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區打造內順外暢交通體系 讓城市「活」起來

四通八達的交通線網、路邊停車“互聯網+”模式體驗更舒心……著力打造內順外暢快速交通體系,讓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暢達、高效綠色。

成都雙流區打造內順外暢交通體系 讓城市“活”起來

立體交通

激活城市發展新鮮血液

8月22日下午,隨著10372車最後一節車廂在成都地鐵北郊車輛段平穩落地,標誌著3號線二三期全部電客車順利完成到段卸車。3號線一期工程配車24列,二三期工程配車48列,全線配車72列。雙流地鐵生活時代即將奏響序曲。

今年12月份,地鐵3號線二三期將正式開通運營。作為3號線一期工程南北端的延伸線路,南接雙流,北連新都,開通後3號線將成為成都地鐵線路最長(約50km)、車站最多(37座)的運營線路,將為雙流市民提供更方便、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著力打造內順外暢快速交通體系中,加快軌道交通加密成網。在10號線(一期)開通運營基礎上,加快3號線、5號線等6條地鐵建設和站點配套停車場建設,按照“空間就近、時間同步、運力匹配”原則做好軌道交通站點與公交的有效接駁和換乘工作,構建一體成網、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轉換體系。

全力推進內順外暢的出行體系,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是激活城市發展的新鮮血液。以無縫對接城市快速主幹道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區域的交通對接,啟動實施一批主幹道快速化改造,構建無縫貫通機場、中心城區快速互連的“半小時通勤圈”,全面形成以“一環七射七橫”快速路網為核心的對外交通新態勢。同時,加快打造雙流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加密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網,串聯形成覆蓋全域的空港綠道慢行系統,到2020年地鐵通行里程達55公里以上,建成綠道263公里。

停車管理

未來可街頭自助停車繳費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困擾,出門辦事找不到停車場,找到停車場沒位置了。看到佔道停車停得滿滿當當,路堵心裡更堵。目前,我區小汽車保有量約為42.8萬輛,但是城市配套的停車泊位約15萬餘個,停車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的停車需求。

所以,好消息來了。記者從區交投公司獲悉,將加快公共停車選址建設,計劃對地面、地下和立體機械停車點位進行選址。

什麼是立體機械停車點位?區交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又名地上地下圓形塔庫,佔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可設置2至4個出入口,地上設置3層,地下設計11層,可停車108臺,每小時可存取車輛60臺。可以大大解決停車難問題和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目前正在進行相關調研,雙流停車難問題將慢慢改善。

加快實現佔道停車科學化、智慧化管理。相關停車公司計劃借鑑深圳市的管理技術,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採用“地磁+PDA掌機+手機APP+可視化”的管理技術,佔道停車區域先行實施地磁感應技術,實現自助停車繳費。

除了完善靜態交通管理,探索社區共享停車和“互聯網+停車”外,還將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將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讓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暢達、高效綠色。

(許冬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