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學界是否將成吉思汗和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劃為蒙古國人?

夏末川


西方史學界接受的是民族主義史觀,因此對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一直有雙重標準,這是東西方對歷史文化的不同視角的解讀,他們不理解東方朝貢的政治秩序。

站在零和博弈的角度,西方也不理解東方政治的政統和道統之間的關係;不理解東方自皇帝至堯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的大一統政治傳統;不理解幾千年來使周邊民族認祖歸宗以融入華夏的中國文化的中央高地優勢。或者,他們能夠意識到,卻不願意承認,因為在中國的高光時期,他們也不過是蠻族部落。

因為他們把神話傳說的《荷馬史詩》也當做了信史,用以提升西方文明的厚度,卻對東方文明的歷史演化以客觀的名義,如《劍橋中國史》等採取了保守敘述,一切存疑的事物都不被承認,對於元清時期更是以民族主義的立場採取了“征服”、“殖民”、“解放”等性質認定。由於日本在近代以後一度取代了中國成為東方秩序的代言人,日本人的一些史學觀點也影響了西方人的認知,比如“崖山之後無中國”之類。

世界大勢,浩浩湯湯。分裂意味著戰亂,戰亂意味科技發展、國家進步,逐漸走向兼併,成就帝國。帝國意味著征服,意味著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意味著矛盾漸生,離心勢力產生,帝國最終又分崩離析。再次分裂的世界,再次陷入命運的輪迴,直到如今演化出美國治下的新帝國主義。那麼,在帝國分裂後,分裂出來的哪個民族和國家能夠被認為繼承了帝國衣缽呢?

幾千年來,不知道有多少民族和國家遽興遽滅。不論中外的歷史學界,判別異族統治算不算該國曆史都有兩個標準:

1、 統治者是否使用該國政府的名號,是否聲稱自己代表了該國。

2、該國是否為帝國的統治主體,是否是其領土與政權的最主要構成部分。

比如,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分裂出的托勒密王國被視為埃及王朝,但是後來佔據過埃及的羅馬帝國不算。因為托勒密王朝使用了埃及法老名號(政統),以上下埃及為政權主體;羅馬皇帝沒有使用法老頭銜,埃及也並非羅馬帝國的中心,只是一個海外行省。

同理,亞歷山大帝國也不被視為埃及王朝,而被視為希臘國家,因為亞歷山大雖使用法老頭銜,但其領土橫跨歐亞非,埃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再比如,莫臥兒被視為印度王朝,但英屬印度不算英國曆史上的王朝。莫臥兒王朝使用印度皇帝頭銜(巴迪莎),並且統治範圍就在印度。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雖然也給自己加冕為印度皇帝,英國好歹也算是個皇帝,跟德國、俄國、法國、奧地利站一起不跌份,但印度不過是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並非其政權主體。

這樣,再來看一下蒙古帝國和元朝的區別。

蒙古帝國的統治者沒有采用中國的皇帝頭銜,而且其統治地域的核心也不在中國,同期的中國還有南宋做為正統政權存在。因此在蒙哥可汗之前的蒙古帝國,不能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忽必烈承繼大統後,自稱中國皇帝,其統治重心在中國,是中國王朝無疑。因此不管元朝制度與傳統中原王朝多麼不同,按照史學界的慣例它就是中國朝代。

因此,按照這種說法,成吉思汗被劃為蒙古人,忽必烈則被認為是中國人。

不過,按照文化中國的觀點,成吉思汗所在的漠北地區,歷來都是傳統中央王朝的文化影響所及地區,是為中國人無疑。忽必烈建立元朝後,追尊鐵木真為元太祖、窩闊臺為元太宗、蒙哥為元憲宗,等於是將蒙古帝國時期作為大元朝的正常傳承,以體現正統。朱元璋時期修元史也說“元之有國,肈基朔漠”,在中國的政統和道統上認可了蒙-元王朝。

中國的歷史觀,與西方觀點歷來都不同,這是中國作為現代國家的立國基礎所決定的。在1912年《清帝遜位詔書》裡說,“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五族共和,而非傳統西方史學觀點的民族主義。

大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元年2月12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大清國皇帝退位詔書,全文如下:朕欽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佈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欽此。

而知而行


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忽必烈是中國人。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大陸,中國只是黃金家族征服的眾多國家之一。元朝是中華正統,忽必烈當然是中國人。

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民族”觀念是伴隨著歐洲資本主義擴張而傳到世界各地的,所以用新標準去判定老事物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成吉思汗的國籍就是其中之一。

維繫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是文化,成吉思汗靠武力建立起蒙古帝國,隨著蒙古大軍搶來的土地越來越多,成吉思汗也認為他們的文化不足以讓這個龐大的帝國高效運轉。

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平等地對待各個被征服民族的文化,讓他們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他們則從中吸取有利於統治的部分。

成吉思汗並沒有對哪個文化特別推崇,中國的儒家、道教得到的待遇和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樣的。成吉思汗是 征服者,他還沒有接受被統治民族的同化就去世了。

所以他的國籍就是“蒙古帝國”,同時也是中國蒙古族的祖先。蒙古族的祖先不一定非要是中國人,比如俄羅斯族,他們的祖先就不能是中國人。

元朝就不一樣了,在政治上,他們雖然帶有濃郁的蒙古色彩,但政治體制基本上沿襲了中華傳統。在文化上,元朝的蒙古人也高度漢化。朱元璋是元朝最大的敵人,他的一生都沒有否認過元朝統治的正統性,所以忽必烈是真正的中國人。


史料不輯


木叔前年和蒙古來華的政黨、官員接觸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他們的禮物,是一個盤子,所謂的鍍金盤(其實就是銅畢竟蒙古經濟不太好,這麼大盤子用金子鍍他們肯定也不捨得,這是題外話),最上面的畫像就是成吉思汗。

木叔和他開玩笑說,我們有著共同的民族英雄啊。翻譯則說他的回答很聰明——類似“一中各表”,一個成吉思汗,中蒙各自表述。

對蒙古政府而言,成吉思汗毫無疑問是他們的祖先,而且是最偉大的祖先,沒有之一。因為全世界認識蒙古就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他也是全球從古至今創立的最大帝國的開創者。無論在本國曆史還是在全球歷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也成了蒙古如今這個沒有出海口,經濟發展又不好的憋屈小國聊以慰藉的最重要的歷史人物。

既然無論從民族上還是歷史上,成吉思汗的蒙古身份都確定無疑,那麼西方史學界當然認為成吉思汗是蒙古史的一部分。毫無疑問是蒙古人,包括他的幾個兒子分別建立的各種汗國,什麼察合臺、窩闊臺之類的。甚至也包括忽必烈的元朝。



(圖為歷史上蒙古征服歐亞地圖)

木叔在做記者寫外蒙獨立專題的時候在網上找過一些類似的地圖和史料,發現西方對元朝的認定還是很獨特的,與中方歷史不同。雖然忽必烈建立的是一箇中國朝代,但忽必烈本人繼承的是成吉思汗在歐亞大陸建立起來的統治帝國,元朝只是他直屬的“封地”,他更大的榮耀來自繼承成吉思汗的汗位統治所有蒙古人汗國的地盤。換句話說,他既是中國的皇帝,更是橫跨歐亞大陸,比元朝領土大得多的全蒙古的大汗。 這兩個稱謂比較,當然後者對忽必烈的意義更大。

所以一些蒙古和西方史學界認為中國當時和一些所謂汗國地位是差不多的,按照今天的觀點,有點託管統治、委任統治,甚至半殖民地的色彩。更有甚者,認為中國當時滅亡了,被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歷史出現了斷層。當然國內也有不少這樣的看法。但無論如何,元朝是統治中國的朝代,因此把它放入中國歷史沒有問題。

木叔再多說一句歷史——其實對於忽必烈的蒙古人身份,大部分中國學者也不會質疑,包括孫中山還把反清復明與朱元璋推翻元朝聯繫在一起呢。

別忘了孫中山的口號是什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他和他的革命黨眼中,元朝確實是異族人統治的,他不能算“中國人”,他要恢復的中華是漢族人統治的。這與西方史學界今天的看法其實很類似。

清朝時蒙古和滿族走得近,又是聯姻,又是政治結盟的,算是比較好的民族融合了。蒙古才真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蒙古族也才能被以後的政府認為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樣,元朝成為中國歷史才能有更多的理論基礎和歷史基礎,也才能時不時反駁一下西方史學界的一些看法。

因此無論如何,在這點上,是要對清朝前期對中國疆域開拓作出的貢獻作出正確評價的。


木春山


我原來有個老師是英國人,他曾經對我說:“東方若沒有華夏文明,東方就和黑非洲無異,西方人就差不多等同於上帝,所以西方各界對於關於中國的一切都會千方百計的質疑和否定。"因此他要我不要太在意西方社會關於中國的言論。

我一直謹記老師的教誨,我看到這個題目後,覺得西方勢力滲透很深,也很用心。說成吉思汗丶忽必烈不是中國人也對,因為當時中華人民共國不存在。說成吉思汗丶忽必烈是蒙古國人,也不對,因為蒙古國與蒙古汗國不是一回事。

東方史是以華夏文明史為主幹,以華夏信史為依據的。蒙古屬於華夏文明的範疇,蒙古史屬於華夏史的範疇。如果沒有華夏信史,蒙古人無法全面瞭解蒙古汗國史,也無法瞭解元朝歷史。所以成吉思汗丶忽必烈不可能脫離華夏文明和華夏信史而存在。

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應站在文明史的角度去看待,站在國家層面上去看待歷史是不合適的。例如凱薩大帝、羅馬帝國歸於意大利史就不太妥當。


鬼影147951010


在古代,我國的北方很早生活著許許多多的民族,他們之間不斷的融合,不斷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強大的民族,如秦漢時期的匈奴,唐代時期的突厥,一直以後出現的回鶻,契丹,女人,還有彪悍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十二世紀前就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帶,他們過著半遊牧半狩獵的生活, 而又被人稱之為是馬背上的民族,善騎射,長期受著,金遼等其他民族的壓迫。

十二世紀初,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是這個弱小的民族,漸漸的強大起來,之後滅掉了金,夏,宋等我國的一個個地方政權,不但入主中原,建立大元朝,而且還將他的勢力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畔,以及俄羅斯地區。

可惜的是,在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蒙古族人,在20世紀初,在國外勢力的策劃下,脫離了中國成了一個主權的國家。


其實蒙古族的這段歷史不容置疑的,他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可是偏偏的西方一些個所謂學者,競以後來了一個主權國家為由,把這段歷史從中國分離出來,把它說成是一個蒙古帝國的歷史。

這樣一來,中國就成了蒙古國的一部分,並不是蒙古脫離了中國,而是中國脫離了蒙古,讓人感到可笑。

這些西方學者,他們根本不瞭解中國的古代歷史,在華夏大地上,有著政權不斷更迭的特點,還以為是他們大不列顛的歷史,一千年一成不變,就那麼一個朝代。


這樣一來呢,成吉思汗,忽必烈等蒙古族的歷史人物,成了蒙古國人,而不是中國人。蒙古國從中國的分離,只是帶走了這塊土地,和一百多萬的蒙古族人,而他們獨立前的歷史,仍然留在了中華的歷史長河中,特別是古代史,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部分。

這一點他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也無法改變的。


趙志軍001


西方史學界對這段歷史的研究割裂了人與國家的關係



法國學者勒內格魯塞在他的史學著作中認為,建立地跨歐亞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不屬於中原文化,而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具有部落聯盟性質的少數民族政權。待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設宗廟,繼祖制,自稱天子,滅南宋統一中國後,西方史學界方將元朝劃歸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雖然是否是中原王朝的分界比較明顯,然而西方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否是中國人這一點卻沒有明確的定論


我認為,“中國人”與“華夏民族”是同一個概念

“中國人”,三個字中包含了2種含義,一是“中國”。“中國”是一個政治標籤,是一個政權,是一個國家,是一塊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海域和天空的合稱。而“人”,則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存發展的民族的合稱。



從歷史角度來看,自秦統一中國以來,在現今中國的疆域範圍內就生存著諸多民族,他們的名字可能古今存在些許差異,但共同構成了支撐這個國度、支撐這個疆域的華夏民族。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蠻族入侵,曾經發生過五胡亂華,曾經發生過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政權,然而不論他們信奉的是什麼宗教,使用過什麼文字,最終都成為漢文化的擁護者。這是華夏族生存的基礎,也是華夏族繁衍生息兩千年依然充滿活力的前提。

因此,不論是漢人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都是構成華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今對成吉思汗國別歸屬的研究,源自二戰後期蘇聯對外蒙古獨立的支持

1911年清政府滅亡,外蒙古宣佈“獨立”;1924年,八世哲布尊丹巴病逝,外蒙古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二戰後期,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出現反攻之勢,歐洲戰場同盟國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與蘇聯共同夾擊納粹德國,軸心國已是強弩之末,美英蘇三國暴露出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召開雅爾塔會議研究如何瓜分戰勝後的各國利益。



會上,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舊俄帝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1945年,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古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結果決定是否獨立。10月20日,外蒙古在當局與蘇聯的監控下投票,最終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次年1月,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條約簽訂期間,毛主席與斯大林進行了數次對話,關於廢除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舊約”問題。斯大林表示,雅爾塔體系是維護當前世界和平最穩定的體系,不宜過快修改,以免給美英留下口實,但畢竟是不平等條約,終究是要改的,大約在兩年後。

此後,中蘇關係經歷了熱戀期、冷戰期,最終中蘇反目,而外蒙古獨立的卻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二戰結束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外蒙古在蘇聯的影響下,使用西里爾蒙古文(俄文)作為國家文字,獨立後的蒙古國民族自豪感很強,認為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說他是蒙古人我承認,如果硬要分個國別我真是無法苟同),但是對中國內蒙蒙古族的態度卻較為曖昧。


外蒙古與中國

元朝末期,政局混亂,權臣當道,民不聊生,農民揭竿而起,在朱元璋的領導下將元朝統治者驅出中原,趕回漠北。


元惠宗北逃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後被韃靼篡權滅亡。

滿清時期,康熙平定準葛爾部叛亂,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外蒙古基本納入清朝版圖。



自此,外蒙古回到漢文化圈,成為華夏民族構成的一部分。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外蒙古獨立了,然而對成吉思汗,不論內外,不論是蒙古族還是其他各族,都是抱有很高的敬意。

在文字問題上,2014年,蒙古法律規定2020年將全面廢除西里爾蒙古文,恢復使用傳統回鶻式蒙古文,與中國內蒙古的文字統一,以便於與中國內蒙古進行交流。


總結

西方史學家擁有相對客觀的讀史角度和對待歷史嚴謹認真的立場,因而中國學界對其研究成果較為認同。

然而不要忘記,中華民族的強大來自於56個民族的團結。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圖片源自網絡)


小小老老段段


西方國家的歷史,是人文歷史,說到底,就是比較單一人類種族的歷史,而且以民族聚居地自立成國,歷史短,人文狹隘,土地資源有限。中國的歷史,是土地的歷史,土地幅員遼闊,以中原為中心,四散擴充,每個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都為這片土地的國家建立做出了偉大貢獻,相互爭奪,又相互融合,每個民族,當成為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或者成為這片土地人文歷史的主導者的時候,其原有土地以及征服的土地,自然成為中國之一部分。所以,中國作為土地歷史的概念,才是正確的歷史觀,拋開這個歷史觀談論中國的歷史,都是片面的不理性的狹隘的大民族主義的歷史觀。關於中國歷史,目前的最大的詬病在於大漢族主義(我自己是漢族)以及中原中心論,沒有將整個少數民族融合的土地歷史和民族歷史作為中國的整體來論述和描述,導致和形成了中國人文歷史種族歷史的割裂和分化,一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不是內部種族爭奪政權的鬥爭,而是一個種族侵略另一個種族的殖民化。蒙古作為中國一個種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偉大的歷史,歷史上形成單獨的大汗國,也僅僅是中國土地的一部分,這和朝鮮越南緬甸等附屬國是一樣性質,屬於中國土地的一部分,最終走向分裂單獨成為獨立國家,是與這片土地做出了分裂的選擇。蒙古族對歐洲和西亞部分地區的侵略和統治,則不是這片土地的歷史,而是對其他土地的侵略掠奪和佔有的歷史,或者說是中國一個部族種族對他國的侵略史和統治史,形成的統治是征服強取壓迫和殖民化,相對於對漢族和中原的統治,僅僅是土地內部民族爭奪政權的歷史以及內部民族形成主導統治者的更迭的歷史。











踏芳英豪F


我們暫且不論西方史學界是怎麼劃分的,因為這就像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明明是存在的,歷史中有記載,考古也有發現遺址,可若是按照西方人的那一套理論,再加上中國一些人的鼓吹,就否定了夏朝的存在,這合理麼?自己本國的歷史,自己都不自信,都質疑是不是有點那啥了。


當然迴歸本題討論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屬於哪國人,這就得追溯當時的歷史了。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那時這些地域是屬於金朝統治的,金朝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毋庸置疑的,換句話說成吉思汗所部隸屬金朝屬於金朝人也即古中國人是合理的,就像李白出生在碎葉城,在李白那個時代屬唐朝安西都護府,現如今那塊地域屬於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城,我們認為李白是中國人一樣,按照中國歷史,按照當時那塊地域的歸屬,成吉思汗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問題。

另外成吉思汗滅金朝滅西夏,我們都認為是古中國北方朝代的更換迭替,元朝也追認他為始祖等等都說明成吉思汗屬於古中國人是沒有問題的。


忽必烈就更不用說了,他所建立的元朝的元字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說明他是認同古中華文明的,他統治的地域,他建立的朝代都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被中國歷史認可的,我們常說唐宋元明清,可見我們是從心裡認可元朝存在的。所屬地屬於古中國地域,所建王朝也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人自然也屬於古中國人了。

自己的歷史自己要認同,不要人云亦云,討論的人物要放到當時的時代和地域去討論才有意義。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法國曆史學家勒內·格魯塞是西方公認的亞洲史泰斗,他的代表作《草原帝國》和《蒙古帝國史》中都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成吉思汗創建了蒙古帝國,並佔領了中國北方大部分領土,鐵木真與其子嗣們信奉薩滿,使用回鶻人文字和語言,他們採用兀魯思制度(王子分封制),召開忽裡勒臺大會。而這些基本政治制度、文化信仰還帶著相當多部落特色,與已經高度發達的唐宋政體、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同時也落後於漢化的遼、金兩國。

所以,西方史學家認為,從成吉思汗到窩闊臺,到貴由,再到蒙哥,也就是1206年成吉思汗成為大汗到1259年蒙哥死於釣魚城,這五十多年是蒙古帝國,它統治著從北京到巴格達、大馬士革的大片土地,往北甚至延伸到北極,往南達到了長江流域,帝國中心是和林,他們打敗了金人,契丹人,突厥人,波斯人,欽察人,羅斯人,匈牙利人,阿拉伯人等多民族。此時形成的四大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旭烈兀的伊兒汗國都無條件聽奉大汗所有旨意。

與此同時,中國南方還是由南宋控制著。因此中國當時沒有被蒙古帝國完全滅國。

忽必烈不算完全合法繼位後,形勢急轉直下。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窩闊臺汗國的海都以支持阿里不哥名義直接反對忽必烈,由此蒙古大帝國分裂。尤其在忽必烈建元,立北京為大都,採用唐宋制以後,大汗對遠方的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也失去了實際控制能力。格魯塞認為從此伊兒汗國歸入波斯文化、歷史;金帳汗國歸入欽察;察合臺汗國歸入突厥;而相對正宗的蒙古繼承者應該是阿里不哥,他的《蒙古帝國史》終結於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他說:“其他國家歷史學家對中國編年史感興趣的是在於忽必烈遠征安南和日本時,他不再作為蒙古大汗,而是以漢朝、唐朝天子繼承人出現。我們在這裡終止蒙古帝國史,剩下的部分應該由中國歷史學去完成,就如波斯歷史學家完成帝國西部那樣。


巴布工程師SY


我想他們應該不會那麼劃,他們應該是單獨寫一個蒙古帝國史,算是內亞史的一部分,因為現在的蒙古國嚴格的講也不是成吉思汗的部落後裔,而是當時蒙古諸部的一個,即喀爾喀蒙古部落!當然,更不可能是中國人,因為蒙古大帝國是一個國家聯盟,有中心的大元加上幾個大汗國組成,即便是在大元的內部,它也是一個多元的體制,南部的漢人賦稅區和北方的蒙古軍事和傳統地區,實際是一個蒙古北方軍事部落區對南方漢人地區的監視和抽取賦稅的關係,蒙古的貴族一直更看重北方的地位!你說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就和英國統治過香港所以英國女王也是中國人一樣的荒唐!

蒙古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內亞草原政權,它的核心一直是內亞,所以在南方漢人造反後,他們像扔掉破草鞋一樣拋棄了大都,跑到草原去了,那才是他們的家!他們不像遼人和金人,一旦被攻擊就無處可去,蒙古人只是回家了!

現在的蒙古國人給自己臉上貼金說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那估計在嚴謹的史學家那也是胡說八道,但是總比中國說成吉思汗是中國的要稍微靠譜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