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长江老农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确实是个问题。这些老人正如题主的描述的那样,看了都叫人痛,更叫人着急。他们到底该怎么养老?

首先得靠家庭养老。父母给了你生命,做儿女的就一定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抚养你成长,供你念书,又为你娶上媳妇,一生为你操劳,挖空了他们的所有积蓄,也是自己身体抵近“透支”。尤其是子女多的家庭,就应当由一人保证老人的吃住,其他的每月供给老人足额的生活费用。这才是实现了老人“养儿防老”的夙愿,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做儿女的起码的良心。


其次靠自己养老。按说,60岁该是退休的年龄了,可对于农民来说,是没有的事。只要身体健康,60多岁的农民打工的、种田都很正常。也有养几只鸡、养头猪、养牛,种个露天蔬菜等贴补家庭外,自己也有零花钱。


再次等着养老金养老。仅凭养老金养活自己的老人基本上是身体有病,干不了重活,累活的,每月政府发放的80多元养老金,能保障他们油盐和电费等开支,穿衣和营养食品也不指望,过一天就是一天。

还有国家养老的。国家养老就是入驻敬老院,但是敬老院的对象特指“五保户”和“三无”老人,也有自费的,可子女很少愿意出钱,再说申请条件也不容易。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希望国家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养老金,同时提高医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对于女有养老能力却不愿意养老的,村社要督促他们,让他们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是老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家庭的温暖,是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医。


为生活而提神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了,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和医保,虽然退休金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用来养老应该没问题,而且,城市的老人一般都会多多少少有点积蓄。但是,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养老却面临很多问题。

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没保障。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在农村主要从事种植业或是养殖业等工作,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在年轻的时候要供孩子上学,等孩子参加工作了还要操心孩子的婚姻问题,需要给孩子盖新房(如果孩子留城市了,还要给孩子凑钱买房),一下子就会掏空家底。等自己老了,孩子人在中年压力大,给自己养老能力有限。所以,在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大部分还要通过下地干活来维持生活,老年生活不幸福。少部分的由于家境不错,或是子女有能力,过的比较惬意。

那么,农村六十岁的老人该如何养老呢?我觉得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养老金,现在的养老金有点少,而且要提高医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其次,对于子女有养老能力不愿意养老的,村镇要担负起相关责任,督促其进行赡养老人。对于子女没有养老能力的,鼓励农村老人将土地和房屋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领域(例如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把房屋租给企业做民宿,由企业出钱对其养老)。


首都农业人


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促使现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认为目前农村老人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

1、子女养老。现在的农村,大多数老人都是靠子女养老,除了领取国家每个月发放的养老金之外,没有其他的收入,而且大多数老人依然在干农活,子女孝顺的老人能过的好点,子女要是稍微差点,老人的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的。

2、自己养老。这种老人在农村很少。我们村有户家庭,年轻的时候两人在镇上开了家小店,攒了点钱,从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买养老保险,那会一年一个人交三千多,从60岁开始,两人加一起每个月能领3000块钱,现在不开店了,住在村里,自己种点粮食、种点菜,一年到头,养老金还能剩下不少,也不用子女操心,日子比起其他人过得惬意多了。


3、国家养老。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没有儿女的60岁以上农村老人,国家每个月会发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会发放几百元的最低生活补助。

总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老的迫切性,我认为不管谁来养老,都希望老人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大农圈


农村六十岁老人养老方式其实也不少,按照常理来说,六十岁了,儿女也大了,也会孝敬父母了,而且年纪一大把,总会有些积蓄的。虽说农村各方面生活条件没有城里那么好,同样的在农村开销会比城里少的多。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那种老人,年轻的时候挣了钱一点点交的城镇养老保险,就压根没考虑农村养老保险的事,老了以后根本没人我妈和舅操一点心,每个月领着钱,每年还涨一点儿,小日子过的舒服的很。

每个老人其实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个规划,该为自己打算的时候还是得算算的。总是会看到农村娶媳妇又是借钱,又是贴棺材本的,其实真的没必要,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你把钱都给了孩子,孩子忙,你老了以后顾不上你,你该怎么办呢?


爱农帮


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是靠子女。不过随着今后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人养老的问题将获得较为妥善的解决!

子女养老:国内最普遍的养老形式!

虽然我们周边时常有不孝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让老人在晚年过的并不幸福,但这仅仅是少数,在笔者周边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老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颐养天年。

以笔者的家乡为例,这些年,很多人外出挣到了钱,一些原先对父母赡养并不热衷的人意识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老人的晚年生活,想方设法让老人家过的更好。

现实,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不过说实话,由于这些年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子女养老的情况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危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空巢化”、子女异地分居等原因,农村养老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人在子女外出务工或者工作期间只能作为留守老人,老年境遇及生活状况需要改善。

但是,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都面临资金匮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敬老院条件简陋等现实短板,所以,有关部门亟须通过多种方式补齐短板,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2.28


粮油市场报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9f79d830716c07bf724c93500bd30e0\

社保分析师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领取每人每月的120元养老金外,其他的都要靠自己的平时劳动积蓄和子女的供给来养老的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阶段,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只生育两个子女,子女也是已经过了成家立业之年了!孙子女也差不多读小学或初中以上了!这时段的农村老人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生活状态:

1⃣️、和子女们在农村一起生活,现在的六、七十岁的人,除了小部分人因为身体原因欠佳不能劳动外,大部分人还是闲不下来的,除了帮助照看孙儿之外,还要下地干农活,做小工赚小钱,帮助照顾家庭日常生活。因为他们没有社保退休金可领,每人每月只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120元,根据就缺乏养老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必须还要劳动,以劳动的方式来换取生活经济来源!以劳动的方式代替城市的广场舞!就这样的劳动养老方式一直到老。


2⃣️、随子女进城生活,一些子女能寸进,在城市里混得不错,买了房,就会叫父母一起进城居住。叫上父母进城居住也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看管家庭、看管孙儿。其次是行孝道,和父母在一起能够互相照应,减少心里负担和牵挂。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人能够融入到城市中去,但许多老人都是住不惯城市生活,往往都是住了一段时间就跑回农村老家居住,这部分老人也不少,而这些老人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寻找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当然这其中也有因子女在城市,留下孙儿由老父母带管生活、读书,这些人的生活费用来源大部分都是依靠子女供给。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人进城当起了城市的主人,许多老年人成了候鸟,每年都是来往于城市和老家之间!客观的说: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过得好与不好,取决于子女的成就贡献及关心程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养老状况还是比较艰难的!


圣洁飘香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亲目看过了周边很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艰辛!这是由于子女的家境贫寒、子女的不孝顺,住的是破旧老屋,吃的是粗茶淡饭,七八十岁还在靠自己劳动来维持晩年生活!真的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增加一些养老基金福利来帮助这些农村老年人,因为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劳动最多,享受最少!共和国早期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大部分是靠他们的双手和双脚建设出来的!

个人观点。谢谢大家阅读、同时提出好的见解和看法,让我们的农村家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更加美好!国家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指数越来越好!


圣洁飘香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以不某个家庭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所面对大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及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那么这么庞大的老年群体,该如何养老呢?

我们看传统的养儿防老,单一化养老模式,能否承担重负呢?

生活,工作压力山大,父母这边却无暇顾及,只能憾颜力不从心。

当然这其中包括双独生子女(4+2+1)家庭,他们养老更是难堪重负,两个人要养活照顾双方的四位老人,一个孩子。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无人分担,只能自己扛着。

那么面对如此尴尬局面,老年人该如何养老呢?

随着国家和社会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家居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也就是说老年人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虽然老年人养老以家居为基础,但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员和社会来提供相应的照料和养老服务的方式。它是吸收了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和传统家庭养老优点的新型养老模式。家居养老,是把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创新。



社会养老即机构养老,就是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能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备注: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居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您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神农35愿与您一起探讨交流。您有什么看法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


神农35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怎么养老,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这部分老人,在农村生活百等不一,千差万别,因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贫,富,儿女的贫穷连自己都无法维持生活,虽然有孝心,但拿不出钱来孝敬父母,虽然,父母年老,自己也是中年,正是爬坡上坎的困难时期。儿女升学需要用钱,建盖房子需要钱,生产投资需要钱,自己生存也需要钱,因为在农村靠的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又没有产前合同协议,在集市上只有随行就市。如果供大于需求,种养的东西过剩,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还要贴工贴投资本钱,绝大部分儿女不是没有孝心,而是没有经济来源。加之老人越老劳动的能力越差,也无法自食其力,所以,导致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偏差大。自己儿女经济条件好一些,自己原来也有点存款的相对来说就要好过一些。

现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说大部分是五十年代的人,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辈子为家庭生活打拼,为儿女们读书,住房,成亲,花光和耗尽了一生辛辛苦苦的集储,可以说没有过着什么好日子,刚好现在条件,形势,政策好点,自己又不逢时,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我认为,对于父母的温饱,就医,居住等问题,儿女有直接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百善孝为先”。作为做儿女父母的衣,食,住行,儿女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孝敬父母,比如,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无条件给父母过好,最起码跟自己一样吃饱,又例如:病了送去就医,照顾是自应尽的责任义务,父母年老很多是没有和儿女生活,各居另饭,单独生活,就需要解决燃料问题,比如”柴碳”起暖用品是儿女考虑的事情,不能说儿女困难对父母就不管不顾,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给自己的儿女做出表率,为今后自己养老打好基础,一代做给一代看。你条件在好没有孝心也是不行,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要加以引导。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虽然在农村,为国家的贡献也相当大,从过去为国家上缴公余粮,那怕是自己吃不饱饭,都要饿着肚子支援国家建设,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农村连吃苞谷饭都吃不饱,再说现在的乡(镇)中学就是这代人每户按在户册人口,分年度徼费国家,而建起来的学校,对现在的交通方便,库塘水坝的建设以那代人的辛苦,勤劳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是当过兵的人,在南疆为保卫领土完整,为人民的安宁,为捍卫祖国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生活的艰辛磨练使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



现在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国家民政,应该按月发放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费,每月300元左右的标准,国家应对这部分老年人补助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使农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共产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真正让老年人感觉到,老有所依,老有 所住,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的四有保障生活。


不忘青春18魏良成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开始养老了吗?我的身边却不是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农村年轻劳动力出去打工大多是到大城市,除了有一技之长的或者到工厂打工的,大部分工作内容无非是水泥工、钢筋工、木工等,而在家里的以六十岁左右为主力的这群人组成一个群体,由包工头组织,在农村或者小乡镇建筑工地上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如果真要说农村养老问题,咱就不提年龄,直接说那些丧失劳动力的农村老人怎么养老。因为我亲眼见过九十多岁无儿无女还自己挑水、下田、做饭过活的老人。

农村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第一个是有儿有女的老人,这部分老人据我所知也没有六十岁就养老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都要考他们养活,儿女不在身边,家里的田地也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如果家里稍微富裕一点就把田地出租出去,如果没有生活来源,甚至要想办法去赚点辛苦钱,赚钱方式很单一,他们一辈子种田,只有会种田这一种技能,就是帮别人家里管理田地,一天50-70元不等。

第二个是无儿无女的老人,这部分老人生活更加艰巨,靠农村低保进行过活,刚才所提的九十多岁挑水,我自己愚见认为不是因为他身体好,而是因为他无依无靠,做什么事情只能靠自己。所以整体上说,农村老人是一群辛苦一辈子、还将继续辛苦下去的可爱老人。

目前农村老人怎么养老才能让他们艰难的生活中生活的不那么辛苦呢?

第一个是投资养老。目前在自己的房顶以及空旷场所建设太阳能发电板是一个投资项目,根据有些地区政策,投资一个5kw的太阳能板,投资额为5w,大概5-8年收回成本,跟国家签订二十年合同,后面十多年就是纯收益。有人会说这5w块钱从哪里来?儿女、亲戚拿出投资钱,后期拿回本钱和利息,其他就可以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

第二个是养老金养老。曾经大致算了一下,农村养老金一次性付清金额为9w多,每月领取1000元左右,每年上涨5%,如果把10万领完,7年就能回本,如果老人身体不好,去世较早,个人账户的钱能够由继承人取出,也能够本。所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养老选择。

第三个是家庭养老。老人辛苦一辈子,在老年的时候理应得到家人的照料,老人最大的花销应该就是医药费的支出,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实报实销的全部推及,家庭养老成为大部分农村人选择的方式。

农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如果因为经济原因不能享受应有的养老待遇,那么不仅仅是个人原因或者是家庭原因,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在农村老人能够有充足的物质保证的同时,也呼吁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得空多往家里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老爸老妈,你们在家里带孙子辛苦了。

以上来自科学兴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