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或許給人類帶來危害,美國宇航局現在是否可以終止項目?爲什麼?

澀隱大蝦


俗話說的好,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也。

旅行者一號,作為2013年已經飛出太陽系的人類星際使者,也可謂一員大將。這麼遙遠的距離,NASA對它的控制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旅行者1號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三塊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作為動力來源。本來旅行者1號的計劃工作計劃就是3年,即1979年探測木星系統,1980年探測土星系統。但是由於它的核動力電池仍然能夠工作,所以NASA也就繼續和它溝通,讓它繼續飛,看看能否飛出太陽系。



不過,旅行者1號也確實爭氣,離開土星後,一直飛了41年,期間沒有出現過危險情況。直到的今天,還可以保持和NASA順利通信。說明旅行者1號的質量真是抗抗地啊。但是,由於飛的時間太久,旅行者一號的電池電量並不是很充足了,所以部分部件已經被關閉。

目前,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距離地球211公里。什麼概念呢,就是光都要走約19.5小時。也就是說,NASA想和旅行者1號通信,信號一來一回就得2*19.5=39小時,這基本上就是愛答不理的狀態,通信十分費勁。並且,由於距離過遠,信號到達地球上基本就弱的很了,外加上星際空間以及太陽系高能粒子的干擾,虧的NASA還能辨別出來,也是不容易。另外,有人估計旅行者1號的電池,可能就在2020-2025年間耗盡。所以,目前旅行者一號的用電是能省就省,指不定那天就完全失去聯繫了。就算返航了,圖中也會失去聯繫,沒有軌道微型修正,旅行者1號很可能會換個方位和地球擦肩而過,再次衝向太空。



燃料沒帶夠,旅行者一號想返回來也回不來了:

我們都知道,外太空沒有空氣,所以只能使用噴氣式的發動機對航天器進行軌道調整。而旅行者1號當時的設計的任務並不多,所以燃料帶的也不多。基本上在到訪木星系統和土星系統後,主推進器燃料就用光了,NASA只能利用一些微型的軌道調整推進器對它進行微調。本來旅行者1號是還有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結果就是因為在土衛6時多用了燃料,所以就沒有足夠燃料大幅度調整軌道,去追尋天王星和海王星了,結果就讓旅行者2號去了這兩顆星。



在飛行圖中,由於各種因素干擾,旅行者1號的通信天線會和地球發生偏轉,所以必須通過校正天線位置使其保持和正對地球,才能夠保持微弱的通信可以進行。而這些都是需要消耗燃料的,特別是2017年11月28日,為了修正天線位置,工程師們首次點燃了沉睡37年的航跡修正推進器(TCM),進行了天線微調。所以說,目前NASA雖然可以對旅行者1號發指令,但是燃料卻基本用完了,而且這些微調推進器還很可能點不著。

旅行者1號的速度太快,動能過大,無法停止或者返航。

目前旅行者1號的航行速度是17km/s,質量815千克。沒算錯的話動能是117億焦耳。如果要把旅行者1號停下來,就相當於要用3.2萬度電。所以,就是拼了老命,旅行者1號也沒有足夠的燃料停止了。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順便就關注和贊哦~


PhD肖


旅行者一號是人類飛出最遠的飛行器,已經距離地球213億公里了,正帶著人類的問候和地球相關信息朝著太陽系外飛去。

雖然NASA對旅行者一號的飛行數據監控還在進行著,但已經放棄對其指揮和遙控,旅行者一號只是憑著已經形成的每秒17.043公里的慣性,向著半人馬座方向飛去。

NASA最後一次與旅行者好聯繫是在2017年11月28日,通過近20個小時的信號傳輸,NASA的工程師首次成功喚醒了沉睡了37年的旅行者一號,啟動了4個備份軌道矯正推進器,效果完美。這是人類首次成功遙控指揮這麼遠距離的飛行器,這種精準的定位和深空網絡傳輸技術實在非常驚人。這次進行姿態微調後,旅行者一號就已經放任自飛了。

這艘在太空中遨遊了四十多年的人類使者已經超負荷忠誠的完成了人類給出的各種任務,已經筋疲力盡了,各種儀器相繼關閉,電力即將耗盡,再也承擔不了人類一來一去四十多個小時的信號指揮了。


其實,已經完成了太陽系考察任務,向太陽系外飛去的探測器並非旅行者一號一艘,還有更早發射的先驅者10號、11號,稍後發射的旅行者二號。

這些探測器都帶有人類和地球的信息,而且向著太空不同的方向飛去,也就是說這些信息要發往太空四面八方。所以要擔心根本就擔心不過來。

人類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向太空發送了地球消息。1974年11月16日,科學家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持續發射了3分鐘,向外太空發射了人類給地外文明的第一封“地球電報”。

人類尋找地外文明的心情一直很迫切,因為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這個文明正是太孤單了。

科學界已經連續幾十年不斷的利用最先進的設備技術向太空掃描和搜尋,發射了無數的電波信號。

如今,這些信號的傳輸已經到達幾十光年以外,而且覆蓋面積非常廣泛,如果地外文明能夠收到或找尋到人類,首先應該發現的是這些信號,而不是尚沒有飛出太陽系的人類航天器。

人類飛行器飛了四十多年,還遠遠沒有飛出太陽系,能夠遇到地外文明的概率微乎其微。

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太陽系的範圍應該以太陽引力半徑為界,這個半徑1光年左右。

旅行者一號按照目前飛行速度要飛出這個範圍還需17000多年。所以一些神秘兮兮天天臆想著外星人會來侵略地球,並把髒水潑向這個偉大人類使者實在荒謬的很。

這些人完全分不清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的區分,把一些科幻或者玄幻的玩意當作信條,拍電影電視劇的演員一樣的入了戲出不來。

這種思潮一方面來源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另一方面來自一些科學家對地外文明入侵的擔憂,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並不能代表宇宙的實際狀態。

人類搜尋了宇宙這麼些年,掃描的恆星系統已經不下百萬,現在依然在動用一切手段搜尋著。

已經去世的科學家霍金在生時就被一些人廣為詬病和謠言,說他常常發出一些毀滅論調,不要和外星人聯繫以防不測也歸咎於他。

但就是他在生時啟動了尋找地外文明的兩項重大工程,一個叫“突破聆聽”,一個叫“突破射星”。

“突破聆聽”是由世界大亨出巨資,利用地球上最先進的望遠鏡和設施,掃描天空,聆聽宇宙中可能的文明信號;“突破射星”計劃是聯合鉅商和科學界,研究發射一顆微型探測器,飛往比鄰星進行探測。這艘微型飛船將以激光催動光帆獲得六分之一光速的速度,飛到距離我們4.22光年的比鄰星需要25年。

人類雖然做出了種種努力,但迄今為止,依然沒有地外文明任何蛛絲馬跡,但並沒有停止搜尋。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不一定是唯一文明,找到地外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地外文明並不一定在地球環境中才會產生,孕育地外文明的環境很可能千差萬別,地外文明的形式也可能多種多樣,這樣地球資源就並不一定是所有文明的必須。

時空通訊認為,文明高度發展的最終資源是能源,對能源的需求才是所有文明的共同屬性。

而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能源,隨便一個恆星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體,只要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夠具有控制利用恆星能源的能力。

如果這樣,地外文明為何又要來侵略地球呢?在若干光年以外,如果這個文明與地球差不多或者高一些,要找尋到地球飛到地球來也非常困難,按照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到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需要4萬多年。何況人類搜尋的目光已經達到了上千光年,依然沒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證據。

如果地外文明比地球文明高出很多,它們又需要地球什麼呢?它們勞師動眾到地球來的能力已經完全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能源了。

在浩瀚的太空,地球連一粒灰塵也算不上,真有那麼大的誘惑把地外文明請來嗎?


因此,時空通訊儘管非常欣賞《三體》的奇思妙想,欽佩大劉對未來氣勢恢宏的描寫,但回到生活,並不認同所謂“黑暗森林法則”。

地球這點看似得天獨厚的資源,並不一定適用地外文明,高度發展的文明體也並不一定就那樣的殘忍和玩世不恭。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題主的想法雖然代表著不少人的心態,但這種心態實在是杞人憂天荒唐無聊。

NASA發射旅行者一號帶去地球信息,根本也不存在什麼當時沒想清楚,現在想挽回的狀況,這只是題主的一廂情願。就在不久前發射的人類首顆飛往太陽的帕克號恆星探測器上,還攜帶著130多萬人類的名字呢。

而且這幾艘飛行器上面攜帶的人類和地球信息,更多的只是一種象徵意義。在廣袤的太空,這些飛行器要遇到文明取得聯繫的概率微乎其微,與人類向外太空發出搜尋外星文明的信號相比,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但時空通訊依然對這些人類使者表示敬意,它們畢竟是人類派出最遠的實體,代表著人類的精神。讓我們記住它們: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點評拍磚。


時空通訊


距離太遙遠,項目已經無法終止!所攜帶的資料信息,將會跟隨飛船在宇宙空間漂流,直到被另外一種生物發現與撿起。如果有一天,真被宇宙某種超人類文明獲取,是否會對地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目前的說法都只是猜測。

大傢伙,不要過於擔憂信息的暴露,帶來不測。美國宇航局披露的數據顯示:飛船上搭載金屬體內的資料信息壽命期限為十億年,裡面還包含了一種地球元素——鈾238,它的衰竭期限約為41.7億年。對於茫茫宇宙,這些載體能否被發現,都是一個未知數。


而飛船的核燃料只能用到2025年前後,一旦沒有燃料的補寄,就會失去繼續的動力。

他是前往宇宙深空漂流,還是會被太陽系內的天體引力拉回來,都是不確定的。因為,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不受地面控制。在探索與飛離太陽系的征程上,除了他,緊隨其後還有“嫦娥二號”。


汽航島


旅行者1號正在飛向未知的深空,它已經不可能再掉頭回來了。雖然地面的深空網絡還可以與旅行者1號取得聯繫,但旅行者1號的燃料已經基本上消耗完,目前僅有的一些燃料只能讓旅行者1號小幅度的調整一下姿態,而沒辦法大幅度改變它的航跡。旅行者1號的電力只能繼續使用不到10年的時間,此後它將會完全與地球失去聯繫,並向著蛇夫座方向不斷前進。

雖然旅行者1號攜帶著地球的信息,不排除我們會因此而被先進的智慧文明發現,進而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但這種可能性極低,《三體》中的一些描述不可盡信。我們在宇宙中找了這麼久,至今還未曾發現外星文明,智慧生命在宇宙中是很罕見的。旅行者1號在浩瀚的空間中是十分渺小的存在,它在幾年後將無法發出任何信號,外星文明在無意間發現這個不會發光的小型探測器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外星文明真的能夠發現旅行者1號,這至少也要在很久之後。因為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很慢,飛行1光年的距離需要1.8萬年的時間。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離開太陽系要在至少幾萬年之後,到了那時人類的科技已經很發達,說不定可以把旅行者1號找回來。

此後,旅行者1號才會真正進入星際空間。不過,星際空間很廣,旅行者1號與其他恆星的距離一般都在1光年之外,所以它被發現的可能性很低。就算外星文明發現了旅行者1號,這個時間可能也在至少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後。如果那時有外星文明要來入侵地球,相信人類已經有能力保衛地球,抵抗外星侵略。


火星一號


面對能危害到地球的系外高級生物,這種落後的封閉式思維沒什麼用。


杜立巴人


太晚了,旅行者一號現在的距離太遠

了,相距地球已經超過211億公里(一次電波信號需要近20小時才能傳回地球);並且它已經沒有足夠的燃料改變航向了,而且預計到2025年,探測器所有能源全部耗盡。

旅行者一號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發射升空的探測器,原本並沒有計劃飛行星際空間(離開太陽系),只是在對土星及衛星探測後受到引力影響後,人們才決定改變計劃,準備讓它飛出太陽系。

旅行者一號上還攜帶了太陽系以及人類信息,比如世界各國的語言、音樂、太陽系的地理位置、行星圖片,這些都被刻在一張銅質的磁盤唱片上,並且唱片能保存十億年之久。

從概率上講,這些信息確實可能被某些外星文明獲取,但文明要知道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也在4.2光年之外,這段路程旅行者一號要花上數萬年時間,並且星際空間大到難以想象,除非是一些出來冒險的外星飛船意外撞見旅行者一號。哈哈,感覺有點科幻片的味道。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去200多億公里了,但飛出太陽系還需要3萬年,3萬年內旅行者一號早就壞了或者被隕石衝擊碎了,能給人類帶來什麼危害?


旅行者一號1977年發射升空,最開始的目的是研究木星環、土星環,也因為發現了土星的一顆衛星有大氣層,就被遙控改變軌道。但之後也因為這次臨時調整,不能再執行其它任務。不過目前它仍然沒有壞掉,仍然看著放射性同位素電源在工作,但到2020年左右,電子設備基本就全部失靈了,就只能在太空中繼續飛下去,而完全沒有人類監測了,最終不知飛向何處。

旅行者一號重815千克,體積不大1立方米,相比太陽系中的很多隕石,旅行者一號體積都算小的了。哈勃望遠鏡厲害吧,但卻無法直接觀測太陽系柯伊伯帶、土星光環中的碎冰、碎石,就因為他們體積小,並且不會發光,太暗了。望遠鏡的聚光裝置,也不能將光聚集形成物像。旅行者一號回望地球,地球已經是非常小的了,地球這麼大的星球都快看不到了,更別提只有800多公斤的旅行者一號。


所以旅行者一號即便3萬年後飛離太陽系,也不能直接被觀測到。除非它能不斷地向外發射電磁波信號,那樣才有可能被外星人定位找到,但那時候找到也未必會給人類帶來危險,因為恆星之間的距離都很遙遠,並不能簡單判斷探測器來源,除非外星人能恢復探測器中曾有的各種數據。


來看世界呀


不可能終止了!

旅行者者1號發射時就沒有考慮過早回來!而且如今飛行了40多年,更不可沒回來了,上面僅僅攜帶著改變運行軌道的極少量能源!

再有7年,也就是2025年,旅行者1號將徹底與人類失去聯繫,因為它上面的核電池電量將耗盡,之後它將算完全自由自在地飛向廣闊的星際空間!

旅行者1號上面攜帶者包含人類信息的光盤,包括55種人類語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信息!目的就是向浩瀚的宇宙傳達人類文明信息,期待有外星文明能發現它!

不過也有不少人擔心,旅行者1號上面攜帶的人類信息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因為一旦真的有外星文明發現了它,然後來到地球,後果真的不可預知,我們不知道外星文明會以什麼方式對待人類!霍金生前時就有表示,不要向外太空發送人類信息!

但是,無論如何,人類不可能停止外太空的探索,同時儘管有很多不確定性性,我們更期待與外星文明的接觸!

當兩個宇宙文明相遇時,總是會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和無法預知的結果,但一個文明總是要不服從向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能源,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文明相遇!

所以,如果有外星文明發現可旅行者1號,並且讀懂了上面的人類文明信息,然後來到地球,說明他們的科技比人類發達很多,雖然意味著很大的風險,但同時對於人類來說也是機遇,我們有機會親眼見到外星文明的發達科技!


宇宙探索


旅行者一號或許給人類帶來危害,美國宇航局現在是否可以終止項目?為什麼?

有此問題的朋友都是《三體》中黑暗森林的受害者,也許《三體》中最大的BUG也是黑暗森林,但小說的主線已經無法改變,當然這個設定比起好萊塢的《星球大戰》裡天行者安納金的反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我們回到旅行者的話題,最早是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但請各位不要忘記了真正能暴露地球位置的卻是先驅者10號上的鍍金鋁牌!

其中第二個圖示為以太陽為中心的銀河系裡十幾顆脈衝星的方位,無論到哪裡被發現,都是可以按圖索驥發現地球的位置的。

但你現在後悔也晚了,我們所有的探測器都是單程的,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回來,現在燃料已經耗盡,連核電池支撐最基本的供電也只能到2030年以後,之後將徹底失去聯繫。即使我們最快的新視野號也一樣沒有考慮過回程,NASA的科學家從來都不擔心我們的方向與位置被暴露,相反最近有可能存在文明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與巴納德星系,我們的探測器數萬年後才能到達,到那時如果我們還沒有跨出太陽系的話,外星人儘管放馬過來吧,與其老死不如一拼!

新視野號現在已經位於冥王星軌道外

所以擔心的各位洗洗睡吧,至少要數萬年後才會有地外文明發現,當然您可能會擔心半路上被人截獲,這幾乎從太平洋丟兩端各丟一個漂流瓶,然後數十年後撞一起的概率還要小!再有就是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確實已經追不回來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人類探索宇宙,尋找自己的同伴外星人,無可厚非。至於旅行者一號是不是給人類帶來危害,這就要進行科學判斷,而不是瞎猜亂想、愚弄人。

飛向太空,走向宇宙是人類千萬年的幻想,由於不具備技術條件,只能編一些神話故事作為精神寄託,比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承恩的《西遊記》。雖然古人不可能付諸實施,但作為精神動力卻深入人心。隨著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發達,距離航空旅行近了一步。於是人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各類科幻寫得活靈活現。科幻是現代神話,科學只是道具,沒有實質意義。為了賺錢,賺票房,有誤導之嫌。人類探測宇宙的根本目的反而湮滅了。

一、宇宙雖然廣大無垠,但不存在外星人。雖然尋找外星人是我們探測宇宙的目的之一。為啥?不可胡說,外星人的粉絲是要拼命的。

1、美籍奧地利人貝塔朗菲的《系統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有不同形式的系統組成的。

系統表現為無機的形式,有機的形式,生命的形式,人類社會的形式,宏觀物質系統,微觀物質系統。但規律是統一的。

2、宇宙系統其大無垠,但仍是系統,仍是整體統一的生命體,它的存在也在實現最優化的唯一目標。為了避免重蹈物質世界由於新陳代謝的而造成的滅絕。宇宙經過長期的演化進化,產生了精神載體人類,人通過認識物質世界,總結物質規律,繼承與發展真理,化作實踐後使人類的物質力量接近無限。最終實現宇宙系統的無始無終與無窮無盡的優化目標。

3、為啥沒有外星人幫助我們呢?

它符合系統的本性和規律。一切系統無論大小,性質如何,都是有層次的。既有頂尖也有基層,最高層級有幾個個體,頂尖部分只有一個——人類。

四、宇宙系統的一切條件都是為唯一頂尖,人類服務的,人類是宇宙使命的唯一承擔者。根據頂尖的唯一性和基層的無限性的系統規定。既然有了地球人,就不存在太空人,既然有太空人,就不應該再重複產生地球人,所以,人類是宇宙的唯一。



五、我們探測宇宙的目的是利用宇宙的一切資源完成宇宙的使命。人類只能利用物理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最終目標挺進,投機取巧不行,想入非非不對。它要經歷幾個階段,幾步臺階,幾次飛躍。


人的使命偉大而艱鉅,每前進一步又充滿樂趣,像一個小夥追求漂亮的姑娘,焦急又不棄不捨,憧憬美妙的目的地。這是永恆的精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