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劃分爲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 [1] 信陽處於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結合部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的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人口880.5萬,轄8縣2區及6個管理區、開發區。 [1] 信陽市城區面積為259.51平方千米,城區人口為85.00萬人。 [2]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信陽市全境,規劃區域總面積達10.86萬平方公里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實施。信陽作為此次規劃的核心區域和明確支持發展的重點區。 [3]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佈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諸侯國。 [7]

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置了直屬於楚國中央管轄的地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信陽設縣之始。 [7]

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今淮濱縣境內)、息縣(今息縣境內)、城陽縣(今平橋區長臺關)。

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仍屬九江郡,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且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今潢川縣)、軑縣(今光山縣境內)、黽縣(今羅山縣高店)、鍾武縣(今平橋區中山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軑等縣改置侯國,改鍾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後相繼恢復為縣制;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溮河區。

三國時屬魏國。三國及東晉末分別為弋陽郡、義陽郡的郡治所在地。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潢川縣境內),是為信陽設郡之始。後又設義陽郡(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旋省去,西晉時又重設該郡,治所設於仁順城(在今溮河區境內)。東晉時,豫州治所遷至西陽(今光山縣境內),是為本市設州之始。

南北朝時,今信陽地區分別屬於宋、齊、梁。

唐代為申州、光州,屬淮南道。唐代,信陽境內相對穩定的州縣建制是:光州,治所先設於光山縣,712年移至定城(今潢川縣南城),轄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5縣;申州,治所在今溮河區,轄義陽、鐘山(北宋初省入義陽縣)、羅山3縣;新息縣和褒信縣屬蔡州。五代時期,各州轄縣仍舊。 [7]

北宋時期,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郡、信陽郡,郡治所不變,轄信陽縣、羅山2縣。今信陽地區分別屬光州和信陽軍,北宋初年義陽(今信陽市區、羅山縣)改稱信陽郡。光州(治所在今潢川縣)轄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時省入光山縣)4縣。原殷城縣先改稱商城縣,後廢縣改為商城鎮,併入固始縣。南宋時信陽郡屬荊湖北路,光州屬淮南西路,南宋時期光州始終屬於宋金拉鋸戰南宋一側,為南宋人民抗擊金人南下的前沿陣地。新息縣、褒信縣仍屬蔡州(南宋時屬金)。 [7]

元代,光州轄縣不變。改信陽州置,治所在信陽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信陽府,十五年復為州,二十年徙治羅山縣(今河南省羅山縣)。明初復治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屬汝寧府,轄縣不變。息州(金國於1208年設置,明代初年降為縣,州治所在今息縣縣城)轄新息、褒信、新蔡、真陽(今正陽縣)4縣,光州轄縣不變。信陽郡先後改稱信陽府、信陽州,轄縣不變。 [7]

明代,光州管轄範圍擴大至息縣,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1475年由固始縣析置)。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省去,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7]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光州於1724年升為直隸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 [7]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州改縣,信陽州光州於1913年分別改為信陽縣潢川縣。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信潢行政區(治所在今潢川),1929年撤銷。1932年,省、縣之間設置行政督察區,為省派出機構,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潢川縣城,轄信陽、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縣、羅山、經扶縣(今新縣)8縣。1949年1月,該專員公署不存。

建國初,信陽分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

1952年10月,撤銷潢川專區,劃入信陽專區。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河南省劃分為2區8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毛尖之都”之稱

1998年信陽市轄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等8個縣和溮河區、平橋區2個區。 [7]

2003年6月,羊山新區籌建,轄羊山、前進、南京路、龍飛山四個辦事處,為信陽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2011年6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固始縣升格為省直管縣,由信陽市代管。

2012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批覆了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

2014年1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固始縣正式全面實行省直管縣體制。 [8]

2018年1月,固始縣正式迴歸信陽市管理。

截至2018年初,信陽市現下轄:2區、8縣:溮河區、平橋區、固始縣、潢川縣、光山縣、息縣、新縣、羅山縣、商城縣、淮濱縣。另有羊山新區、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南灣湖風景區、雞公山管理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名信陽工業城)等六個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委託和縣級管理職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