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人爲什麼和其他山東人不一樣,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習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s大洋


膠東的地理位置以及以前的自然環境條件,註定了人口流動和物資交流的侷限性,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體糸。

膠東古屬東夷文化,萊子國疆域,齊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人源組成複雜,歷史上由於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原因,組織過大型人口遷移活動,所以半島文化包容性強,思想開放,關係穩固,上千年融合發展形成獨特語言和生活禮儀習俗有別山東其他文化圈。











東北虎31070804


在八幾年長島發現一個七八千年的墓葬,是當地一個小孩撿到一個面具被遊玩的一位考古人員發現的。面具是陶的,墓葬人是高鼻樑深眼窩,在當時膠東半島和遼東之間退潮後水淺,尤其是蓬萊到長島之間是大水灣人能走過去,分析是一支白種人從新疆方向繞內蒙南邊沿渤海西南岸往東,來到現在的膠東地區,集中在北部,也就是現在的煙臺威海地區,這也是為什麼膠東這邊種植小麥很早的原因,在當時中原地區還沒有小麥,是種黍類作物的,從古流傳的膠東大漢可能是1有外來基因加入,2較早的種植技術,3靠近海邊有充足的蛋白質來源。在歷史記載中有過描述,萊人善種麥,具體是哪個記載的我忘了,還有就是地名帶萊字的多,蓬萊,萊州,萊陽,萊西等等。西遊記不是還說過東萊國嗎。我是蓬萊人也喜歡這些話題,我感覺從老輩人流傳一些話裡能估計出膠東過去是一個有別於山東其他地區的,比如有個詞:西萊子,這個詞有一點點貶義,是指煙臺地區以西的人,威海老話裡也有這個詞,當然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人,不該有不和諧的話哈😄,只是就這個話題誰便說說供大家一看而已。瞭解歷史才能看到未來。


蓬萊明偉


兩地的差別首先就在於兩地的地理環境的不同:海洋與陸地的差別。

膠東半島主要的三個地方:青島,煙臺和威海,都是在黃海與渤海灣沿岸,海洋給膠東人到來了豐厚的自然資源,捕魚與海產養殖業都是當地老百姓重要的收入來源,當地人的飯桌也離不開海產品,同時海洋又給膠東帶去了適宜居住的自然氣候。而魯西屬於內陸,氣候環境相對就要乾燥很多,自然資源相對也要匱乏一些。


海洋與陸地的差別可以說是兩地文化風俗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其他地方,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海洋與陸地環境給居住地社會帶來的不同。

除了地理環境,兩地的人種也有所不同,魯西之地多為中原漢人,而膠東人種則有多種說法,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等說法都存在,雖還沒有直接的DNA證據,但膠東人並不是純漢人是確定無疑的。

在歷史上,魯西之地是孔孟發源地,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在膠東雖然也受儒家思想影響,但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多次來到膠東以求仙丹,膠東也成為後來道教文化的一個發源地,道教在膠東之地也有很大影響。



雖然膠東和魯西的差別也不小,但在世界各地,山東人這個稱謂還是很有號召力,魯西和膠東都是山東老鄉。

你還知道膠東和魯西哪些區別?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我是煙臺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山東方言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膠東、冀魯和中原。

膠東方言主要是煙臺、威海、青島等地。

冀魯方言主要是:濰坊、淄博、東營、濱州、聊城、泰安、萊蕪、德州等地,這些有大量的河北移民。

再就是中原,主要是菏澤、濟寧、棗莊等地主要是山西等地的移民。

既然問的是膠東,具體說一下膠東吧

膠東靠海,在古代靠海的地區往往不發達。原住民不多。膠東地區是哪裡的移民,現在不好說了。但是在我老家都流傳著我們是四川人的後代的說法。在有家譜保存完整的,可以表明祖先。我們招遠縣誌裡也有類似的記載,至於是什麼時間遷移過來的移民,大多都說是明朝抗倭和清朝四川一帶遭災遷移過來的。據說我們的腳趾的小拇指還保留著四川人的特徵。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靠譜的,可能是膠東方言是四川、雲南一代的移民跟山東方言的混合變種吧。

其實,膠東方言之間也不一樣,我是招遠人,我聽萊陽方言沒問題,但是棲霞方言我聽的就有些費勁,跟煙臺其他縣市也不大一樣。


東東歷史


我想從Y 染色體檢驗來討論這個問題。我是煙臺人,但是祖上一直就有云南遷徙到膠東的說法,而且膠東絕大部分村落都有來自雲南或四川某地的說法 和目前烏撒衛遷徙說法相一致,問題當年是烏撒衛的軍隊和軍戶當年從什麼地方去的烏撒衛也是個謎團,我在近兩年裡做了Y 染色體類型的檢驗,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的這種類型全國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竟然就是膠東,遠高於全國其他區域,遼寧江蘇還有山東的其他地區出現的頻率儘管也高於全國其他地區,但是和膠東也差很多,可以做出膠東向外輻射的解釋。於是我曾想到,難道我們當年是從膠東出發到雲南支邊,然後又響應國家的號召從返顧裡?這個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也許會水落石出的


始於竹下


山東,又稱齊魯,原因是現在的山東地區,在戰國時期主要是齊國和魯國所在地。

齊魯兩國大體以泰山作為分界,泰山以東以北為齊國,泰山以南以西為魯國。

齊國是姜子牙的受封之地,土著為東夷人。由於大部分地區處於膠東半島,自古牧海而生,“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因其俗,簡其禮”。所以,齊文化有較濃厚的商業意識,為人處世更豪放不羈。

魯國是周公封地,受到周禮的影響極大。魯文化更注重禮儀,為人處世更加循規蹈矩。

這兩種文化始終在齊魯大地延續發展,其中也有融合發展,但總體上保持了相對不同的文化意識,風俗習慣,包括各自的方言。

到了明清時期,一般把山東分為東三府和西三府。東部三府為登州、萊州和青州,大體是現在煙臺、威海、青島和濰坊一帶;西部三府為濟南府、東昌府和兗州府,基本為現在山東的中西部地區。東部的語言重而濁,發音似乎十分困難,俗話說舌頭根子硬;西部的語言相較於東部更加平而輕,而且,這種趨勢越往西越明顯。

但為什麼在齊文化中,膠東表現得更加明顯,甚至有別於當時的國都臨淄一帶呢?這大概和當時齊國政權建立之時和當地土著的矛盾和征戰有關。齊國政權建立,遇到了當地百姓的反抗,以致發生了戰爭。由於不能和政府的力量抗衡,所以土著逐漸向東遷移集中,以避其鋒芒,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生活亮亮眼


個人認為膠東方言也分兩支。煙臺威海算一支,比較接近遼寧那邊。他們和青島日照的方言有很大的區別。青島日照比較接近,濰坊也和青島日照差不多。所以,山東按方言分,應該為,魯西南,魯西北,魯中,膠東南,膠東北。


遠方的遠方風景


都瞎整啥啊!山東古代不是一個地方好吧!齊國,魯國還有其他小國。所以不要一概而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常遇春和元軍在山東這邊決戰,膠東百姓幫著元軍,常遇春屠城了!!!然後從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移民!現在好多膠東人不是本地人!好多人都知道他們來自雲南一帶!這麼多事情攪在一起,山東怎麼可能有共同的習俗呢!


平安是福232837047


膠東人最大的特點是樸實能幹心地善良。記得小時候村裡常有要飯的,而且幾乎天天能碰到,不懂啊就問大人,怎麼還要飯呢,咱怎麼不出去要呢。後來陸陸續續聽大人們講,我們能吃飽就不用要飯了。再後來知道這些要飯的來自惠民地區(廣饒墾利利津沾化等)和臨沂的,我就奇怪,為什麼要飯呢?好在你虧了來膠東要飯,儘管膠東也就剛剛能吃飽,也有吃不飽的,但是你只要到了我門上,膠東人家肯定不會讓你空著手離開,這就是哪個吃不飽的年代,膠東地區有很多外地要飯的,甚至安徽河北的都有。不是讓你感恩,只是事實。前天市場碰上一賣生花生的老哥,快八十歲了,他說以前在萊陽萊西平度招遠要了七八年飯,我說那時候苦,沒辦法,老哥連連點頭,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地方比膠東強多了,是社會發展了,甚至膠東落後了,是膠東人不思進取的結果。膠東人還有個最大的毛病,瞧不起膠東以外的人,甚至瞧不起自己人。比如,萊陽在膠東的中心位置,儘管窮得鈴鐺響,也有瞧不起西邊的人,同理,萊陽東邊幾個縣也瞧不上萊陽人,奇怪吧。同樣是膠東的萊陽文登,或許文登會說他是膠東銀萊陽不是,由於這個毛病,膠東人不團結,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更不知道膠東人哪裡來的優越感?


藍色黃海


知乎上有系統考證膠東人身高以及歐洲人身高的文章,結論就是歐洲居民並不高,相對來說中國人基因單純身高來講平均最高的是膠東和大連這一片。至於原始居民應該不多,因為中國長期的閉關鎖國加倭寇騷擾,另外膠東海邊山地丘陵地多,過去農業並不發達,至於說海鮮,肚裡沒油的年代,螃蟹蛤蜊海螺啥的並不頂飢餓,唯一能保存的是醃製鹹魚了,但是鹹魚也得有油煎好吃,想抬槓的可以看看中國冷庫和冰箱的普及時間,還有膠東交通不發達,現在還有沒有通火車的地方,過去海邊打撈的很多產品不能及時運輸出去只能漚肥。我贊成膠東是山東各地精英移民,部分定居的結果,畢竟敢移民能移民且移民成功的都是身體強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