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没有问题,鱼塘里却出现死鱼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渔悦汇


问题:水质没有问题,鱼塘里却出现死鱼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答案:水质没有问题,鱼塘里却出现死鱼现象,可能是缺少溶解氧、水酸碱性有较大变化、化学指标超标、鱼类疾病等等造成的死亡。

鱼塘缺少溶解氧。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故水中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阵代谢。池水中溶氧的来源90%以上是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量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当气压较低的时候,无风浪,水不流动,溶解氧较低。当溶解氧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死亡现象。解决办法是定时注入新水,或扬水增氧,培养浮游澡类等。


鱼塘水体酸碱性有较大的改变。适合鱼类正常生长的pH值为7~8.5,pH值的安全范围是5~9.5。当pH值低于5.5的酸性水中生活,容易感染传染鱼病,也会出现抵抗力差的出现死亡。pH值降至4以下或大于10.2时,鱼类很快会死亡。此时,要对池塘重新更换水体,再调整酸碱度。

鱼塘化学指标超标。鱼塘水内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池中氧气不足时产生的,对鱼有极大的危害的有毒物质,严重时出现鱼类死亡。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防止这三种有毒物质危害的关健。解决办法是培植水草,净化水质,更换水体。



鱼类患上疾病。鱼类的体表寄生虫病(锚头蚤、鲺等)和竖鳞病都会造成鱼类的死亡。还有鱼类的出血性败血症、绦虫病等也会造成鱼类的死亡。还有,长期饲料营养不平衡,维生素含量相对偏低,造成鱼类脂肪肝症状,当温度降低时,鱼体僵硬,逐渐死亡。解决办法是,用相对的药物防治疾病,合理调配饵料。

总之,鱼塘水质没有变化,却出现死鱼现象,原因很多。这就要具体分析死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防治。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旭日东升付先


我养了好几年的鱼,每年到夏天,鱼就容易因缺氧而死。

现在是夏天,天气太热,温度过高,鱼对氧的需求较多,但水中溶氧量却较低,如果鱼塘中鱼的密度再过大,很容易造成死亡,建议要多开几台增氧机,再给鱼塘注入新鲜水源。

要科学喂食,不能随鱼的吃食,能吃多少就投多少,应该科学的加以控制,鱼吃食太多了,就增加了鱼的耗氧量,还有鱼的排泻物增多,都可能引起鱼塘缺氧。夏季多给鱼吃些配合饲料,这样对水质污染减少,也能防治鱼病,还使鱼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鱼饲料要新鲜,没有变质且与鱼大小相适合的鱼料。

夏季也要合理的使用增氧机,如果温度过度,可每天都开增氧机,如果温度低的话就不必开增氧机了,增氧机应该以夜里开机最好,阴雨天气,白天可以不开机,夜里要开机,但太阳出来前就要关了。

如果是底层鱼死亡,那么很可能是鱼塘底质有问题,底质积累了很多的有机质,在缺氧的状况下,产生有毒气体,鱼就会中毒死亡。这时就要调水改底,给水底加入底改片或酵素来改善底质。

可以拿着死鱼去动物医院解剖一下,看看鱼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是生病了,就要对症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其它鱼的健康。

总的来说,还是要科学的喂食,合理的增氧,使鱼体健壮,增强免疫力就好了。


新农大视野


这个问题有个大的前提:水质各项都正常。

我们是否可以猜测,问题的主人是检测过水质各项指标的。

而且,还可以再猜测,一直有死鱼,题主为了找原因,可能对水质进行过多次检测。

到这里,也就是说,水质各项指标并不是造成鱼死亡的直接原因。

但是,水体中有的微妙变化是不容易用肉眼观察到的。比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有寄生虫。

就拿细菌来说。

鱼病中细菌性疾病所占比重较大,细菌种类也多,而且会同时出现在病鱼体上。比如草鱼的肠炎病和赤皮病。

细菌是微生物,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当发现有鱼死亡时,说明这种细菌性的病原体已经在某条鱼身上甚至是一个池塘里占据主导地位了。

有的细菌性疾病来袭时,势头不会太猛,天天有死鱼,但每天死的鱼又不多,可前后一相加,已经损失很多鱼了。这是细菌性疾病的一个特征。当然了,也有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的,比如罗非鱼链球菌病。

寄生虫也不可不防。

比如小瓜虫、车轮虫、矛头鰠等。有的寄生虫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如果寄生在鱼的腮部,就会造成损伤,进而再遭到细菌侵袭,生病死亡。

所以,有因有果,试着去看看、诊断诊断是不是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生物性致病原导致的死亡。


大美自然


从描述知,首先,水质没问题,即溶氧,PH氨氮硫化氢等理化因子都未超标。也不存在饲料营养不够。分析,可能是水深不够,拉网应激损伤,或是外进水中毒,饲料霉变中毒,叶轮增氧机损伤。其次,从图看,还是水质和鱼体质有关,水中含寄生虫病毒残留,水体定期消毒不及时,一定阶段就会发病,几种鱼的死亡,初判为出血性暴死病,还不太严重,及时用药,内外兼治,短时即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