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買銀行非保本理財有虧本的嗎?

你們煩啵


朋友們好!常言道,留得青山寨,不怕沒柴燒!老祖宗的話是千錘百煉的真理!投資理財對咱老百姓來講首先是保本,之後在談收益!可是現在,人家不讓賣保本理財,不能不說對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現在買理財產品的朋友大量減少,也就不足為奇!明確的講,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絕大多數都如期兌現了本金!



首先我們來看看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的區別:

第一個區別是,保本理財由發行人,提供本金保障承諾!非保本理財,發行人不承諾本金保障,虧損本金由投資人自負!合不合理很難講,只能說是規定…

第二個區別,部分保本理財提供,本金與收益的雙重承諾保障。簡單講收益如果低於承諾的話,發行人負責補齊。現在也改了,收益也不保證。

我們再來看一下保本理財與非保本理財的相同之處:


第一銀行的保本與非保本理財相同類的產品,在投資的方向,投資的產品,期限,預期收益方面沒有區別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一致。最簡單講就是把保本理財名稱換為非保本理財!或者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其他完全一樣。

第二,我們來看一下銀行保本與非保本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否有變化!很顯然,只換一個名字,同樣的產品是不會發生風險等級上的變化。例如一款原來的保本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r2穩健型!(這也是大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那麼他現在的風險等級仍然是R2穩健型!沒有任何變化!

第三,來看看收益變動!保本與非保本理財產品在收益上,同類產品是不會發生變化!如果說有變化,那麼也是隨著市場的變動而變動。假設同時有保本與非保本兩個同樣產品,可以明確的講,他們的收益不可能有大的差別!

綜上所述,保本與非保本,只是名稱上的改變,是一個規定!但是確確實實也少了一個保本的承諾!儘管銀行穩健型R2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小收益穩健,如果有保本承諾會令人更安心,更放心。但另一面,沒有了保本承諾在目前理財市場中,銀行理財產品依然較為穩健,風險較小!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咱老百姓購買的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如期兌現了本金口碑良好!在金融市場多變的形勢下,銀行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依然是咱普通老百姓安全投資理財的首選。

祝朋友們理財順利!


理財迦


據我所知,沒有一家銀行機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有過虧本的情況出現,最壞的也就是到期收益達不到預期,99%以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都是按照預期收益率還本付息的!

  • 非保本理財產品安全性也極高
在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將全部變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不保息和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將會在2020底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根據以往情況來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雖然存在理論上的損失本金和收益的可能性,但是極少出現損失收益的情況,虧本的情形更是一次也沒有。

根據融360的2017年銀行理財年度數據顯示,在2017年逾30家銀行超過210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佔整年到期理財產品31178款的0.67%,也就是說超過99.33%的到期理財產品都是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本金和收益的。

  • 日後非保本理財產品出現虧本的可能性不大
銀行作為最大、最正規的金融機構,安全性一直是其發展的生命線。對於儲戶來說,銀行也一直是他們最信賴的存款、理財機構。所以說,銀行發行的存款產品以及理財產品的利率或者預期收益率可能不如其他金融機構高,但是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銀行的底線!哪怕國家不允許理財產品進行剛性兌付,但是短期內不會有銀行打破這個局面,因為由此產生的信譽危機將是破壞性的!

綜上所述,以前發售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確實存在損失部分收益的情況,但是並沒有虧本的情況出現!


銀行小學生


首先明確一下觀點:在任何渠道夠買的非保本理財,都不是保本產品,都有可能涉及到本金虧損。

在之前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很多人都不知道理財產品投向是什麼,預期收益怎麼來的。很多人就關心,起點多少,收益多少,保不保本。如果銀行的客戶經理給你說不保本,你還會夠買銀行的理財嗎?又有多少銀行的客戶經理是拿著非保本理財,告訴客戶保本,誘導客戶下單購買。

銀行的理財也有發生兌付違約的情況,只不過在這之前尤其是大行,在發生兌付違約時,會選擇剛性兌付給客戶,不會給客戶造成損失。實則有的銀行不良資產就是放貸造成的。而且銀行的利潤非常高,也有自己的資金池,所以即使發生風險,只要不是特別大的,銀行都會選擇剛性兌付給客戶,所以大家在夠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才沒有出現風險。

但是現在不行了,資管新規明確規定,不允許剛性兌付銀行理財產品,你買的任何理財產品都對應有項目,如果項目發生違約,那銀行是沒有義務把本金兌付給你,因為投資就有風險,就會面臨虧損。

一般情況,在銀行購買固收理財產品出現虧本的概率還是非常小的,一方面銀行的風控都會比較嚴格,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或者信用評級不高的企業,銀行都不給企業放貸款。反觀越是質量好的企業,貸款利率還低於銀行的基準利率,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理財產品收益為什麼會越來越低,因為很多投向都是優質的企業平臺,本身貸款利率就低。打個比方:銀行某個項目貸款放出去利率5%,那給到老百姓手裡利率可能就是3%。所以,當遇到預期收益比較高的時候,想想背後的企業評級高不高,不要盲目只開收益投資。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注意購買方式和渠道,這個是為了防止銀行員工忽悠引導客戶購買其他類型產品,有的被銀行員工誘導性夠買保險產品,無法到期退出,有的是購買了第三方理財,比如P2P,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你只能投訴銀行員工,或許都解決不了辦法。最好購買產品,直接在銀行櫃檯或者手機客戶端購買。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本人問答,認為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也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觀點表達出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你把你瞭解的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訴大家,一起學習一塊進步!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歡迎大家!


股海無涯


過去買不大會虧本,由於經濟形勢嚴峻,金融情況不穩,國家出臺了資管新規即不剛兌政策,不允許設立資金池,所有投資對應項目,假如出現虧損銀行無義務兌付,也就是說今後買這些東西有危險了。


小客2


以本人為例,買了近十年的銀行非保本理財了,從沒有過虧本的案例,當然我購買的都是R3層級以下的理財產品,從未涉及R4、R5層級的,但即使是R4、R5的產品,我工作這麼多年也僅僅聽說收益未達到預期的,但是沒有聽說過虧損的案例。

銀行理財的風險

銀行理財按風險層級一共分為五款:R1、R2、R3、R4、R5,其中R3及以下的風險分類為中低風險產品,也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主要構成(90%的銀行理財基本在這個範圍內),R4、R5收益率較高,風險也比較大,但主要面對的是高淨值人士。

其實如果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就知道,購買前,必須做一份《風險承受度》的測評表,該份測評表可以判斷出你個人的綜合情況適合買哪類產品,比如你的測評結果為R2,那麼你只能購買R1及R2層級的產品,R3及以上的無法購買,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你買到與自己情況不匹配的產品,從而降低出現損失的可能性,故而在銀行做測試時,一定要如實填寫信息。

低風險理財的主要投資方向

一款理財會不會出現虧損,關鍵是看它投資產品的風險度,比如餘額寶,我們都認為它不會虧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投資的主要是銀行存款、票據及債券這類低風險的產品,那麼銀行的理財主要投資的產品是什麼呢?以下圖為例,建行的一款低風險理財,投資範圍內明確裡主要投資的為債券類資產(比如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等)以及貨幣市場工具(比如存款),整體風險較低。

下圖顯示的是我國截止2017年末銀行業存續理財產品的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前四大部分為債券、非標準化債券、現金及銀行存款以及權益類資產,與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不同的是,餘額寶主要存放為銀行存款配置部分債券;而理財主要是債券配置少部分存款,故而銀行理財的風險度會略高於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但相應的收益率也高。

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的封閉式非結構性(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共有23087款到期,其中公佈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13908款,公佈的產品中僅有6款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而且整體差額僅有0.1個百分點。

額外說一點,未公佈的並非就是虧損,而是我國的銀行並非都是上市銀行,未上市的銀行,相關的數據及信息是允許不對外披露的。

總結

只要你不是買到“虛假”理財或者“飛單”的理財,那麼非保本理財發生虧損的概率並不大,特別是你購買的為R3層級以下的理財產品,本金安全的保障最少在95%以上,所以無需過於擔心。


鯉行者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有很少一部分未達到預期收益的,有極少數出現過虧本,以我個人經歷來講,曾經在2009年我們行的一款100萬起存的理財產品未能達到預期收益,出現虧損的情況,具體哪隻產品不再多說了,在這近10年時間裡有且僅有這一隻出現了意外,其他產品基本都達到了預期的收益。

2018年3月底,共有15212款理財產品到期,6149款產品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只有157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達標率97.45%,未出現一款產品虧損。

整體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一種穩健的投資手段,有分級制度,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適合特定人群,並不會向所有人都推薦。

嚴格來說,資管新規以後,所有的新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理財,但是不剛兌,並不代表會虧本,這兩者之間並不是非左即右的關係。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性主要取決於產品的資金投向,取決於理財產品的類型

銀行理財對於產品根據風險程度由低到高劃分為R1-R5,R1\\R2為穩健型,R3為平衡型、R4/R5為成長型和進取型,按照資金投向大致可劃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和QDII型

債券型理財主要的資金投向在於中央票據、短期高信用等級企業債,風險程度極低,本金有保障,收益率浮動也不會很大,風險極低。

信託型理財主要投向商業銀行或者高信用等級的金融機構擔保、回購的信託產品,以及商業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信託產品,風險適中。

這兩種屬於作為理財投資,是不錯的選擇,風險適度,收益穩定


瞭解了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在我們選擇產品時就要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接受程度相匹配的產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選擇一些債券型和信託型的理財,風險程度不大,出現虧損的幾率極小。

所謂的非保本理財不等於虧本理財,沒必要因為不剛兌就引起恐慌,銀行作為一個對社會輿論有很強依賴性的服務行業,對自己的產品還是很有信心的,大家也要有信心。


不立而立


平頭老百姓一枚,沒啥本事,攢點也不容易。銀行利息太低,沒辦法為了儘量減少因為通脹帶來的損失,只好拿出部分錢買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吧,沒有遇見過虧本的,原來因為基本上都是買保本型的多,非保本的也買過,近年取消了保本型理財產品,只能買非保本型理財,現在銀行又有個結構性存款保本,利息浮動,但最利息也比一年期利息高點,大家可以觀注下。


明心相伴


因為以前銀行理財有個資金池,如果某個產品虧了,銀行為了自身的名聲,會用其他盈利的產品去填補,一個大鍋裡攪來攪去,所以表面上沒見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虧損的。現在這種做法不行了,央行的新規,每個產品收益只能對應這個產品,而且打破剛兌,這樣以來有可能某個產品出現虧損。銀行低風險的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做一些貨幣基金和企業債權,如果某個企業債權發生了不能兌付,那麼和這個債權有關聯的理財產品就有可能出現虧損,所以今後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的,這樣就要求銀行的理財人員對風險的把控更嚴,分析能力更強,才能控制好資金安全。


_208284989


理論上會,實際發生可能性比較小。銀行賣的理財分為自營理財和代銷理財,理財預計年化收益都是經過測算的還是比較準的,就目前行情看銀行系理財年化在5%左右的都是比較安全的,p2p可以到10%,甚至更高,當然風險也會大一些。通常理財收益國有大行

王帆61081964


銀行理財產品做了有十多年了,從未有過達不到預期收益的情況。如果出現了問題,以點帶面負面影響不容小覷。所以我想銀行不敢忽視和放鬆對此類產品的風控,所以對中低風險級別的理財產品,還是可以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