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本文由老巴發表於北京晚報,有修改)

作為世界軍事一哥的美國,高精尖武器因為低級錯誤癱瘓的例子比比皆是。海底的潛艇出事,天上的飛機也麻煩。美國擁有兩款先進的五代機(按西方舊標準為四代)即F-22和F-35,也是第一個將五代機投入實戰的國家。但最先進的戰機依然會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短板。

2010年11月16日,美國空軍的一架F-22在阿拉斯加進行飛行訓練時墜毀。如此先進的飛機,為何墜毀?初步調查時飛行員缺氧昏迷,從而造成事故。那麼,問題應該是發生在氧氣生產器上。

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但經過進一步調查,直到2017年才確認墜機真相,讓人啼笑皆非。原來是當時F-22的防火系統檢測到發動機出現空氣洩漏問題。為了防止火災,自動進入安全流程,就把飛行員的氧氣供應給掐斷了。可憐的飛行員禍不單行,由於啟動了安全流程,他身上的保護服也自動膨脹起來,進一步壓迫他的胸腔和肺部,使得飛行員更加喘不過氣來,完全陷入窒息昏迷。於是飛機自然也就失控墜毀了。

更悲慘的是,據設備記錄,在墜地前3秒,飛行員居然恢復了意識,然而已經一切都來不及,等於是眼睜睜看著墜機。

F-22類似的低級錯誤還很多。例如2006年,一架F-22的座艙蓋居然鎖死了。可憐的飛行員被鎖在艙內整整五個小時,工程師費勁渾身解數,也沒法打開艙蓋,最後動用終極法寶,用電鋸把艙蓋鋸開,飛行員才得以脫身。

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而F-22的低配版F-35更是因為諸多莫名其妙的小毛病導致項目不斷延期。在2007年和2013年,F-35戰機不止一次出現停飛,原因居然是材料疲勞造成的斷裂。另一類事故時燃油的液壓故障。最後,F-35配套的最先進頭盔,竟然因為重量過大,導致在飛機加速時,可能引發飛行員的頸椎斷裂,而被迫推遲裝備。

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最先進的F-35技術不成熟,那傳統的火炮該保險吧?也未必。

自從火炮誕生,“炸膛”就是所有炮手們心中的陰霾。炮彈不能射出去傷敵,反而自己炸了,說不定還得傷及戰友,真是倒黴透頂。到了21世紀,這個問題依然存在。2017年8月,印度國產155毫米榴彈炮試射連續失敗,嚴重滯後了研製進度,原計劃2017年服役也成了水月鏡花。

在印度155毫米榴彈炮試射失敗之初,他們找了個背鍋俠,說原因是這門火炮的採購商舞弊,原計劃用德國產品,卻悄悄採用了中國的民用軸承。這個說法當然只是找的藉口。果不其然,在更換了印度國產零部件之後,仍舊出現炸膛。

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火炮本身技術雖然已經極為成熟,但由於現代火炮射程遠、威力大,其實相當考驗基礎工業能力,包括材料、化工、製造等多個領域。可以說只有強大的工業國家才能生產先進的火炮。現代炮彈發射瞬間,膛內溫度可以達到三千度,是鋼鐵熔點的2倍,由此產生高壓氣體,將炮彈推出,最遠可射數十公里。同樣作為金屬的火炮身管,在一瞬間要承受如此強大的高溫和高壓,炮管尾部溫度可能達到1000度。

如此一來,現代大口徑火炮當然要高精的製造材料、工藝。比如用的剛才就必須高純度,無雜質,還要表面光滑。而炮管內刻有的膛線,在加工方面也不是隨隨便便的。要在堅硬無比的炮管上,加工出精準的膛線,極為考驗工業水平。最後,還要提高炮管強度,給炮膛鍍上金屬塗層。這一整套工藝,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引起事故。

五代機活活憋死飛行員,印度榴彈炮總是炸膛

而印度的軍工基礎其實一直很薄弱,包括引入英國的坦克生產線之後,由於加工水平低下,竟然導致坦克重量增加3噸之多。那麼,以印度國產大炮,發射印度產的炮彈,出現炸膛也就毫不奇怪了。最多人們可以揣測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的問題。

其實,火炮炸膛並非罕見。韓國的K-9型155自行榴彈炮也在2017年發生炸膛事故。有趣的是這款火炮,印度也剛買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