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变湿引起亚洲水塔加速液化和失衡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期成果报告会5日在西藏拉萨举行,科考提出的“高原枢纽”生物演化模式指向高原隆升前的藏北存在大片热带、亚热带森林。

自去年,中科院与西藏合作组织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至今取得多项阶段性重大成果。报告会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院士姚檀栋介绍,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青藏高原研究的前期性问题。

喜马拉雅造山带差异隆升,为此次科考提出“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生物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高原枢纽”模式,科考发现的植物化石组合证明高原隆升前的藏北存在大片热带、亚热带森林,结合欧洲和北美的化石同类,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在新生代早期曾是植物扩散和交流的“枢纽站”。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之一,此次科考队在亚洲水塔区开展了冰川、积雪、冻土等科学考察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变湿引起亚洲水塔的加速液化和失衡并伴生新灾害灾难频发。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说,虽然冰川等固态水体的加速消融使得近期水资源增加,利于促进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多种预估结果均显示,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流径流量的补给将达到最大值,其后减少,未来水资源短缺潜在风险加剧,所以他认为,亚洲水塔失衡弊大于利。

据了解,近35年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总体趋好,其暖湿化促进了植被生长的增加,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强。

然而暖湿化也造成了生态系统潜在风险增加,如,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融化使冻土碳库分解的风险增加,近百年高山树线上移,挤压了高山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

另外,高原暖湿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造成了重要影响。姚檀栋介绍,气候变暖对青稞单产的影响是负面的,且生育期温度升高对青稞单产的不利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剧。随着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生育期温度升高对青稞单产的不利影响会进一步加强。

报告会还提到了色林错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方案及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