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洩洪排汙致幾萬畝魚蝦蟹絕收,損失超億元,肇事企業怎麼賠?

最近各種熱點頻頻爆出,高鐵霸座男,崑山龍哥被終結,劉強東疑被套路......在水產行業,則是洪澤湖和沱湖幾萬畝水面的魚蝦蟹暴斃事件,可以說這些熱點一個比一個勁爆,又一個比一個讓人痛心。這一次,水產行業卻因為這麼痛心的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在不斷治理環保的過程中,居然發生瞭如此惡劣的漁業汙染事故,如果不盡快追查到誰是罪魁禍首,真的對不起那些受害的養殖戶,一定要拿出治理養殖汙染的那份魄力,來從重從快地查出這次漁業汙染事故,說事故都是輕的,這絕對是犯罪!

在高度的熱點話題背後,是很多個因此可能破產的養殖戶,從放苗到精心的養殖,熬過了好幾次脫殼,熬過了多變惡劣的天氣,9月要到了,眼看就要迎來了收穫的季節,上游突如其來的洩洪,讓安徽五河、江蘇泗洪兩個螃蟹主養區的養殖戶門一下子跌入了地獄,幾百個養殖戶,每家最少損失一二十萬,大的養殖公司至少損失了幾千萬。目前關於上游汙水的來源,只是有一個初步的調查結果,具體是上游哪個地方在大量排汙?還沒有確切的結果,找不到具體的責任人,就意味著養殖戶的損失沒有下落,即便當地政府部門下撥一些復產資金,估計也是杯水車薪,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相關的排汙企業,找到了就要重罰、罰死他,具體的責任人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沱湖是這次受汙染的主要湖區,這裡的螃蟹再過半個月就上市了,但養殖戶被突然的遭遇給整懵了,實際上也來不及發懵,死魚死蟹連撈都撈不過來,很多養殖戶一邊撈一邊哭。中國水產養殖網瞭解到,五六百畝的都不算大養殖戶,撈了兩萬多斤螃蟹,一些養殖公司和知名電商平臺合作,之前已經賣出了不少訂單,現在只能全部取消了。沱湖遭受這麼大的汙染,不是第一次,2015年6月,沱湖9.2萬畝水域被汙染,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2016年,五河縣與泗縣簽訂了跨界河流上下游聯防聯控合作協議,打算聯手防控河流汙染,然而這次還是沒防住。

上游洩洪排汙致幾萬畝魚蝦蟹絕收,損失超億元,肇事企業怎麼賠?

上游洩洪夾帶汙水 洪澤湖近4萬畝水產養殖面積受災

上游汙水導致洪澤湖的損失更大,根據泗洪縣水產局給出的數據,截至9月1日,受損養殖面積已經達到近4萬畝,前後只有一週多的時間,養殖戶除了撈死魚死蟹,別無他法。這次汙染死蟹的事件,對泗洪的養殖戶來說有多重打擊,首先是今年天氣比較給力,可以說是風調雨順的,大閘蟹的個頭長得比往年都要大,如果順利上市,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千算萬算卻沒料到這個時候來了一波兇殘的汙水,一年的辛苦算是白搭了;其次,應該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養殖戶是揹著貸款在搞養殖,這一茬養殖大多數人絕收了,貸款是還不上了,明年如果想繼續養殖,資金怎麼來?這是個很大的問題;第三,這次的汙水破壞力那麼大,水質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池塘水質受到汙染可以使用漁藥調節,大湖水面的汙染只能依靠湖水的自淨功能,到了下一個養殖週期的時候,洪澤湖水質能否達到養殖的標準?

上游洩洪排汙致幾萬畝魚蝦蟹絕收,損失超億元,肇事企業怎麼賠?

2011年康菲石油的渤海灣漏油事故,上百個海水養殖戶受災。(資料圖)

在這幾年的水產養殖發展過程中,好像類似的漁業汙染事故還沒有,上一次大面積的汙染還是2011年康菲石油的渤海灣漏油事故,美國康菲公司與中海油合作開發的蓬萊19-3油田於2011年6月發生溢油事故,康菲被指責處理渤海漏油事故不力;12月,康菲公司遭到上百名養殖戶的起訴。2012年4月下旬,康菲和中海油總計支付16.83億元用以賠償溢油事故。康菲石油事故從發生到賠償落實,前後經歷了10個月,考慮到跨國起訴以及漁業汙染事故責任認定的複雜性,10個月看起來還是比較快的,最重要的是養殖戶得到了一定的補償。那麼這一次沱湖洪澤湖受損失的養殖戶,能否順利的獲得賠償呢?恐怕相關部門追查速度要快一點了,目前蘇皖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此次魚蟹死亡事件,初步判斷原因是由於上游洩洪夾帶汙水造成,具體的責任人還在繼續追查。

這次漁業汙染事故,應該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上游誰在排汙,要追查到相關的排汙企業,國家如此大的力度治理環保,還有這樣的汙水排到下游,這是在挑戰國家治理環保的決心。各地對於網箱養殖、溫室養殖等汙染養殖模式的拆除整治非常迅速,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於治理排汙企業,手段和力度也一定很到位,千萬不能厚此薄彼,該罰的罰,該抓的抓,養殖戶的賠償需要肇事企業出,沱湖洪澤湖的水面修復資金也需要由肇事企業承擔,這樣的話,肇事企業需要承擔多少資金,這就需要一個複雜的計算方法了,計算出來的資金,肇事企業能不能承擔?如果肇事企業賠到破廠都賠不齊養殖戶的損失怎麼辦?其次是洩洪為什麼沒有及時通知?這個責任誰來負,即便是下游湖泊裡沒有養魚養蟹,湖水遭到大面積汙染,造成了生態災害,同樣要追究到具體的相關責任人,是撤職還是判刑?要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目前這次洩洪排汙帶來的生態災害什麼時候能夠修復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不知道排放的汙水裡到底含有哪些有害物質,環境的修復是根據受汙染的程度和汙染源是什麼來決定的,什麼時候洪澤湖能再次放養魚蝦蟹?這個恐怕還要相關的科學依據,問題是,經歷過這一次災害的養殖戶,敢繼續在這個水域搞養殖的能有幾個?這個要看上游排汙企業的治理情況了,如果上游排汙量少到可以忽略的話,還是可以繼續養魚養蟹的,要不然類似這次的事件,可能就是個不定時的炸彈,沒有人敢再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來冒險了。

最後,我們假如一下,假如沒有了這次上游洩洪排汙的突然事故,9月份洪澤湖沱湖的螃蟹將會順利上市,養殖戶一年的辛勞能順利獲得回報,一家老小的生活保障絲毫不成問題,順便再多賺一筆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因為這兩個地方的螃蟹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螃蟹價格賣的還可以,尤其是這幾年的洪澤湖大閘蟹品牌打造的影響力逐年上升。死掉的魚蝦蟹,從苗種到養殖,養殖戶不僅投入了養殖成本,還投入了自己一年的心血,假如養殖戶的損失能獲得全額賠償,那死掉的這些魚蝦蟹,同樣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這是幾萬畝水面的魚蝦蟹啊,如果上游的排汙企業很負責任,如果下令洩洪的決定者很負責任,至少下游的損失會小一點,如此惡性的汙染事故,導致下游損失數億元,潛在的生態災害暫時還無法計算,這樣重大的責任,如果當時肇事人能多考慮一些,恐怕也不會有這樣的惡果。惡果既然已經形成,那就需要儘快處理善後,儘快追究相關企業和人員的責任,受損失的養殖戶需要一個公道,沿岸生活受到影響的老百姓也需要一個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