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爲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

郭-小-妖


在古代戰爭中,游擊戰術確實有很多好處,但也有致命的弱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採用游擊戰術有什麼好處?

(古代游擊戰)

一是游擊戰術通常以暗打明,讓敵人防不勝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古代戰爭中的基本法則之一,而游擊戰術就符合這種法則。總會在敵人不注意的時候,給予打擊。就算不能給致命,也可以擾亂敵人的心神,製造混亂。

二是游擊戰術通常以活打死,戰術安排豐富。游擊戰術可以根據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佈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了以後,又可以調整方略。重新安排佈置新的戰術。

三是游擊戰術是以點打面,敵人顧此失彼。游擊戰術通常是分成小股,多點襲擾,遍地開花。這種感覺就相當於一群蚊子攻打獅子,獅子有力也使不上勁兒,也不可能把所有蚊子全部消滅。

四是游擊戰術是以動打靜,隨時製造戰機。游擊戰術可以通過不斷跑動,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尋找到戰機。如果不動,則永遠不會找到機會。而一旦找到機會,就可以趁虛而入。

但是游擊戰術有致命弱點,這個弱點就是對敵人的打擊,只能傷其枝葉,不可能動其根本。原因主要還在於其人數較少,裝備落後,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運動戰戰術)

如果打仗無法動搖對方根本,自己也不能取得勝利。就如同我們前面說的蚊子和獅子的比喻,蚊子可以讓獅子心神不寧,讓獅子生氣,讓獅子憤怒。但是它能殺死獅子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如果軍隊的人數變多,可以採用游擊戰術的方式來打仗嗎?當然是可以的。不過這種戰術,一般不稱為游擊戰,而稱為運動戰。

當軍隊人數又多,裝備又好,糧草又豐富的情況下,同時還採用游擊戰術的方式來打仗,這種打仗就稱為運動戰,它可能稱得上是戰爭中的最佳方式。

但是這種運動戰要打好,非常不容易,必須同時做好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戰爭各方必須協調配合,絕對不能互相扯皮指責,甚至互相攻擊。很多軍隊在戰場上打運動戰,之所以失敗,就是這些軍隊有個人保護主義,怕自己兵打光了,因此常常拖延不前。或者是與其他友軍有矛盾,不願意幫助對方。這樣調動不起來,運動戰就沒辦法起到以前游擊戰的效果。

二是指揮官必須有非常敏銳的大局觀,和強大的協調能力。指揮運動戰的最高統帥如同下棋,整個戰場都必須在他心中。該在哪裡落子,該怎麼佈局,他必須要非常清楚。而且他還要能夠判斷出戰爭的走向,根據變化重新安排戰術。也就是說,要提前有安排,又要隨時有改變。

(宋遼之戰)

歷史上宋太宗派軍隊攻打遼國的時候,曾在攻打之前,給各支部隊安排了不同的任務。這其實也不錯。但是在戰場上卻不能隨機應變,將領們也不敢隨便改變,因此最後打得大敗。

除此外,將領還需要有強大的指揮能力,所有的軍隊必須要能聽他指揮。要是有人不服從他的指揮,那戰爭是沒法打下去的。所以歷史上常常會出現御駕親征的情況,就是皇帝的協調能力指揮能力顯然高於一切。

三是君臣之間,指揮官和部下之間,必須高度信任。有句話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將領死守軍令,那必然會被打敗。但是,這句話也有可能是將領不服從指揮。將領不服從指揮,他自己卻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之間,應該如何來區別呢?所以說,君臣之間,將領和部下之間,必須要有高度的信任。只有高度信任,才會解決這個矛盾。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游擊戰術的使用是有前提和限制條件的。第一,它是弱者對強者的戰術。第二,它必須有一個支持它的根據地。所以,使用游擊戰術的場合,通常是反政府力量對政府軍,本地的力量對外來侵略者,弱者之所以打游擊戰,說實話,那是因為如果打正規戰的話打不過強者,而不是游擊戰有多好。作為兩國之間正常的交戰,一般不會使用游擊戰術,而是利用正規軍隊打對稱式戰爭。

世界上著名的游擊戰爭和游擊隊有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二戰時期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越南戰爭中南越共產黨游擊隊,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阿富汗各派組織的游擊隊,另外一些國家內部的反政府組織也組織游擊隊進行遊擊戰爭。這些游擊戰爭無一例外都發生在弱者與強者之間。可以想象,面對裝備精良實力強大的對手,弱勢的一方如果進行對稱式作戰肯定是不堪一擊的,赤裸裸地暴露在敵人優勢的火力之下進行正面攻防,無疑是死路一條。而游擊戰則是迴避正面交鋒,以偷襲,破壞,騷擾為主,一個在暗處,一個在明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樣的結果是避開了敵人的鋒芒,以零打碎敲的方式消耗、拖垮敵人。但是,必須要認識到,單靠游擊戰很難打敗敵人取得軍事上勝利,更達不成攻城略地的目標,敵人的失敗往往是因為長期的傷亡和無法消滅對手所帶來的政治心理壓力,各方面的反戰呼聲等等。所以,游擊戰爭的所謂勝利,最終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勝利。如果單純以傷亡和成本來衡量,打游擊戰的一方無疑是輸家。

游擊戰術也不是無條件的。你必須要得到民眾的支持,這樣才有人供養你,給你提供庇護所;你還要依託有利的地理環境,一般來說叢林山區便於隱蔽藏身,最適合打游擊戰,而大城市和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則不適合。

所以,不要神話游擊戰術,正常的國家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維護國家利益,必須得有強大的軍隊,必須要與敵人做正面交鋒,必須打高技術戰爭。除非強敵入侵佔領你的國家,否則游擊戰派不上用場,即使對內部的反叛武裝,也必須用正規軍隊和壓倒性的火力,因為這才是國家的優勢所在


進擊的女武神


有網友問: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 游擊戰沒有那麼容易,首先要得到周圍居民的全力支持,如果周圍的群眾都是反對自己,那麼游擊戰根本無法維持下去。塔利班可以在阿富汗那麼多年,那也是因為塔利班在阿富汗鄉村擁有很高的支持率。

游擊隊第2個難點就是武器彈藥的補充,阿富汗戰爭的阿富汗聖戰者有美國提供武器援助和資金援助,鐵托游擊隊也有盟國的武器彈藥,資金和物資支援。越戰,越南可以堅持10年游擊戰,那是因為我國和蘇聯數百億的援助。

我國在抗戰時期,山西,河北,山東遊擊區的背後,還有我軍陝甘寧邊區作為大後方,提供訓練,培訓和休息等等工作,我國華北游擊戰,不僅僅是游擊戰,也有很多正規戰。也有我軍主力發動大戰役牽制和打擊日軍,並不光是游擊戰。

所以游擊戰是有前提的,必須佔有其中一項。或者有外部全力援助,各種武器彈藥,資金和物資源源不斷的運輸進來。或者,是大兵團進行正規戰牽制對方主力,讓敵軍暴露出弱點,才能展開游擊戰,比如二戰的蘇德戰場。

或者,自己本身有正規軍和後方根據地,到1945年,我軍有91萬正規軍和200萬游擊隊。當然,如果對方正規軍不是太差,比如北蘇丹正規軍對南蘇丹游擊隊。如果沒有以上條件,失敗率就會非常高。

比如在東北被數十萬日軍包圍,失去與外界幾乎一切聯繫的東北義勇軍和抗聯。比如70年代的緬甸游擊隊,40年代的希臘游擊隊等等。

在東北抗聯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就是日軍開始建設所謂的集團部落,實行堅壁清野戰術。百萬日本人大量組織武裝殖民開拓團在東北經營、掠奪,成為一種準軍事組織,日軍的幫兇。並且駐紮在東北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還成立了很多所謂的討伐隊,進行追尾戰術。導致游擊隊的活動空間也日益縮小。

特別是從1940年開始為了對蘇戰備,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達到了70萬。在日軍這種兵力密度下和上百萬武裝移民駐紮各地的情況下,3萬抗聯進行大規模游擊戰的空間,確實已經非常困難了。

就是在越戰,有一段時間,吳庭豔搞戰略村,也就是堅壁清野戰術,並且配備村莊,縣鎮民團武裝,並且成立機動部隊和空軍應急部隊。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壓制住了南越游擊隊的攻勢。


深度軍事


因為游擊戰是傷敵一千自損一萬的戰術,就算把敵人打敗了自身也會受到巨大損失!不到迫不得已是不能採取游擊戰的!

看下面幾個例子你就知道游擊戰有多不好打了!

美國獨立戰爭中主要的戰鬥方式就是游擊戰

1775年4月,北美人民在萊剋星頓打響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隨後北美的13塊殖民地同時宣佈脫離英國統治,共同組成一個美麗的國家美國!

在戰爭期間美國有將近40萬人參戰,約佔當時全美人口的16%,大約3.5萬為相對正規的大陸軍,剩下的都是擅長游擊戰的民兵!這種全民皆兵的戰爭方式導致戰爭期間整個北美殖民地處於停擺狀態,如果沒有法國支持肯定就完蛋了!

當時駐紮在美國的英軍共3萬多人,他們裝備先進訓練有素,如果正面對決,北美民兵根本不無法取勝,於是在華盛頓的領導下,北美民兵不與英軍正面作戰,而是依靠他們對家鄉的熟悉,不斷伏擊英軍的運輸隊和小股士兵,如果遭到英軍大隊人馬的報復,北美民兵就會迅速撤到叢林中或山上,讓英國人打不著。

當時英軍的主要戰術為排隊槍斃,在兩軍陣前大批英軍排成線性陣列在指揮官的命令下依次放槍,憑藉良好的紀律和訓練,這種戰術在直面敵人的時候無往不利。

可惜,在面對神出鬼沒的美國游擊隊的時候,排隊槍斃戰術的劣勢盡顯。當英軍排著密集隊列走過來的時候,美國游擊隊藏在樹後幾乎不用瞄準就能射殺英軍。而英軍反擊的排槍只能打到石頭上和樹上。

即便如此,美國游擊隊仍然舉步維艱,如果不是法軍的幫忙,很可能就被滅掉了,因為游擊戰術不能運用到城市攻防戰中,英軍憑藉優勢武器和兵力可以輕易佔領每一座城市,並以城市為中心圍剿美國游擊隊,所以美軍的戰爭能力非常薄弱,這就是游擊戰的缺點,無法有效掌握戰爭資源。

但英軍也不輕鬆,超過80%的美國人是站在游擊隊這一邊的,所以游擊隊最大的優勢是不缺少兵員。最終,以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結束戰爭,雖然美國勝利了卻付出了5萬人的傷亡,幾乎佔到了當時美國人口的2%!

秦始皇南征百越,大破越人游擊戰術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出50萬秦軍南下試圖征服百越人!這個地方在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當時人口大約100多萬。這裡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分成無數方國部落。如果正面作戰,50萬年南下秦軍可以輕易擊敗百越聯軍。可是,當地人卻和秦軍玩起了游擊戰術。他們隱藏在叢林中、溪水裡,不斷偷襲落單的秦軍,雖然單次戰果不大,但日積月累下來也給秦軍造成了沉重打擊,再加上不適應當地環境,整個南征百越期間有20-30萬人死去。

可惜,勝利者仍然是秦軍。因為秦軍可以輕易奪取戰略要地,佔據最好的土地,而將游擊隊逼到壞境最惡劣的地方自生自滅。百越人在付出巨大傷亡之後,不得已只好投降了!

英軍與布爾人的戰爭,使用游擊戰術的布爾人幾乎失去了一代人

1899年開始的第二次布爾戰爭也很說明問題。這場戰爭從1899年斷斷續續持續到了1902年,期間布爾人不敵英軍龍蝦兵的排隊戰術,不得已也效仿美軍開始了游擊戰,可惜並沒有取勝,甚至差點被滅族!

布爾人的游擊戰主要發生1900年之後,當時英軍已經佔領南非主要城市,所以布爾人只好轉入游擊戰。一開始,英軍猝不及防交通線頻頻受到打擊。為了破壞布爾人的游擊戰術,英國方面架設6000多公里的鐵絲網,將布爾共和國劃分成若干區域管理。然後,英軍沿著鐵絲網每隔1-2公里就修建一座堡壘,只要有不明身份的人接近堡壘就會果斷射殺!

同時,在堡壘之間每天派出大批巡邏隊進行巡視。針對出現游擊隊的地區,英軍不惜摧毀周圍10英里的農場和房屋,絕不給游擊隊棲身之地!

而對布爾人民,英軍同樣採取高壓手段,在發現有支持游擊隊的地區實行白色恐怖政策,先後將13.6萬人關入集中營,並有數萬人被流放。這麼一來,布爾游擊隊陷入絕地,他們營養不良、衣衫襤褸,士氣沮喪,彈藥也已經耗盡,所以第二年就投降 了!

整個布爾戰爭期間,布爾人損失6萬多人,對當時總人口不過44萬人的布爾共和國來說,這場戰爭幾乎讓他們失去了整整一代人!

所以,游擊戰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是最不得已的戰鬥方式。


歷史風暴


這裡嘗試一下從大戰略的基本原則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作為一種大戰略模式的游擊戰很多國家都不採用。


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的一種:地雷戰


從大戰略的基本原則角度出發,游擊戰實際上實施的條件比較苛刻:

一方面,它不是一種常規性戰略,是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犧牲巨大的不對稱戰略所以如果能夠有其他選擇,力量較弱的一方是不會選擇游擊戰。從這個角度說,很多國家在進行戰爭時是不會選擇游擊戰而是會選擇

對稱戰略或者其他不對稱戰略模式。


美國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中的越南遊擊戰


另一方面,

游擊戰需要民眾心理和輿論的廣泛與持久認同這種認同來源於戰爭目的的合法性或正當性而能夠持久吸引民眾心理和輿論的戰爭目的的合法性或正當性,莫過於面臨大規模入侵、國家生死存亡的情況,所以游擊戰一般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才被實施的。但是,自發的戰術或軍事戰略層面的游擊戰,在有效應對方案存在的情況下還是會失敗的。


阿富汗對蘇聯的游擊戰


而真正能夠獲得成功,並積累力量從而拉近與敵人的力量差距,最終為戰爭勝利準備條件的游擊戰,需要一位能夠具有極高政治才能、戰略意識和負責精神的大戰略領導人來將作為自發的戰術或軍事戰略層面的游擊戰上升為一種國家戰略層面的大戰略,從而領導民眾取得最終勝利。而這種大戰略領導人,縱觀世界歷史,都是極少的。大戰略層面的游擊戰缺少了這樣的領導人,也很難實施。因此雖然大戰略層面的游擊戰一旦實施,就

從戰術範圍跑了出來向戰略敲門,要求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這是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爭取最後勝利的必由途徑。《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毛偉人)

但是真正實施的游擊戰範例卻很少,其原因正是如此。


hording


游擊戰不難破,特別是現在的科技條件下。

游擊戰的特點無非就是以弱打強,以點帶面,以暗打明,傷其枝葉難動其根骨。游擊戰的想打也需要很多條件,人民的支持、有充分的活動範圍、物資、統一併且堅決的思想。世界各國並不是所有的游擊戰都可以不敗,南美那些年的游擊隊基本全廢了,東亞比較有名的猛虎組織也瓦解了。特別是主戰場形成態勢後,游擊戰只能起到牽扯消耗的作用,而不是萬能的,只能說確實無奈之舉。

在科技興盛的今天,游擊戰更是舉步維艱,以網絡監控為網格、以無人偵察機為巡弋、以線控面壓縮游擊隊生存空間,以輿論導向消耗其思想定力,以利益分化游擊隊組織控制,連甲保丁分化游擊戰群眾依託心理,實現查打一體、攻心為上、定點清除,在交通要道設永久工事阻其肆意流動,偏遠山區以困、疲為手段耗其精力、以科技為手段打掉內外勾連。如果是對外戰爭實現打擊游擊戰,就需要加上兒童教育戰,統一的學習、統一的生活,將居民死死的按在這塊土地上,同時加大基建投入,讓民疲而不能讓民窮,死記硬背推廣教育,經過第二代人基本可以實現大局穩定。


輕舟戀


游擊戰的基本要素,應該說就是:

1,讓軍事人員隱藏在平民之中,以平民為盾牌,用平民的巨大數量來增加對手甄別、消滅的成本,再以平民的傷亡作為仇恨的燃料,增加自己的兵員基礎;

2,擁有對手難以切斷的軍事資源的輸入渠道,並且有對手難以消滅的後勤、訓練基地。

而以上兩條,想同時獲得,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現實是,別以為是一個民族的人,鑽到人民中打“人民戰爭”就很容易,對人民的組織是一個大課題。

而後者,更是對於國際形勢要求極其嚴格。

如果這兩個條件不具備,或者說對手願意付出足夠的成本,原本看似成功的游擊戰也一樣能被砸得粉碎。

不說別的,就說五一大掃蕩,日軍採取的拉網掃蕩,就是單純的擠壓策略,2萬多日軍,就可以織成一張難以突破的大網,把欣欣向榮的冀中根據地吃幹抹淨。

在這個成本付出之後,日軍再輔以建立新的偽政權組織和以點帶面的據點輻射,原本政權穩固、物資充裕的根據地,就被對手搶到了手裡。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了馬來亞共產黨的身上,叢林游擊戰在有外界物資支持的情況下,碰上了合村並寨的安全村體系,人力資源仍是越打越少。

對了,合村並寨在抗戰期間,東北的偽滿圍剿抗聯的過程中也是一大殺器,本身就缺少攻堅能力,往往只能通過游擊戰打擊偽警察的抗聯隊伍,沒有了群眾的物資支持,還要在冰天雪地裡面臨討伐隊的拉網式進攻,就會不斷被壓縮生存空間。

在生存問題嚴峻的情況下,內部的問題終究會爆發,一個又一個存放物資的密營和集結地被叛徒出賣,整個隊伍最後就到了想打打不動,想跑跑不了的地步。

所以說,別覺得有什麼低成本的靈丹妙藥包治百病被你發明了,要是真那麼好,能就一個人吃了管用嗎?


劉三解


一、游擊戰術只能是配合正規軍主戰場的戰術性戰鬥,只能起到騷擾破壞偵查等輔助作用,無法形成殲滅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敵方可以迅速補充兵源,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二、遊記戰術對基層指揮員要求較高,而戰爭年代有能力的基層指揮員升官特別快,新提拔的指揮員往往又不稱職,所以一般的游擊戰鬥往往是越級指揮或特混編成,上下級不同心,戰鬥力打折扣。三、對士兵能力要求過高,游擊戰術包括潛伏、滲透、破壞、伏擊、抓俘、審訊、偵查、等各個方面,現在是特種兵的任務,特種兵的成本非常高,大規模的游擊戰鬥一般的國家承擔不起。四、游擊戰術對戰略縱深要求高,小國沒有條件。越南的游擊戰鬥主要依託叢林,等美軍採用除草劑以後,戰鬥效果已不如從前。五、游擊戰鬥減員巨大,往往殲敵1000,自損800,有時得不償失,主要原因是裝備水平低,用輕武器挑戰重武器就是作死。六、戰機難尋,猴子要想等大象睡覺,自己也無法睡覺,誰更疲勞?美軍信奉一條軍事原則,“強國無戰術”,游擊戰術是弱國、弱軍不得已的辦法,在戰略上的作用是騷擾和鼓舞作用,精神作用大於戰略作用。當年的八爺以游擊戰術打日本,是在國內國際都沒有外援,自身又在不被認可情況下,為民族、為生存的做法,現在的評價叫“艱苦卓絕”,這四個字可不是白叫的,紅軍的時候都沒有這麼評價。唯一成功的是南斯拉夫以鐵托為首的大規模游擊戰爭,他的成功一是有英、蘇的軍火支持,二是南斯拉夫在軸心國中分配給了意大利這個奇葩國家,德軍只是借道從希臘撤軍,與其說是南斯拉夫是解放的,還不如說是德國人主動放棄的,德國後來主動撤退是為了保衛柏林。


叮叮東334


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基本都是被神劇洗腦了,還在幻想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一個國家狀態如果進入游擊戰可以說戰爭大局基本已經明瞭,敵人如果真心想滅你,游擊戰也是苟延殘喘而已,除非有奇蹟的發生。


灰色軌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大家看看幾組游擊戰對比數字。

越南戰爭,北越進行遊擊戰

美軍:陣亡5萬8220

北越:110萬人死亡(98年越南自己公佈數字,包括越南人民軍(北越軍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越南平民死亡200萬人。

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進行遊擊戰

蘇軍:陣亡1萬5051人

阿富汗:阿富汗游擊隊5萬6000死亡,阿富汗平民死亡超過100萬人


伊拉克戰爭,伊拉克地方力量進行遊擊戰

美軍:陣亡4491人

伊拉克:薩達姆正規軍10800死亡,反抗分子和伊拉克平民死亡超過1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