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農民爲國家貢獻最大?

13786173652名龜養殖


現在除了五十歲以上的人們,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國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的。我們大致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撕毀了國共合作協議,對共產黨在上海領導的工人階級武裝“4.12上海大屠殺”之後,緊接著反動派在南方各省也開始了對共產黨人的大屠殺,其中許克祥在長沙發動的“馬日事變”屠殺了無數的共產黨員最為慘烈。同年7月30日共產黨人發動的“南昌起義”也慘遭失敗。

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後,確定了毛澤東提出的“要革命就得建立軍隊,要建立軍隊就得抓住農民,要抓住農民就得沒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分給農民,因此,起義發動時我們的動員口號是‘打土豪,分田地’”建議後,9月9日開始了著名的“秋收暴動”,後經過“三灣改編”毛澤東帶領農民起義隊伍走上了井崗山,與王佐、袁文才領導的另一支農民起義隊伍進行了彙編。在以農村包圍城市正確思想和路線的指引下,經過長達22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以農民為主體的全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伊始,一切都百廢待興。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的工業基礎幾乎沒有,那時最基本的如我們使用的布料是洋布,使用的火柴是洋火,吃的糖果是洋糖,總之一切東西前面都帶個洋字,只因為我們自己生產不了,一切都是洋人生產的。而此時美國為了遏制新中國的成長,把紅色中國扼殺在搖籃裡,又悍然發動了朝鮮戰爭,宣佈管制中國在美國的所有公私財產,並操縱巴黎統籌委員會對中國實行全面禁運,使中國的經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為了迅速醫治好戰爭創傷,徹底擺脫美國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和打壓,為大規模開展經濟建設作好準備,從1950年開始,全國進行了三年恢復經濟建設時期。

在新中國三年恢復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從1953年我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和工礦區人口迅速增長,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又加大了對農業原材料如糧油、棉花等的需求量迅速激增。而當時的小農經濟已經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民以食為天,一個嚴重的政治經濟問題擺在了黨中央的面前。經過反覆討論,黨中央認為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如果要保證國家對商品糧的需求量,只有採取統購統籌(後改為統購統銷)的辦法,即國家按計劃統一收購農民的糧食,統一按定量對城鎮、工礦人口及需要供應商品糧的農民、牧民、獵民實行糧食配給供應,禁止糧商糧販收購糧食和擅自經營糧食。就在國慶節之夜,中共中央連夜在天安門城樓裡討論並拍板定案了在全國實行糧食的統購統銷政策。這一政策從1953年冬開始實行,在長達39年的時間裡,徹底穩定住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徹底的發展起來之後,一直到1992年底才宣佈正式結束。

【具體的來講統購統銷政策就是讓農民把生產的糧食賣給國家,全社會所需要的糧食全由國家供應,農民自己食用的數量和品種也得由國家批准後才能留下。城鎮家庭每家一個糧本,憑糧本供應糧食。】

通過以上對歷史的簡要回顧,只要是明白人就能夠很容易的看到農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作用是多麼的巨大,他們對新中國的建立和成長是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對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是起到了堅如磐石的穩定作用。他們是最勤勞最勇敢的,也是最具有艱苦奮鬥最艱苦樸素的奉獻精神的,所以他們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也是最大的。


冬青裡的駱駝草


農民是奉獻最大而不是貢獻最大。有人說解放軍奉獻最大,這我承認。不過我們當兵的時候是義務兵,而農村義務兵退伍只能回農村種田,沒有任何待遇。而城鎮兵退伍國家安排工作,當兵幾年計算工齡。農民從四九年到八一年這段時間就是國家的免費工人。貢獻大而沒有任何報酬。他們每天干十多小時卻連飯都吃不飽。生產的糧食等農產品供應給全國人民,養活了士工商學兵幹。八一年分田到戶後是又交徵購糧又交農業稅,還要交農林特產稅交提留款。一直交到國家取消農業稅為止。改革開放後大量農民工湧向城市,較低的用工成本造成了世界工廠,勤勞肯幹的作風造就中國速度,所謂改革改放的人口紅利就是廣大農民工。據中央黨校教授測算自建國至2006年農民對國家經濟至少貢獻30萬億以上。所以沒有農民的貢獻就沒有中國目前的發展,國家應當記住他們的巨大貢獻。應該對目前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有所重視!


杏雲16


偉人曾說過:在中國不懂農民就不懂革命。士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共產黨領導農民取得的勝利。解放後,農業實行統購統銷,糧食平均價格在0.10元左右一斤(市場價格在0.35~0.50元之間),一直實行了四十餘年。修水利,築公路,建工廠又有多少農民出義務工。這裡面農民損失了多少利益,做出了多大貢獻和犧牲,能計算清嗎?現在其它行業的退休金那麼多,老農民只是可憐的一點兒,佔職工退休金的幾十分之一,實在是太不公平,太愧對農民。


大海141223963


國家承認農民貢獻最大,因此,國家取消了農業稅的同時,又給農民增加了各種補貼,比如:糧補、油補、種子化肥生產資料補,家電補建房補,養殖補、還有其他生產經營專項補貼,六十歲以上農村老人享受88元以上的退休金。這都是黨的溫暖,補貼給有巨大貢獻的農民兄弟們們福利。


說實話z


農民的奉獻和貢獻我個人認為用金錢無法計算價值,好象是一個母親懷孕十月生下來的孩子,又無條件把他養育成人沒有一點怨言,她們只有一個希望孩子們比自己過得幸福,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領導的工農紅軍大部分是農民,他們留給我們財富無法計算,留給他們自己小得可憐,毛主席幾百元,周總理幾百元,最多朱老總一萬多元最後都交給國家了,是他們的精神財富留給千千萬萬的20後到60後農民造就了今天中國強大,他們難道不應該享受中國富強帶來的紅利嗎?他們在建沒新中國的幾十年裡,國家公路鐵路水利和城市建設那一處工地不是農民為主力軍,所以農民的功勞是國家最主要的有生力量,希望國家上層領導應該對農民養老公平一點。


qw1505847


自古道: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任何朝代更迭都是農民衝在最前頭,喚作農民起義軍。後方支援永遠是農民糧草丶軍衣、軍鞋、草藥等等離得開百姓嗎?

遠的不說就講近代辛亥革命廣東人出錢、湖南人革命,大部分還是農民。

在說當年的蘇維埃政府軍隊叫:中國工農紅軍,運動叫農民講習所。每次暴動少的了農民參與與支持嗎?可見我黨早期是以工、農為主。

即使近代建國伊始百廢待興恢復生產提高糧食產量也是農民在支持工業。

計劃經濟也是農民拼死拼活在完成任務支持國家充實國庫的糧食穩定,以前有句標語叫:國無軍不安、國無糧不穩!

改革開放建設沿海城市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為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高樓大廈林立是誰參與先拆後建工作的是官員嗎?不是是農民工!

即使當下中國大地哪座城市少了農民的身影,農民在社會底層卻默默無聞的扮演各種角色服務社會,千百年來地位沒有得到多大提升,但是全社會應該尊重他們!

我覺得我們政府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取消了交售公糧,免除農業稅!但是有些方面還有不足跟不讓社會發展需要!比如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


中國龍507


民以食為天,糧價穩、物價穩、人心穩、天下安。如果糧價純以成本計量、市場定價,在種子、農藥、化肥、各項農資和人工成本上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在無法規模種植的現實條件下,農民要過得體面,糧價、物價都要翻番,依賴國外一時的低價糧,則會處處受制於人。如此種種,社會必然動盪不安。避免這種現象的根本在於農民的犧牲與奉獻,過去是農村補城市,改革四十年,城市反哺農村仍需付諸行動。在此之前,我們所有人都不能忽略、忽視農民的奉獻!


pdrh


我是60年的,我的感受是,我們種了一輩子莊稼,我們每年給國家交公糧,交農林特產稅,我們給國家修黃河,我們和工人比較,我們比工人強的苦大多了,我們種地交的公糧活農林特產稅,全都是養活著我們中國的工人。工人每月有退休工資。為什麼我們農民沒有退休金。


老來福72085982


我是奇蹟三農:梁通偉

農民的工作就是務農種地,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牢牢的守住土地,因為只有土地種出莊稼才能夠有飯吃,只要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老百姓人就心滿意足了,在中國8億農民當中,從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一部分農民進城打工,一部分進城上學就業,一部分去創業,但還是有幾億農民牢牢的守住土地,所以社會怎麼發展,糧價怎麼低?農民還是不願意離開土地,為中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糧食是人的再生父母,所以說農民為國家做貢獻最大,我認為是沒有錯的


奇蹟三農


中國人哪個不是農民出身,現在的城市裡人有多少不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你們的老前輩不都是農民嗎?不尊嚴農民就是忘本。沒有農民來種地,其他人都喝西北風。從農民家裡走出去的人忘記了自己的前輩,沒有前輩們的養育,你們會變成不是農民嗎?我認為農民的功勞最大。農民發幾十塊的養老金能養老嗎?農民工乾的是最累最髒最苦的活,不應該和工人一樣享受幾千塊的養老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