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破月來影玩你
“最長壽”的諸侯國應該指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這個實際上本來是沒有什麼疑問的,但有一種觀點認為衛國存在的時間特別長,一直到了公元前209年,因此認為衛國是最長壽的諸侯國,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衛國實際上早在公元前253年左右就被魏國給滅了,那個時候衛國就已經失去了作為諸侯國的資格,雖然後期還有衛國的後人存在,但已經不能算是一個諸侯國了。
排除了衛國,再來看看別的諸侯國。一般認為春秋戰國的起止年代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而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的時候,即春秋開始的時候,大部分的諸侯國早就已經存在了,但這些諸侯國在經過了幾百年的兼併、傾軋和戰爭後,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一些諸侯國進入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的局勢更加殘酷,越來越多的諸侯國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七雄並立,即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韓國、趙國和魏國,當然在夾縫中還有一些別的諸侯國存在,比如魯國、衛國、宋國、鄭國等。
在這些諸侯國中,首先就排除掉韓趙魏這三個諸侯國,要知道韓趙魏三國雖然一直堅持到了戰國末期,但是他們立國的時間卻並不長,歷史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標誌就是三家分晉,也就是春秋時期做霸主時間最長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從而有了後來的韓國、趙國和魏國,實際上這三個國家的存在時間不過才二百多年。
接下來再排除的一個國家就是齊國,雖然齊國的開國時間非常早,早在周武王封建的時候就有了齊國,但是同樣是可以看作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分界點的一個標誌就是田氏代齊,齊國這個諸侯國的名字沒有改變,但是已經換了姓氏,原本是姜姓呂氏齊國,變成了後來的媯姓田氏齊國,所以齊國已經不是原來的齊國了。
接下來就是那些在戰國七雄夾縫中生存的小國,他們多數在秦始皇開始滅六國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了,比如魯國在前256年就被楚考烈王所滅;衛國在前253年左右被魏國所滅;鄭國在前375年就被韓國所滅,而宋國則在前286年被齊楚魏三國聯合所滅。
排除上面這些諸侯國之後,還剩下秦國、楚國和燕國。
這三個國家中,燕國是最先建國的,是周武王時期分封的諸侯國,而楚國其次,是周成王時期分封的,秦國最晚,是西周末期東周初期周平王分封的,算是對秦國勤王並護送周平王東遷的嘉獎。所以這樣看起來,三個諸侯國都是春秋初期就有的國家,他們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起點時間是一樣的。又都存活到了戰國末期,不過仍舊有時間差異。
楚國是在前223年被秦將王翦所滅,燕國是在前222年被秦將王賁所滅。而秦國一直到前221年完成了統一大計,秦始皇正式稱帝,秦國才開始不再是一個諸侯國。
因此,春秋戰國時期,最長壽的諸侯國是秦國。
尚宮女史
這道題看似簡單,題幹也挺複雜,或說的太籠統,或我們想多了。
春秋戰國基本等於東周,但還要長一些。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即公元前221年。東周終於前256年,最後一任周王赧王去世。兩個中央小封地,西周國和東周國也先後被秦所滅。
戰國六雄是秦國主要的軍事打擊對象:前230年滅韓,前228年攻佔趙都邯鄲,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趙,前221年滅齊。是年親王嬴政稱始皇帝。
在這些大國被滅的時候,有個曾經大國名存實亡著,就是衛國。最初由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受封而立國。在公元前254年,被魏國兼併,成了附庸的封君之地。前241年秦國奪取濮陽等地,衛元君遷往野王縣。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徹底滅亡。
從廣義上講,衛國也算存續著名頭,但嚴格說他在被魏國兼併時,就已經滅國了,降為封君,不再是諸侯。
於是齊國是最後被殲滅的諸侯嗎,可惜還有田氏代齊的瑕疵。趙國是三家分晉來的,年代太短。綜合來看,燕國是穩穩當當的最悠久,西周初以召公奭始封。秦國本身在東周才被封為諸侯,起步晚了。
幾葦渡
春秋戰國時期,也即東周時期,指周平王東遷洛邑,到秦朝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時期。要說這一時期諸侯國的“壽命”,自然是秦國最“長壽”。
其次為齊,燕,楚。
公元前223年,楚國亡。
公元前222年,燕國亡。
公元前221年,齊國亡。
是年,秦完成統一,秦朝建立,戰國時代結束,中國歷史進入大一統的新局面。
按我的理解應該是越國,大概從夏朝就開始建立了,春秋末期積極學習中原先進文明,逐漸開始興盛起來,先後經歷越王允常和越王勾踐兩代君主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勵精圖治下,重用從中原來的范蠡,文種等優秀人才,使得越國很快強盛起來,並最終消滅了盛極一時的吳國,逼迫吳王夫差自殺,併成為春秋末年的最後一任霸主。
歷時六代,戰國初期國力強盛,十分好戰,雄踞東南,領土僅次於楚國,位居諸侯國第二,與晉楚齊三強並列為戰國四大強國,但由於偏離中原文化核心,通向中原的道路又被齊楚兩大強國所阻擋,沒有及時趕上戰國時代的變革大潮,再加上人口不足,統治集團不斷的內鬥,政治腐敗,這些因素極大削弱了越國的國力,因此未能進入“戰國七雄”的序列,並最終走向沒落,國力衰弱,給楚國以可乘之機,到公元前306年被楚國所滅,徹底淪為楚國的附庸,秦始皇滅楚後又將其併入秦朝的版圖,秦末爆發農民大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越國後裔也趁機復國,最後選擇臣服於西漢王朝,並保持獨立狀態,但分裂為歐越和閩越兩個諸侯國,後來分別被漢武帝所滅,越國徹底成為了歷史名詞,歷時1800多年了,恐怕沒有一個諸侯國比越國更“長壽”了。
越國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留下眾多膾炙人口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至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鳥盡弓藏”“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兔死狗烹”,關於西施“西施浣紗”“沉魚落雁”“東施效顰”“西施賣相”等經典傳說。
甲乙丙丁戊
最長壽的諸侯國是秦國。
《秦本紀》記載,秦國的先祖是顓頊苗裔,名字叫女修。女修的後嗣大費因為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賜姓嬴氏。這位大費就是伯益。《說文解字》也說“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
夏代商最重要的鳴條之戰中,伯益的後嗣費昌為商的首領湯做御手駕駛戰車,因此而有功。商代的時候秦的先祖就已經獲封為諸侯。《秦本紀》“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武王克商立周,嬴氏後人造父因為善於駕車而得到周穆王的寵信。穆王西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多虧造父善於駕車,一日千里長驅歸周,讓周穆王趕回來平亂。因此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一支以趙為氏。
以上是嬴秦祖先發展史,從商代起就已經獲封為諸侯。周代受封的造父是趙氏的始祖,其後嗣為趙國諸侯。造父的後嗣非子居於犬丘,非常善於養馬,讓周孝王知道了。周孝王說“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非子是秦國受封於周的開始,秦國獲封始於周孝王時期。
周孝王是周穆王的兒子,是西周中期的君主,其實說起秦國在周代受封的時間來看並不算早,比不了晉國、衛國、燕國這樣在周初就受封的諸侯國。
但問題問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哪個諸侯國最長壽。西周受封的秦國在西周滅亡時幫助平王東遷,隨之就進入了春秋時期,秦國經歷了完整的春秋時期。當然很多諸侯國都經歷了完整的春秋時期。隨著三家分晉,戰國時代到來了。秦國是笑到最後的諸侯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秦國是唯一又經歷了完整戰國時代的諸侯國。所以從春秋之始,到戰國之末,秦國是唯一一個歷經始終的諸侯國。所以說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長壽的諸侯國。
沅汰
正確答案是姜子牙的齊國。
周武王伐紂後分封眾臣,其中三大功臣中周公被封在魯國,召公封在燕國,呂太公封為齊國,這位呂太公就是人們熟悉的兵聖姜子牙。周公擅長處理政務,呂太公和召公文武兼備,這呂太公跟《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可不同,他是真的很能打,周朝之初恐怕沒一個是他對手。
三人都留下些著名的成語,召公是甘棠遺愛,姜子牙是太公釣魚,周公那就是周公之禮。
周武王死後,由周公輔政,他有架空王權的意圖,可是他忌憚於召公、呂太公才沒有進一步更過分行為,攝政六年後將實權還給周成王。
周公、召公、呂太公的三大封國經歷春秋爭霸戰爭,其中齊桓公小白是姜子牙的十二代孫,他以管仲為相國,使齊國富強,繼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後來田氏代呂,仍以齊為國號,延續著姜子牙所建立的國家。齊國於戰國時期不斷向南擴張,與魯國矛盾日漸激化。
魯國政治仍有舊貴族勢力把持,沒有經歷過任何變法改革,常年陷入公卿爭權的局面,再加上齊國、楚國兩大強國夾擊,最終被楚國所兼併。
齊國在齊威王時期持續強盛,設立稷下學宮招來天下英傑前往,自齊威王起的齊國都在不斷崛起,至齊閔王時滅掉宋國,威勢如日中天,與秦國東西稱帝。
那時,燕國因子之之亂陷入內戰,齊國趁機出兵進攻燕國,幾乎將其滅國。兩國結下血海深仇。
最終齊閔王過分顯露出兼併天下的野心,他向西進攻趙、魏,向南欺凌楚國,與燕國本有血仇。因而樂毅說動燕昭王,策劃了五國伐齊的戰爭,五年間連續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幾乎要將齊國滅亡。
後來雖有田單復國,可事後田單又因功高蓋主,被齊襄王逼到出走趙國。齊國在此後退出爭霸的舞臺,至秦始皇橫掃天下,齊國都不再有什麼大動作。
遙想當年燕國召公與魯國周公、齊國呂太公位列周朝開國三公,他們的子孫卻都在後世因爭霸互相仇殺,彼此消耗對方國力,已不在重視周天子的號召,燕、齊終被秦國所兼併。
按周武王分封來算,燕國和齊國是同時建立,只是秦始皇先滅燕國再滅齊國,齊國比燕國多活了一年,共為823年。若是認為呂齊被田齊取代後已不算延續,就屬燕國壽命最長。
蘇沉船
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諸侯
主要的諸侯:齊、晉、秦、陳、吳、楚、越、韓、趙、魏、宋、魯、衛、鄭、蔡、燕。
鮮有記載被吞併的諸侯:剡、任、滕、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南燕、許、徐、虞、虢、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紀、遂、譚、代、黃、項、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等等等。
存在時間較長的為加粗的這些諸侯。
部分諸侯滅亡時間:
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
公元前229年,趙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魏國滅亡。
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
公元前206年,秦國滅亡。
公元前209年,衛國滅亡。
公元前286年,宋國滅亡。
公元前256年,魯國滅亡。
無論諸侯影響力多大多小,以斷絕祭祀為滅亡。
因為秦為最終的統治者,所以秦最長壽,被滅亡的諸侯中,衛最長壽。
春秋那些事兒
燕國無疑是當之無愧最長壽的國家,它是西周開國時始封的諸侯之一,從公元前1044年的西周初期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滅亡,延續了足足800年的壽命。之所以如此,與其地處偏遠、遠離中原戰火不無關係。
其次就是魯國,它也是始封的諸侯之一,但滅亡時間要早於燕國,公元前249年亡於楚國,也是將近800年。
另一個始封諸侯齊國,單從社稷延續時間來看,比魯國、燕國滅亡都要晚,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諸侯國,但嚴格來說,戰國齊國是田氏篡奪姜齊政權後建立的,與春秋齊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諸侯國,因此不予考慮。
如果連同周王室也考慮進來的話,周王室的社稷延續時間也與燕、魯兩國相仿。戰國後期,周王室又分裂為東周西周兩個小諸侯國,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又滅東周,至此曾經的天下共主徹底滅亡,也標誌著統一腳步的臨近。
當然,壽命長並不代表國家強大,無論周、燕、魯這些諸侯國,進入到戰國時期,不約而同都出現了抱殘守缺的狀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壽命長”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張不叄讀秦史
答案可能會讓人有點意外,不是一直“活”到秦始皇時期的衛國。
其實,它是“活到最後的國”,但不是“活得最久的諸侯國”。
活得最久的,另有其國。答案是:
越國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雲:
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閭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踐立,是為越王。太史公明確說明,越國的存在時間是從夏初開始,也就是說:
夏朝歷471後。
商朝歷646年。
周朝第約600多年
公元前307年,越國為楚所滅。越國存在的時間大紅是1700年+至1800年。
國祚之長久,無可出其右。
無風即風
一、理清題幹,明確前提
1、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即東周立國開始,到秦國統一六國結束。
2、諸侯國:當時的制度,諸侯分為公、候、伯、子、男五等。周雖然是名義上的共主,但也是王,不能算作諸侯國。
二、具體分析
1、常規的諸侯國:
春秋末年到戰國初期,諸侯國之間大量兼併,沒有進入戰國時期的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也就只剩了戰國七雄。
(1)秦國於公元前770年正式成為諸侯國,最終統一全國,歷時最久;
(2)韓、魏、趙,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點,只在戰國時期存續,出局;
(3)齊國有姜齊和田齊之分,齊國出局;
(4)燕國和楚國存續時間差不多。
所以常規來說,秦國是春秋戰國時代最長壽的諸侯國。
2、特殊情況:
衛國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公元前254年,被魏國覆亡,衛國領地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的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衛國名存實亡。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粗略看起來,秦國和衛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都存在,“壽命”不相上下,但更為精準的來看,秦國公元前770年才正式建國,但衛國一直都存在,一直到秦國統一六國之後,雖然後期爵位不高,但也還是諸侯國,所以衛國比秦國更為長壽。
結論:春秋戰國時代最“長壽”的諸侯國是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