-7月的數據來看電池廠家的整車配套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目前的配套總體是乘車,尤其是以北汽能源,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為代表,著力開發了長安和奇瑞兩大企業。而與鄭州宇通等客車企業的佔比大幅下降。

比亞迪的電池外賣,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前期主要是給北京華林,但是在18年已經出現了華晨汽車,未來個長安參股也是很好事情。國軒高科著力開展江淮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北汽新能源的業務,此次漢騰的表現相對較好。而深圳比克在發展眾泰的同時,著力發展海馬汽車,表現也很不錯。

北京國能目前主要是供給鄭州宇通,而珠海銀隆近期有鈦酸鋰,也是衝刺搶補貼的趨勢。

主力車企的配套優勢明顯。比亞迪的配套電池主要是自身需求,而寧德時代的配套範圍很廣。北汽新能源的表現也是異常較強的。客車企業的表現仍是巨大的電池拉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