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King
家長你好,如果是膜周部室間隔缺損有很大幾率可以自愈。
室間隔缺損按照位置可分為膜周部缺損、肺動脈瓣下型缺損和肌部缺損。前兩種類型在我國兒童中最為常見(約佔90%),肌部缺損比較少見。
你家寶寶室間隔缺損0.3毫米屬於小缺損(缺損<5毫米),如果室間隔位置位於膜周,小型缺損患兒可無症狀,學齡以前自愈的幾率比較大,如果沒有明顯症狀,可以定期隨訪、等待觀察。如到學齡前仍未“長好”,則需接受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
如果室間隔位置位於肺動脈瓣下,沒有自愈可能,無論大小都要接受手術。長期不治療會發展為“艾森曼格綜合徵”。
室缺的手術治療,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體外循環下的外科修補手術,另一種是封堵手術。現在發展起來的其他新的方式,都是在這兩種方式的基礎上衍生出來。
1外科修補手術
在體外循環下完成,用補片對缺口進行修補。可根據切口位置分為正中切口、右側腋下切口、右側第四肋間微創切口以及胸腔鏡下等方式。但如果病情發展至艾森門格綜合徵,則不宜再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2封堵手術
在X線或超聲心動圖的指引下,將封堵傘送至室缺邊緣。把封堵傘的一個盤面打開,堵住缺口,再打開另一個盤面,兩個盤面把缺損部位夾住。
目前室缺的封堵手術可分為三種:DSA下介入封堵術、超聲引導下的介入封堵術、以及超聲引導的劍突下小切口封堵術。第一種是用放射線照射,其餘兩種手術方式都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操作難度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
封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大約有一半的患兒可通過封堵來治療室缺。同時,我國的室缺封堵術在技術上做了很多改良,在國際上已處於領先優勢。
兒科醫生鮑秀蘭
是有自愈可能的。室間隔缺損指室間隔在胚胎時期發育不全,形成異常交通,在心室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 心臟病
小蘋果兒科醫生
小兒室間隔缺損分膜周部缺損和肌部缺損和雙動脈下型缺損。
膜周部缺損
佔室間隔缺損85%,缺損部位的邊緣主要有纖維組織構成。這種缺損咳部分或者全部被三尖瓣纖維組織覆蓋,形成室間隔“假瘤”而覆蓋在缺損的室間隔上,堵塞缺損的部位,容易發生自愈。
肌部缺損。
佔10%左右,邊界由肌性組織組成,如果是小型缺損,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肌小梁發育而自行閉合。
雙動脈下型缺損
佔5%左右,其主要特點是在於主動脈和肺動脈瓣之間有纖維連接,不可能發生自愈,無論大小需要手術,極易發生肺動脈高壓。
1、室間隔缺損小型缺損(小於0.5CM)無需治療。
如果需要拔牙或者有皮膚組織創傷可以用抗生素預防,避免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
如果是大中型缺損,發生明顯的分流,預防出現心衰需要利尿劑,地高辛,血管擴張劑使用。
總之,小型缺損預後良好,自然關閉達到80%左右,大多數在5歲前關閉,儘量減少感冒,從而減少肺炎發生,避免加重心臟衰竭風險。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我懷二胎的時候做四維發現胎兒室缺3mm以及主動脈騎跨,後來兒童醫院先心科主任說有的能自愈,生出來滿月後去做個檢查,即使沒有自愈,半歲後做個小手術也能跟正常人一樣。孕40周的時候都還有2.3mm,生下來了之後,還在產房我女兒就被送去新生兒科檢查,還可以,就跟著我回家了。滿月去檢查,一切正常,也就是說她的室缺自愈了,主動脈騎跨也沒有。現在我女兒100天了,很可愛。幸好當時的自己能堅持下來,沒讓自己後悔。很感恩。
薇薇43062001
我家姑娘出生第三天檢查出來房缺和室缺。半歲時候複查房缺已經自愈,一歲半時候再次複查已經沒有異樣。由於是在姑娘不太配合的情況下做的彩超,我們打算等到下半年時候再複查一次。現在孩子快2歲了,沒有任何症狀。建議儘量不要讓孩子著涼感冒和咳嗽,聽說是會影響病情。做彩超去大點的醫院,影像科的醫生見多識廣,更有把握一點。由於室缺位置不同,病情不太一樣,還是多聽就診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