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引子

思考的引子

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想偷懒。而动脑筋这事,显得那么无关紧要:

  • 一是有没有,动不动脑,外人看不出啥区别,人们都有着同样坚实的脑壳;
  • 二是不管我们想不想,做不做,都无关生死,远没有那么迫切。

只是,埋头搬砖既发现不了未知,也看不到将来。长此以往,一个人大概率会显得面目可憎,索然无味。

人们往往缺乏动力,总是需要一些事件来触发自己的思考。

每个人看到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最后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是看的角度不同,思考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

什么时候从出于本能自发的思索状态,发展成为信仰的自为的思考状态,不需要所谓的“引子”触发就能偏僻入里地理解问题,那么生命的修行,就是登堂入室离圆满又进一步了。

我把这个过程叫做从呆若木鸡到永动机的过程。

当不清楚该如何活的时候,逆向思维,想想我们将会以什么方式怎样的状态死去,想想我们的死后,给世界给亲友留下些什么。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大概就知道该怎样活了吧。

而在浮躁之风盛行,众人忙着扒分之时,你若像哈姆雷特似的呼喊"生存还是毁灭",就显得不合时宜,需要看病了。

看电影,是一个极好的伪装,是懒人寻找思想刺激的好方法。

它比单纯地看书热闹(其实脑力激荡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还能让人有种紧跟热点,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人们的日常被平淡无奇的琐碎填满,电影可以打破这种几乎一成不变的顺序结构,将我们带入一场场奇异的旅行,冒险,感动,让近乎麻木的情感得到些许的电击,让规则的心电图多些异常。

电影是一把钥匙,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在别人的故事中观察,反省自己。受的刺激多了,思考的自然就多了,日积月累,会有惊喜。

《天堂电影院》里说: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同样的,如果你不多想想,你就会以为你就是全世界。

思考的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