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4千百歲老人長壽調查,他們並不經常鍛鍊,與現在老人健身熱相悖,你怎麼看?

嶺秀1


影響壽命的因素有很多,基因、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健康都在其中,有的人天天抽菸喝酒反而活的長久,有的人注重養生反而較早離世,難道因此就能說明抽菸喝酒可以幫助人們長壽嗎?說不定這些人如果不抽菸喝酒,可以活得更加長久。所以並不能得出老人不運動反而會更長久的結論。

相反,可以確定的是,久坐不動容易患心臟病,增加三高風險。人們都需要運動,但老年人運動有更多講究,比如太早起床去戶外晨練,氣溫低、空氣不好,反而不利於健康;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工作,或者動作幅度太大,容易摔倒,引起嚴重骨折等嚴重後果;還有一些老人患有某些疾病,別人可以做的運功,並不適合他,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進去。總體來說,老年人運動應該輕柔、緩慢、不要時間過長。


健識局


生物老師來回答吧,很多人一說到長壽,就覺得鍛鍊是必不可少的,所謂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其實學過生物就知道,這人的身體狀況(包括壽命)起決定因素是遺傳,飲食、鍛鍊、醫療等雖然也有影響,但這種影響跟強大的基因比起來,那簡直不值得一提。

我們都知道人之所以會衰老就是因為組成人體的細胞會衰老,當人體大部分細胞衰老之後人就衰老了,最終走向了死亡。

而關於細胞衰老的原因,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端粒學說。所謂端粒指的就是人染色體末端的一段序列,它類似於一個“細胞分裂計數器”,細胞分裂一次縮短一段,分裂一次縮短一段,直到短得不能再短了,細胞就停止分裂,走向衰老。


所以人的壽命就跟端粒有關,有的家族端粒長壽命就相對長,而有的家族端粒短,壽命相對就短。人類還有一種遺傳病叫“早衰症”,這種患者生下來會飛速地衰老,才十來歲就已經是一副垂垂暮年的狀態了,目前這種疾病全世界也就十幾例,而且無藥可治,因為病根在基因上。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又抽菸又喝酒還活到了一百多歲,而有的人不抽菸不喝酒才活了五六十歲?不是說抽菸喝酒會損害健康嘛?這就是個體差異,如果那些抽菸喝酒還活了一百多的人不抽菸不喝酒估計能活更長呢!

說了這麼多,有的人問了既然壽命是基因決定的,那是不是就可以“聽天由命”,甚至“花樣作死”呢?

不不不,基因雖然決定了大部分,少部分還是受環境影響的,就跟種地一樣,你種子再好,土地不行也長不出好莊稼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壽命也有影響,那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就是健康的飲食,合理的作息,適當的鍛鍊,健康的心態。

就鍛鍊這一塊來說,完全不鍛鍊,或者鍛鍊過度都不利於健康,為了健康長壽,科學適度鍛鍊。


陳蘭香老師


江蘇的絕大多數百歲老人,並不專門健身鍛鍊。但是,請不要把這誤解為運動無用,因為這些百歲老人們,其實運動量很大。

江蘇4千百歲老人並不缺乏運動

江蘇的城鎮人口占據全省總人口的60%以上,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居住在城市,而不是農村。但是,江蘇百歲老人中的絕大多數卻是來自農村,而非經濟生活條件更好的城鎮人口。

大多數的百歲老人們,並不像城市白領一樣,以久坐的辦公室的生活為主。而是自己動手,自給自足的自理生活。他們的日常生活,本就不缺乏運動量。

上圖,百歲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常常勞動,閒不住。

他們大多居住在農村,他們的生活起居,儘管有小輩照顧。然而百歲老人們大多數閒不住:生活盡力自理,有餘力的還在屋前屋後養花種菜、養雞養鴨:這些都是有效運動量。

百歲老人們日常運動量就很不少了,不怎麼額外健身就好理解了。

能不能活到100歲,和遺傳關係很大

再提一個數據,南通市的人口只佔據江蘇省總人口的10%,然而百歲老人數量卻佔據了江蘇省的25%,僅僅南通市的如皋鎮,就有100多名百歲老人。

上圖,長壽往往是家族遺傳式的。

因為,長壽與否和遺傳基因關係很大。某人能活到100歲以上,往往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們也很長壽,這就是家族遺傳因素的作用。但是,你沒法兒選擇和改變自己的遺傳基因啊!

科學大數據:運動顯著延長壽命

能不能活到100歲以上,不是個人能掌控的。但是,能否通過運動延年益壽,是可以自控的。奔波於朝九晚五日常工作的普通人,通過運動健身,能延長壽命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裡給大家介紹運動科學大數據。

如下圖所示,2017年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歷時7年,涉及17個國家,13萬人口的大型調查。

結果顯示,調查期間,每週運動量超過10小時的人,比每週運動量不到2.5小時的人,死亡率降低35%。

也就是說,儘管人終有一死,但是經常運動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預期壽命。

王博士寄語:
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也就沒人能控制自己的長壽遺傳基因。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多運動,不抽菸,少喝酒就是個人能做的,對健康最好的選擇。


王棟聊健身


長命百歲,常常有多種原因構成。

一、遺傳起決定作用。

江蘇省的2000多位百歲老人的上一輩也是很長壽的,這就不得不相信遺傳的力量了。關於細胞衰老的原因,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端粒學說。所謂端粒指的就是人染色體末端的一段序列。


它類似於一個“細胞分裂計數器”,細胞分裂一次縮短一段,分裂一次縮短一段,直到短得不能再短了,細胞就停止分裂,走向衰老。


所以人的壽命就跟端粒有關,有的家族端粒長壽命就相對長,而有的家族端粒短,壽命相對就短。

二、適度的運動對長壽有益。

江蘇的絕大多數百歲老人,並不專門健身鍛鍊。但是,這些百歲老人們其實運動量很大。


據調查,江蘇百歲老人中的絕大多數來自農村,而非經濟生活條件更好的城鎮人口。

這些百歲老人常常勞動,閒不住,有餘力的還在屋前屋後養花種菜、養雞養鴨:這些都是有效運動量。


生活中也經常聽說,誰身體那麼好,天天鍛鍊身體,精神頭倍兒棒,可是說沒就沒了。

是的,不合時宜的劇烈運動傷害人,會導致大量組織細胞損傷死亡。如果從健康長壽角度看,一般人不適合劇烈運動,特別是老年人。

有人想健康長壽,看見老爸坐在哪裡一動不動,就說,你也不鍛鍊,怎麼能健康長壽?老爺子指著桌子腿底下當墊塊的烏龜說,你看它一動不動,活的比你長吧!


人不是烏龜。奔波於朝九晚五日常工作的普通人,通過適量運動健身,能延長壽命嗎?答案是肯定的!


調查顯示,每週運動量超過10小時的人,比每週運動量不到2.5小時的人,死亡率降低35%。經常適量運動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預期壽命。


大多數的百歲老人們自己動手,自給自足,自理生活,其實運動量並不少。

三、家庭和睦、心情愉悅是長壽的重要條件。

這些百歲老人,他們大多居住在農村,生活起居,基本都有小輩照顧。然而百歲老人們大多數閒不住,也不想去麻煩小輩:生活盡力自理。


尊老愛幼,心情愉悅,其樂融融。這種融洽的家庭氣氛,是老人長壽的原因。


百歲老人大多數比較自信、比較樂觀,好的心態是一切疾病的剋星!這說明樂觀積極的心態也會對壽命產生很大的影響。


四、飲食崇尚自然有規律。

百歲老人大多數崇尚自然,隨性而為,生活有規律。他們並沒有吃什麼補品,打什麼補藥,很少生病住院。


百歲老人大多喜歡吃蔬菜,其中85%的老人每天吃兩種以上的蔬菜。他們飲食長期保持清淡,主食以雜糧為主,普遍愛喝粥,愛吃涼拌菜。當然,也有終身喜歡吃肉的。


有一個段子:記者去採訪長壽村,遇見一鶴髮童顏的老人,連忙請教長壽的秘訣。老人說,不抽菸不喝酒,常運動,現在已經99了!記者大為感慨,準備寫經驗。


這時候,裡屋一聲咳嗽。老人連忙小聲說,“別影響了我老爸睡覺!”記者大驚失色,忙問他老爸長壽秘訣。回答:整天喝酒抽菸還不運動,就知道睡懶覺!


有的人以為又抽菸又喝酒能活到了一百多歲,其實他們沒有想一想,如果不抽菸不喝酒估計這些百歲老人能活更長呢!


綜上可知,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也沒人能控制自己的長壽遺傳基因。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多運動,不抽菸,少喝酒,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是對健康最好的選擇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將會挑選一個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獎!


有書共讀


這具體還要看當地環境和老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鍛鍊並不是長壽的充分必要條件,只是鍛鍊能夠輔助延長人的壽命,只是長壽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

國外一本很有名的《端粒效應》。端粒也就是我們染色體末端的一節物質,染色體在分裂的時候它能夠起到保護染色體的作用,因此能夠提高染色體質量,保護染色體不受損傷,我們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就更順利,更新更完好,所以,如果端粒越長的話,人就能夠越健康,越長壽。書中提到,鍛鍊能夠增加端粒的長度,因此,如果善於鍛鍊的人壽命也會更長。但如果不鍛鍊的話,並不一定會縮短端粒,只是沒有鍛鍊的人那麼長罷了。

另外,良好的心態和心情可以使端粒更長,這些老人常居的地方可能山清水秀,人們團結互助,互相關係友好,因此他們可以長期生活在一種自在舒適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情。再加上如果這地方的空氣質量好的話,對臟器威脅小,則也會讓人更健康。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影響到長壽。比如這些老人可能早睡早起,飲食上沒有城市中那麼愛吃大魚大肉,大油大鹽,因此他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要小得多,這自然也增加了他們的壽命。如果他們生活在山村裡,環境比較安全,這也減少了城市中車禍、搶劫等事件的發生概率,自然也是對壽命的一種延長。


只有營養師知道


問題中提到的現象很有意思,從表面上看的確與現在的老人健身熱和人們通常的“鍛鍊有益健康”有一定的矛盾,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能只是給大家造成了一種錯覺而已。以下精靈醫生就為大家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

首先,這一調查可能存在一定的科學悖論。從醫學的角度如果要確定鍛鍊是否可以延長壽命則需要有一個對照的人群。從題目中可知調查的人群是百歲以上的老人,而卻沒有提及對照的人群,按照醫學研究的設計其中需有一組為經常鍛鍊的百歲老人,另一組為不經常鍛鍊的老人,而後比較兩者壽命的長短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大家可想而知,人活百歲已屬不易,因此這樣的研究是很難進行的。因此沒有比較,就很難得出不經常鍛鍊有益長壽的科學結論。

其次,“是否經常鍛鍊”其本身就非常難以界定,而且這個標準也應當與不同人群和不同的年齡段有所區別,比如:對於成年人,每週3次以上,平均每次1小時以上的鍛鍊可以認為是經常鍛鍊,而對於百歲以上的老年人,也許每天有時間在院子裡走走就已經叫做經常鍛鍊了。因此用一個模糊和缺乏統一標準的概念是得不到科學結論的。

最後,人是否長壽與很多因素都有密切的關係,比如:心情、飲食習慣、地域氣候等。問題中提到的百歲老人都來自相同的地區,對其進行的調查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對這樣的調查結果進行外推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綜上,正如精靈醫生開始提到的,本問題提到的調查結果可能給人只是一種錯覺而已,記得以前精靈醫生向大家分享過一項國際上進行的科學研究,證實運動是有利於壽命的延長的,該研究通過了科學的方法進行了論證,結果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精靈醫生


為什麼現代社會需要鼓勵大家去運動?並不是因為運動會益壽延年,而是因為如今普遍能量攝入過剩,如果不運動的話,可能會減壽,很多人沒有把這個賬算清楚。

我的家鄉是江蘇一座著名的長壽之鄉,在老家時不覺得什麼,但外出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壓根沒見過百歲老人,甚至身邊的人也都沒見過,而在我還算比較近的親戚裡,就有兩位百歲老人,而八九十歲還能騎車的老人,就更常見了。

他們確實不怎麼鍛鍊,可他們絕對不是不運動,而且攝入的能量普遍不高。

比方說我的姥姥,八十三歲,做了一輩子農活,如今紅光滿面,頭髮灰白,耳不聾,眼稍微有點花,牙齒都在,每天早上天不亮,就騎著三輪車去廟裡燒香,不讓她去吧,還跟你急。因為信佛,肉類的攝入量並不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用量也有限,總之能量不會太富餘,身體也不胖。如果讓她晚上去跳廣場舞,當然也跳得動,但對她來說卻要改變生活作息。每天晚上,她可以很早就睡過去,即使看電視,也可以邊看邊睡,可是第二天一早準起,就是這麼規律。

可是我們現代人是怎麼過的?

大魚大肉管夠,工作很多都是在辦公室裡坐班,一天到晚都不離凳子。就在前不久,還有一樁悲劇讓人感到很沉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在崴了腳之後的12天,離開人世。她去世的原因,就是因為長期久坐,導致腿部出現血凝塊,而在崴腳之後,凝塊移動到肺部,出現了肺栓塞,最終導致猝死。

(相關新聞截圖)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現在很多人盲目的健身就是比較健康的做法,過度地鍛鍊,可能引起各種損傷,也是不利於長壽的。在我所知道的長壽老人中,特別養尊處優的幾乎沒有,但也沒有幾個做過重體力活兒,大多都是務農,或者是適度的體力勞動者,這可能也能反映出一定的聯繫。

總之,長壽的原因很多,遺傳、環境、飲食等等都是重要的環節,是否運動也是一項重要指標,到目前為止,安靜能養壽的說法也就存在於笑話中,烏龜不動可活千年,但對於人類來說,不運動並不健康,不利於長壽。


分子美食家


  1. 這個生命在於運動,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是看你有沒有去運動,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持續健康的身體,離不開運動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鍛鍊,鍛鍊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2. 現在很多廣場上,小區門口啊,都會有一些愛運動的老人們在健身。每天早早起床,約上三五個老伴,邊走邊說,去廣場打打太極,到了晚上約上去跳跳廣場舞啊,之類的,心情也是愉悅的,身體的健康,心情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年前人,都不注意作息時間,能熬藥就熬藥,能什麼時候打遊戲就打遊戲。

  3.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老人們更加註重身體的健康,誰不想健康長壽呢,對於食物也很重要,清單,年輕人是三五個好友,大魚大肉的怎麼可能不喝酒呢,身體的健康我們要趁年輕去運動。 運動是生命之源;運動是鍵康之本;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讓我們生命火力十足,情緒舒暢,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4.   珍惜生命,從運動開始!

  

 


鎮江看點


與其說生命在於運動,不如說生命在於平衡。

我姥姥前年剛剛去世,活了93歲,我表姐的奶奶活了102歲。

她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怎麼外出運動,但也不怎麼閒著。90多歲時她們還眼不花耳不聾,穿針引線做手工。我家裡有些座墊就是她們閒暇時縫出來的。

如果認真總結她們的長壽秘訣,無外乎以下幾點:

1,遺傳因素,也可以說是基因的決定性作用。她們的家族裡都有長壽老人,這點十分關鍵。換句話說,她們在長壽上是有著先天優勢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來說,她們生下來就拿了一副好牌。

2,心態問題。她們大都心態平和,樂觀向上,基本上不操什麼心,遇事順其自然是她們的常態。她們的子女也都說,很少見她們因為什麼事情而生氣發火。



3,生活簡單有規律。她們的生活很簡單,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上廁所、按時做手工、按時打掃衛生、按時睡覺。她們幾乎不看電視更不會玩手機了,每天很早就入睡了。除了喜歡出門曬曬太陽嘮嘮嗑,就是拿著針線做東西要麼就是澆澆花。她們的作息時間並沒有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黑白不分。

4,飲食習慣和愛好保持了一種長時間的平衡。她們一個愛吃鹹菜,一個愛吃辣椒肥肉,幾乎頓頓都有。她們只吃時令蔬菜,反季節的大棚菜她們不喜歡吃,說沒有菜味。至於飯量也是因人而異,其中我姥姥飯量不算大,另一位老人胃口則比較好。

5,她們的生活更像是在保持一種平衡,而不是偏向運動或靜養。個人認為除了基因問題和心態問題,適合自己的有規律的生活對長壽也是有裨益的。還有一點就是她們幾乎從不參加比較激烈的戶外運動。

話說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聽說或者看到某些平日裡積極鍛鍊的老人突然間就去世的事情。(還有競技類的運動員,他們中幾乎很少有長壽的)

說白了,長壽這種事情,後天努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用力過猛還會適得其反。(那些宣傳養生或者健身的專家學者中又有幾個活過了一百歲?)

簡單總結的話,除了先天因素,順其自然、清心寡慾、與世無爭幾乎是這些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其他的則很難統一。

要是站在我個人的角度看,我更願意選擇有質量的活個70歲,而不是無趣的生活上百年。


夜雨如書


題目的描述並沒有說到這個調查的詳細內容以及其他的結論,小編上網查了一下這個調查。確實,該調查的對象是江蘇省的2000多位(而不是題目中的4000位)老人,其實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百歲老人的上一輩也是很長壽的,這就不得不相信遺傳的力量了。另外,該調查也提到了,這些百歲老人大多數都是比較自信、比較樂觀的,這說明樂觀積極的心態也會對壽命產生很大的影響。

想長壽?基因很重要

許多研究表明,影響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因。原因是超級百歲老人(110歲以上的老年人)具有獨特的遺傳特徵,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與健康長壽有關的獨特基因特徵,這些基因似乎具有保護作用,能使得人們不會患上癌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見的與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遺傳因素從兩個角度影響著人的壽命:一個人可能繼承某些遺傳變異,使他或她患上疾病,從而降低壽命;其他遺傳變異可能導致其免於患上疾病,從而增加其壽命。這些數據令基因測試不斷髮展著。

DNA

心態也很重要

美國耶魯大學和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對386名50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了調查,並在四年後研究了他們的健康記錄。那些最悲觀的人,他們把老年人描述為“虛弱、無助、心不在焉”,他們比那些對老年人有更積極看法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或中風。

根據美國密蘇里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研究指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成年人比一般人提前25年死亡。他們死於心臟病或糖尿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4倍,死於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8倍,死於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高出5倍,死於肺炎或流感的可能性要高出6.6倍。

飲食也很重要

飲食影響人的壽命,這是理所當然的了。這次江蘇的調查也有相關的內容,這些百歲老人裡面有九成都喜歡吃豆製品。他們大多數喜歡吃蔬菜,其中85%的老人每天吃兩種以上的蔬菜。70%以上喜歡多喝水。他們飲食長期保持清淡,主食以雜糧為主,普遍愛喝粥,愛吃涼拌菜。

但小編覺得這個調查的飲食方面不能作為參考,因為每個地方的人飲食習慣本來就不一樣,如果調查的是北京百歲以上老人飲食習慣,相信又有不同的結果。

蔬菜

結論

人們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心態的綜合作用。一般認為我們選擇怎樣的環境(空氣質量等等)、生活方式(飲食、運動和吸菸、喝酒習慣等)會決定著我們的壽命。不過不要忘記遺傳的心態的重要性哦,既然遺傳是改變不了的,那麼就學會保持樂觀吧!

關注“頤福來養老”悟空號,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頤福來養老),獲取最專業的養老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