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做笔芯赔做手机赔做电动汽车赔,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强的格力,她真的有战略眼光吗?

那天雨纷飞


答案是否定的,她的每一个重大战略决定,都有蹭热点的嫌疑。

一,看小米做手机做的风生水起,她也讲要做手机,因为在小米工厂都没有,居然可以做手机,所以决定做手机;

二,当年圆珠笔芯成为热点,都抱怨这么大个国家,连小小的圆珠笔芯做不出来,她也蹭热点,但格力没做圆珠笔芯;

三,前几年,电动车补贴高,电动车成为大热门,酝酿一个收购银隆的方案,要做电动车,但因为金额巨大,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股东考虑到同时风险也巨大,否决了收购方案;

四,这两年,芯片火热,报道称进口芯片的金额高于石油进口的金额,于是国人对国内公司做芯片期望极高,看华为有芯片的地位就知道,所以董小姐又决定做芯片,但这次她就不打算通过股东大会了,直接小额投资,10亿元起步,不需要股东大会批准,10亿元的项目,对于格力这么大的资产,是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而且,很快就开始启动。对于芯片项目,如果从格力股东的角度考虑,细想之下,还是值得尝试,因为供给格力自身使用,也算是完善产业链,同时也是对新的产品的摸索。格力有财力试探。但是如果说是卓越的战略,算不上,还是一个蹭热点的决策。至少比做手机、电动车靠谱。


真正的公司战略,是看的很远的,早早布局,早早做,马云的战略是厉害的,早早就看中了电商,早早就看准了云计算,早早做云计算。董小姐的战略,其实等同于热点新闻。


西格玛的化学


格力,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董明珠,一个作风强悍的女强人!

不过,近几年对于董明珠的争议越来越多,表面上看是董本人说话的方式以及行事风格很抓人眼球,让她成为当下中国企业界毫无争议的“网红”,但本质却可能是这家公司战略方面的缺失。

单说家电领域,提到格力就不得不说美的,两家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的老大、老二,按理说格力的利润强于美的,但资本市场给予格力的估值总是低于美的,市值曾经一度与美的差距近千亿。

这不得不说,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格力在家电领域产品太过单一化是两者差距的重要原因,这本质反映的是格力管理层前期对于产品拓展战略的迟缓。

老对手美的集团收购了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一下便占据了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高地;另一家电大头青岛海尔则先后收购了日本三洋和通用电气GE的家用电器部门,旨在死磕家电市场。而

格力专攻的空调领域,发展短板显而易见,如果再不谋求出路,就面临被堵死的危险。

正是基于当下的现状和竞争格局,格力开始有了更明显的焦虑感,董明珠近年来在网络上持续高调宣布开启多元化之路,从格力智能手机到新能源,再到近期的500亿搞芯片,都给人雷声很大、先声夺人的感觉。

但格力手机从声称目标日销10万台、三年内灭掉小米,到实际只卖掉1万台,存货内部消化,都体现出格力手机遭遇的挫败。新能源方面让董明珠“爱的死去活来”的珠海银隆,丑闻层出不穷,IPO进程被迫终止,紧接着,被董明珠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也被曝光已被美日淘汰。

而其实早在董明珠想借格力收购银隆之时,深交所就发函29问,将银隆的风险一一列出;明确指出钛酸锂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的缺陷非常明显,难以进军乘用车市场。

连续受挫之后,董小姐又放话斥资500亿搞芯片,8月21日,格力电器注册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主业为空调使用的芯片设计。格力电器此次进军芯片设计行业,既是为了坐稳空调领域的头把交椅,也藏着抢占科技高地的志向。

董小姐的信心向来是爆棚的,从其说话方式的用力程度便可见一二,但现实并非如此,芯片设计对高端人才的强大需求,格力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应对自如。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都说:“

格力做高端芯片,我没有太大信心。

鉴于近几年董明珠在各种行业试验的挫败,已经开始被媒体传出有蹭热点的嫌疑,这也别怪媒体说,你一会手机、一会新能源、一会又高端芯片,啥热你干啥,谁知道你的战略是啥?战略眼光又如何体现呢?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别忘记点赞,留下脚印,常聊!


天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董明珠并不是富二代,她也不是继承的家族企业。董明珠接的是朱洪江的班,而不是象富二代那样继承的企业。

我们并不否认,在格力问题上,存在着朱洪江与董明珠谁是创始人的问题。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格力成为了中国企业的骄傲之一。这其中,朱洪江是创办了格力,董明珠是做响了格力。没有朱洪江,没有格力。没有董明珠,同样没有今天的格力。

确实,除了格力电器之外,董明珠确实还没有拿出什么新的产品出来,汽车、手机、芯片等,都没有真正有实力的产品出来,也没有能够实现盈利。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守城是守不住的,必须要创新,要能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格力来说,选择新的产品就很重要。董明珠选择电动车、芯片、手机等,也是在探索。既然是探索,就难免会出现风险,就有可能会失败。特别象董明珠选择的这些项目,要么竞争性很强,要么投入会很大。所以,要想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很多人对联想当年没有开发芯片耿耿于怀,大骂柳传志的“贸工技”吗?为什么董明珠研究芯片,又要挨骂呢?到底是真希望企业创新呢,还是叶公好龙啊。董明珠有闯劲,这是公认的,别人无权指手画脚,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要允许董明珠探索,也要允许她失败。至少,她在探索,她在坚守,她在为了成功而努力。


谭浩俊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董明珠真的没什么战略眼光那么接受了一个本就做大做强了的企业那企业是不是在她接手开始格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董明珠是2001年接手的格力,我们我看看这些年格力的营收,

01年是56亿,现在是超百亿。15的营收是977亿,16年是1083亿,17年是1482亿

这些金额数值就像是硬指标,就单从硬指标上来看董明珠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又怎么能让格力不断发展呢。要知道企业越大,责任越大,作为领军人物无疑是企业中责任最大的。

而作为网友和顾客则看到了更多是董明珠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和一些失败的投资。比如,

“我说雷军是小偷,他不敢告我。”
“小米和美的,两个骗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团!”

可要知道一个人本来就是有擅长和不擅长的董明珠怎么会不知道,但她不断去探索投资新领域不但是为了自己呀。

董明珠在股东大会说过:“要站起来赞成。不收购,马上下面就遇到短板,智能家电怎么办?”

因为她看见了格力的天花板,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格力只有空调这唯一的王牌。等到所有生活电器连起来之后跟城市电网联通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就出来了。海尔、美的他们都已经转型了,格力如果不创新那势必会被挤兑。

而对于员工问题,董明珠的眼界是每个人都有两房一厅的房子住,只要你做到退休房子就是你的。

这样的谋略一方面即可以让员工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员工的粘性,避免老员工流失,也能吸引新员工。

从上述来看,董明珠的眼光绝对不差。


镁客网


董明珠自基层做起,后被伯乐朱洪江看中,一点点爬上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位置,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说明她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董明珠必竟是搞销售出身,她有一股子闯劲,如果别人有一个企业,已经做成功了,让她去管理,恐怕还能够搞得风声水起,但问题是关乎到企业的转型问题,这不是会不会闯的问题,而是企业领导人战略眼光问题,那董明珠就远远不行了。

董明珠是属于将才,但绝不是帅才,董明珠守一块基业还可以,但是要开辟新领域,那就不那么容易了。董明珠做格力的总经理可以,但做董事长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她先是做了格力手机,结果搞出大笑话,各方面配置一般,没啥特色,但是价格要买得很高。


董明珠去搞绿色环保汽车,结果珠海银隆研发出来的高科技电池不给力,原来是海外成熟国家淘汰下来的。还有,董明珠去发展小家电,大松电器,结要小家电发展也不如空调那么好。总之,董明珠是做啥都不太成功,只有空调还说得过去。

平心而论,董明珠没啥战略眼光,她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热门她就选择什么东西去做,前几天,中兴通讯事件,促使董明珠要投500个亿去研发芯片,业界大佬们都不看好董明珠搞芯片研发,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朱洪江都觉得不靠谱,但是董小姐是说干就干,人家国外研发芯片要几代人,投入大量资金,才逐步研究成功,绝不是一天二天或者一年二年才能研发成功的。


所以,董明珠不仅没有战略眼光,而且极容易冲动,一冲动就拉着其他朋友,如王健林等,一起投资,这样害人又害已,不足取也。


不执著财经


她一个网红而已,能有什么战略眼光?不说战略眼光,她练基本逻辑都困难。

最初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是做圆珠笔芯。折腾一顿,再有人问她,为啥没做成,她说中国没那材料!这答案成立嘛?中国没有外国有啊,没那材料就不做了?中国没有芯片,不照样做手机嘛?显然她失败了,并且连为啥失败都没闹明白。

又做手机,就更完犊子了。逼着格力人人买,这样的货色有谁会用呢?手机做好了是小米,努力在做,还没好的是锤子,老牌的有ov,作死的是金立。手机市场不小,你做不明白能怪谁?

投资电动汽车,投资芯片,都是挺恶心的事。你懂吗?不懂你就先学习好嘛。

其实投资芯片跟投资圆珠笔芯一个道理,里面有多大技术含量你都不知道闭着眼就来,你真的就不行。

为啥雅马哈能做各行各业?那是因为其实都是相关联的技术。从做钢琴会了木工,做了木工就会做房子,能做钢琴就懂声音,懂声音就能做其他乐器。能做乐器就能做电子乐器,也就能涉及路由器。懂木工就能做螺旋桨,能做螺旋桨就需要发动机,有了发动机就可以做摩托车。

学习,掌握,制造,再学习。你格力有这能耐嘛?别说我看不起你,你不行


脸盲也能知妻美


董明珠做笔芯赔做手机赔做电动汽车赔,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强的格力,她真的有战略眼光吗?虽说董明珠做这几样事情都没有算成功,但不能否定她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同时也不乏战略眼光。只是可惜,像很多创业这一样,非要创业失败几十次才能成功那一次一样,不知道董明珠会成功哪一次。

董明珠在格力从一业务员干起直到掌握格力大权,不能不说这个女人是很有能力的。而且这么多年也在固守格力的主业,把它拉扯到今天这般田地也算是不错的了,不然她能在那个位置待这么久?格力不被她折腾垮杆?格力集团的大股东就任凭她在那里任意胡作非为?朱江洪还能推荐她来执掌格力?可惜的是董明珠的性格,导致了她被很多人所反感。


董明珠接手格力,格力差不多将近一千亿的营收,到2017年营收将近1500亿元,在她的领导下格力增长了最大年度增长了500亿的营收,差不多又造就了一家大企业的营收。虽然营收败给了老对手美的,但盈利状况却是最厉害的,达到224亿元,而美的2380亿元的营收利润只有173亿元。客观的说,董明珠也算是挺厉害的了,没有能力没有眼光,这么大企业是搞不好的。但这么多年来格力的发展慢慢遇到了天花板,而董明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希望追逐热点来进一步扩大格力的版图。

所以才有了造笔芯、做手机、投资新能源车、投资芯片,但看起来都还没有成功。而具体原因对于外界来说也是懵懵懂懂看不清楚。造笔芯,没有材料,但董明珠还是帮助了贝发集团造出了笔芯造出了高端笔;做手机,虽然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建立工厂制造,可惜市场不卖账;投资新能源汽车,结果银隆闹出各种问题,还有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企业投资其它产业一样也会遇到问题,谁又说每一个投资都能够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呢?不过,从做手机来看,董明珠应该没有抓住市场的需求脉络;投资银隆,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企业本身情况以及技术路线的选择等。


而做芯片也算是自己盘出来已经上路了。而这个选择虽然备受各方质疑,但谁又能说一定就不能成呢?虽然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自家每一年40-50亿元的芯片进口的问题。如果真的把这个芯片给搞成了,又能替代40-50亿元的进口芯片,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吗?说不定以此为基础,向另外领域的芯片进击也说不定。

不折腾最舒适,但也最不容易出成果。董明珠也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企业家,只不过有一些短板而已,也没有人就是完人。客观来说,这个女人敢想敢说敢干敢折腾,愿意以自己的力量推进一些事情,虽然不成功就算不成仁也在干。这样的人就是马云所说的,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不干,啥也成不了,干了,也许还能成。只不过还是要吸取一些前面的教训。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更多分享请上部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一个掌门人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核心人物。楼主说董明珠接手早已经做大做强的格力电器。这不是很准确。

格力电器本身是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无可否认的是在董明珠掌管格力电器以后。格力电器过去一段时间在空调市场占有率不断升高 在变频空调市场地位也是难以动摇的。所以格力电器龙头地位更加牢固。格力电器取得长足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楼主说格力电器在圆珠笔芯。手机。新能源汽车都是赔本的。

笔者对格力电器跨界圆珠笔芯没有太多了解。如果真有那么一回事。这个跨界有点大。企业跨界发展笔者一直不太认同。企业最好是立足主业。做大做强。

手机与家电具有一定的共性。虽然一个是通讯工具一个是家用电器。无可厚非。但手机行业竞争太激烈。作为格力电器有没有必要介入手机行业。我们可以探讨。

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方向正确。也是很有前途很有发展空间的产业。但格力电器技术路线图是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大家可以探讨。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对资金要求很高 董明珠是不是有充分的评估和资金预算是另一码事。

有的时候。大方向对了。但具体经营没有很好规划。也会一波三折。

对格力电器和董明珠需要客观评价。既不能因为格力电器巨大成功就捧上天。也不能因为稍有挫折就不择手段贬低落尽下石。

市场诸多观点认为董明珠很强势。笔者没有任何机会接触董明珠。并不知道这一观点是不是公正客观。但强势有的时候可以扭转乾坤。但有的时候会一直走到底。不愿意听不同意见


杜坤维




农家小通


小编和下面很多回答让我想起一句诗:十八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想起了明末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和柳如是、想到了陶希圣和万冰如、想到了前些年国民党诸多男性大佬对洪秀柱的围攻。在国家民族大义前,诸多男儿患得患失,不怪你,但当有一巾帼女性挺身而出时,你们可以不支持,干嘛要冷嘲热讽呢?董小姐可比柳传志、杨元庆等缩头乌龟好太多。另,我很惊讶于众多男儿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心态。以后头发长见识短要改为头发短见识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