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爲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顏煥原


照現在的法律,努爾哈赤就得槍斃,因為他娶阿巴亥的時候她只有十二歲,蔣方舟曾經有本書名字叫《正在發育》,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大約也是正在發育的年齡吧,現在十二歲的孩子大約也剛剛小學畢業,上初中的樣子,但是阿巴亥卻在那時候成了人妻,開始直面努爾哈赤後宮紛爭了。

 萬曆二十一年,葉赫、烏喇等九部聯合進攻建州,大敗,烏喇部的首領布佔泰被努爾哈赤請到建州做了三年客,三年後才放回來,布佔泰心膽欲裂不敢再和努爾哈赤為敵,反而想方設法的討好努爾哈赤。


古代對一個人交好的方式無非那麼幾種,給錢給物給人。


讓布佔泰給東西給錢太有點捨不得,於是他想的方法是最省錢,給人。把自己十二歲的大侄女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


阿巴亥是他大哥的孩子,他大哥早死了,剩下的大哥家的孤兒寡母還不是他這位弟弟說了算嗎。

於是這一年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老夫少妻,努爾哈赤很是寵愛阿巴亥,在阿巴亥嫁給他的二年就被努爾哈赤封為大妃,類似於皇后的地位了。阿巴亥也很爭氣,15歲上就給努爾哈赤生了一位阿哥,這就是她的大兒子阿濟格。


7年後阿巴亥又給努爾哈赤生了兩個兒子多爾袞和多鐸,對這三個兒子,努爾哈赤愛若珍寶,阿巴亥這三個兒子為日後清軍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這卻絲毫不能改變阿巴亥的命運,努爾哈赤68歲去世時,只有阿巴亥在他身邊,他的那些兒子們都還在趕來的路上。


具體努爾哈赤是屬意皇太極接任他的汗位還是別的皇子接任,都不重要了,因為皇太極已經被諸王承認了,接下來就是阿巴亥的命運,努爾哈赤死的第二天凌晨,皇太極就讓人傳旨說努爾哈赤讓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想死,她才37歲,正是盛年,而她的兩個兒子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還未成年,她還想看著他們長大,娶妻生子。


但是,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不想讓她活著,多了一個先皇大妃對他們來說今後有太多的變數了,況且這位大妃還有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掌握著八旗之三,種種變數決定了阿巴亥的命運,她必須死。


如果她對自己下不了手,那麼就給她一個最高禮遇吧,用弓弦勒死。


一個弱女子在皇權鬥爭中恰如水中的浮萍,被大勢裹挾,命運由不得自己。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烏拉那拉·阿巴亥並非一般妾室,她不僅是深得寵愛的大妃,而且出身的那拉家族非常顯貴,努爾哈赤的大妃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是皇太極的生母。與其說阿巴亥死於殉葬,倒不如說她是死在政權鬥爭之中,是皇儲爭鬥的犧牲品,而真正讓她殉葬的人正是她姐姐的兒子皇太極。

阿巴亥在8歲的時候失去至親,沒有了父親和兄長的保護,她只能寄人籬下,被叔父收養。後來為了保全部落,叔父讓她嫁給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比阿巴亥大了31歲,他的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年輕相仿。12歲的阿巴亥還是個小孩子,但是已經非常漂亮,儀態端莊,禮數周到。努爾哈赤對她十分喜歡,在她還沒有生下孩子之前就已經封為大妃。

後來的十年間,阿巴亥連續生給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十分寶貝,子以母貴,愛妃之子自然也是愛如心肝了。

阿巴亥盛寵在身,一方面讓她在後宮之中站穩腳跟,另一方面也讓她身處危險之中。彼時皇儲之爭已是洶湧,阿巴亥聰明伶俐,又生下三個非常出色的兒子,必然會被盯上。阿巴亥平時非常注意言行,卻還是被一個庶妃以蓄意勾引代善的罪名,告發到了努爾哈赤面前。

其實在後金的習俗之中,有兒子收娶父親的妾室的習俗。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真的十分喜歡,早早就想安排好身後事,將她賜給自己的兒子代善,只是沒有明說。代善和阿巴亥是知道努爾哈赤的想法的,阿巴亥知道必須抓牢代善才能保全家族,所以對此沒有異議。

沒想到阿巴亥和代善走得比較近卻成為別人詆譭她的藉口,代善是努爾哈赤非常重視的一個皇子,如果不是出了這檔子事,說不定已經被立為太子。而阿巴亥也是深受寵愛,這一舉一箭雙鵰,著實陰險高明。努爾哈赤革去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帶著兒子住在小木屋之中獨自過活,悽慘到只能自己燒飯給自己吃。

雖然後來努爾哈赤良心發現終於意識到錯怪了阿巴亥,恢復了她的大妃之位,但是依舊阻止不了她一步步邁進悲劇之中。在嫁給努爾哈赤之時,阿巴亥便是因為政治因素保全本部落,而在努爾哈赤死了之後她依舊成為了犧牲品。

在後金的殉葬制度之中,嫡妻是不可以殉葬的,即使是有兒子的妾室也不能殉葬,無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阿巴亥都達不到殉葬的條件。因為代善一事後,努爾哈赤一直沒有公佈太子是誰,加上他死前身邊只有阿巴亥,所以很多人猜測當時努爾哈赤是將皇位傳給了只有十五歲的多爾袞。

而多爾袞年幼,四大貝勒十分不滿,於是皇太極就以允諾他們共同執政為誘餌,聯合三大貝勒一起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為了保全自己的三個兒子不得不自縊而亡,阿巴亥死後和努爾哈赤同棺而葬,清朝可能就這樣少了一個本可以流傳千古的太后。

皇太極遵守阿巴亥臨死前的要求,沒有傷害到她的三個兒子。只是沒有想到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不僅霸佔了他的女人孝莊,還成為了大清實際上的掌權者。只不過後來順治帝積怨頗深,將他挖出來鞭屍,連同著阿巴亥的靈位一起扔出了宗廟。大約阿巴亥母子真的與大清命運相剋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幸的妃子,有了努爾哈赤在,阿巴亥就是大福晉,母儀天下,現在努爾哈赤沒了,阿巴亥就從天堂摔進了地獄。


努爾哈赤前腳剛死屍骨未寒,皇太極等四大貝勒就拿著遺詔前來跪請阿巴亥自縊殉葬,阿巴亥非常吃驚,哪來的什麼遺詔,她跟隨努爾哈赤這麼多年從來都沒聽說過有遺詔,她只知道努爾哈赤最後時刻答應她讓多爾袞繼位,可多爾袞現在翅膀未硬,勢單力薄鬥不過皇太極,自己以前得罪太多人了,至如今沒有可依賴的人,老相好代善也被她害慘了,他也得罪不起皇太極,也一起來逼宮。


阿巴亥思前想後,對皇太極說,要我死可以,你必須答應我要善待我的兒子,皇太極爽快地答應了;阿巴亥更衣換裝,自縊身亡,陪她的夫君去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皇太極為奪汗位精心設計的,努爾哈赤的十幾個兒子中,最有可能繼承汗位只有代善、皇太極和多爾袞三兄弟,多爾袞三兄弟在小四貝勒中佔了三席,勢力不可小覷,他們的母親阿巴亥又是大福晉,她將來必然會幫她的兒子搶奪自己的汗位,阿巴亥就是最大的威脅。


阿巴亥也是個有心計的女人,老汗王來日不長,她必須要為自己的將來找個靠山,就和代善情深深雨濛濛,這事被皇太極知道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指使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努爾哈赤氣得差點吐血,我還沒死你們就等不及了,廢了代善的汗位繼承權,把阿巴亥也休了,一年後努爾哈赤又恢復了阿巴亥的大福晉地位。


皇太極一石二鳥一舉兩得,掃除了一個競爭者,阿巴亥的地位也大受影響,代善也唯唯諾諾格外聽話,現在只等努爾哈赤歸天再除掉阿巴亥就穩坐釣魚臺。


阿巴亥37歲,年紀輕輕哪裡想死,她是別無選擇,她非死不可,她如果再執拗下去,那對多爾袞三兄弟是非常不利的,以皇太極的勢力是完全可以除掉多爾袞三兄弟的,這是阿巴亥最擔心的,她只有犧牲自己來保全多爾袞三兄弟,她是這場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保護得了她,只有努爾哈赤是他的真命天子,只有努爾哈赤那裡才是她的歸宿。


遺產君


阿巴亥,烏拉部主滿泰之女,父親去世後由叔父布佔泰收養。為了巴結努爾哈赤,年僅12歲的阿巴亥就被叔父送給了努爾哈赤。

阿巴亥年輕貌美,聰明善解人意,能夠隨機應變,深得努爾哈赤的歡心,在13歲那年被封為大福晉,當然其中有努爾哈赤想籠絡烏拉部的因素,更是出於對阿巴亥的寵愛與信任。阿巴亥也很爭氣,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分別為: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就在阿巴亥生活美滿時候,烏拉部與努爾哈赤翻臉,努爾哈赤直接滅了烏拉部,所幸努爾哈赤沒有遷怒於阿巴亥,還令三個兒子開始掌握軍權,可見盛寵有加。

如此受寵的阿巴亥,為何努爾哈赤要逼她殉葬呢?

滿人有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的慣例。當時的努爾哈赤年事已高,而阿巴亥小他31歲,三子年幼,他擔心母子四人在自己死後沒有依靠,打算讓自己當時屬意的繼承人代善娶阿巴亥。代善與阿巴亥也明白這層用意,卻等不及努爾哈赤去世就搞在了一起,被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告發。

努爾哈赤大動肝火,畢竟自己還沒死呢,你們就如此迫不及待,反而打消了將阿巴亥許給代善的想法,找個由頭將阿巴亥休了。

之後的一年,阿巴亥帶著三個孩子在一個破木屋裡生活,後來努爾哈赤又接他們回來,恢復她的大福晉地位。由此來看,努爾哈赤是真心喜愛阿巴亥的,思念強過憤怒,他才會接她回來。

後來,努爾哈赤與袁崇煥一戰後臥病不起,因毒瘡發作而死。臨死前,他想到阿巴亥與代善的往事,又考慮到阿巴亥善妒,怕她擾亂後宮,下旨要阿巴亥為其殉葬。

阿巴亥三子尚幼不願殉葬,奈何四大貝勒苦苦相逼,只能自縊身亡。

換個角度想皇太極也不能讓阿巴亥活著,皇太極繼位按理要娶阿巴亥,可是她已經和哥哥代善有染天下皆知了,娶她代善不高興,不娶她皇家面子不好看。再者,阿巴亥是個厲害的女人,是大福晉還有三個兒子,日後她很可能會幫著自己兒子奪皇太極的汗位,所以阿巴亥必須得死。

可憐年少的多爾袞三兄弟,眼睜睜的看著母親被哥哥們逼死卻無能為力。多爾袞當上攝政王后追封阿巴亥為皇后,葬入太廟,算是替母親了卻些許遺憾。


史論縱橫



阿巴亥周旋在大汗的後宮中,以美貌和機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並登上了大妃之位,然而,榮華富貴是短暫的,處於權力爭奪漩渦中的她,不時遭到誣陷攻擊,隨著努爾哈赤的去世,她的生命也悲慘的走到了盡頭。

阿巴亥是女真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叔父是布佔泰,在布佔泰被俘後,努爾哈赤優待了布佔泰,布佔泰為表示感謝,將侄女阿巴亥嫁給了努爾哈赤做小妾,雖然阿巴亥的年齡小,但美貌和機智還是贏得了努爾哈赤的喜愛,沒幾年,阿巴亥就登上了大妃之位。阿巴亥在登上大妃之位時,並沒有子嗣,可見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喜愛程度,正因為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喜愛,阿巴亥為努爾哈赤先後生下了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

也正因為阿巴亥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喜愛,從而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後金天命五年,努爾哈赤的一個小福晉向努爾哈赤告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說阿巴亥行為不檢點,兩次送飯給大貝勒代善,且還有一次給四貝勒皇太極送飯,而且阿巴亥還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恐怕是在策謀什麼事兒,努爾哈赤在聽聞後,立即安排大臣調查此事,大臣們回奏也是有鼻子有眼,氣的努爾哈赤直接對阿巴亥進行了懲處,以阿巴亥將宮中財務私藏於阿濟格家中、私贈衣服給將領之妻為由,剝奪其大妃之位,倘若努爾哈赤不是看在兒子們的面子上,都有可能會處死阿巴亥。而對於代善,也正因為此事,直接動搖了代善的嗣子之位,但在不到一年之後,努爾哈赤又將阿巴亥重新接回了宮中,恢復其大妃之位。


而對於阿巴亥真正的打擊則是在努爾哈赤病故之後,在努爾哈赤死後的第二天,四大貝勒宣稱奉先帝遺言,令大妃殉葬,阿巴亥雖百般不願,但在各位貝勒的步步緊逼下,最後只能被迫自縊殉葬。

而對於阿巴亥的殉葬,世後則覺得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是阿巴亥從殉其實真的是努爾哈赤的遺言,另一種則認為是皇太極等人的造假所至,逼迫阿巴亥殉葬。


對於第一種,則是因為前文提到的阿巴亥與代善的曖昧關係,倘若努爾哈赤去世,那就沒人可以阻攔兩人的勾結,特別是阿巴亥的三子,麾下有不少的權利和地位,倘若阿巴亥再與代善勾結,那就會出現國亂的局面。但也有人認為,努爾哈赤曾說過在自己百年之後,會將阿巴亥託付給代善,而且,當時的遊牧民族是有轉房婚的婚俗,兒子繼承父親的少妻很常見,努爾哈赤不會耿耿於懷,更重要的原因,倘若努爾哈赤處死了阿巴亥,便等於直接斷送了多爾袞的皇位之路,努爾哈赤如此喜愛多爾袞,怎麼會殺死阿巴亥,來讓多爾袞成為孤兒呢?

而且,關於殉葬制度,雖說那時候確實存在,但一般殉葬的都是地位較低的無子的妾,很少有正妻,且膝下有幼子的母親殉葬,所以,說努爾哈赤有遺言的可能性很小。


而阿巴亥真正殉葬的原因,卻無法得知,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阿巴亥殉葬,還有努爾哈赤的兩個小福晉也跟著一起殉葬了,其中一個就是曾經告發阿巴亥與代善的那位,在努爾哈赤眾多妃子中,選擇了這位告密者,不得不說這背後的根源。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母親,努爾哈赤死後,她為努爾哈赤殉葬,實在是可惜可嘆!


《太祖武皇帝實錄》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總的來說,阿巴亥必須為努爾哈赤的邏輯有很多條:

1,為了皇太極順利繼承皇位,阿巴亥必須死。對於任何企圖爭奪汗位的諸子或者將來繼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晉都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因為烏拉那拉氏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讓她殉葬,等到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大妃。


2,阿巴亥自己性情善妒,從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感,估計也得罪了不少人。努爾哈赤在世之時,人們尚且有所顧忌,諸人不敢輕舉妄動,不敢對大福晉流露出半點兒的不敬。但等到努爾哈赤死後,他的遺孀大福晉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並且無力還手。於是在四大貝勒眾口一詞要求殉葬,三個兒子沒有異議的情況下,之後殉葬換取新皇帝善待三個兒子。

3,努爾哈赤有可能確實要求過讓阿巴亥殉葬。事實上,阿巴亥雖然還是大妃,實際上早已失寵。最有可能保護她的丈夫努爾哈赤有可能是害死她的主謀,而她的三個兒子有可能是幫兇。



4,阿巴亥和代善的私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小福晉德因澤告發說大福晉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心機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小福晉德因澤又告發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


這件事的真相有可能是,德因澤的告密就是皇太極指使的。這一告密事件,打擊了了代善,讓他無法成為合法繼承人,也打擊了阿巴亥,讓她地位寵信降低她的三個兒子也喪失了繼位機會。而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讓阿巴亥和德因澤一起為努爾哈赤殉葬,這件事成了永遠的秘密!代善,更是老老實實當皇太極的奴才了

阿巴亥殉葬這件事,往往不是個人的意願,充分證明了一件事。在皇權時代,男權時代,一個女子不管多聰明,最後肯定鬥不過男人。

也許正是這種殘酷的鬥爭,讓清朝皇帝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素質,不敢懈怠,因為一旦懈怠,就會被人弄死!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在封建社會,女性永遠是政治的犧牲品。

出於政治目的,阿巴亥被叔父烏拉部主布佔泰,嫁給了努爾哈赤。同樣也出於政治目的,阿巴亥被迫給努爾哈赤殉葬。

阿巴亥殉葬很有可能是努爾哈赤的意思,而非皇太極矯詔。努爾哈赤後期,八大貝勒共治國政,在政治上汗王與八和碩貝勒處於平等的地位,國家大事的決策由八大貝勒共議才能決定。雖然皇太極位列四大貝勒,但在阿巴亥殉葬這件事上,矯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皇太極從中是否起到相應的作用,這就不得而知了。

阿巴亥生有三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三子的實力也不算差,三人擁有二旗,外加阿巴亥獨得努爾哈赤的恩寵,這股勢力不容小覷,是皇位的強有力競爭者,唯一弱勢是三子的年齡太小。

正所謂“母強子強”,八大貝勒心中不希望阿濟格即位,這裡的不希望是出於後金的國情考慮,唯一能擔起大任的只有皇太極一人,因此,出於政局的穩定,不得不掃除阿巴亥。

換言之,多爾袞得到皇太極的重用,也有可能是出於對阿巴亥殉葬的愧疚,從而彌補給多爾袞。


五味社


阿巴亥,出身高貴,烏拉部落首領滿泰的女兒,但她六歲就沒了父親,她便被叔叔布佔泰收養。

努爾哈赤滅掉了哈達部,勢力越來越強大,布佔泰為了保住烏拉部,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嫁給女兒努爾哈赤的弟弟,有把年僅12歲的侄女阿巴亥嫁給皇太極,以換取烏拉部族人的平安,布佔泰親自送阿巴亥到建州女真的費阿拉城,舉行婚禮。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努爾哈赤已經有多位妻妾了,而且努爾哈赤整整比阿巴亥大31歲,或許也是老夫少妻的原因,阿巴亥反而特別受寵,不到兩年阿巴亥就成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接下來,阿巴亥像開掛似得,為努爾哈赤連續生下黃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由此可見,阿巴亥是非常得寵的,眼看阿巴亥的地位越來越穩,可偏偏叔叔布佔泰安奈不住,為了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和努爾哈赤翻臉,射死了自己的妻子愛新覺羅·穆庫什(努爾哈赤女兒),努爾哈赤和布佔泰從此交惡。但這並沒有影響阿巴亥的地位,她所生的嫡子反而繼承了八旗中的三旗。
努爾哈赤中意的繼承人是老二代善,還為阿巴亥考慮做打算,金人有繼婚的舊俗,努爾哈赤希望他百年之後代善繼娶阿巴亥。但是,努爾哈赤沒死之前,他的小福晉便告發代善和阿巴亥關係混亂,私藏金銀,努爾哈赤知道後很生氣,便暗中調查,發現蛛絲馬跡後,便與阿巴亥離異。

告發的小福晉迅速的受寵了,阿巴亥聰慧,機智,不可能坐以待斃,努爾哈赤在攻破瀋陽後,又找回重新了阿巴亥,還她大福晉之位。阿巴亥不僅會打理努爾哈赤的後院,在前線也是替努爾哈赤出了不少注意,這便是努爾哈赤留念她的原因。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被明朝袁崇煥所傷,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傳來阿巴亥商討了關於代善輔政、多爾袞繼位等秘事。而後努爾哈赤因毒瘡發作,醫治無效,而亡。

此時阿巴亥還是一個剛剛痛失丈夫寡婦,丈夫還屍骨未寒,野心勃勃皇太極就迫不及待的傳達所謂的遺命,逼迫阿巴亥殉葬。


或許殉葬只是一場政治陰謀,可以總結下面幾種情況。

1.代善已經是努爾哈赤屬意的繼承人,而歷史記載阿巴亥聰慧善妒,她不可能在努爾哈赤沒死的情況下和未來的繼承人代善關係曖昧不清,而且告發他們的小福晉在皇太極登基後就去世了,這中間皇太極做了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2.阿巴亥的領導能力和計謀不輸男兒,為何要和代善不清不白,而讓人抓到把柄。她身為大福晉,支持者肯定不少,大可以私下扶持自己三個兒子中的一個,接替努爾哈赤。

3.阿巴亥本可以嫁給代善,而阿巴亥殉葬後,代善就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助手,而她的三個兒子也失去了長輩的庇護,皇太極逼死阿巴亥可謂一舉多得。

綜上可見,皇太極為奪權所採用的手段,阿巴亥一死,就讓代善和多爾袞不再有聯盟關係,為自己成為繼承人破除了最大的障礙。


小枝談歷史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也就是說,在清朝的官方史料中,明確提出讓阿巴亥殉葬是努爾哈赤的意思,這樣一來,阿巴亥隨先帝而去就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然而,有不少人對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按照大清殉葬制度,先帝遺孀不能膝下有子,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此時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均未成年,顯然不滿足殉葬的條件。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阿巴亥聽到這份遺命的時候,猶豫不決,支支吾吾,史料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說明阿巴亥對這份遺命也很懷疑,並不相信這是努爾哈赤的真實意願。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皇太極為爭奪汗位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阿巴亥不可避免的成為這場宮廷鬥爭的犧牲品,我個人比較支持這一說法。



天命五年,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密,大福晉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私情,阿巴亥經常濃妝豔抹深夜出宮,與代善幽會。起初努爾哈赤半信半疑,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

但這件事始終是努爾哈赤的心病,雖然後金素有收繼婚的習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繼母,可問題是努爾哈赤還沒死呢,他們就敢如此亂來。最後努爾哈赤一怒之下,離棄阿巴亥一年多,這件事也直接導致了代善在日後的汗位爭奪中被淘汰出局。

不管阿巴亥和代善之間確有其事,還是有人栽贓陷害,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皇太極。因此許多人猜測,德因澤的告密正是皇太極指使的,他們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



皇太極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一來直接把阿巴亥和代善打入了冷宮,二來由於阿巴亥的失寵,她的三個兒子也會跟著倒黴,皇太極在汗位爭奪中覓得先機。

再回到阿巴亥殉葬一事來,努爾哈赤殯天,乘此機會除掉阿巴亥,皇太極無疑解除了最大的政治威脅,為他順利登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令阿巴亥殉葬的遺命原本子虛烏有,是皇太極一手杜撰,用來除掉阿巴亥的藉口。湊巧的是,當年告密的德因澤也被一併殉葬,這不得不令人更加疑竇叢生,皇太極有殺人滅口的重大嫌疑。

據史書記載,阿巴亥嫉妒,有機變,想必不是空穴來風,她長期獨享老汗王所有的寵愛,很可能得罪了許多人,那麼她的殉葬也是眾望所歸了。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孟古(努爾哈赤的大妃)去世後,大妃的位置空了下來,令所有人震驚的是,躍上這個位置的人竟是十四歲少女阿巴亥,孟古去世時,阿巴亥還沒有為努爾哈赤生下過一個孩子。她憑什麼坐上這個位子?就憑爺(努爾哈赤)對她的喜歡行不行呀!

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恩寵不斷,後來,生下了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努爾哈赤對這三個兒子也是非常寵愛和看重,分別掌管著八旗軍隊中的三旗。

在關外的時候,滿族的殉葬制度(挺滅絕人性的)就已經非常盛行了,但是作為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為何年紀輕輕要給努爾哈赤殉葬呢?首先,這不符合當時的殉葬制度(早年為丈夫殉葬的確實也有無子的嫡妻,但是阿巴亥育有三子,後金時期的制度是丈夫死後,嫡妻即便無子也不用殉葬);第二,這不合情理。但是為什麼呢?原因有

第一,從皇太極的角度分析

皇太極親自編定的《清太史實錄》說: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如果說殉葬是努爾哈赤提出來的,也應該是“因寵而殉”,何來“然心懷嫉妒”,但是《清太史實錄》非說阿巴亥的不是,這很明顯是皇太極為堵死多爾袞兄弟奪位的最後機會。

所以,阿巴亥是被皇太極爭奪繼承之位逼的殉葬。這是最可能的原因。

第二,從努爾哈赤的角度分析

上面說到“因寵而殉”,這也是極有可能的。努爾哈赤生前非常寵愛阿巴亥,並且從此人對待舒爾哈齊以及褚英來看,他極其自私與冷血。

所以,阿巴亥“因寵而殉”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從阿巴亥的兒子們來分析

努爾哈赤死後的局面是:皇族中最優秀的四大貝勒有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和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些人中除掉不是努爾哈赤之子的阿敏和濟爾哈朗,代善之前因與阿巴亥有過醜聞,繼承努爾哈赤之位是不可能的,莽古爾泰母親富察氏因罪而死也不可能。剩下只有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了。

這三人是皇太極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且努爾哈赤生前非常重用這三人。偏偏這三人同出一母,皇太極不得不忌憚,必先逼死這三人的母親,才能穩坐江山。

所以,有一個非常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阿巴亥的這三個兒子太優秀了,說到這裡,不免憤怒,優秀也是個錯。別人都是母憑子貴,可憐的阿巴亥偏偏“被害於”兒子們的優秀。

第四,從阿巴亥自身分析

阿巴亥對於殉葬肯定不是自願的,說她愛努爾哈赤就是胡扯了,努爾哈赤生前阿巴亥就喜歡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而且作為母親的她,更愛自己的兒子,所以自願是絕不可能的。在《清太史實錄》中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或重點了,如果阿巴亥有一絲絲的自願,也是這自願的交易。意思是,皇太極你逼死我可以,但是我請求你善待我的兒子們,這是用自己的命換皇太極一個承諾。當然,皇太極也履行了這個承諾。

所以,阿巴亥除了被逼殉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母愛,她希望她的死能換來兒子們的平安。

任何美好的人和事物離去的那個瞬間,雖然一閃而逝,然而在亙古的海灘上總有幾枚小小的貝殼混著歷史的悲風鳴響著,也總有幾筆若隱若現的劃痕記載著一些曾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