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三)

日俄战争的结果以俄军战败而告终,各临时部队也相继遣散。据说,俄国人给每位遗散者发3个月饷并路费若干,但身为“统领”的张宗昌却只发饷银而将路费音中扣下,在这兵荒马乱中,俄国人及胡子们都被蒙在鼓里,张宗昌由此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三)

之后,张宗昌招募了一批人前往鄂霍次克海带开采金矿, 但进展并不顺利,后来就到了海参崴。清朝末年,海参崴人口接近20万人,华人占到五分之三,而其中又有一大半是来自张宗昌的老家山东。在同乡的介绍下,张宗昌在当地华商总会中担任了一个小头目。不过别小看了这个角色,因为华商经常被马匪或当地恶棍绑架勒索,商会为保护商界安全而拥有了一定的武装,张宗昌有着魁梧的身材、精湛的枪法及之前的军事经验,正是商会所需要的人才。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三)

张宗昌在海参崴的角色类似于后来上海滩的黄金荣,他俄语流利,与商会上层乃至俄国军警关系极为融洽;又曾收编过胡子队伍,对马匪习性及作案手法极其熟悉,特别是在侦破了几个大案后,张宗昌很快便崭露头角,不论黑道白道,他都吃得开。据说,某次他去外地办事,在中东铁路上遭到胡子抢动,当搜到他时,一名马匪见后惊叫道:“这不是张大哥吗?”原来此人曾在张宗昌手下混过,因而整个车厢的人都托了他的福,被动财物全部返还。

在海参崴混了几年后,张宗昌渐成势力,一般商人都知道张宗昌的威名,行商途中无不托庇于他的名下,而张宗昌少不了收取保护费。有了钱做支撑,张宗昌的手下也就有了一批马仔,在这些马仔的蜂拥下,30岁出头的张宗昌暗地里走私军火鸦片,涉黄涉赌,竟成为当地黑社会中多手可热的人物。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三)

与张宗昌做过朋友的革命党人张西曼回忆说:“张宗昌当时在海参崴包捐、包赌,包庇戏园、烟馆,假乎可以使他们免除切外来的突然或胁和迫害。但日久弊生,他竟擅自作威作福起来,戏园中的好座要酌留给他,新到的妓女要让他享受初夜权,-切走私和非法生利的小本生意,他可以抽头分红。他的俄国朋友们当然也在这些途径上用比为奸,平分秋色。”张西曼是张宗昌人生道路中重要的引见人,说起他与“张大哥”的交往,也颇有些意思。一次闲谈中,张宗昌听说他常去海参崴外的山林中打后、就好意提醒他。近来常有胡重绑票之事,外出一一定要注意安全。张西曼听后觉得有理、于是托张宗昌替他代买把手枪做防身之用。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三)

几天后,张宗昌的一个手下请张西曼到华商总会看货,对方拿出一把勃朗宁式的小手枪,颇为玲珑可爱。张西曼把玩了一下。觉得枪是把好枪,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荣验机。容易走火、不安全。那人见张否曼不满意,只好将枪插人阵袋快快下楼。不到10秒钟,门外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众人打开门一看,只见那人倒在楼梯口痛苦呻吟,原来是他自己不小心,手指触碰扳机而被打伤了脚指。张宗昌闻声赶来,大骂手下办事不力,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娃娃。因为这个戏剧性的事件,张西曼与张宗昌反而熟絡了起来。

张宗昌说张西曼是个“小娃娃”,那可是小看他了。事实上,张西曼年纪虽然不大,但早跟着哥哥张仲钧入了同盟会,乃“革命老前辈”。武昌起义爆发后,张仲钧从东北赶到海参崴并指示弟弟说:“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同志在号召全国各地大兴义师,南方即将成立革命政府并准备北伐。但北伐一事,骑兵不能偏度,应设法由东三省秘密招募马贼南下,以便编练劲旅。现已提请南方迅速派员来此,与你一同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