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亞里士多德會創造出如此多的理論和學科分支,他哪裡來的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其實秘密就在於一個字:通。過去屬於博學的通才,未來亦是。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為" The Expert Generalist: Why the Future Belongs to Polymaths"的文章。
一些歷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來自於博識者。
亞里士多德的發明幾乎佔了哲學的一半領域。伽利略在幫助開啟科學革命時,既是一位工程師,也是一位物理學家。如果達芬奇的筆記本被出版,他可能作為發明家會比藝術家更出名。
即使在過去的100年裡,我們也有像約翰馮諾伊曼和赫伯特西蒙這樣的人,他們在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各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當然,這並不是要貶低那些推動我們進步的某一領域的專家。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無論從歷史地位還是所做貢獻角度來看,專家的數量都遠遠超過了通才。
畢竟,要研究一個特定領域到一定深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樣你才能最終貢獻一些推動它前進發展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看,通才一直很稀缺是有道理的。
而且很明顯,像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達芬奇這樣的偉人,他們即使在專業領域做出貢獻,也可能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做出的。
博識者對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他們能發現事物之間的一些聯繫,而這些聯繫通常會被常人忽視,他們擁有獨特的視角。
在一個日益被機器主宰的世界裡,我有一種感覺,這種博識者探索世界的方法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現實的冗餘
亞里士多德創造瞭如此多的哲學和早期科學的分支,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領域當時還很年輕。
它們就像同一根樹幹的分支,而亞里士多德對樹幹中所包含的東西有足夠的瞭解,然後把它分成不同的部分,並做出早期的貢獻。
然而,即便如此,他提出的問題和他提供的答案仍然是我們研究討論的內容,他在哲學領域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他不僅發明了很多哲學和早期科學的分支,而且還花了很多精力來探索學科繼續發展的路。
他給我們的啟發不僅僅在於哲學。現實世界的東西在人類的思維體系中是用文字來分類的,這就是專業化的誕生。我們從一般的觀察到我們的感官,然後我們把這些觀察分為哲學,心理學,經濟學,和藝術。
“樹幹”是現實世界,“樹枝”是不同的學科,然後這些“樹枝”又會變成自己所屬領域的樹幹,再生成它們自己的分支。
通過研究不同的分支,博識者意識到,許多分支都有相同的基礎,如果這個基礎被深入理解,那麼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根深蒂固的知識應用到不同的環境中,而不是去做表面層次的專業化工作。
例如,作為一個作家,如果我想要我的作品被廣泛閱讀,我需要懂得市場營銷。
在我於文學界活躍期間,我很幸運,也做得比較好,但我沒有讀過營銷書籍,也沒有花很多時間來正式地學習過。那為什麼我的作品還如此受歡迎呢?
因為我一直對心理學有很深的興趣,對我來說,市場營銷只是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學。
心理學是主幹,是我曾花大量時間思考過的東西,因此,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認為是營銷策略的思維模式。
現實是冗餘的,當你廣泛學習的時候,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你探索的越多,你就越能利用這些冗餘。
更快的學習速度
一個通才和專家探索世界的方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專家選擇了一個點,然後深入研究,而通才的道路則越走越寬。
這些顯然不是互斥的,而對我來說,理想的組合是擁有對許多學科通識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並且深入研究其中一個或兩個特定的領域。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分別看專家和通才,通才不僅能從廣泛研究中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他們在學習上也有一定優勢。
學習本身是一種技能,當你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利用這項技能時,你就會形成一種專家不具備的學習方式。
你通過不斷挑戰自己來掌握各種各樣的概念,並以此來學習“如何學習”。具有意思的是,你可以更快地專注於其他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優勢。
這解釋了一些歷史上的通才是如何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專業領域做出貢獻的,儘管它們的研究領域很廣泛。
現在,在一個弱人工智能系統將取代大多數常規的、專門的工作的世界裡,這種跨領域學習的能力可能正是那些能夠不斷重塑自我和平庸的人之間的區別。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學科之間的界限將會逐漸消失,而新的學科又會出現。這些新學科中,許多可能處在目前還沒有被專業化覆蓋的領域。
傳統上來講,在人生的過程中只擁有一份職業並非是不合理的。然而,未來或許就不是這樣了。人們可能會有多個不同的職業。即使他們不這樣做,我們也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基於項目的工作,需要多領域的技能。
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一個通才的學習能力可能就是與眾不同之處。
萬物相連
在歷史長河中,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都包含在個人的思想之外,它包含在我們周圍的文化中。
當今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互聯網。它不僅是大眾化的知識,而且它非常易得,以至於那些好奇心強的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博識者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跨學科學習者。
雖然專業化仍將佔據一席之地,但現實許多方面之間的界限將繼續模糊,那些能夠輕鬆接受這種模糊邊界的人將會更好地成長。
儘管很多人似乎並不太認可,但事實是,它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更準確的表述。我們只是習慣於不這樣想。
就像達芬奇提醒自己的那樣:“研究藝術的科學。研究科學的藝術。培養你的感覺——尤其是學習如何去看。意識到一切都與其他事物相連。”
讓世界變得有趣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事物本身。如果我們總是通過創造邊界來限制這些相互作用,我們也會失去對事物的理解。
沒有什麼東西是獨立於它周圍的環境而存在的,即使我們創造獨立狹窄的學科而忽視這些聯繫,萬物相連的事實也不會改變。
在一個不斷進化的世界裡,那些能看到這一點的人將擁更具優勢。
閱讀更多 36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