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李武兵

2018.07.12

知青歲月那些事


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週年

話當年,風華正茂

——致水果湖中學上山下鄉知青校友


李武兵

那一年,我當兵了

生命裡少了一段知青歲月

但我是農民的兒子

聞過泥土的氣味

知道汗水的沉重

熟悉水田裡的螞蟥

麥地裡的蚱蜢和野蒜

而你們,用青春

推開一扇陌生的門

去認識農村、農業和農民

無論悔與不悔

這個至今還困擾著中國的課題

早在五十年前

就走進你們的人生之旅

在視野裡生長驚奇和思考

冶煉自己的意志和品格

還未豐滿的肩膀

承擔時代之重

磨出血泡與老繭

走出一代風華的腳力

令我景仰

回望鍾祥的山水

鄂西北的石頭和林木

一種無比親切的感覺

已經種在你們的血脈裡

根深葉茂,沒齒難忘

魂牽夢縈的真情與愛戀

有時會讓你們淚流滿面

好想捧起那裡的泥土、稻香

以及那些熟悉的鄉音

與精神的生命融為一體

在夕照裡繼續相守相依

或許,細緻到一壠稻穗的景象

一位鄉親憨厚的笑容

一種農具的樣式和顏色

一個南瓜的形狀和花紋

還留在你們的記憶裡十分清晰

歷歷在目……

我相信,中國以往的故事裡

沒有過這樣的情感歷程

沒有過如此親切逼真的情節

在自己的回憶裡重新出彩

無須妄議

只憑真情實感

紀念這次規模宏大的遷徙和迴歸

共和國挺直的脊樑裡

有這一代人煉就的鈣質

遠隔千山萬水

讓我以一名學友和老兵的名義

向你們敬禮!敬禮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1966年,水果湖中學高三(1)班同學畢業照

知青歲月那些事


50年後再相聚

知青歲月那些事


1968年春,水果湖中學高三(1)班部分學友與軍代表在武漢東湖留影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唯一一次橫渡漢水(外一篇)

——紀念7.16渡江五十二週年

徐 革

我橫渡漢水不是在武漢,而是在我下鄉的鐘祥縣舊口區的漢水邊,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橫渡漢水。

那年(69年)夏,麥子成熟了,我們全隊的人都去到灘田割麥子。所謂灘田,就是堤外的沙灘,種上麥子,靠天收!運氣不好發大水淹了,也就顆粒無收。我們隊離漢水還很有一段距離,實際上是一塊飛地。到了地方,就被漢江(那個地方都習慣叫漢江,我們所在的公社也叫《漢江公社》)所吸引,心裡癢癢的!在武漢,游泳是一大愛好,幾次渡江頗為自豪。在隊裡,屋後面的吃水塘就是我們幾個大男人夏天洗澡的地方,(在吃水塘裡洗澡其實有點……)當然少不了要在水塘游上一會。在灘田割麥子還是很辛苦的。驕陽似火,又沒有一點陰涼的位置,即使有陰涼的地方也不能去躲陰,因為灘田的活要在一天內完成,沒有休息的時間。旁邊的江水抓得我們心癢癢的。吃過午飯,趁都在休息,我們三個男將——賈震濤、賈震輝和我——毫不猶豫向江邊走去。(朱夢暉不會游泳)由於河道彎曲,一般河水都是靠一邊流,另一邊就形成灘。我們三人在河中走了好長一段才到腰部,(太淺了遊不開)差不多走了一半才向對岸游去。剛開始,水流比較緩慢還比較輕鬆。越往對岸游水流越快,快到對岸明顯感覺水流快多了,真有點橫渡長江的味道。但畢竟不是長江,不久就上岸了。岸這邊好像是石牌區,我們休息了一會,恢復一下體力,又往上游走了一段路再游回來。這也是我僅有的一次橫渡漢水,現在想起來,還是冒了一點風險!這就是年輕……7.16快到了,渡江五十二年紀念!

我們的“寵物”狗——小笨


家養的動物如狗、貓、鳥等叫“寵物”,是倍受主人愛護的。我們養的狗名叫小笨,它並沒有得到多少關愛,甚至還差點要了它的命!所以寵物二字要打上引號。

六九年的春節過後不久,貧協組長賀本祿給我們抱來一個小狗,且已經剁了尾巴。至於為什麼小狗要剁尾巴,賀本祿給我們講了個所以然,我已忘記了,看賈震濤還記不記得(當地也確實有很多狗沒有尾巴)。當時不知有多高興!因是第一個春節,我們三個大男將都留在隊裡。要給這第一個新“成員”起名字,叫什麼虎啊獅啊什麼的覺得很俗,又都找不出個“雅”名,最後決定用拈鬮的辦法來決定。我們在廚房的飯桌上鋪一張報紙,喊一、二、三後,一起用食指點在報紙上,拼湊出什麼字就叫什麼名字。就這樣拼湊三、四次得出了一個“無能”的名字,(有點金庸武俠的味道)這個名字我們都還滿意。幾天後,賈震濤和朱夢暉上金岡口搞水利,只剩下我一人看家,好在有"無能"陪伴我。每天收工後,我在廚房一喊無能,它就從隔壁馬爹家跑過來,圍著我轉,好不親熱。一天,我在廚房喊了幾聲都沒有反應,覺得不妙!果然,我們的“無能"失蹤了!

幾天後,本祿又給我們送來一隻狗,外形和毛色和"無能"幾乎一樣,只是尾巴沒有剁。幾天下來,狗也基本熟悉了我們家。不久,賈震濤和朱夢暉從工地回來,看見狗活蹦亂跳,都很高興。忽然,賈震濤說怎麼狗的尾巴變長了?我忽悠他:這長時間,它不長長!他竟然相信了。狗尾巴剁了是不會再長了的,我還是跟他講了實話。他的情緒一下就低了下來,好像它是一個“二”貨,連“無能”這個名字都不配,只給它安了一個“小笨”名,這似乎預示著它的地位和以後的諸多不幸!

"小笨"慢慢長大了,都能夠到飯桌了。一次竟當著我們的面偷吃桌上的雞蛋,我狠狠地教訓了它。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記住這是不能做的,以後它也確實沒有再犯。我們每天餵雞餵豬,很少餵狗。白天不知"小笨"在哪裡混吃,晚上回來忠實地為我們守夜。轉眼到了秋天了。某一天,村裡的社員向我們投訴,說這狗咬了人。當時我們很氣憤,竟然想到要殺了它!當時已把它吊在樹上了,甚至用篾刀在它頭上敲了幾下,貧協組長一個勁在旁邊求情:它畢竟是一個畜生……後終因不忍心也下不了手,還是把它放了。即使這樣,它仍然忠心耿耿為我們守夜!

現在每每看見別人遛狗,就會想到"小笨"。後來聽嶽楚生講,"小笨"最後還是遭到了毒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身邊的能人

賈震濤

當年我們下放在漢江公社農村,有一年多的時間,其間接觸到不少的鄉下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幾個是看似平凡的能人。

編筐編簍,貴在收囗

村裡有個後生叫本彥,平日裡寡言少語,見到生人就臉紅。但是,他有一手好手藝一一編制竹器。一天,生產隊長叫他到我們知青組來幫我們編些竹器用具。他拿把篾刀不聲不響的,到我們屋後的竹林裡砍了一些竹子。只見他把竹子一個個破開,坐在門前的院子裡,劈起竹篾來。篾刀在他的手裡來回舞動,不一會就劈出一大堆寬的寬,窄的窄的篾片。這些篾片他又把它們分成篾青、篾黃。然後就開始編織起來。竹篾在他手裡上下翻飛,梭來織去。我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不一會,一頂尖尖的斗笠就編成了。他又在竹林裡撿了一些竹葉鋪墊上,再看看我們的頭的大小,又織一個竹胎子在裡面紮上。一頂簇新的竹斗笠戴在我們的頭上了,不大不小正合適。我們小組八位知青別提多高興了。本彥看到我們這麼快樂,他也靦腆的笑了。

這以後的日子裡,不論是天晴還是下雨,斗笠一直伴隨著我們,就象貧下中農護衛著我們一樣。

本彥接著又給我們知青小組編織了一些竹籃,竹椅子,畚箕……我們一下子添加了這麼多傢俱,農俱和用具,全是屋後竹子編織的。這樣也勾起了我想向他學編織及劈篾的興趣。他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劈篾,如何簡易的編織。示範的過程中,他又隨手拾了幾片廢棄的篾片,紮了一隻竹螞蚱,栩栩如生的。他真是一個編織竹器的巧手。

我們也在屋後竹林砍了竹子,學著劈篾,學習編織,我學著編了一個開水瓶的竹簍……真正上手,談何容易。編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收不了口,只好再請本彥,如何是好?

他說編筐編簍,貴在收口。也就是說,做事情一定要善始善終。我們學習了編織,也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種地沒有巧

立琚是我們生產隊的一個成份較高人,平時對人一臉謙恭。由於年歲大了,生產隊裡派他在集體地裡種菜、種瓜,同時也幫了一季我們知青菜園種菜。他一天到晚在菜園裡侍弄,風裡來雨裡去,園子裡菜碩苗壯,一根雜草都沒有。他撒的種子又均又勻,密疏正合適。夏天,他種的西瓜、甜瓜用餅肥培育,長的又大又甜。於是,我們向他討教種地的訣竅。他說,種地沒有巧,留苗不見草;種菜沒有巧,水肥照護好;撒種沒有巧,上打額頭下打屌。只要心到,腿到,功夫到,動作到。地就能種好了。種地,也是要下功夫練出來的。

要眼睛裡有活

生產隊裡要給我們知青組每人做一把木靠椅。一天,貧農組長本祿告訴我們大家,明天來做活的人你們不要理他。這個人當年在大柴湖當過土匪,後來被政府抓了,坐過大牢。說得我們一臉的疑惑。

第二天半晌時分這個人來了。個子高高的,說話甕聲甕氣的,一個眼大,一個眼小。身上背了個布袋,裡面裝了斧頭刨子,鍪子,還有一把三角尺,尺上用烙鐵刻劃了一些尺碼記號。這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手藝人。

只見他朝我們的廚房裡瞅了瞅,抱出一些乾柴,放在院子裡。隨後他就在我們門前的楓楊樹上鋸下了一些胳膊粗細的樹枝下來。連皮帶枝的按照他的尺碼量好。一會鋸子,一會斧頭的,把楓楊樹枝整了一堆。然後,把柴火點著,把這些楓楊枝在火上烤,樹皮都烤的冒油了。他把這些烤好的樹材一紆,再把備好的料,大大小小的一整合。用他的斧子一陣敲打。一把木椅就做出來了。沒有用一根釘子,一根鐵絲。椅子做的牢牢實實的,坐上去還覺得帶勁。從此,我們坐著它乘涼,到倉庫裡開會,這幾把椅子從來沒有壞過。

那天,他一口氣為我們每人都打了一把木靠椅。我忍不住問他,你榫頭怎麼打得那麼合適呢?他望了望我喃喃的說,眼睛裡要有活。

哦,眼睛裡要有活。這句話,我記住了。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賈震濤的竹編往事

徐 革

賈震濤寫的我們隊後生本彥編竹手藝,也讓我想起了賈震濤的一段編竹往事。

我們隊家家戶戶屋後都有一片屬於私人的竹林,我們屋後也有一片竹林,但那不屬於我們,產權是生產隊的,我們可以去砍伐。那裡的竹子品種叫貴竹,最粗的也就比胳膊粗一點,不像毛竹那麼粗大。我的微信圖像就是2010年我和賈震濤一起回隊拍的我們屋後的竹林。

隊裡給我們小組備了一個五磅的開水瓶,顯然不夠用。一次,我們買了一個八磅的開水瓶膽,差一個外殼。賈震濤平時對竹編很感興趣,經常向“貧下中農”請教,到後來他的篾也劈得相當不錯。於是他仿照五磅的熱水瓶的外殼(也是竹編的)給八磅的熱水瓶編一個外殼。他從屋後面砍了一根竹子,從破竹開始到所需的青黃篾以及經緯篾(經篾實際上就是比較粗大的骨幹緯篾就是圍繞著經篾纏繞的細篾)都準備好了。然後就拿著五磅的水瓶做模子,從瓶口開始起頭。這時本祿(貧協組長)過來了,他一看就說:錯了錯了,哪有編東西從上往下編的,都是從下往上編,籃子、筐子都是這樣……這也太教條了吧!從結構上看就只能從瓶口往下編,從下往上編都無從下手,賈震濤還是繼續。一般的竹編起頭難和收尾難,(竹編工藝那又另當別論)當地人也沒有哪個編過它,只能靠自己摸索。熱水瓶的起頭要比一般的筐子之類難度要大些。他經過計算加上聰明頭腦,反覆幾次,頭終於起好了,而且和那個五磅的熱水瓶外殼一模一樣。接下來就是青黃篾的纏繞,相對來講就簡單一些了。瓶殼很快就成形了,很像模像樣。也應了後生本彥的一句話:貴在收口。成形後一直收不了口!因為這不像編筐子之類用竹子一纏繞就完事了,可水瓶它還要有瓶託之類的附件,搞不好就要碎的。這些東西一時又搞不到,半成品熱水瓶外殼一直就怎麼擺著,到我們離開了生產隊也沒有完成。這是一點小小的遺憾!

不知賈震濤的竹編手藝丟了沒有?

2018.7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地菜餃子(外三篇)

沈杲書

1969年元旦,我們剛下鄉的第一個假日。段平芬發現地菜,問我有無興趣包地菜餃子?這正合我饞嘴心意,於是邀大家一起挑地菜,五、六個人(有兩位同學家中有事,元旦後才來)一下子整了一堆,於是洗菜的洗菜,和麵的和麵,好在有幾個北方人,順利地包好了餃子。大隊長徐XX來“視察”,看我們吃餃子,也來嚐嚐,覺得不錯,說野菜還可以這樣吃,真好,能不能帶幾個給娃子們嚐嚐?我們給他添了一碗帶走。事後,他在公社開會,大談知青過年不忘憶苦思甜,用野菜包餃子,值得學習稱讚!既解了讒,又得到表揚,一箭雙鵰,不亦樂呼!

體驗中暑

1969年夏天,按上級要求,修築“一路一溝一渠”。就是修路過程中,一邊挖溝,另一邊築灌溉渠(用挖溝和修路的土,築起渠壩)。天氣炎熱,活又重,還未到休息,就吃不住了。咬著牙,挑著擔,可以說拼命往前挪,走著走著,兩眼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事後醒來,發覺躺在大樹下,有人拿草帽給我扇風。一看是公社胡德鈺主任。眾人告訴我,恰好胡主任來工地視察,突然看到我暈倒,飛步向前,把我背到大樹蔭下,用涼毛巾敷我額頭,用草帽給我扇風……還有人偷偷告訴我,胡主任把大隊長臭罵得象孫子……2014年我們回隊,遇見大隊長(他已八十多歲了),他說,我們在鄉下吃了不少虧,他們也沒照顧好我們……我說已經都過去了,現在不都挺好嗎?您都八十多了,好好保重!大家一笑,一頁就翻過去了……

夜闖墳塋地

下鄉時,被分配搞專案。一天,和搭檔徐明良一道去十五里外一村找人取證。辦完事,時已睌,又是冬季,天黑得早。徐恰好有親戚在該處,勸其留宿,徐允。我覺不便,決定獨自回家。他們說,有條近路,近四、五里路,但要經過一片墳地,你怕不怕?我問他們該處有沒有人?他們說:沒有人,都不願意從那裡走。我說:那好。他們說,天黑,又沒有手電筒。我說,不怕,天上有星星。於是與他們分手上路。

走了十分鐘左右,果然是一片墳地。墳包分佈得密密麻麻,中間依稀有條小路,走的人少,不仔細看還很難發現。好在老天作美,月亮從雲層中露出笑臉。天冷又有風,孤零零走在墳包間,還是有點瘮人,再加上沒吃晚飯,肚子空落落的,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趕。耳邊北風忽忽作響,枯枝喳喳亂墜,不遠處突然出現忽閃忽閃飄移的藍光。說來也怪,墳地夏天常見磷火,可偏偏冬天也出現了磷火,該不是老天有意考驗我吧!雖說我不信鬼神,但是背後還是冒出了冷汗。

回到隊裡,趕緊做飯。小組同學都回家過年了,我因有任務沒走。鄉親們給我幫忙(他們早就吃過了)燒火,當得知我從哪裡走回來時,都很驚奇,說:我們白天都不敢從那兒走,別說晚上了,你真是不怕鬼。

剛下鄉時,隊長捉了條蛇,問我敢不敢拿,儘管我有點怕,但不能給大家留下怕蛇的印象——這樣他們會經常拿蛇嚇我。於是壯膽接過來,問留下還是放生,隊長說,打死算了。我就掄起蛇,在石頭上摔死了。於是大家知道我不怕蛇。

鄉親們都說:這個小沈不簡單!

桃樹的風波

下鄉新居落成後,在菜園邊插了根柳條,鄉親們不解,認為栽柳樹沒啥意思。柳條活了,於是找了棵桃枝用劈開法進行了嫁接。當年就開了花,第二年就結了果。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嫁接的樹竟然提前一年結果。可是我已招工回漢。我們走後,鍾祥縣的知青來住。隊裡的小孩來摘桃子吃,和縣知青發生衝突,縣知青就把樹砍了。鄉親們和他們大吵了一架。遺責他們:你們只會吃桃子砍樹。你們栽一棵我們看看!樹不是你們種的,你們有什麼資格砍?這都是事後鄉親們耒漢辦事告訴我的。2015年我們回去時,又對我們說了一遍……

時間永是流逝,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我經常回憶起曾經的知青時光,那是我不可磨滅的記憶。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苦樂年華夢迴溫峽

周 鷹

(一)

和當年下到鍾祥的水中許多知青一樣,69年的冬天,我也去了溫峽水庫。記不清在那兒幹了多久,後來只感覺那是我人生經歷中最艱苦的一段生活,吃、住、行、幹活、傷病……多年以後回想起來心中還五味陳雜。可畢竟我生性樂觀,就先說一下那些樂的事兒吧!

那天坐隊裡送給養的馬車一路向北晃去,和旗旗還有幾個鄉里伢聽著車伕會舉講了一路的段子。棉襖上裹大衣,頭上包得再嚴實也擋不住凜冽的北風,只能和旗旗擠在一起,蜷緊再蜷緊……

天快黑了才到溫峽。

在窩棚裡安頓好住處,忽然從喇叭裡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這不是水中的播音員龍熙文姐姐嗎?我們一下子高興起來。匆忙吃點帶來的東西,邀上三隊的海琳、小四出去逛。工地上有路燈,而舊口鄉下晚上我們一般不出門,真要出去必須用手電筒或者提著馬燈。晚上能出去逛十分開心呀!一路還遇到幾個同學,都高興地說笑一番。最讓我驚奇的是居然看到我班張媛的哥哥張滬怎麼在電線杆上幹活兒呢?他成了電工哪!可是怕他分心也沒敢喊。

第二天才看到一排排的窩棚依山而建,山下是碧綠的庫水,大壩就聳立在在不遠的山間,從一望無際的平原來到綠水青山之中,心情大好!咦,大壩上有人正在寫標語“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仔細看認出忙著寫標語的人是高中的段義芳大姐呀!小小的個子寫著巨大的標語,我不由驚喜地大叫起來,可惜太遠了,她聽不見……

(二)

在溫峽出外工的時間雖不長,但經歷的酸甜苦辣實在難忘。上一篇說到剛去溫峽耳聞目睹一些水中學長在那兒大顯身手,感到親切快樂和自豪。

勞動是艱苦的,但跟更多的同學一起,就沒了孤獨感。尤其是勞動之餘,相約去“趕大壩”,即去大壩不遠的水庫行政管理和商業中心去逛街,去補磨破的鞋,去餐館喝一碗豬肝湯,買一個大粑粑(饅頭)解饞,都會無比的滿足。再買一包粗糙的長方塊餅乾,帶回去慢慢兒吃。

那時沒有水果,但王海琳她們三隊帶來一些紅苕,而且是從地窖裡啟出的,生吃又脆又嫩又甜。加之海琳心靈手巧,總是把苕洗乾淨,先用小刀從上往下削,再把苕豎起來順著向下削,我們一邊期待美味,一邊欣賞她的手法,依次接過削得白嫩無瑕的苕,就猶如當下舉著火炬冰淇凌,一起咔嚓咔嚓,快樂地享用。唉……

工地臨時的窩棚搭著簡陋的通鋪,砍粗一些的樹杆架成Ⅹ字形權當床腿,上面鋪一些編織稀疏的竹片做床板,再鋪上稻草就算是床。我和旗旗帶去的兩床被子一鋪一蓋,我有時就著馬燈看書,就睡裡頭,她那頭是走道,一米遠處的那一邊就是另一排通鋪。

培平和李黎(旗旗之妹)後來隨公社宣傳隊也來到溫峽,晚上大家嘰嘰喳喳擠在一起更是開心。

記得她們第一場演出完回來很晚了,看見培平臉上畫著重重的油彩,通紅的臉蛋,兩道濃眉,嘴巴也顯得好大,完全不像原本柔美秀氣的她,驚歎之餘我又忍不住大笑起來。培平照了鏡子也忍不住笑起來,趕緊擦洗卸妝匆匆躺下。

睡到半夜感覺身體往下滑,做夢好像慢慢地滑滑梯。一會兒旗旗姐妹倆驚叫起來,培平也醒了,只見我和她腳那邊低了好多,而旗旗姐妹倆頭朝下腳朝上,快要滑到地下了……大家驚訝、著急、氣惱又禁不住笑鬧一番……

(三)

在讀我上兩篇寫溫峽一些快樂事兒的過程中,也許你已經從中品嚐到了苦的滋味:那時吃一個大饅頭,嚼一塊生紅薯,喝一碗豬肝湯就無比滿足…睡在窩棚裡,半夜床鋪垮了…其實更苦的是繁重超強的體力勞動。

剛去工地時,隊裡還比較照顧女知青,讓我們上石料(用鐵鍬把碎石撮進小推車或筐子裡),不久也開始挑碎石。好在已經下鄉近一年,肩膀基本磨出來了。但挑著重擔走在碎石上十分難受,擔心崴腳又怕磨破鞋。

再過幾天因為打砲眼人手不夠,隊裡就安排我和幾個農村女伢去打砲眼。幹這活的原本都是青壯男勞力,且不說那錘有多重,那錘子把也奇怪:由四、五根長長的條形厚木片(竹片)疊在一起充當錘把子,掄起錘來那把子會彎起來,鍾頭也會向後沉,再拼命用力向下打那鋼籤。鋼籤頭一寸平方的樣子,要準準地砸上去也沒那麼容易。我雖然有些膽怯,但想到這活不幹也不行,加上掌釺的那農民(記得叫鄭文學)也鼓勵我,就學著掄起了那大錘。害怕砸不準,右手就儘量往下拿錘子把,一下、兩下、三下,乒乒乓乓…哎呀!一不留神錘子打偏,砸到掌釺人的手。好在那人也戴了雙帆布手套…一天下來,雙手磨起了泡,腰痠胳膊疼。第二天還得咬著牙去出工,手上的泡磨破了,用手絹包上繼續幹。這可能是這輩子我幹過的最苦最累的活兒了。

後來還被安排跟車去幾十裡的山上拉石頭,雖然只是拉套(駕轅的是男青壯年),但每天跑好幾十裡,山路彎彎曲曲,上坡要使勁拉車,下坡又要拼命跑,生怕跟不上車速被帶摔跤。也不記得一天拉幾趟,只記得早晨天不亮,就冒著山區凜冽的寒風拉著空車出去,拉著半車石頭(非常重)回到大壩,天就已經黑了……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中李灣的新家(外二篇)

劉寶九

我們插隊是到鍾祥縣東橋區方口公社。這個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地方,那裡曾是我們的父輩流過血,打過仗,和日本鬼子,反動派拼過命的戰場,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丘陵地帶,大小山衝鬱鬱蔥蔥,背靠著客店重重嵐嵐的高山,前望著洋梓一馬平川的原野,潺潺的溪水順山而下,滋潤著山鄉層層塊塊的梯田,撫育著世世代代勤勞善良的人民。

我們住的中李灣,被各種大樹環抱著,雖然只有六戶人家,卻是中李三隊最大的村莊,和武漢郊區不一樣,鍾祥農村的房子雖說是黃泥牆,黑磚瓦,甚至是茅草頂,卻非常寬敞漂亮:有前庭,鋪著石頭的天井,三到五間主屋和東西廂房。家家門口都有平整的稻場,放著軋稻穀的石碌。一條清清亮亮的小河圍繞小村流過,春夏時節,河邊楊柳依依,荊棘蓬勃,長滿野花綠草,時兒便有一群雞鴨在稻場.草中,咕咕叫著覓食,暮色中回家的水牛,邊走邊嚼著香草。村邊的稻田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小隻有三分,大不過五畝,蜿蜒的山路曲曲折折,一邊伸到大山裡,一邊延到天邊頭…..

幾十年過去了,去過不少地方,也參觀過一些美麗的鄉村,但是,心目中最美的仍然是中李灣的風光。

黑豬先生的故事

下鄉的第二年,隊裡的老母豬下崽了。與每次不同的是,這次是個“獨生子女”:一隻黑油油的小公崽。這下隊裡可就熱鬧了,人人都想分到這隻小豬崽,據說,獨養的小豬崽營養好,長的壯。隊長犯了難。全隊的人為此還開了好幾次會。最後一致同意:讓知識青年來餵養這隻“豬中的精英”。於是我們就把這位胖都都的“黑豬先生”抱回了知青點。

黑豬先生確實不同凡響,一雙精明的小眼睛,滾圓的身體,短小的四肢,一根小尾巴搖啊搖,真的特別可愛。我們用一個小紙盒,鋪上草,放在雞籠的旁邊,算是給它安了一個家。

黑豬先生從小奶水好,到了我們知青點又受到了“星級”待遇:我們從來不給它吃什麼豬草,我們八個人的剩飯,米糠,米湯,分的蘿蔔,紅薯…都是它的美味佳餚,黑豬先生因此長的十分健壯。

隊裡的豬都是圈養的,黑豬先生可不一樣,它每天早上等我們一去上工,就跟在後面,一邊愉快的哼著,一邊慢悠悠的渡出大門,到曬穀場上嚐嚐新谷,到小田埂上聞聞花草,或者走進雞群裡,和小雞們一起玩耍。隊長開始還批評我們要關上它,也趕了幾次,但是一來鄉親們心地善良諄樸,二來黑豬先生也不幹什麼壞事,當然隊裡對我們知識青年也特別關照,所以,黑豬先生落了個悠閒自在。以至於下工後,滿灣子都響著我們“豬玀玀”“ 豬玀玀”的呼叫聲。

黑豬先生一天一天的長大了,真是長的油光水滑特別漂亮。它已經不滿足在村子裡散步了,不知是什麼時候學會了串門。

黑豬先生常到我們隔壁大隊婦女主任家,李富農家,還有胡媽家,它邁著紳士一樣的步伐,滾過道道門檻,去看看它的同類,也許想知道它的親戚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黑豬先生首先遇到了阻力,圈養大的親戚們“心胸狹小”,一看到黑豬先生就大聲嚎叫:怕黑豬先生搶了它們已經不多的吃食。可是它們過慮了,黑豬先生只聞了聞那些野菜加糠的粗食,哼了幾聲,就擺擺頭走開了,可以說不屑一顧。它的君子風度為它贏得了同類的寬容和喜愛,於是黑豬先生成了每家很受歡迎的貴客。

到了年底,黑豬先生已經長成一個體重一百五十斤的"壯漢”了。

後來,黑豬先生一半的身體交給了國家----完成農戶養豬任務,一半讓我帶回了武漢。

至今,還常常想起黑豬先生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小 母 雞

我剛到王灣中學教書時還帶來一隻母雞,那是一隻又土又小,長著一身麻黃羽毛的母雞,可是,別看它個子小,每天都要下一隻蛋。我在農村沒有家,這一隻蛋便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營養品。我在寢室的外屋放了一個挑土的箢箕,鋪上草,為它做了一個小窩。我每天去上課,總能看見它在院子裡散步,覓食。當我聽到它“個個大” “個個大”的歡叫聲,便跑回寢室,在它的小窩裡找到一個圓圓的帶著體溫的小雞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有幾天,我發現我的小母雞不生蛋了,我聽不見它“個個大” “個個大”的歡叫,也撿不到那溫暖的小雞蛋,我的學生說:“雞子蛋,食來換,大約是沒有什麼吃的吧!”那些孩子便把自己帶來的午飯撥給小母雞吃,但仍然沒有蛋。

又過了大約半個月吧,我突然發現我的小母雞不見了,老師和學生們到處幫我找,結果沒有蹤影。大家說,一定是讓黃鼠狼給叼走了!想起這隻給我帶來歡樂和營養的的夥伴,心裡真有點難過。

又過了一個多月,一天,我下課走出教室,突然在院子裡看見了一隻母雞,小小的個子,麻黃色的羽毛,真是它,我的小母雞!它回來了!只見它咕咕的叫著,身後竟然帶著十五個孩子——一群小雞!我目瞪口呆。我的學生們都歡呼起來,將他們的中飯,雨點般的撒向小母雞和它的孩子。小母雞驕傲的抬起頭,那小小的雞冠更紅了。晚上,它從容不迫的帶著它的小雞,又住進我以前為它準備的小窩裡。

謎底很快就被孩子們發現了,原來在院子外的女廁所的角落裡,有十五個破蛋殼和兩個發臭的雞蛋——是它兩個夭折的孩子,還有草,大家都驚歎的說: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這隻堅強的小母雞竟然在沒有人的照料下,自己下蛋孵小雞!我這才明白:為什麼會半個多月沒見雞蛋,原來它怕我吃了它的孩子!它獨身一個,在這兒下蛋孵小雞,吃了多少苦,太難為它了!有的老師開玩笑說:“劉老師人堅強,生活能力強,養的雞也與眾不同,也夠堅強,夠能幹啦!”小母雞的歸來,使我非常愉快,何況還有那些毛絨絨的小雞呢!我每天看護著它們,生怕再失去了它!

一個星期天,陽光燦爛,學校只留下我一個人。我將小母雞和它的孩子趕到學校院外的草場去覓食,自己轉身回寢室,想拿本書看。當我拿著書本走出校門,突然發現天上飛來一隻又黑又大的老鷹,哎呀!不好!我慌忙丟下書,順手抓起門旁一根破木棍,向草場奔去,我一邊跑,一邊想,完了!這次真完了!那隻小母雞和它的孩子一定會被老鷹吃掉了!等我看見我的小母雞,竟一下子楞在那裡,只見它的身體突然變的大了一倍——翅膀下全藏著它的孩子,我到現在還想不明白:它那小小的翅膀下,怎麼能躲下十五隻小雞?只見它一改溫順的摸樣,抬著頭,全身麻黃羽毛都豎了起來,它是準備和那隻盤旋在天空的老鷹決一死戰!我呆呆的站在草場上,腦袋裡一片空白……

也許老鷹覺得母雞太小?或是敬佩母雞的勇氣?總之,那隻老鷹轉呀轉呀,竟慢慢的飛走了。望著遠去的黑色的鷹影,我情不自禁地向我的小母雞跑去,我的勇敢的小母雞!

新來的校長髮現小母雞和它的孩子,非常不滿意。晚上,辦公開會時,校長嚴肅的說:“學校是無產階級的陣地,怎麼能允許有人搞資本主義——餵雞呢?何況,餵雞的還是老師?”最後宣佈:雞明天全部會餐。我難過地低下了頭。

第二天中午,全校的老師都嚐到了雞。看著他們興致勃勃地啃著那瘦瘦的雞時,我默默的轉過臉去,儘管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吃肉了,我仍然拒絕吃我的那些雞……

我的雞沒有死於黃鼠狼和老鷹的淫威下,卻葬身於人的口腹中。

三十幾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養過雞。

可是我總能記起它來——那隻小個子,麻黃色的小母雞!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養豬

劉惠雲

那一年,偉大領袖一揮手,千千萬萬在校學生奔向廣闊天地!

由我們五個女生組成的小家庭在偏遠的鐘祥農村安家落戶了。當時的農村,每戶社員家庭都承擔著不少的硬指標如積肥、修水利、上交生豬和雞蛋等。我們也不甘示弱並向隊長要求:凡是公社派的任務,我們和社員一樣堅決完成!於是隊裡分給我們一塊菜地,一年上交供銷社30斤雞蛋,交一頭肥豬,還要上水利,還要完成冬季積肥任務。我們真的是要在農村安家落戶了!

種菜好辦,我們先買了幾本書,鑽研了一下,然後在菜園裡精耕細作,知識加汗水,使我們的菜園品種豐富,長勢喜人,特別是絲瓜扁豆葫蘆根本吃不完吶!雞蛋任務也不成問題,我們養了十幾只小雞,可愛的小雞們天天呆在牛欄裡,根本不用我們操心,該生蛋了就乖乖的回到廚房柴堆裡下蛋,且產蛋率極高,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極大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養豬可讓我們犯愁了,那個年代可沒有現在那麼多品牌的飼料,更沒有什麼添加劑增肥劑之類的東西,全靠泔水加上殘湯剩飯,更多的時候還是吃豬草野菜,只是到了關鍵時候才給它們喂點南瓜紅苕胡蘿蔔來催肥。

說來也蠻可憐的,小豬們也應該是一日三餐,但我們的小豬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餓得嗷嗷叫。我們白天要出工幹活掙工分,只要有一點時間就必須去田頭地邊找野菜挑豬草,到了晚上就熬上一大鍋豬食才能保證小豬吃一天。秋天到了,小豬也長大了,飯量見長,可憐的小豬常常捱餓,一見到我們就叫,那是說:我餓了,我要吃飯!唉,我們心裡也是酸酸的。一天晩上,小豬又餓得嗷嗷叫,怎麼辦呢?隊裡分的胡蘿蔔也吃完了,田邊地頭的野菜也沒有了,我們五個人頓時也沒了主意,一籌莫展。這時候不知是誰冒了一句:我們只能到地裡去偷點苕藤子了,不然豬會餓死的。偷苕藤,行嗎?被發現了怎麼辦吶?我們小組可是全縣的先進集體咧!但為了小豬能夠填飽肚子,也只能豁出去了,偷就偷吧!

農村的夜晚真是黑黢黢的,伸手不見五指,我們三個人手拿鐮刀,鬼鬼祟祟地溜進紅苕地裡“唰唰唰”割著苕藤子,一會兒就一人捲起了一捆,扛在肩上拿回了家(不敢在地上拖,留下痕跡就不好了)。看到床底下塞的滿滿的紅苕藤,大家的心情一下子變好了,小豬也飽歺一頓安靜的入睡了。

那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人們每天有二件神聖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即手捧“紅寶書”早請示晚彙報,而我們又是知青先進小組,自然也是要堅持認真做的。當我們排成一行準備唱讚歌時,一個同學驚呼“我放在荷包裡的語錄不見了,可能掉到苕地裡面了!”這下糟了,若不趕快找回,天亮被別人發現算是丟臉了!事不宜遲,原班人馬重新出動,順路尋找。老天有眼紅寶書找到了!晚彙報照常進行,這一天真的好累!也很開心!

到了臘月,小豬終於“長大成豬”了,白白胖胖的。隊長髮話:你們不用上交了,殺了豬過年吧!那更是讓我們高興不已!

彈指五十年,我們己進古稀!儘管知青歲月蹉跎,但這些趣事依然有趣!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劉君勉點評:

作為讀者,若是實事求是地點評上述回憶短文,確有閃亮的精彩之處。我一般不評論領導或權威的作品,生怕瓜田李下地引來溜鬚拍馬之嫌……作為同學,可以“舉賢不避親”……

《身邊的能人》由三篇短文組合而成,其可貴之處閃光之處,在於以身邊基層最普通人在勞作中的所作所為所言所敘,透析出折射出人生中的社會哲理——編筐,貴在收口;種地,沒有巧;木工,眼中要有活……以小見大,滴水映太陽,從農活中從技工中,告知人們謀事為人,要有完善完備的結尾結局;要有專心專意的精神;要有審時度勢的佈局謀略……

用最底層最普通最簡捷的事例及表述來揭示人生真諦,是最不易的事情,這點上,該文是範例,作者是表率……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周鷹點評:

震濤、徐革大哥,比我在水中多讀一個本科,文筆實在了得!然飛哥專家的專業點評在上,老妹不敢妄言,但一點感觸還是不吐不快。

兩位大哥文章風格各具特色,徐大哥敘事語言質樸而生動,其中夾一點評議,突顯了知青生活勞動的艱苦,同學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水中人愛水的特性,還有在艱難歲月中愛學習愛鑽研,勤於動手的可貴精神狀態。

濤哥則對人物描寫生動細膩,尤其是對行為動作的描述,使得人物呼之欲出。加之對人物的神態只用了一個“靦腆”點睛,一個不善言辭而心靈手巧的農村青年就活脫脫地躍然屏中……

對兩位大哥實在是敬仰之至!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知青歲月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