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房地產的“麵粉”終於開始降溫。最新數據顯示,8月,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環比小幅上漲,土地出讓均價連續5個月同比下跌,土地成交溢價率創39個月新低。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自2015年開始,房地產年銷售面積已連續3年超過新增住宅面積,可謂是“去的一手好庫存”。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然而,去庫存會帶來供不應求的局面,為何現在地產開始降溫了呢?未來是買房的好時機,還是賣房的最後機會?

調控到頭?市場要回歸供求關係

調控有時候很有意思,越調越高,越救越低。實際上,這個鍋不能讓調控來背。畢竟,在房價一路高歌的時候,誰也不會去相信,或者聽得進去“房價風險”的判斷。任何抑制房價的政策都被當成了房價繼續上漲的信號,因此才會有越調控房價越高的市場反映。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然而,預期總是滯後的,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部分城市的正常的、滿足需求的交易就開始降溫了。更多活躍著的,是指望通過炒房,再最後撈一筆,或者看到市場沒有那麼火爆,溢價空間加劇,準備抄底的。此外,三四線城市由於去庫存和棚改貨幣化帶來的效益開始顯現,從而使得整體房價數據依舊處於火熱的狀態。

需求層面支撐減弱,房價或成強弩之末

然而,縱然你呼聲再高,縱然市場形勢再好,也需要回歸人的層面去對未來做研判。但當下的形勢並不樂觀。

一方面,居民收入和民間財富的增速落後於房地產成交額,落後於房價的增速,前期房改房增值和早先買房帶來的紅利,也逐步消失,前期房價上漲過多的讓家庭和買房人承受了債務壓力。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和名義增速)

另一方面,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新房人均擁有量,已接近甚至超過一線城市水平,而三四線城市未來人口持續增長乏力,住房需求將缺乏支撐。同時,棚改貨幣化進入尾聲,後期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口,都難以再有房價最火爆時候的支撐力度了。

沒人說房價會降,只是說溫度會降

最後要提一點,有人說沒覺得房價降,反而漲了;也有人說,總說房價降,漲1萬降5000,沒誠意啊。

筆者這裡想說的是,作為專業投資者,看空、看多樓市,都不能從主觀意願上出發,而是要從實際情況,綜合數據做一走勢分析。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即使是現在樓市並不景氣,但開發商在推廣新盤時,也不可能出現壯士斷腕的決心。畢竟還是要收回成本。然而,前期土地溢價過高,開發商要想回本,很多“地王”項目按照成本價,都要高於周邊的二手房。之前一二手房倒掛的現象消失,這意味著,此時的購買人群中開始逐步剔除掉炒房客了。樓市溫度開始下降了。

這說明什麼?無論是投資也好,炒房也罷,都逃不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風光過後迴歸市場,高溫之後迴歸理性,“樓王”也會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大趨勢而動。

這一波房地產行情或將結束,“快上車變我要下車”

對於買房者,贏得的是議價空間,但這並不是說就有了“抄底”的思想。

真正的投資者,會以全面的眼光去考量房地產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投資抉擇。如今的不景氣,可能會讓多套房持有者和投資者資金吃緊、週轉週期延長,如果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和持續的收入做保障,那就要儘快出手垃圾資產,以求整體財富規模的平穩與安全。安居客全房源網,更多品牌中介發佈房源,獲得更多房產信息。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