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摆摊合法化,你怎么看?

乱眼看世界


路边摆摊合法化,你怎么看?

对此,我觉得可行,也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老百姓期待的。

1、老百姓要生存、有收入。很多城市自以为自己生活不错、收入不错,却可能忽视了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殊不知一个摊位,就是一家三口生活的全部来源。

2、城市要温度、有活力。一座城市必须要有温度,充满活力。什么是温度,就是给人以尊严,给人以希望。无论是摆摊的人,还是可以随时买东西的市民,摊位的合法化都是一种希望与活力。有人就说,虽然大街越来越宽、越来越整洁,可是人们的生活反而不方便了。

有的时候,坐在户外看看世界杯,喝喝小酒,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可是今天对于好多城市,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

3、路边摆摊合法化还是要坚持几条原则。

一是守法经营。特别是卖的东西,必须不是假冒伪劣的,必须不是非法的。这条应该是底线,所有的经营项目、内容、方式必须合法。

二是安全经营。不能给城市、摆摊者、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液化气爆炸事件,就要引起警惕。

三是卫生经营。一方面是环境卫生,不能摆摊过后垃圾成山;另一方面如果食品方面的经营,必须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

四是公共利益。所有的摆摊,不能影响公共交通秩序,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生活等合法权益。

4、关于路边摆摊合法化的问题,可以采取社区居民自治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尽量不要上升到执法的层面,毕竟这没有违多大的法,还是采取柔性的管理方式为好。


碧翰烽



世界各国都有小摊小贩,小摊小贩展现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去一个地方旅游,不要去大餐馆,去路边摊才能吃到最纯正当地的味道,而且价格低廉,政府不能剥夺食客(吃货)的这种权利。一个城市为了干净整洁,现代化气息太浓厚,看不见小摊小贩,这个城市一定会缺少点生活气息,缺少生活气息的城市是冰冷的。像我们这种整天上班加班的年轻人,很累的时候,看到路边的烟火气,不经意间闻到喜欢的食物的香气,或是路边卖西瓜的小摊,马上就能得到治愈,而不是那些很干净,很高大上的东西。

路边摊经营合法化,也给底层民众留了生存的空间,维护了他们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是一条双赢的好政策。

酸奶牛,互联网农业产品经理,”店管家“专业的农资店记账系统;”田管家“农技问答互助社区。


今日新农人


路边摆摊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存在。我印象中最常见的路边摆摊是在早市上,一般是在清晨的公园出入口两侧,卖蔬菜、水果、面食、早餐的摊位排得象长龙一样。

大早采摘下来的新鲜农产品还挂着晶莹的露珠,一堆一簇码得整整齐齐很是吸引人。人们早锻炼完以后顺手买上一些就够一家人吃上一天了。还有是在傍晚的十字路口或偏僻的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平板三轮车上堆满了水果或蔬菜,价格相比超市要便宜些,人们路过时也会停下来去买。

相对来说,路边摆摊因为不需要领取合法的营业执照也就不存在税收,具有极大的流动性,的的确确方便人们就近购买,且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消费者,一直很受欢迎。但因为路边摊影响了市容市貌和交通,管理起来比较混乱,城管部门又不得不限制路边摆摊。所以我认为路边摆摊难以合法化。

不过世界上凡事都没有绝对的,路边摊既然有利也有弊,城管部门就应该有堵也有疏,让路边摊规范化合理性经营。现在好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行了14年之久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政府划定的“早市”、“夜市”摆地摊卖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经营者就不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属于合法经营。

如今,小商小贩在规划路边摆设不再害怕城管来了。但这样的路边摊不是说就放开了无人管,如果是卖早点的摊贩,必须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办理卫生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并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如果违反了,还是会处以相应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记入黑名单。

我们在对路边摊合理化的决策鼓与呼的同时,也希望商贩们能恪守自律,不要让放开的市场污染了环境。


新华融媒新消费


路边摊存在几千年了,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就啰嗦了。

我支持摆摊合法化,不过,对于管理的要求也要上来。

1、有的东西不让卖。

为什么一直打击摆摊,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摆摊的难以监督,无法追责。比如食品卫生安全,门店比较好管理,摆摊就很难管理,出了事儿连人都找不到。

有的东西摆摊就不让卖,比如药品,某些容易引发食品问题的食物,刀具,危险品等。

2、划出区域,明确规则

小摊小贩影响交通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人流越多的地方生意越好,越容易吸引人来摆摊;但是这摊子一摆,更加影响交通。

城管要规划好哪些地方可以摆,哪些地方不能摆。

3、路边摊对门市高租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就经常在超市门口的三轮车小摊买蔬菜,比菜市场和超市的便宜不少。菜市场的辣椒卖6元一斤,小摊上只卖3元一斤,差了一倍啊。

4、关心民生,彰显智慧。

我经常买老人家摆的摊子,也是给老人一些支持,很多底层收入者生活是真的不容易的。给更多人允许路边摆摊,给低收入者一生路,关心民生,这也是城市管理的进步!


傅一声


路边摊合法化是应该的。

但同时管理制度也要跟上来,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对摆摊的时间,地点,经营种类,规模还是要有一定的限制。

首先是不能阻碍交通,要合理利用道路两边的空地来摆摊。

其次是要有时间限制,总不能半夜12点还在居民区的楼下摆摊叫卖吧!

第三是种类,路边摆摊是为了方便附近的居民和路人,不能摆一些影响道路通行,空气质量的摊位。

第四规模,不能一个摊位占据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四周在搭上棚子,形成独立的空间。

路边摊为很多人解决的生计问题,不能一禁了之,而应该制订合理的政策,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理性生活029


去年发布文件,路边摊摆合法化。摆摊合法化一定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措施,在不影响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规划化和集约化管理。由于过去农村的集市中都是商贩在路边搭一个简易的棚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这些人的利益会受到损伤。而针对社会上越来越尖锐的问题,国家拟实行路边摊的合法化,那这样的话会带来哪些影响?


1.价格相对超市较低

之所以路边摊成为监管难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生活购物的习惯。因为超市的果蔬价格比较贵,而路边摊卖的东西价格都要便宜一些。而价格降低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并且路边摊的果蔬更加新鲜,所以路边摆摊也吸引了大家的购买,在这样的情况下摆摊取缔的可能性降低。

2.路边摊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去监管,路边摆摊的东西难免会存在安全性问题。毕竟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着民众的根本,万一有人购买路边东西的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的现象。那这种情况下很难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毕竟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食品安全证明。但政府要求早餐类的摊贩必须持有安全证明才能上岗营业。

3.方便民众的同时造成城市的脏乱差

很多人买路边摊的原因就是因为方便,但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环境的脏乱差等情况。首先在购买中果蔬的垃圾会随手丢在地上,而城市整洁的面貌就会受到影响,而环卫工的工作也会随之加大。而在路边摆摊对交通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也会影响城市的整洁风貌。 而路边摆摊的合法化现在各地区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由当地政府集中划分一片区域。

摊贩依次划分自己的领地,这样的话摊贩和群众的利益就会受到保证,而在环境上也能集中处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农圈子


路边摆摊本来就是合法的,自古以来就有路边摆摊的行为,并非是现在才有的,更不能说无证无照是不合法,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论的话,我们的祖辈都没有办理结婚证,难道我们这些后代都是不合法的吗?祖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谁有行医证?难道也是不合法的吗?祖祖辈辈习惯了在路边摆摊买卖产品赚点生活费,怎么就不合法了呢?

市场是怎么来的呢?都是因为摆摊的人多了,人们习惯了去一个固定的地方购物,慢慢地变成了规模化的市场,现在很多街道小区市场、路边摊、集贸市场都是从原来的的习惯遗留下来的,也有许多市场是随着新建和人口集中,摆摊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市场。

我去过桂林几次,在桂林的临桂新区有一个从路边摆摊到现,在形成固定市场的过程。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山,所有去登山的人叫做平台山,所谓的平台山名称是由一些在桂林做项目的人起的名字,也就是大家关心的“上平台”,做过桂林项目的人知道,我3年前去过一次,今年再去游玩的时候还是住在朋友家,发现这个市场规模变大了,规范了。

因为每天有上千人登山,而且时间都是集中在早上8点之前,所以有个别的小贩就在上山的路边摆摊,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早餐、日杂用品、楼房销售宣传等等,摊位大概有30多个,今年我看到的情况是,一大片的市场整齐规划,而且都是固定摊位经营,商贩和市场规模比以前扩大了10倍左右,虽然比以前是增加了管理费用,但是所有商户都可以放心做生意,不必每天和城管打游击,自从有了城管之后,我们的路边摆摊就不合法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去济南看到的情景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在济南人流量大的路边到处都有摆摊的,而且还是很规范的,夜市也好白天也好都是一派繁荣景象,为什么在其他城市里不允许路边摆摊呢?在济南市、临沂市两个地方我看到的是处处做生意的热闹景象,而其他城市都在演绎城管与商贩的武打片、谍战片,本来路边摆摊都是合法的,自由的,应该规范引导管理,可是现在所有人一听到城管两个字,为什么都非常讨厌,没有人喜欢。


北京马文华


“路边摊”合法了!

对于许多普通百姓来说,这一消息这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路边摊”的合法化,促使我们不得不研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路边摊”的管理如何适应城市发展和城市文明的需要问题。


提起“路边摊”,对于城市的普通市民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它方便了居民就近买到便宜的生活用品,特别是新鲜的农副产品,很好的解决了市民的“菜篮子”问题。

“恨”,是因为很多“路边摊”都是一个“烂摊子”,往往都和“脏、乱、差”联系到一起,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也成了城市管理最头疼的问题。

“路边摊”多年所形成的“脏、乱、差”无疑是城市管理的一块“疮疤”,也令城市管理者为难。

一边是涉及到百姓基本生活保障的民生需要,解决一部分群体的生活来源和百姓的“菜篮子”;一边是城市文明和百姓对改善环境的要求。二者似乎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路边摊”管理似乎没有很有效的办法,要么遇到检查就一停了之,眼不见心不烦。要么就是放而不管,让“路边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个“痈疽”。

怎么才能治理好“路边摊”呢?

市场环境的“脏、乱、差”,既有设摊群众和“逛摊”群众不遵守规定,随意“造脏”的问题,更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制定严格的“路边摊”管理法规,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只要严格依法依规实施不间断的有效管理,最终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在依法依规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细致完善的市场管理法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市场管理法规,法规设定一定的适应和“缓冲期”(以一个月为期限)。“缓冲期”内,以教育疏导为主,过了“缓冲期”,对违法违规者,就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二是采取集中“运动式”整治和长期整治相结合的办法。“运动式”整治会起到很好的即时效果,可立竿见影,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使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养成依法依规经营和管理的自觉性,从而可以杜绝“运动式”之后“雨过地皮干”的尴尬。

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制,谁管理谁负责。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一级一级抓落实,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

四是加强“设摊”地段及周边的环境整治,以周边优美的环境影响带动市场环境的整洁。这就好比在一个宽敞、明亮、整洁、漂亮的一个大厅,当人们身处这样的大厅,你都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扔垃圾。而我们以往的“路边摊”周围,环境也大都相对比较差,所以人们在保护意识上就容易放任。

五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执法守法意识。管理者既要做到文明执法,不简单除暴,又要做到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更要切实避免徇私枉法。

人的文明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靠完全的自觉也是无法实现的。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和道德风尚的形成,一定是有着严格的法律制约,那种没有法律约束下的文明与道德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严格的法律制约下,人们才会在久而久之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所谓的“文明和道德”素质。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像抓机动车闯红灯和抓酒驾那样去抓“路边摊”的治理,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的市场环境还会远吗!

共同探讨社会和人生


肖寒杂谈


开放路边摊是好事,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太冷清了显得萧条。但是要注意市场管理,要人性化,不要法西斯主义,制定规则,既要方便群众,也要不影响交通。




中罡123


路边摊合法化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赞成的多数是农民商贩等,这样避免了与城管方面的争执,也方便了消费者。反对的,基本是认为影响市容,而且不易管理,影响交通等。

虽然国家现在颁布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但是也不是说真的可以完全无证摆摊,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1、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

2、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且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

有了这个规定后,农民进城摆摊再也不怕城管了;但是指定场所肯定是不大的,所以商贩之间也就会有所争执,甚至继续在那些不予许摆摊的地方摆摊,所以这批人群依旧会遭到城管的打压。

对于农副产品,由于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好了,产量也增加了;农户的问题也来了,各种农产品滞销,销售不出去,最终烂在了地里,倒在了河里。所以我认为农户应该要控制产量,并且学习新的多元化销售方法。

例如利用互联网进行网销,利用自媒体进行“社交电商”;现在国家也是大力扶持农户进行社交电商,像头条的“九妹”,粉丝达到200万,年销售量超过千万。

谢谢大家,这篇文章就分享到这这里,欢迎大家来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