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书法作品如何追求一些新意?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俊杰认为,就艺术功力讲,我们远远不能与古人相颉颃,而又要走出古人,追求属于时代属于个人的面目,怎么办?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他认为只有在书法本体几个方面下工夫:第一结体。字可稍加变形,且碑帖互融。他在创作隶书作品时偶加草法,并稍借秦印或简书古朴奇崛之结体,便会出现些新意。

第二用笔。古人书法笔法极为严格精到,我们可在古人笔法基础上增加些破锋、拖笔、绞笔等用笔方法,则会增加视觉感。

第三用墨。古人多用浓墨书写,我们可借鉴绘画中的涨墨、宿墨等,写出干湿浓淡变化颇为丰富的效果。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第四章法。当代人可借助多种艺术观念,在章法布局、形制规格上突破古人,可书写如西方油画的巨幅作品,可强化疏密对比、黑白对比。

有了以上几种书法本体的时代特色,就可能创作出“新古典”式的优秀作品。

周俊杰入选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的《秦王扫六合》作品,宽 500cm 、高 115cm ,为他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文字内容为李白的长诗。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他反复研究了此诗的背景、秦皇的气势、李白对秦皇的正负面评价,以及此诗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地位、艺术特征。在对创作此作有了理性的把握,然后在半年时间内一直临以汉摩崖为主的古代经典碑刻,并有意羼(chàn)入秦印意味。事先构了小图,反复书写了几遍小稿后,在规定的丈八匹宣纸上以隶书为文字主体,以草书落款。用墨上强化干湿浓淡变化,数丈的巨幅作品一气呵成。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2017年,周俊杰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书法个展,其中不少作品是他近些年艺术探索新的成果。这与二十多年前他当中青展评委时的作品相比,其取法大致相一致,但在书法本体的四个方面强化了现代意识。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人都要老去,而令人欣慰的是,周俊杰始终未停止艺术上的探索,且在探索中防止了迎合世俗和过分张扬个性两个方面的偏向。创作不能一味沉醉于自己固有的风格,从而固步自封;更不能无度地张扬,走火入魔,让人认为此人“疯”了,那样,此人也便被认为“废”了。

书法作品如何创新——且听书法名家周俊杰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