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种的甜瓜太“抢手”,收购商得提前付定金等“瓜”熟 啥诀窍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吴海舒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想在家乡兰考种点甜瓜但一直不成功,于是跑去广西种了三年甜瓜,现在听说家乡兰考种的甜瓜品种产量好、质量高,销路广,又准备回乡来继续种瓜。这次跟三年前的情况不同,他的家乡兰考产的甜瓜,一跃成为兰考县第一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目前兰考县的大棚甜瓜种植已发展到10000多亩,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成为全省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这其中,离不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全方位指导支持。

【好瓜不愁卖 离上市还有一周收购商已付定金等"瓜"熟】

距离秋季这一茬的兰考蜜瓜上市还有五六天的时间,一些收购商们已经入住到当地,付了定金,等待"瓜"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园艺所西甜瓜专家常高正说道,"由于外地天气影响了当地蜜瓜收成,兰考本地的甜瓜市场行情比往年还要好,还不到上市的时候,收购商们已经翘首以待了。"

啥样的瓜这么火?常高正对河南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兰考县种植的主要甜瓜品种有众云20、玉兰香、西州蜜25三个,这三种品种的甜瓜,味甜口感好、营养丰富、维C含量高、肉厚、可食用部分多,此为好吃。其次,这三个品种的瓜抗病性强、耐低温,此为好种。销路广,收益高,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与大型超市合作,实现农超对接,此为好卖。这样的三好品种,自然得"火"。

【农科院专家指导 兰考蜜瓜种植有了独特"装备"】

除了品种好,在种植方式上,农科院的专家们也给兰考县量身定做了一套"装备":80米长,8米宽的标准大棚,"两瓜一菜"的栽培模式,肥水一体化的滴灌方法,给种植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8米宽的大棚是经过考量之后定的最佳宽度,太宽或太窄会影响棚内温度控制;大棚采用镀锌管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种植户每年整体的固定投入不超过2000块钱;肥水一体化地滴灌模式也节省了成本,又便于农民管理。

早春种一茬甜瓜、秋季种一茬甜瓜,到十月份还能中一茬越冬蔬菜,这就是"两瓜一菜"的栽培模式。早春茬的甜瓜在春节时候开始定植,五六月份上市;秋季甜瓜七月份育苗,苗龄十一二天开始定植,中秋节前后上市;十月份棚里又能种菠菜、香菜、生菜等越冬蔬菜,在春节前上市。这样的栽培模式高效地利用大棚空间,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保姆式"服务 微信群让农民和专家实时交流】

常高正对河南商报记者说,从培育品种到搭建大棚,再到后期的技术指导,当地农业局和省农科院的组成的专家小组全方位地给予农民支持。说道这里,常高正笑了:"我们都开玩笑说自己是‘保姆式’的服务,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

河南兰考种的甜瓜太“抢手”,收购商得提前付定金等“瓜”熟 啥诀窍


为此,他们还建了一个微信群,种植户和专家都在群里交流,农民一遇到问题,就可以发视频和照片向专家求助,专家们也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据常高正说,种植户反映最多就是温度、肥水和病害的管理,这些他们都有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随时沟通,能最大程度地给种植户安全感。

【两年时间,种植大棚从一个棚增加到两万多个】

兰考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红薯为主,16年农科院到兰考县考察的时候,当地还没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经过考察,pH值达到9的兰考碱性土地非常适合种甜瓜,发展潜力很大,这才开始了兰考乡亲们的种瓜致富之路。

如今两年过去了,种植大棚从一个棚发展到两万多个,种植地域从一个村庄发展到十三个乡镇。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经济效益更令人惊喜。

常高正给商报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16年的时候,瓜棚早春茬的效益每亩大约2万块钱,秋季一万五左右,种青菜五六千块钱,一亩大棚一年下来毛收益有三万多块钱,棚的大小根据农户各自的种植面积不等。今年比之前的价格高一些,所以经济效应会更好。

常高正对河南商报记者说:"兰考县的蜜瓜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一个产业的发展要以科技为主导,我们就是起到一个传承和培训的作用,提升兰考蜜瓜整体质量。"

据常高正说,接下来兰考县还能再增加一两万个瓜棚,现在已经在联系合作,而这些新加入的种植户,有很多是回乡农名工,他们的带动能力很强,接下来秋作物收获之后就会继续建棚。(河南商报编辑 华丽娟 戴晨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