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在離元江縣城90多公里,有一個居住著66戶185人的彝族山寨,名叫老茶己,是窪垤鄉老茶己村委會所在地,這裡世居著彝族人—尼蘇支系,故被當地僕喇人及周圍的傣族、哈尼族稱之為尼蘇僕,因屬於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這裡天干少雨、十年九旱,自然條件級為惡劣,許多村民不得不以外出務工或搬遷的方式謀取生活,但也有部分村民選擇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來改變這片貧瘠的土地,因為他們相信付出汗水,終會收穫,付出辛勞,終會改變貧窮而落後的家鄉面貌。土生土長在老茶几的尼蘇男兒楊建華,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一名黨員,作為村民小組長,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尼蘇人的勤勞、善良、樸實和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窪垤精神,他自身率先脫貧,作為表率。接著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其它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用苦幹實幹的精神幫助集體謀福利,不斷爭取項目,用實際行動改變著老茶己。

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有衣穿,有米飯吃曾是我童年的願望

1970年,楊建華出身在老茶己村一個貧困的家庭,除了父母,家中還有五個孩子,他排行老三,因受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影響,氣候乾旱,條件惡劣,有山而無水,許多村民食不果腹,記憶中他每天的主食永遠是玉米、紅薯,聽說過米飯的味道,一直想嚐嚐,因不懂事,一直要求父母,換來的是父母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更長的紅薯飯,父母說吃紅薯健康,轉眼卻無意中看見了父親吃紅薯飯時抹去的眼淚和聽見媽媽的抽泣聲,那聲音永遠印刻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從那以後,有衣穿,有米飯吃是他記憶裡父母和幾個兄弟姐妹甚至是周圍其他鄰里最大的願望。家庭的貧困,生活的坎坷,讓他過早地和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肩負起家庭的責任。柔弱的肩頭,早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和家庭的負擔。為照顧家庭,他初中讀完就回家從事生產勞動,為此,他從來不曾抱怨。他說,家裡的條件就是這樣,我去責怪父母、責怪命運都無濟於事,只有接受現實,並想辦法改變貧窮落實的面貌才是唯一的出路。

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發展養殖業,脫貧做表率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楊建華對牛羊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把牛羊當做“好朋友”,他覺得養殖牛羊既可以幫助自己幹活,又能產生經濟效益,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可行性很高的脫貧辦法。於是他申請了五萬元的扶貧金融小額信貸作為啟動資金,開始發展他的養殖業。

楊建華不斷摸索、不斷琢磨怎樣才能因地制宜的規模養殖牛羊,他常常幾天不回家,在山上的時間久了,楊建華長了滿臉的絡腮鬍子,大家給他起了個親切的外號叫“薩達姆”,從那以後,村中不管男女老幼,只叫他“薩達姆”,他說“薩達姆”不是一個不好的外號,是群眾信任他的表現,是群眾親切的呼喚。通過楊建華的不斷努力付出,現在,楊建華家有牛32頭,羊62只,在當地已經小有規模,並且他的牛群羊群還在不斷繁殖壯大,同時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日益增多。楊建華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村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都跑來向他取經。楊建華也很耐心地向大家分享他的養殖經驗。在楊建華的影響下,老茶己村有很多村民也開始發展養殖業,特別建檔立卡戶,也都開始發展養殖,在脫貧的基礎上加快鞏固提升的步伐。

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總想做點事,不是為自己和家庭,而是為整個村子

在楊建華眼中貧窮、落後、偏僻是家鄉從小就印刻在他心中的寫照,惡劣的自然環境帶給了當地尼蘇人諸多的苦難與不幸,也讓這裡的尼蘇男兒養成了大山一樣的胸懷,使他們挑起了對家庭和家鄉的重擔。每次躺在床上,記憶中的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雖然貧窮、困難,但每次想起家中的長輩及周圍的鄰居為自己添過的紅薯飯、倒過的冷開水,總想做點事,不是為自己和家庭,而是為整個村子。

他這樣想,接著他也這樣做了。為實現心中的願望,改變村子落後面貌,2004年在父母和妻子的強烈反對中,他競選了老茶己村民小組組長,成了一名比芝麻官還芝麻的小官,這是最小的地方官,從第一次開始,一直到現在,除了中間落選的一屆外,整整當選了五屆村民小組組長,能夠長久連任,除了村民的支持及村委會領導信任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一顆不斷想改變家鄉、建設家鄉的誠心。自擔任小組長開始,村民對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不斷的到村委會、到鄉政府、到縣上要資金、要項目。

彝族男兒苦幹實幹 自己脫了貧也改變了山村

這些年來,他帶領群眾修建了老茶己村民小組公房、風洞三面溝、老茶己村內道路硬化、老茶己小學籃球場、老茶己村民小組機耕路、老茶己村民小組壩塘引流溝、老茶己小學文體廣場、2個8000立方米的壩塘6個500立方米的小水窖80個家庭小水池等諸多項目,並帶領老茶己村民小組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栽種核桃、菜豌豆、油辣等經濟林果和短期秋冬農業項目。項目建設當中,因建設資金不足,楊建華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帶領村民義務投工投勞,甚至白天包冷飯、晚上在山上和村民一起搭鍋做飯。投工投勞多了,村民開始抱怨,說你當組長只會讓我們幹義務工進行投工投勞,每次村民抱怨,他完全能夠理解村民的辛苦,可相反的是村民在抱怨完後,每次選舉都會投他的票,因為他們知道,楊建華同志當組長,是一心一意想為村民辦事。

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卻深懷一顆回報桑梓、改變家鄉之心,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堅守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脫貧致富這條路上,楊建華爭當排頭兵,走出了一條屬於老茶己的脫貧致富路。在龍馬山鄉,綻放出尼蘇男兒大山一樣的胸懷,因為他相信,喝彝家水長大的男兒,不會被擊倒,一定能夠用勤勞的雙手拔除窮根,緊跟時代步伐,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