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乡村流水席,吃的绝对是一份情怀

岁月如水,川流不息,却又去而不返。食物如行人,都是匆匆一瞥的相遇,然后离开,只有少数的几口,能留下深情的回望,记忆犹新。银川城市的婚宴,宾馆的大操大办,大鱼大肉已经不能有一种相遇的情怀去理解、去畅饮、去放开肚皮,敞开心怀。我还是喜欢农村的那种流水席,吃得真性情,敞怀论人生。

我最近的一次吃席也是在一个月之前了,并为了赶这一顿流水席推掉了公司的应酬与工作,只为见识一次记忆里的乡村美食,让美食与人文情怀同时得到升华,我想这才是吃的高度,不然每天都在吃,却没有吃的进步。朋友结婚是在贺兰,早上去接亲在新娘的家里吃了顿早餐,早餐是一锅小揪面加上各种农村土灶烤出来的馍馍,配有一些点心与油饼。凉菜也有不少,但让我动容的是一小碟凉拌的小油菜,清香甘甜,润如碧玉,在双筷的挑逗下松软而又弹性,粘糯而又飘逸,起伏之间,这种对比的惊叹让吃有了一份情趣与思考。后来我问新娘的家人,这小油菜哪来的,他们说是在墙角下的菜地里长得,由于避风而常有阳光,他们只拿玉米杆盖住小油菜还能在冬天生长,昨天采摘的赶上今天配早餐就用了,没想到这一用还成了一顿美味。人间至味是清欢,真希望朋友的婚姻也犹如这小油菜一般平常却又细腻,磨砺而生淡香。

乡村土灶在小时候那是过年过节都要支起来的设备,快要过年的时候,村里有灶的就会支起来土灶,供大家烤饼子馍馍。提灶是一项技术活,时间早了馍馍色泽不过关,吃起来有水分也多一些,提的迟了便糊了,人们便会说技术不行。所以在美食面前,手艺永远是第一位的。长大后,行走到其它城市,吃了多少的馍馍与饼子,那种机器得来的味道却已远不如人工做的实在。后来再去家乡,大多数人都已不用土灶,难免失落,似乎年的味道一下子没有了。这次在贺兰吃到烤的馍馍,激动之下吃了两个,满足感带着振奋,让整个人恨不得飘了起来。

接完新娘后来到新郎家,也没让我失望,的确是记忆中的流水席,一个大院子,墙上搭着帐篷,把院子包成一个空间。在院子中间放着几张桌子,客人坐下后便开始上菜,菜品丰富,周围嘈杂、人流密布,就如赶一场集市。吃的轻狂而不张扬,在这里没有酒店的礼仪拘束,只有放开肚皮的胡吃海喝,三谝四说。我记忆中的条子肉在这里也遇见,真是很感谢这顿宴席。在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这种菜肴,因为孩子们都不喜欢吃肥肉,不管肉腻还是不腻。长大后却喜欢吃了,但是却被条子肉的替代品-----梅菜扣肉所取代,虽然很相像但吃起来就没有条子肉那种爽快,而且餐厅的条子肉没有流水席的条子肉味道足。因为流水席的条子肉前一天就安排食料,是拿花椒大料的高汤熬制浸泡而成,餐馆里现做,没有那份时间的酝酿,自然没有好吃的品质。吃完后,舌尖上还有那种微麻的余韵,晃晃荡荡、颤颤巍巍一片肉,吃出浑身上下一股劲,配一杯辣酒,这才是宴席美食悠悠岁月,这才是人间吃喝情怀。

马凯:乡村流水席,吃的绝对是一份情怀

马凯:乡村流水席,吃的绝对是一份情怀

马凯:乡村流水席,吃的绝对是一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