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危機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新興市場危機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近幾年流行一個熱詞:“灰犀牛”:灰犀牛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離的遠的時候覺得毫無威脅感。但如果它真的奔過來,其爆發力會讓獵物猝不及防被掀翻。“灰犀牛”被用來說明,最大的問題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對問題的視而不見。很多突發事件都有根可追,有源可溯,是大概率一定要發生的,但人們覺得距離遠,所以拖延應付,心存僥倖,最後眼睜睜看著它襲來,而且從一頭變成一群。

最近不太安生的新興市場國家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和南非的危機仍然在惡化和蔓延,不少國家忙著採取各種經濟手段止損,而在這場危機中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印度,卻可能取代上述國家,成為新興市場最大的“灰犀牛”。

委內瑞拉去年超過6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引發投資者不安,進而導致“BATS”國家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的信用違約掉期(CDS) 成本升至多年來高位。下面是彭博社9月6日的數據:

阿根廷未來五年隱含違約概率本月攀升至41%,創2016年3月以來新高;

土耳其未來五年隱含違約概率升至31%,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

巴西隱含違約概率升至18%,為2016年底該國史上最嚴重經濟衰退惡化以來的最高水平。

南非隱含違約概率升至15%,為2016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的最高紀錄。

瑞信駐倫敦策略師 Kasper Bartholdy 認為,土耳其和阿根廷有“實質性”的中期違約風險,因為他們可能面臨衰退和關鍵選舉前夕政治風險上升的局面。

不過,Tressis Gestion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Daniel Lacalle 則認為,新興市場最大風險可能在印度。

印度很大可能成為新興市場最大“灰犀牛”,隱憂一直都在!

Daniel Lacalle 稱,印度近期的經濟數據非常令人擔憂,而莫迪政府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使印度成為新興市場和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

日經印度8月服務業PMI為51.5,前值為54.2;8月製造業PMI為51.7,前值52.3。

新興市場危機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印度工業生產和增長預期正在下降。

新興市場危機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同時,印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至2014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進口增長了28.81%,印度7月貿易逆差創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擴大至180.2億美元,這是自2013年5月以來最大的貿易逆差。根據Kotak經濟研究,印度經常賬戶赤字預計將是六年來的最高水平。在油價65美元/桶的情況下,印度經常賬戶赤字可能佔GDP的2.4%。

隨著油價上漲和進口飆升,由於資本流入減少且無法抵消經常賬戶赤字(印度今年資金淨流出額為4300億盧比(60億美元),而2017年為淨流入2萬億盧比),印度總體國際收支赤字將高於預期。

外儲下降,外債“大山”壓力仍在

印度短期債務近2200億美元,相當於印度外匯儲備的一半以上,這些債務將在2018-2019財年到期。

根據穆迪的說法,印度債務的平均到期時間接近10年,超過96%是以本幣計算。然而,印度債務負擔能力較低,鑑於絕大多數債務是以當地貨幣計算,盧比貶值的動機非常高。

印度外儲仍然可觀,但正在迅速下降:從4月的4260億美元到8月的4030億美元,外儲可能會遭受盧比兌美元匯率再次下跌的影響,繼續縮水。

與此同時,印度2018一季度的財政赤字規模,已經高達該國2019年赤字目標的68%。鑑於數據疲軟和支出增加,印度要實現2018—19年財政赤字佔GDP的3.3%的目標,似乎相當具有挑戰性。印度2017—18年財政赤字已經被上修至GDP的3.5%。

更大口徑的貿易和財政赤字,加上外儲縮水,嚴重拖累印度盧比。盧比兌美元匯率一直在跌,屢創歷史低點。

Daniel Lacalle 稱,在上述背景下,印度選擇繼續加碼民粹主義政策,更傾向於提高稅收和增加開支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在避險情緒走高,市場對財政和貿易不平和容忍度降低的背景下,印度的政策組合拳將很難發揮作用。

而且,印度的稅負已經相當沉重。正如Prateek Agrawal指出的那樣,“如果看消費稅和對富裕階層的稅收,印度是全球稅負最高的國家之一。對於消費稅而言,這部分實際上是將近60%的收入作為稅收。”

同時,盧比貶值也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印度的情況並不像土耳其或阿根廷那樣絕望,因為外儲並沒有在快速枯竭,但這種趨勢令人擔憂,而且印度經濟增長前景、貿易和財政平衡正出現紊亂。

莫迪政府廢除大面值盧比是個很大的錯誤。幾個月後,全部被廢紙幣都被換成了新紙幣。這意味著印度廢鈔行動,從經濟和金融治理方面看遠未達到印度總理莫迪承諾的效果,大部分黑錢在廢鈔令實行後不但未被遏制,反而通過各種手段流回到銀行系統,變成了合法的白錢。

Daniel Lacalle 認為,印度現在是時候改變其補貼低生產率部門,以高稅率懲罰高生產率部門的歷史政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