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長江老農


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確實是個問題。這些老人正如題主的描述的那樣,看了都叫人痛,更叫人著急。他們到底該怎麼養老?

首先得靠家庭養老。父母給了你生命,做兒女的就一定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撫養你成長,供你念書,又為你娶上媳婦,一生為你操勞,挖空了他們的所有積蓄,也是自己身體抵近“透支”。尤其是子女多的家庭,就應當由一人保證老人的吃住,其他的每月供給老人足額的生活費用。這才是實現了老人“養兒防老”的夙願,更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體現,也是做兒女的起碼的良心。


其次靠自己養老。按說,60歲該是退休的年齡了,可對於農民來說,是沒有的事。只要身體健康,60多歲的農民打工的、種田都很正常。也有養幾隻雞、養頭豬、養牛,種個露天蔬菜等貼補家庭外,自己也有零花錢。


再次等著養老金養老。僅憑養老金養活自己的老人基本上是身體有病,幹不了重活,累活的,每月政府發放的80多元養老金,能保障他們油鹽和電費等開支,穿衣和營養食品也不指望,過一天就是一天。

還有國家養老的。國家養老就是入駐敬老院,但是敬老院的對象特指“五保戶”和“三無”老人,也有自費的,可子女很少願意出錢,再說申請條件也不容易。



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希望國家進一步提高農村老人養老保障水平,增加養老金,同時提高醫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對於女有養老能力卻不願意養老的,村社要督促他們,讓他們擔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是老人感到社會的溫暖,家庭的溫暖,是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醫。


為生活而提神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將會越來越多了,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完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和醫保,雖然退休金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用來養老應該沒問題,而且,城市的老人一般都會多多少少有點積蓄。但是,農村六十歲的老人養老卻面臨很多問題。

農村老人晚年生活沒保障。相對於城市,農村的經濟發展緩慢,在農村主要從事種植業或是養殖業等工作,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在年輕的時候要供孩子上學,等孩子參加工作了還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問題,需要給孩子蓋新房(如果孩子留城市了,還要給孩子湊錢買房),一下子就會掏空家底。等自己老了,孩子人在中年壓力大,給自己養老能力有限。所以,在農村六十歲的老人大部分還要通過下地幹活來維持生活,老年生活不幸福。少部分的由於家境不錯,或是子女有能力,過的比較愜意。

那麼,農村六十歲的老人該如何養老呢?我覺得首先國家應該進一步提高農村老人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養老金,現在的養老金有點少,而且要提高醫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其次,對於子女有養老能力不願意養老的,村鎮要擔負起相關責任,督促其進行贍養老人。對於子女沒有養老能力的,鼓勵農村老人將土地和房屋入股,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養老領域(例如在條件適宜的地方,把房屋租給企業做民宿,由企業出錢對其養老)。


首都農業人


中國老齡化的加劇促使現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越來越多。我認為目前農村老人養老主要有兩種形式:

1、子女養老。現在的農村,大多數老人都是靠子女養老,除了領取國家每個月發放的養老金之外,沒有其他的收入,而且大多數老人依然在幹農活,子女孝順的老人能過的好點,子女要是稍微差點,老人的日子就過得緊緊巴巴的。

2、自己養老。這種老人在農村很少。我們村有戶家庭,年輕的時候兩人在鎮上開了家小店,攢了點錢,從四十多歲的時候,開始買養老保險,那會一年一個人交三千多,從60歲開始,兩人加一起每個月能領3000塊錢,現在不開店了,住在村裡,自己種點糧食、種點菜,一年到頭,養老金還能剩下不少,也不用子女操心,日子比起其他人過得愜意多了。


3、國家養老。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沒有兒女的60歲以上農村老人,國家每個月會發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還會發放幾百元的最低生活補助。

總之,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養老的迫切性,我認為不管誰來養老,都希望老人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大農圈


農村六十歲老人養老方式其實也不少,按照常理來說,六十歲了,兒女也大了,也會孝敬父母了,而且年紀一大把,總會有些積蓄的。雖說農村各方面生活條件沒有城裡那麼好,同樣的在農村開銷會比城裡少的多。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比較有先見之明的那種老人,年輕的時候掙了錢一點點交的城鎮養老保險,就壓根沒考慮農村養老保險的事,老了以後根本沒人我媽和舅操一點心,每個月領著錢,每年還漲一點兒,小日子過的舒服的很。

每個老人其實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個規劃,該為自己打算的時候還是得算算的。總是會看到農村娶媳婦又是借錢,又是貼棺材本的,其實真的沒必要,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你把錢都給了孩子,孩子忙,你老了以後顧不上你,你該怎麼辦呢?


愛農幫


以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是靠子女。不過隨著今後我國養老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老人養老的問題將獲得較為妥善的解決!

子女養老:國內最普遍的養老形式!

雖然我們周邊時常有不孝子女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讓老人在晚年過的並不幸福,但這僅僅是少數,在筆者周邊來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老人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頤養天年。

以筆者的家鄉為例,這些年,很多人外出掙到了錢,一些原先對父母贍養並不熱衷的人意識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重要性,開始注重老人的晚年生活,想方設法讓老人家過的更好。

現實,農村養老面臨諸多問題!

不過說實話,由於這些年時代的不斷髮展,我國子女養老的情況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危機,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由於“空巢化”、子女異地分居等原因,農村養老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一些老人在子女外出務工或者工作期間只能作為留守老人,老年境遇及生活狀況需要改善。

但是,很大一部分農村地區都面臨資金匱乏、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敬老院條件簡陋等現實短板,所以,有關部門亟須通過多種方式補齊短板,讓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8


糧油市場報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9f79d830716c07bf724c93500bd30e0\

社保分析師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領取每人每月的120元養老金外,其他的都要靠自己的平時勞動積蓄和子女的供給來養老的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的階段,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隻生育兩個子女,子女也是已經過了成家立業之年了!孫子女也差不多讀小學或初中以上了!這時段的農村老人一般會有兩個方面的生活狀態:

1⃣️、和子女們在農村一起生活,現在的六、七十歲的人,除了小部分人因為身體原因欠佳不能勞動外,大部分人還是閒不下來的,除了幫助照看孫兒之外,還要下地幹農活,做小工賺小錢,幫助照顧家庭日常生活。因為他們沒有社保退休金可領,每人每月只領取農村養老保險金120元,根據就缺乏養老這個概念,所以他們必須還要勞動,以勞動的方式來換取生活經濟來源!以勞動的方式代替城市的廣場舞!就這樣的勞動養老方式一直到老。


2⃣️、隨子女進城生活,一些子女能寸進,在城市裡混得不錯,買了房,就會叫父母一起進城居住。叫上父母進城居住也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看管家庭、看管孫兒。其次是行孝道,和父母在一起能夠互相照應,減少心裡負擔和牽掛。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人能夠融入到城市中去,但許多老人都是住不慣城市生活,往往都是住了一段時間就跑回農村老家居住,這部分老人也不少,而這些老人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尋找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當然這其中也有因子女在城市,留下孫兒由老父母帶管生活、讀書,這些人的生活費用來源大部分都是依靠子女供給。

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人進城當起了城市的主人,許多老年人成了候鳥,每年都是來往於城市和老家之間!客觀的說:農村老年人生活品質過得好與不好,取決於子女的成就貢獻及關心程度!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養老狀況還是比較艱難的!


聖潔飄香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親目看過了周邊很多農村老年人生活的艱辛!這是由於子女的家境貧寒、子女的不孝順,住的是破舊老屋,吃的是粗茶淡飯,七八十歲還在靠自己勞動來維持晩年生活!真的希望國家能夠繼續增加一些養老基金福利來幫助這些農村老年人,因為這一代人是最辛苦,勞動最多,享受最少!共和國早期的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大部分是靠他們的雙手和雙腳建設出來的!

個人觀點。謝謝大家閱讀、同時提出好的見解和看法,讓我們的農村家庭、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更加美好!國家更加強盛!人民生活指數越來越好!


聖潔飄香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的養老以不某個家庭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所面對大問題。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以及上人口15003萬人佔總人口的10.8%,那麼這麼龐大的老年群體,該如何養老呢?

我們看傳統的養兒防老,單一化養老模式,能否承擔重負呢?

生活,工作壓力山大,父母這邊卻無暇顧及,只能憾顏力不從心。

當然這其中包括雙獨生子女(4+2+1)家庭,他們養老更是難堪重負,兩個人要養活照顧雙方的四位老人,一個孩子。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無人分擔,只能自己扛著。

那麼面對如此尷尬局面,老年人該如何養老呢?

隨著國家和社會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家居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也就是說老年人養老主要以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兩種模式。雖然老年人養老以家居為基礎,但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居家養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員和社會來提供相應的照料和養老服務的方式。它是吸收了機構養老專業化服務和傳統家庭養老優點的新型養老模式。家居養老,是把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引入家庭,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和創新。



社會養老即機構養老,就是將老年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該模式的優點在於通過集中管理,能夠能使老年人得到專業化的照顧和醫療護理服務。無障礙的居住環境設計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備註: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居家養老服務,是指由政府和社會力量依託社區,幫助家庭成員為在居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35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您有什麼看法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


神農35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我認為這個問題,現在這部分老人,在農村生活百等不一,千差萬別,因各地的地理環境,經濟收入,家庭貧,富,兒女的貧窮連自己都無法維持生活,雖然有孝心,但拿不出錢來孝敬父母,雖然,父母年老,自己也是中年,正是爬坡上坎的困難時期。兒女升學需要用錢,建蓋房子需要錢,生產投資需要錢,自己生存也需要錢,因為在農村靠的都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又沒有產前合同協議,在集市上只有隨行就市。如果供大於需求,種養的東西過剩,不但沒有經濟收入,還要貼工貼投資本錢,絕大部分兒女不是沒有孝心,而是沒有經濟來源。加之老人越老勞動的能力越差,也無法自食其力,所以,導致農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偏差大。自己兒女經濟條件好一些,自己原來也有點存款的相對來說就要好過一些。

現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說大部分是五十年代的人,正是國家困難時期,一輩子為家庭生活打拼,為兒女們讀書,住房,成親,花光和耗盡了一生辛辛苦苦的集儲,可以說沒有過著什麼好日子,剛好現在條件,形勢,政策好點,自己又不逢時,年老多病喪失了勞動能力。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我認為,對於父母的溫飽,就醫,居住等問題,兒女有直接責任和義務,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是:”百善孝為先”。作為做兒女父母的衣,食,住行,兒女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孝敬父母,比如,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飯,無條件給父母過好,最起碼跟自己一樣吃飽,又例如:病了送去就醫,照顧是自應盡的責任義務,父母年老很多是沒有和兒女生活,各居另飯,單獨生活,就需要解決燃料問題,比如”柴碳”起暖用品是兒女考慮的事情,不能說兒女困難對父母就不管不顧,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給自己的兒女做出表率,為今後自己養老打好基礎,一代做給一代看。你條件在好沒有孝心也是不行,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要加以引導。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雖然在農村,為國家的貢獻也相當大,從過去為國家上繳公餘糧,那怕是自己吃不飽飯,都要餓著肚子支援國家建設,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農村連吃苞谷飯都吃不飽,再說現在的鄉(鎮)中學就是這代人每戶按在戶冊人口,分年度徼費國家,而建起來的學校,對現在的交通方便,庫塘水壩的建設以那代人的辛苦,勤勞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是當過兵的人,在南疆為保衛領土完整,為人民的安寧,為捍衛祖國尊嚴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生活的艱辛磨練使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一顆樸實善良的心。



現在老了,喪失了勞動能力,國家民政,應該按月發放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費,每月300元左右的標準,國家應對這部分老年人補助繳納一定的養老保險,使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真正感覺到家庭的溫暖,社會的溫暖,共產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也真正讓老年人感覺到,老有所依,老有 所住,老有所靠,老有所樂的四有保障生活。


不忘青春18魏良成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開始養老了嗎?我的身邊卻不是這樣的現象,在我們這個地方,農村年輕勞動力出去打工大多是到大城市,除了有一技之長的或者到工廠打工的,大部分工作內容無非是水泥工、鋼筋工、木工等,而在家裡的以六十歲左右為主力的這群人組成一個群體,由包工頭組織,在農村或者小鄉鎮建築工地上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如果真要說農村養老問題,咱就不提年齡,直接說那些喪失勞動力的農村老人怎麼養老。因為我親眼見過九十多歲無兒無女還自己挑水、下田、做飯過活的老人。

農村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第一個是有兒有女的老人,這部分老人據我所知也沒有六十歲就養老的,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都要考他們養活,兒女不在身邊,家裡的田地也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如果家裡稍微富裕一點就把田地出租出去,如果沒有生活來源,甚至要想辦法去賺點辛苦錢,賺錢方式很單一,他們一輩子種田,只有會種田這一種技能,就是幫別人家裡管理田地,一天50-70元不等。

第二個是無兒無女的老人,這部分老人生活更加艱鉅,靠農村低保進行過活,剛才所提的九十多歲挑水,我自己愚見認為不是因為他身體好,而是因為他無依無靠,做什麼事情只能靠自己。所以整體上說,農村老人是一群辛苦一輩子、還將繼續辛苦下去的可愛老人。

目前農村老人怎麼養老才能讓他們艱難的生活中生活的不那麼辛苦呢?

第一個是投資養老。目前在自己的房頂以及空曠場所建設太陽能發電板是一個投資項目,根據有些地區政策,投資一個5kw的太陽能板,投資額為5w,大概5-8年收回成本,跟國家簽訂二十年合同,後面十多年就是純收益。有人會說這5w塊錢從哪裡來?兒女、親戚拿出投資錢,後期拿回本錢和利息,其他就可以保證老年人晚年的生活。

第二個是養老金養老。曾經大致算了一下,農村養老金一次性付清金額為9w多,每月領取1000元左右,每年上漲5%,如果把10萬領完,7年就能回本,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去世較早,個人賬戶的錢能夠由繼承人取出,也能夠本。所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養老選擇。

第三個是家庭養老。老人辛苦一輩子,在老年的時候理應得到家人的照料,老人最大的花銷應該就是醫藥費的支出,目前農村合作醫療實報實銷的全部推及,家庭養老成為大部分農村人選擇的方式。

農村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如果因為經濟原因不能享受應有的養老待遇,那麼不僅僅是個人原因或者是家庭原因,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在農村老人能夠有充足的物質保證的同時,也呼籲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得空多往家裡打個電話,告訴他們,老爸老媽,你們在家裡帶孫子辛苦了。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