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溢L
滴滴这样设计真是脑子进水了。
首先,车主和乘客是否真的能确认对方的性别?系统只能识别用户填报的个人信息,性别,头像,甚至身份证信息,都不能代表司机本人。人们向对方“展示本人照片”,展示的可能是别人照片,除非要先来一个视频聊天。
举例来说,一个坏人,他完全可以用自己老婆、妈妈甚至在街上捡到的身份证来注册。即便身份证信息和手机能够绑定,采用验证码识别,一个男人,也可以开着老婆认证的车,在深更半夜前去拉客。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所谓的新规,反映了滴滴软件开发人员的一个思维:男的只会伤害女的。男的不会伤害男性,女的不会伤害女性——他们吸取了郑州空姐遇害案的教训,但是只是非常单细胞地思考了一下。郑州空姐遇害案,是男司机见色起意,滴滴就来防止这种现象。
但是顺风车的安全隐患,并不只是荷尔蒙导致的,还有见钱眼开的。我们可以假象一种情况,一位女士注册了滴滴顺风车司机,她去接女客人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老公。两口子看到女生的包价值10万块,决定抢劫,女生反抗,最终被害——滴滴现在这个所谓的改良,能够防止吗?
退一万步说,一个男司机看上另一个男司机,决定强奸,虽然可能性小,但是在理论上也是有可能的。滴滴的同性合约设计,根本避免不了这个。
说到底,顺风车的安全隐患,就是司机和行程的临时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滴滴想利用顺风车来做社交功能,现在看,滴滴是不想放弃这一块的利益,要么就是软件工程师脑子进水了。这样看来,在发生什么安全事故,也是很有可能的。
张丰
车主与乘客同性别就能避免乘车事故?这种逻辑实在很可笑。顺风车要想杜绝事故,问题绝不仅仅在车主和乘客身上,把好平台的关才是关键。
滴滴公布的计划显示,6月15日局部恢复部分夜间时段的订单(具体开放时间段为,22:00-24:00和05:00-06:00)。这两个时段的顺风车订单只允许车主与乘客为同一性别方可合乘出行,即男车主接男乘客,女车主接女乘客。
这种规定等于把事故发生原因设定在乘客身上,没有从顺风车发生事故的根源上入手。
首先,同性别车主和乘客才能合乘出行,这对于单独乘车的女乘客来说简直就是一件添堵的事儿,女司机少,女乘客却不少,出行需求如何满足?换句话说,男司机之于女乘客就真的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危险存在吗?并不是。
其次,几次滴滴的整改都集中在顺风车层面,主要导火索就是“空姐遇害”事件,整治顺风车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滴滴方面对于顺风车的管理,车主审核把关出现疏漏。不仅如此,顺风车还诱导性的增加社交功能,导致顺风车业务脱离了原有的出行需求满足的定位,更像是通过顺风车给有交友需求的人创造了一个线下环境,给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钻空子的机会,这才是顺风车隐患的所在。
归根结底,顺风车发生事故的原因肯定在人,但是平台想要通过整治举措来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考虑到平台责任问题,并且在治理过程中把顺风车平台安全措施做到位,特别是对于车主审核,管理方面的流程处理更加严谨。
异性车主乘客不能合乘车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根本,顺风车到底顺不顺,还得靠平台的安全措施来保证。
AI财经社
按照滴滴这样的解决方案, 以后大概会有这样的情况:
一个男司机与男乘客发生口角,殴打了男乘客,滴滴推出新规:禁止男司机接载比自己瘦弱的男乘客。
一个女司机与她的男同伴一起挟持了一位女乘客,滴滴再推出新规:禁止女司机搭载同伴进行载客。
一个男司机or女司机是同性恋,接载一位同性乘客,猥亵了乘客,滴滴再再推出新规:禁止有同性恋倾向的司机载客。
……
以上都是开玩笑的,我是想说,滴滴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案实在是太过于简单和敷衍了。
只允许司机和乘客同一性别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之前的悲剧事件,但远远不够。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滴滴憋了那么久,就想出这么低级的解决方案?只考虑到异性之间的猥亵事件,难道发生事故的源头只有性吗?抢劫钱财呢?发生口角进而导致殴打呢?这些都不是“只允许司机和乘客同性”这样的规定就可以避免的。
再站在滴滴的角度考虑,好不容易推出这项新规定后,如果以后再发生同性司机和乘客间的意外,滴滴无疑又会陷入全社会的讨伐之中:当时推出的安全改善措施完全不到位,一点诚意都没有。到时候,滴滴的形象可就真的覆水难收了。
所以,在发生重大事故后,除了表达最真诚的道歉态度外,还要尽可能推出全面的补救措施,完善平台安全法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补救措施,而滴滴给出的这个措施,无疑是在找骂。
那滴滴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入驻司机资料审核由警方介入。通过警方对人口资料的收集,严格审核每一个入驻司机的身份资料,但凡有前科或者有疑似不合法规的,都禁止加入滴滴司机行列。
2、滴滴自动给司机规划好路线,一旦出现司机不按路线行驶,自动提醒乘客,如果乘客没有确认路线,平台会介入。
3、给乘客设置一键呼救按钮,一旦发生危险,乘客按下呼救按钮,平台会第一时间报警,并调动周围其他滴滴司机前往定位所在地救援。
4、取消乘客可见的评价标签,只允许乘客查看其他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彻底放弃社交的念头。
滴滴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公关还是具体解决方案,都十分让人失望,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滴滴还是太年轻,价值观和危机公关方面还相当不成熟,如果这次对滴滴是个教训,滴滴能克服后走向成熟,那就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如果滴滴还是按照这样不靠谱的态度下去,滴滴的路会越走越窄。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滴滴在这段时间可谓是好事多磨啊,包括成都滴滴司机强行将乘客放在高架,接着发生女乘客被滴滴司机奸杀的恶性事件,后来又发生了滴滴投资人之一张某被滴滴司机殴打的事情......一系列事件让滴滴“痛定思痛”,表示要整顿滴滴顺风车。然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过去了,滴滴的解决方案简直让人心寒,更为滴滴的未来感到担忧。
-
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这玩意儿本身就跟套牌一个道理,本身就不是很好解决的问题,通过所谓的资料审核,而不加线下管理和运营根本没办法解决。司机就不能套牌了?司机就不能做假身份证了?司机就不能用别人的身份证了?男性司机就不能对男性乘客性骚扰了?女性司机就不能危害女性乘客了?车就不能白天女司机跑、晚上男司机跑?...等等可以说一大堆问题滴滴根本没有想过。
那么我觉得有哪些可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第一,我觉得是不是和警方紧密合作,提高顺风车入住门槛,坚决杜绝有前科的司机注册进入平台,是不是应该配合警方做线下严格的审核呢?甚至必须要求司机在注册的时候加入担保人机制或者担保单位机制呢?
第二,是不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做分析,这一点滴滴不是曾经臭不要脸的说自己的算法比Google的阿尔法狗还牛吗,那是不是顺风车应该首先来一个限制,比如先来一个司机的常用路线,司机刚开始接单的时候是不是必须是常用线路,等一段时间证明司机是可信赖的以后再逐步开放其他线路。
第三,接入央行征信体系、芝麻信用体系等等体系,这样可以更多维度的了解司机的信用情况,更好的作出判断。
第四,为什么要直接下线评价标签,把不正确的方式去掉就好了嘛,但是要加入乘客能够方便的评价司机,尤其是差评,并且能够让用户方便的投诉反馈这样更合理呢?
第五,同样滴滴不是吹嘘自己的技术有多强吗,是不是应该加入路线跟踪,或者司机必须按照路线走,或者即使按照调整也要实时监控路线变动情况呢?是不是出现异常路线,或者是那种故障路线、偏远路线直接数据呈报给公安机关呢?是不是应该寻求和手机厂商,运营商合作,监控乘客、司机手机是不是正常开机着呢?
第六,是不是应该有个预警机制呢?比如超过预定时间多长以后是不是应该响起警报呢?是堵车了?还是车坏了?还是路线改变了?是不是应该追踪呢?
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细节,说实话,完全不知道滴滴的产品经理在想些什么!反正至少从我看见的事实来看,几乎是致命的愚蠢!
在一点,我觉得这可能是价值观或者战略决策的问题了,滴滴一再出现问题,但是一再敷衍了事,并没有找出真正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出现问题以后竟然做出了类似于悬赏一百万的愚蠢的公关决定,更甚者,滴滴公关总监的人血馒头言论简直令人发指。
我的看法是,如果这些问题没能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么为什么滴滴高层不选择先继续停止顺风车业务,甚至永久关停顺风车业务,我觉得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啊,非要这块蛋糕不可?壮士断腕不明白?首先这对于外界来说,如果这样处理,也代表滴滴的一种态度,向公众传达一种态度,不管是对于乘客用户、和司机用户都是一种态度。但是很显然在钱与正确的价值观面前,滴滴还是倾向于钱。
所以我觉得滴滴这一次的解决方案又是一个愚蠢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诚意的解决方案,如果滴滴继续这样下去拿不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滴滴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能会更加坎坷。
EmacserVimer
我支持滴滴的这项改善。车主和乘客只允许同一性别,虽不能完全避免事故发生,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极大地减少事故发生。
有评论者认为,滴滴这么做没有用的,车主和乘客如何确认身份?男司机冒用女性账号注册,这将如何避免呢?坏人完全可以用老婆、妈妈甚至在街上捡的身份证注册,这该如何避免呢?一个男人开着老婆的车出来拉滴滴,他想做坏事,滴滴不是照样拿他没办法吗?
这些说法有没有依据呢?有一定道理。可却是是无效的胡扯,胡搅蛮缠的抬扛——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杠精”。他们抬杠的主要方法就是偷换概念,极端化推论。
为什么这一类的诘问是偷换概念呢?
因为滴滴从来就没有承诺,它将完全消灭拼车事故。有任何起码理性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世事无常,任何小概率事件都可能发生,这非人力所能控制。滴滴平台每天有上千万个单子,有一两个极端个案在所难免。滴滴没有承诺消灭所有拼车事故,恰恰是他们诚实理性、负责任的回答。他们在做的,只是尽可能降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
“不允许车主和乘客为同性别”,这种设置能不能降低案发概率呢?
肯定是可以的。首先,在以往异性合乘里,很多案件并非蓄谋发生,而是临时起意。深更半夜,一个青年男司机拉着年轻女性合乘,三言两语之下,突起歹意,这种情形很常见。男性之间的见色起意几乎没有,女性之间的体力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同性乘车”能极大降低了临时起意的犯罪,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其次,当有男性违反规则冒用女性身份,女乘客一看是男乘客,她就提高警惕,直接拒载,向滴滴方面举报;滴滴的提醒教育,也会降低坏人有隙可乘的机会。
这两种情形一过滤,是不是很多人免受犯罪侵害呢?毫无疑问,是可以的。
许多评论者只从极端情形出发,论证“同性乘车”漏洞百出,以此想证明自己才是洞察深刻。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愚蠢。他们没有“概率”这概念,也不懂大公司面临的真实处境,以及想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如果世界不能是完美的,任何填补和挽救就没有意义。这是一种极端主义的,精英主义的看法。而商业公司的思维方式相反,能解决多少问题,就办多大的事。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当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世界才会逐渐变好。
菁城子
以滴滴的商业模式看,坦白讲,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措施能100%杜绝乘车事故的发生,只能说,现在的调整,至少比原来降低了乘车事故发生的概率。
想要完全不发生事故,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相应业务,可这又显得因噎废食。即便是闹虫子,庄稼该种也还是要种啊。
其实所有事故里,人是最大变量。尤其作为乘客,自己提高安全意识,远比平台制订什么规则更有效。那个被顺风车司机杀害的空姐,她那天是去赶凌晨五点的火车回老家,但是她离开酒店的时候是半夜十二点,这是我看新闻时百思不得其解的,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早出来。也许,换一个时间出门,甚至不买凌晨五点的火车票,结果都会大不一样吧。
默尔索
滴滴顺风车业务的性质到底如何界定,这原本就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很多城市没有发布顺风车业务监管细则,使得顺风车业务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不出事还好,出事了监管部门和平台都倍受质疑。
对于滴滴来说,在一些尚无顺风车监管细则的城市,每天顺风车司机可以接几单、司乘双方如何匹配需求,都由其制定规则。
仅就夜间顺风车安全保障来看,如果确保司乘为同性,从订单签订到上车搭乘,每个环节都有措施识别和防范,对于降低司乘双方安全隐患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但这里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夜间顺风车试点区域再出意外事件,且司乘双方为异性,那么,滴滴作为平台需承担的责任范围可能也会增加。
除去同性搭乘之外,滴滴等平台也有必要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使司乘双方不想、不敢、不能实施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行为。
李俊慧
资深高分顺风车车主来回答这个问题。先说结论:这个办法过于简单粗暴,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深夜时段同一性别才能乘车/接单,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车主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车主也没有意愿深夜接单),这直接导致女性在深夜时段仍然打不到顺风车,客观上形成了服务当中的性别歧视。当男性乘客享受到顺风车的价格优惠时,女性乘客要获得同样的优惠,可能就要去坐安全性更差的黑车。
行程轨迹监控其实用处也不大,它只适合用来善后,比如出了凶案后更便于锁定凶手,并无助于预防犯罪。
至于安全共建卡就更扯了。一旦实行,比整改前暴露的个人隐私反而更多,本来女乘客只是个人信息和标签公开,现在变成真实照片也公开了,风险更大。况且,就算车主信息真实,又能说明什么呢?
顺风车逐渐开放深夜时段,是迫于竞争对手滴答顺风车还在照常运营的压力,而且滴答还在做顺风车社交,风口浪尖的滴滴顺风车却不敢太堂而皇之地继续走社交路线。
要我说,顺风车还不如在行程中强制全程录音,方便取证,以此对争议投诉快速仲裁,严格处理,加强用户信任分的权重。它比轨迹监控更直观、更直截,平台也可以更快介入纠纷。
顺风车虽然空间密闭,但还算是一个公开场所,用户让渡一点隐私权,换来彼此的安全和方便,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我是麦卡,资深评论员,段子老司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注于有理有据有趣的体育视点与社会洞察,欢迎关注
麦卡
看来滴滴的确是犯了众怒了,几乎一面倒地批评,感觉都有点上升到正确性的地步了,无论是所谓的媒体达人还普通网友,都以骂滴滴为荣了!
老实说,前段时间我也几次回答滴滴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时造成的遗留问题,的确,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滴滴的问题不容易解决,这不产品经理又搞出快车同性别匹配的服务。
这个政策或许也只是应付当前的舆论的一个折中办法,毕竟凌晨还跑滴滴的女司机必定不多,这意味着女性朋友晚上顺风车叫到车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骂归骂,滴滴也的确是在为安全问题努力。相比之下,我更看好滴滴准备推出的另外两个功能,一个是6月22号测试的护航模式,通过这个功能乘客可以将行驶轨迹分享给紧急联系人,而滴滴平台也会实时关注行驶轨迹及时发现异常。
另外一个功能是安全公建卡功能,展示车主和乘客上传的真实照片和车辆等信息,可供双方在行程开始前相互查看并核实,通过这两个功能进一步提高乘车安全性。
当然,作为平台的滴滴,目前也只能在监控方面发力,几个软件插件也肯定做不到100%避免安全问题,就像天网系统如此严密,也依然无法阻止犯罪,甚至还有不少破不了的案,因此,个人认为,滴滴打车的安全问题将会伴随滴滴未来发展的每个阶段。
拾书小记
滴滴这是来搞笑的吧?下次再来一个男乘客把男司机杀害了怎么办?到时候男司机既不能接女乘客,也不能接男乘客,那就只能接不男不女的乘客了,到哪儿去找啊?
不管是出租车还是滴滴,发生这种恶性案件都是极小概率的事件,可以在安全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快速方便报警的设计或设施,对司机的筛选甄别,完善司机乘客的评分信息等,包括滴滴正在做的自动轨迹分享护航模式,都是值得探索的负责任的行为。但不管怎么做,也没有任何可能保证类似恶性案件不会再次发生,除非关闭滴滴打车这个系统。即使滴滴打车关闭了,就敢保证出租车系统不会发生类似恶性案件吗?随便用个关键词在网上一搜,你就可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了。关键是采取何种措施来尽量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的几率,而不是因噎废食,给人们造成更大的不便。
车主乘客需同性别才能乘车,真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等惊骇得目瞪口呆,这要有多朴实憨厚的男女才能想得出如此直杠杠的主意啊,难不成滴滴自从走上垄断之路后一直意气风发,连智力都下降到如此令人忧伤的水平了?女司机和男司机比起来,本来就少得可怜,而晚上有出行需求的女性恐怕还要多于男性吧,采取这样的措施后,我们以后在深夜的时候恐怕会看到更多更为“靓丽”的风景了:昏暗的路灯下,白衣飘飘长发及腰的美丽女子,穿着超短裙站在凌乱的风中,手机屏幕都戳烂了,也找不到滴滴女司机来接自己,你们认为恶性案件发生的几率是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当然,这种情况下出了事也没滴滴的事了,反正你还没有上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