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曾經,雜誌《今古傳奇》的武俠版和奇幻熱潮版風靡一時,尤其在高中、大學校園裡深受歡迎,同時,文學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其中起點、晉江成為行業標杆。這一批讀者長大後,正好趕上了IP改編為電影、電視的大熱時代。本來,看自己青春時期追過的小說、打過的遊戲被真人演繹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就目前的成品看來,絕大多數奇幻類的改編並不盡如人意。

即使是《九州·海上牧雲記》這樣的大製作或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樣的大流量,片中所呈現的場景、特效、美術都無法與觀眾的預期相匹配。但如果,把這類IP製作成動畫片的話,特效低劣、風格混亂、表演僵硬等問題都能得到改善——只要捨得花錢的話。除了經典老IP,新晉的作品也可以採用動畫形式。

只是動畫片就票房而言,將面臨著比真人電影更大的風險,畢竟現在許多電影票房靠得還是明星的號召力,並且一些觀眾先入為主地認為“動畫片就是給小孩”看的,這又導致少了一部分消費主力軍。就動畫片自身而言,作品良莠不齊,有些宣傳火爆的影片反而內容水分十足,另愛好電影的觀眾對動畫片持有戒心。

雖然問題多多吧,國產動畫還是在曲折中前進著,今年年暑期檔上映的一部《風語咒》是奇幻題材,說實話,我覺得它的場面、特效和劇情橋段的設計遠超過許多同為奇幻題材的網劇、電視劇。

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其實《風語咒》的故事本身還是套著玄幻片的套路來的:主角朗明是一位聽力驚人的盲少年,和母親相依為命,靠招搖撞騙度日。一日村子被羅剎襲擊,母親失蹤,朗明在尋母之路上遇上守護正義的俠嵐們和一個被邪惡力量控制的少女,他們將一起面對上古神獸饕餮的現世……

你看,用上古神話和傳統文化中的元素構建一個架空世界,以升級打怪、熱血勵志作為世界觀,以及永遠強大的主角光環,宣傳曲走古風路線……這些操作是不是很眼熟啊?

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不過,《風語咒》的好看之處,就是在套路之外還有許多亮點

故事橋段是二次元世界和港式江湖的珠聯璧合。這雖是一部奇幻動漫,但卻能看到許多香港武俠片的影子,是很自然地流露,絕不是賣情懷的那種。朗明的媽媽梅姐,形象設定的就不是賢良淑德的中國式母親,而是神似《新龍門客棧》中的金鑲玉+《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媽媽,有一種豪爽但溫情的江湖兒女氣息。片中魔法少女的造型,也和李連杰版《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邱淑貞)十分相似。總的來說,除了俠嵐們和大魔王之外的人物造型,都是比較偏港片風的,我總覺得從很多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某些港星的武俠角色(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主觀亂帶入)。如果我的猜測是對的,那也不奇怪,畢竟70、80是看港片長大的一代,另外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的《天子傳奇》可謂是中國武俠玄幻類漫畫的鼻祖,影響深遠。

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風語咒》的臺詞,也時不時地來幾句無厘頭的搞笑,讓我想起武俠喜劇《方世玉》系列。還有王家衛的金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也直接拿來用了。還有啊,朗明在眼睛復明後,在魔法少女死後又自己刺瞎雙目,像不像《天龍八部》裡的阿紫?要說這編劇不是港片粉我還真不信。

當然,《風語咒》還有許多其他亮眼的元素,例如在一場祭祀中用上了三星堆的造像。港片、日漫、中國風……諸多流行元素合在一起,相互之間和睦交融,並不突兀,能做到這一點,是國產動畫片的成熟標誌。目前,我們還不能苛求一部國產動畫做到完完全全的“原創”——其實什麼都不借鑑的“原創”是不存在的,這種要求也太原教旨主義。但只要穩紮穩打不放水,要摸索出自己的風格也不是難事。當然,把握好“拿來主義”的度,不碰抄襲紅線也是至關重要的。

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相對於《秦時明月》、《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幾部熱度較大的動畫片,《風語咒》有一點勝過他們的就是,它並不隻立足於給兒童觀看,而是加入了一些成人福利,比如說兒童不宜的小黃書、豎中指、半裸場景還有最佳臺詞“好好的一個姑娘,怎麼是個零呢”,因為影片處理的方式比較隱晦、幽默,所以給觀眾的感覺是樂而不淫的,小孩子即使看懂了也不用擔心被帶壞。

《風語咒》製作精良,看得出來針對觀眾口味做了用心的設計,各種尺度也把握較好,雖然沒有驚豔到石破天驚的地步,但也頗值得一看。

沒看過這部動畫片,就別罵暑期檔不給青少年留活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