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文化——品味大自然

日本食文化——品味大自然

前些天,日本川口市的公园里出现这样的告示牌:“禁止捕捉、食用蝉的幼虫。”一时在网络上成为议论的话题,告示除了日语,还有英文和中文。日本网民之间有这样的传说:有在日中国人深夜去公园里捕蝉。公园附近的西川口地域,已经形成新的“中国城”,“蝉的幼虫”是用来做中华料理的。

在吃的方面,中国人的创意确实比日本人大胆多了。之前在千叶海边,也有许多中国人挖蛤蜊,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偏偏有人就在原地捣腾,在海滩上留下了一大摊垃圾,污染了环境。

关于吃的意识,如果只停留在看到什么都想把它变成食品,看到什么都想吃的层次,那是悲催的。

说说在日本所体会到的食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食品和大自然联系起来。

关于饮食,日本人有这样一种观念,食材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有一个概念叫做“旬”,就是当下时新的东西,“旬的食材”是人们所追求的美食生活。因为讲究“旬”,从食物中感知大自然,身心同时享受美食。《论语》中有“不时不食”之语,非时令的东西不吃,古人先贤早已贯彻“旬”的饮食方针。

日本著名作家、电视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中有一个关于食物的细节,读后让人感动。小豆豆所在学校的校长跟家长小这么说孩便当的事:“你们让小孩带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所谓山里的东西就是蔬菜、肉等,海里的东西就是鱼、海带等。这样的说法很新鲜,既能让小孩营养均衡,又能告诉小孩食物和大自然的关系。有关食物的教育寓教于乐,体现在了细节里。

日本食文化——品味大自然

刚来日本留学时,我曾经去山区长野县南佐久郡南相木村住在农家体验生活,那个地方的蔬菜特别美味。记得当地人带我去看他们的菜园,他们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海拔是东京塔的三倍,所以我们蔬菜特别好吃。”看得出,他们深情地爱着那片土地,爱自然之心溢于言表,对待自己栽培的菜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如此蔬菜怎能不甘美?直到现在我一遇上好吃的蔬菜,就会想起那个清新纯净的长野县的高原。

中国和日本一样讲究食文化,中华美食比起日本料理花样更多。但是总有一些国人,不管看到什么都想让它变成食物,太有冒险精神,欲望太深,不该吃的山珍海味也吃了。

我不大喜欢自助餐这种形式,因为是自助,人们很可能没有节制地把多余的东西吞下肚。因为对饮食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食欲过旺,易暴饮暴食,物欲太深则爆买。

大自然、食品、人,是紧密相连的,吃,就是感受大自然的爱。日本各地时常举办农业体验活动,让人们体验栽培、收割农作物,而后制作当地料理,感受自然和食物的通路。许多外国游客也参加了这样的体验。日本食文化相较于中国食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吃和品味大自然结合起来。(黄文炜)

日本食文化——品味大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