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着毫无美感的书法作品却被书法界认为有很高的成就?

行走江湖的北鼻


其实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我也有这种疑问,为什么有些书法作品看起来非常的丑,却还被写进了书法史,作为经典作品来介绍,很多书法家还都爱不释手的临写。

篆书和隶书就不用说了,太对了,还有魏碑,就连行草书也有很多根本就看不懂,就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看不懂,只感觉就是写的很丑,也找不出形容词来形容。

极致文稿局部如下图: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估计在很多的人眼里还不如当今的普通书法家吧,即使是很多书法专业的学生。

后来学到了五代时期的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拔》更是让我为之一震,有一次突破了我的审美,从字型到结构再到用笔都难以接受。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拔》如下图:


好在他还写了一幅《韭花帖》,这本字帖漂亮,估计一般人都会喜欢的。

杨凝式之后,杨维桢的书法也不好接受,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也是看不懂的。

很多书法专业的人也直呼杨维桢的书法口味太重难以接受。

杨维桢书法作品如下图:

更有甚者就是明代的徐渭了,他的作品估计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江湖派吧。南京有一位著名书法家就学习徐渭的书法,估计会收到不少的骂声吧。

徐渭书法作品如下图:


再往后,如青代的金农的漆书和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吧。到现在还有人说他是野狐禅呢。

郑板桥乱石头铺街体如下图:


这些我们看不懂啊,可是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名作,这样的书法家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清代的何绍基,还有一批清代民国学习魏碑的书法家,凡是写的好看的好像都没有进入书法史。

比如黄自元、林则徐的楷书,写的都非常漂亮,可是你读遍书法史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我是后来在头条上知道的。

写的好看,又进入书法史的,估计就是赵孟頫了吧。

这就是书法吧,一眼看上去好的东西,未必真的是好的,真正好的东西需要慢慢去琢磨。

如果一幅作品,一个从来没有学过书法的人一眼看上去就说他是天下第一楷书,那么,要么这个人是一个天才,要么这句话是相反的。

你觉得呢?


不二斋


这个问题涉及到书法的二重性,即实用性与艺术性。

书法从实用发展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其艺术性不断增强,尤其是草书,实用性不断减弱,很多字已不能为普通大众所认识。

大众的审美与书法美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大众眼里,美观、大方、易书、易识的就是好字,比如馆阁体,而在书法美学中,要从笔法、结体、章法对作品进行分析,要通过作品的浓淡、疾徐、枯湿、避让等书写节奏探寻书写者创作时的思想。

正如画画,大众能接受超写实画,但《向日葵》《星空》之类不是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

下面这张书法你能接受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以上四幅条幅作品,均师法汉碑,其中有一幅(从右至左数第二幅)是临的汉代摩崖《大开通》。第一幅隶书多带篆意,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来说,隶书带篆意是符合创作规则的。

(上图为《大开通》局部)

有些人看到这样的书法作品,不免觉得毫无美感可言,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可以肯定的说,这几幅条幅作品都是高雅可品之作。书者深得古人笔法和字法,把汉碑的拙朴和浑厚表现得极为到位,古意味浓,书写自然无做作,章法布局合理,墨法变化多端,堪称高古;好看;耐看之作!

(上图为汉《祀三公山碑》)

这几幅隶书作品放在博物馆里,可让博物馆蓬壁生辉,也可为博物馆增光添彩,更可使参观者从中了解到汉字演变和发展历史,还可从以上四幅作品中得到书法艺术之美的精神享受。

时下,在用电脑打字的时代,不少人对中国的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了解甚少,对汉代以前的汉字书写的审美,还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就以上四幅隶书作品的创作水平来看,书法界把它认定为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应为“实至名归”。

以上为个人观点。

如果各位网友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中州耕牛堂主


我认为这还是和人们的艺术理念有关,艺术它不一定都是表现美的。艺术和美,它是两回事。他们俩虽然有重叠的部分,但是到了现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来说,艺术和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但是很多人还会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古代人写的书法就这么美呢?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就不要写这种带有美感的书法了呢?

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写这种带有美感的书法,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代书法字体都是由人来创造,那就一定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古人在写这些书法的时候,他们是有一定的取舍的,他们会先考量一下,到底我应该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子。

那么对于古人来说,什么样的字是稀少的呢?美的、大方的、典雅的、秀丽的带有艺术美感的字,在古代是非常稀缺和稀少的。

再加上古代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的恶劣,人们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了,而经历过很多苦难的书法家,他们有更为强烈的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美的渴望,自然要在艺术中加以表现。

过去,古代艺术所传达的美、理想化的生活、追求已经变成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和广告。每当我们看到电视上一个个幸福灿烂的笑脸,就好像美好的生活触手可及,我们永远健康、魅力四射,幸福只是一件商品、一个服务就可以完全满足的东西。

因此,艺术家们想用一种反幸福、反虚假快乐的艺术的方式来警告人们——

在过去,人们那种微妙、渺小的苦难的状态,才是人生的常态。不要被商业和传媒蒙蔽双眼。

这样干巴巴的说当然是比较的枯燥的,我来举个例子,比方说中国的书法家颜真卿,很多人觉得他写的祭侄稿非常潦草,一点没有艺术性,怎么可能算得上是一个书法的杰作呢?

我想,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非常荒谬的,颜真卿在那副书法作品里已经不局限于形式上的美,或者说追求一种虚假的美了,假如是你的话,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亲侄子为国捐躯,岂不悲痛?怎么可能不悲伤?所以必定是怀着悲痛的心情去写的。

这样的话,还能把这个文档写的很端庄秀美吗?端庄秀美符合书法家当时心境吗?当然不能。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把自己的真性情表现出来,

所以我认为,现在社会的艺术,其实就是表现人们真实生活的艺术。其实就是把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世界以及艺术家真实的感受,通过他们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应该看到并且承认的。

如果你认为这些丑态你是无法接受的,那只能说明你对真实的世界抱有敌意。或者说不想接受真实社会。想永远的生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中,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通过创作这些略带丑感或者说非常有丑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来打破人们心中的美好神话,把人们的人们拉回到现实的生活当中,真实的生活当中。

所以接受现实吧,真实是美的真实,也是丑的真实。


松风阁书法日讲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至于人家幸不幸福不是你我操心的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即使有人破坏我们的文化,我们能做的就是谴责还是谴责。其它也做不了。我想书协都没有这个能力管这些人。我退出书协自己玩自己的可以吧!所以书协也是没办法。我又没犯法我有我的自由。我们这些旁观者也只能谴责了。

至于毫无美感的书法作品被书法界认为有很高的成就。为什么会这样?我给你打个比喻吧!在以前的时候我们国家很穷,每天吃的是糠树叶子。哪能吃上荤菜啊!吃一顿肉还不高兴什么样子哟!可能睡觉都能笑醒。就这样高兴。而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顿顿吃肉,肉无论怎么烹饪就是吃不下。用农村的话说叫吃腻了。现在我们吃什么呢?吃猪吃的饭,我们觉得猪吃的饭很好吃,有营养而且健康。以前的猪吃的多是野菜,哪能吃上糠哟!现在我们与猪反了。猪现在吃肉了我们现在吃野菜了。

现在我们的书法与这个大同小异。每天看着二王的书法可能有点腻了,有点审美疲劳。总想搞一点新鲜的东西出来。才能博人眼球,才能体现出你有个性。才能体现出你有能力。什么叫创新?也就是说你写的狗屎一样,依然有人说你很牛逼。因为很新鲜呀!如果要是写二王只能靠边站咯。我们现在书法文化就出现这种现象。典型的审美疲劳。觉得肉不好吃了,吃野菜了。


围观群众不少吧!这样才能吸引眼球。自然有人抬高你。中国今天的书法文化发展到这样感到悲哀!其实他也是艺术但与书法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书法界所谓美丑之争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是艺术上的崩坏和文化上的无知,恕鸦直言。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两千多年前的智慧早将美丑善恶论得条理清晰且明明白白!充满朴素辩证地阐述了美丑善恶总是相对而非绝对,即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最为紧要的观点是美丑善恶总是能动的角色互换与位移。

斗转星移到知识获取如此轻松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大行暴戾恣睢之风何其荒谬!昏鸦一方面深为拧巴到一定境界的书法圈感到脸红,另方面深为审美趋同和审美是非论在我们土地上大行其道感到担忧。

草楷之争简直无理取闹,什么楷书是书法中唯一基础和正统,草书是书法中唯一艺术的观点等同于美盲、艺盲和书盲。要么是因循守旧对传统一知半解的冥顽不灵者,要么就是标新立异对艺术创新不求甚解的哗众取宠者。鸦的个神哦,中庸之道原来只是种干话嘴炮用来聊以自慰的口号不成?二者不能够相互借鉴学习也就罢了,最不济各行其道各显其美总是分寸吧?今观网上各种扣帽子戏法甚至污言秽语尽极相互攻讦之能事!昏鸦深深怀疑你们真的是自诩为深爱书法的一群人吗?!

昏鸦越来越生了恨意,我们的祖先过于逆天早智了,以至于到今天我们的思维尽然还远远地落在后头望尘莫及。难不成真要信了外星文明起源说的邪?

什么江湖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字体流于设计之俗至少写个春联啥的没大毛病吧?什么老干部体,人家修身养性带自娱自乐总比码麻将有意义吧?书协确有德不配位之流弊,问题是没了书协你认为以目前我们的职业操守所建立起的民间团体就一定靠谱吗?书法艺术教育更是科学的专业系统,字写的好,书法水平高不一定就懂教育,反观自己身边有多少四五岁的孩子就扳着劲儿苦练楷书的现象?放过那孩子吧!

至于上升到题主所言美感问题昏鸦更是呵呵呵了,殊不知美是需要学习的过程,昏鸦不才,半个美盲!我周遭包括很多所谓专业从事者大多美盲也,绝非危言耸听。当局者迷的话请看历史,就这一二百年间我们的审美水平简直不堪回首!无论是应用审美抑或艺术审美。相较美盲而言我们早就没了文盲。

书法能够成为艺术源于她所沉淀的审美样式之丰富多样性,寄望于系统专业的体系建立。上得厅堂下的厨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叫昏鸦说尊重传统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胸怀。该认真时就要高屋建瓴的学术精神,该娱乐玩耍时就别那么多负累,世界上没有一种艺术是能够被玩坏的呢。

世界上每种字体都有书写美的传统,想想为何独有中国书法能称之为艺术?并且影响整个亚洲,书法若能成为世界的更好!要劳什子文化遗产做甚?那也真真地是悲哀多过于骄傲了。

书法当普及一些基本常识而非美丑之争,吃瓜群众莫要被某些利益相关者们裹挟,凡争是非者不能就事论事者其中必有大诈!

昏鸦今天聒噪了一些实在因了看不下去心生厌恶罢了,如此“炸毛”望大家海涵,反正已经一吐为快也欢迎大家有一说一就事论事文明拍砖吧!就此飞掠去,回见。








疾飞昏鸦


博物馆陈列的书画作品,首先是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则是次要的。这要与展览馆的选择区别对待。

展览馆所选择的,是以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世人参观欣赏。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则是作品的历史年代。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陆机《平复帖》,字迹斑驳,能认全的字都没有几个。但却被列为禁止外展的书法作品之首。等级比《兰亭序》还要高。这是因为《平复帖》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一件纸质书法作品。并不以他的艺术价值来取得尊崇的地位。当然,《平复帖》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如西周时期的石鼓文,钟鼎文,原件自不用说,就是一张原件的拓片,
也是价值连城。不说这些近三千年历史的古迹。欧阳询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的最著名的代表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于陕西宝鸡麟游县。列为国家4A级保护区。碑面远非我们现在字帖中见到的样。完整的字都难找到几个。若不是认识此碑历史的人,谁会看得出一块一片模糊的石块上的艺术?

文物与艺术品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文物都以艺术品去看待。文物包括了古代的所有方方面面。它可以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作战兵器……。文物的价值,是从中探寻它所处的年代,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状况。在博物馆陈列的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字,专家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以下的可能性:它确实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只是你不了解。如前面说的那些模糊不清的绝世之作。有些作品,则是与你的审美取向相左。专家们能够看的如醉如痴,赞叹不已,你却看了恶心倒胃。这个不存在对错。不喜欢没必要去迎合。但不要去干涉他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喜恶的权利。再有就是纯粹的文物意义的书写。当时书写的人根本就没有按套路来写。几百年前的东西,就是一张废纸,它的历史意义也非常珍贵。所以,看待博物馆里的藏品,不能什么东西都要用艺术性去衡量。艺术在文化的面前,很微小。


子衿tjk


题主的描述已然很细致了,也格外留心拜读了四幅大作,既然受邀,说不得谈点儿自家看法儿,只为自我心中的理解与诠释。
说实话,上面四幅堂而皇之悬挂在博物馆的所谓书法作品,个人对右手的字体还是很有感觉的,但败笔也格外突兀扎眼,不失为一幅吸睛的书法作品。其余三幅则丝毫无感,或者说不能等同视之。

老话儿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但不得不说,即使众口一誉的名师大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例如收藏,就有所谓的大师级人物暴殄天物,视国宝为无物,弃之如蔽屣,毁而如陶璞。

书法的美与不美,其实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认同与赞誉,本身和书法无关,而直接反映出欣赏者的心态、学识、眼光、格局和兴趣。如果看法趋同甚或一致,那就说明称颂者众或者英雄所见略同,反之,则无外乎各花入各眼,只能独自凭栏暗自激赏了。

假如这些字体来自出土之物,很有些年代感,那这些东西无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学术有导向性的指示作用。但作为单纯的现世书法作品,则明显功力不逮造化不足,学得不像,越发显得稚拙而完败。

无论古人今人,都在竭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本来是件上好之事,但这种百花齐放并不是刻意的丑化或肢解美感——假如说这是故意用此类字体衬托另一些灵秀天成的法书作品,以期人们更好的甄别选择,那我绝对同意,否则就是故弄玄虚的哗众取宠了。

既然称之为书法作品,那就应该遵循其“法”,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另辟蹊径,视其“法”为无物,直接将美感撕裂解剖,沿循以拙取胜以颓求艳的俗径,最终将书法引入歧途,导致堂堂国粹礼崩乐坏一蹶不振。

很不幸的是,目今这样的展出或夸耀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但那些俊逸神飞、奇绝古朴的纯正法书却鲜有提及,甚而凤毛麟角,越发稀奇,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赋予人们虚无妄做梦幻缥缈的悲哀,是为一个时代的悲歌。

唉,不说也罢😢😂


龙吟148119260


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都是有一不一样的见解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绝对“对”或“错”的事,馆阁体如此,“丑书”如此,传统如此,流行书风也如此。

虽然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欣赏能力确实有高下之别,如每个人都懂得“欣赏”,那些被公认的画家,文学大家,美学大师岂不都是被“吹捧”出来的?

如人的欣赏水平都一般高,那要“设计师”干嘛?难道普通人也可以扯一块布随便缝缝,找一个人裹一裹就能去T台走秀吗?

如果人的审美水平一样高,那结婚照何不自己拍呢?反正就是摁一下快门的事,多简单,还省钱。

反正他们卖的也就是“审美”啊!

千万不要死较真,术业有专攻,自己会化妆不一定就是化妆师,会缝衣服不意味就是裁缝,很简单的道理,为何到写字这就变了样了呢?

每个人都会写字,那就说明每个人都是书法家吗?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写字,难道每个人都会写“书法”吗?

古人小时候练字,学的就是古代碑帖,用的就是毛笔,所以人家不用懂“书法”,人家一些出来就是“书法”。

今人从小就用硬笔,看的是印刷体,写的是“方块字”“规范字”,还没明白“古帖”是怎么回事呢,就开始嚷嚷着“这破字,我上小学的儿子写的都比这强”。

这去哪讲道理呢?

你连一个行业都没有了解,没有深入接触过,怎么能懂呢?

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从小上学认字之余也吃饭,几乎是每天学汉字,每天都吃饭,甚至不学习的时候也得吃饭,那是不是意味着你可以看懂书法,也就可以成为“美食评论家”呢?

当然,我真没见评论区的大师们有谁认证的“美食评论家”

我也很难想象,这要是去美食节目骂人家大厨做菜不好吃,会不会被一饼铛子糊脸上,抠都抠不下来。

道理都一样吧,那些说自己懂书法的人,说别人糟蹋书法的人,也不说出什么有道理的“内行话”或者自己的体会见解,无外乎说自己“不会写还不会看吗?”“书法就是写来给人看的”“不是雅俗共赏的书法都不是好字!”

这是混蛋逻辑

凭什么人家学几十年就得让你一个学都没学过的人“评”呢?你何德何能?你咋那么谦虚呢?

但凡一个人学过书法,真正可以像模像样临出一本古帖的几个字在,都不会说这种话。


艺术“美”虽然有不同见解,但是确实有水平高低的标准之分。可能有人觉着丑书丑,展览丑,馆阁丑,那都正常,毕竟人的观察角度都各有不同,兴奋点也有所差别,一个安静的人也不喜欢看“狂草”作品。一个喜欢秀气的人也不喜欢看颜体这样雄强的作品。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自己喜欢啥,讨厌啥,非常正常,个人喜好而已。

恶心就恶心在那些啥也不懂呢还说“这垃圾”“那没水平”等等这类人(多数言辞不变发表,请多留意评论区)


书法在一定程度上既然有高低之分,那一定是有衡量标准的。

如没衡量标准,随便一个人练几天也都是“大师”“书法家”,练几天就可以到达那些个“名家”一样的水平,还至于在评论区这说这不够格,那没水平?


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这就算一个标准,神采就是比形质水平高,一个有神采的作品就是比一个工工整整的作品有水平,有才气。所以“馆阁体”在书法里的地位并不高,因为他“有形无神”。

说到形质,也是可以有可以衡量水平高低的。

练字,首先它是一门技术,其次才是一门艺术。

练字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控制毛笔,因为毛笔是软的,手指是灵活的,所以如何控制,如何随心所欲的控制就是水平。

书法,首先是一门技术活。这个估计没有异议,因为我实在没见过哪个人随随便便拿把刀就可以成为“武术家”,也没见过哪个人随随便便拿把刀就可以把菜切得跟厨师一样。


“帖”是什么?其实就是毛笔运动过的轨迹,从这些运笔的轨迹中,看到毛笔运动的动作。

临帖就是为了掌握毛笔运动的规律,技巧。

多临帖就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去开发自己对毛笔的驾驭能力。

所以“像”非常重要。

一个有水平的作品,是有笔法的出处的,也就是说你这一个字里这一笔从哪里学来的,都能看清。

其次就是结构,章法。跟笔法是一样的道理,你传承的地方在何处,都可以看到,而且还能有跟古人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是花了心思,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处,或者说个人风格,

你对工具的把控能力,如笔墨纸,如何运用如何变化,如何营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你对字的理解,字取法何处,可以如何变化,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你对“神韵”的处理,这个需要有功夫,有阅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达到这个高度,我水平不够,还理解不了。

当到了“神韵”这一个层面之后,这种精神层面传递给人的信息,其中高低就很难判断了。

能到这个水平的人,一个世纪也不会超过千八百。里边高水平的,自然就是古代各个朝代的佼佼者,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或者说水平不如那些人高的,也会记录在书史之中。


在形质层面,也就是技巧层面,高下之分就两点,第一是变化多,第二是稳。这两点其实都是一种功底的表现。

所以千万别说自己不懂的书法就是“没水平”,你不练,永远不会知道技巧有多难。当你知道技巧高度的时候,你对其中表现非常强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无知才会无畏”。

当你还没拿稳笔的时候,不要说批评这些作品,就连批评一个只会写一横的人的资格都没有。

你可以说他写的不好看,但是你说他写的这不好,那不好,你哪来的根据呢?

每个人都有审美自由,每个人的审美水平也都有差距,这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锻炼的。

有差距不要紧,但是不要乱“指正”,你就算把王羲之的作品拿出来,也会有人不喜欢,这个正常,但是你非要给“王羲之”挑挑错,那真就是无知无畏了。历史上能给张旭颜真卿挑错的人,也得到了米芾那个水平才行。


审美水平差距是一回事,每个人都有其长处,都有所长,不可能每个人在每个领域的水平都高。所以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很正常,也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因为审美产生的差别就说别人水平差,说别人不对,还没点真凭实据,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得亏互联网评论不用负法律责任,否则监狱都得盖到地下十层,地上都已经满足不了了。


梁宇航


题主为什么会说类似作品,却被书法界认为有很高的成就呢?我想原因大至有四,其一评委学识不高,书法基功不深厚,可能是个混进书协的艺人或其他的,他欣赏这样的字。

其二,作品的书者可能是评委会某某评审员的学生或有关联的,哪幅作品上或下,由评委说了算。其三,作品有可能是书协成员书写的。其四,书协认可的,不断倡导的书风,由此决定入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