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擅長以少勝多的用兵之人是誰?有何歷史依據?

水月長安


我國的歷史習慣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始終是讓兵書史書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因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如果成了習慣,南面最後被弄死。

比如說,項羽是很善於以少勝多的,但是怎麼樣?項羽3萬人可以擊潰55萬劉邦的聯軍,卻無法消滅他們。當他們捲土重來時,項羽還能以少勝多嗎?最後不是四面楚歌被弄死了嗎?

再比如說,冉閔是善於以少勝多的,但是怎麼樣?冉閔可以一千騎兵擊潰石琨、張舉、王朗的七萬大軍,當更強的慕容儁崛起時,不照樣是身死國滅嗎?

所以結論就是,創業期間善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強大起來後善於以多打少,堂堂正正滅敵於先,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家!

出奇可以制勝,但正兵才是王道!

這樣的軍事家,我最認同的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1,1927年,毛主席帶領盧德銘、餘灑度等發動秋收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總兵力5000人。三路人馬攻打長沙,全部敗績。這時候還能想以少勝多的奇兵計策嗎?不能,唯一的辦法是轉入農村,發展實力!於是就有了三灣改編和井岡山根據地。

2,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毛主席朱老總的紅一方面軍只有4萬人,而國民黨方面魯滌平、張輝瓚等帶領十一個師另三個旅,共10萬人的兵力來戰,並且還有空軍助陣。張輝瓚作為前敵總指揮,孤軍冒進,在龍崗遭遇伏擊,第18師9000人全軍覆沒,張輝瓚被俘虜。紅軍乘勝追擊,譚道源師3000人被殲滅。

3,第二次反圍剿鬥爭中,國民黨軍隊由何應欽率領,18個師、3個旅、3個航空隊共20萬人進犯中央蘇區,毛主席帶領紅一方面軍靈活作戰,共殲國民黨軍3萬餘人,繳獲各種槍2萬餘支(挺),炮30門,電臺2部。

4,抗日戰爭中,毛主席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共5萬多人,深入敵後,開展抗日鬥爭。到1945年4月七大召開,八路軍共進行戰鬥91584次,斃傷日軍373460人,八路軍也發展成為近百萬大軍。

5,解放戰爭中,毛主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指揮才能更是出眾。延安保衛戰中,蔣介石把在西北的34個旅25萬兵力用於攻取陝甘寧根據地,兵鋒直至延安,此時西北野戰軍只有6個旅,不足2.6萬人,另有地方部隊1.6萬人,敵強我弱。毛主席絕對放棄延安,採用蘑菇戰術和敵人兜圈子,最終在養馬河、蟠龍、青化砭三地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穩固了西北局勢。

6,到解放戰爭後期,不管是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還是渡江之後的衡寶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三大戰役都是以多打少,泰山壓頂。

真正的軍事家,不會拘泥於兵多兵少,兵多有兵多的打法,兵少有兵少的打法,勝仗可以打成大勝仗,敗仗也能反敗為勝反客為主。

延安保衛戰中,胡宗南軍隊10倍於我軍,但具體在青化砭戰鬥,我軍則6倍於敵人;

四渡赤水中,蔣介石薛嶽的軍隊10倍於我軍,但是在安順場等關鍵戰鬥,我軍依舊有優勢兵力;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3萬軍隊被華東野戰軍10萬人圍困,國民黨軍隊則46萬人形成反包圍,結果怎麼樣?張靈甫兵敗身亡,國民黨46萬軍隊也沒救援進來。

學好用好毛主席兵法,有利於解放軍保家衛國,再建奇功!


歷史知事


沒有人希望自己以寡敵眾,因此以少勝多不是戰爭常態,而是一種不得已情況下表現的軍事才能,古代歷史有四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鉅鹿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下面重點介紹我軍戰史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三次反圍剿,四渡赤水——毛主席以少勝多

毛主席既是戰略大師,也是戰術大師,他直接指揮的戰役戰鬥主要在紅軍時期,特別是反圍剿和完整長征過程中,而這一時期正是典型的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因此毛主席每次指揮的戰役戰鬥幾乎都是以少勝多,以弱敵強,這其中,又以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最為經典。

前三次反圍剿中,國民黨每次都集結十幾數十萬的精銳大軍,重兵合圍,而紅軍只有區區幾萬人,且武器裝備極其落後。

毛主席針對敵強我弱的特點,針對性制定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游擊戰方針,指揮紅軍充分發揮機動靈活優勢,不斷調動敵人,在運動中尋找作戰良機,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速決速勝,不斷蠶食對方兵力,最終取得前三次反圍剿勝利,紅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打兵力越多,越大越強。

第四次反圍剿,周恩來和朱德沿用毛主席的16字方針,再次取得勝利。

第五次反圍剿,左傾冒險主義拋棄了毛主席的16字方針,結果導致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征,這“四勝一負”且每次都是以少勝多,充分顯示了毛主席的用兵才華。

四渡赤水更是充分展示毛主席游擊戰精髓的經典傑作。

面對國民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敵我兵力對比10:1的巨大懸殊,在不到3個月內,毛主席圍繞赤水河大做文章,指揮紅軍連續四次渡過赤水,讓蔣介石十幾萬大軍在屁股後面追著跑,卻總是夠也夠不著,每一次都能搶在敵人重兵合圍前,從夾縫中逃出生天,讓敵人疲於奔命。

毛主席的四渡赤水不是亂跑亂逃,而是尋機殲敵,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實現戰略轉移。四渡赤水過程中,毛主席指揮紅軍累計消滅敵軍近7萬人,打的蔣介石徹底沒脾氣,最後又從包圍圈中突圍而出,徹底甩掉敵人追兵,實現了戰略大轉移。

紅軍攻佔長沙——彭德懷以少勝多

紅軍時期,由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我軍很少能攻佔大城市,但彭德懷卻能做到以少勝多,指揮紅三軍團勝利攻佔長沙,並且沒有遭受重大損失。

1930年,彭德懷率紅三軍團主力向鄂城一帶進擊,揚言進攻武漢迷惑敵人,敵人果然中計,急調岳陽12個團趕赴武漢支援,彭德懷果斷率軍轉向岳陽,一舉攻克岳陽,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靠著這些補給,彭德懷決定進攻長沙。這時,蔣介石正忙著和馮玉祥、閻錫山打中原大戰,佔據長沙的湖南軍閥何鍵也在湘桂邊境混戰,長沙城內守備薄弱,但兵力仍有7個團,是紅軍人數的兩倍,彭德懷毫不畏懼,他指揮紅三軍團在工農群眾支援下進攻長沙。

進攻大城市,必須要有火炮之類的重武器,否則是痴人說夢。

紅三軍團曾在岳陽繳獲幾門野戰炮,但全軍上下除了彭德懷和另一名幹部,竟無人懂得使用,不得已之下,彭德懷和這名幹部親自操炮轟城,掩護紅軍向城內進攻,經過2天激烈戰鬥,英勇的紅軍以少勝多,攻佔長沙!此役,紅軍殲滅敵軍2000多人,俘虜4000餘人,大獲全勝。

彭德懷攻佔長沙,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戰果極其輝煌的一次進攻戰和攻堅戰,也是紅軍唯一一次攻下省會城市,在國內外引起極大轟動,充分證明了紅軍不是隻會游擊戰,而是兵力太少、裝備太差,倘若給我們精良的武器裝備,英勇的紅軍必定可以無往不勝!

黃陂草臺崗伏擊戰——林彪以少勝多

林彪打仗向來以穩著稱,基本指揮每次戰役都要以多打少,不打無把握之仗,但紅軍時期的林彪正當年輕,意氣風發,曾打出兩次以少勝多的精彩戰例——黃陂草臺崗伏擊戰。

1933年1月,蔣介石調遣30多個師,分3路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大規模“圍剿”。國民黨軍方面,何應欽任總司令,陳誠任中路軍總指揮,其他將領如羅卓英、吳奇偉、肖乾、黃維等都是當時名將,主力是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指揮的嫡系中央軍12個師16萬餘人。

紅軍方面,時年25歲的林彪擔任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是全軍最年輕的軍團長。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中路軍主力,林彪毫不慌張,他決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個伏擊戰,吃掉比自己人數還多的敵52、59師,伏擊地點選擇在黃陂。

輕敵冒進的敵52、59師很快落入包圍圈,林彪在彭德懷的紅3軍團配合下,採取平行路線,隱蔽接敵的手段,一舉發動總攻,先後全殲敵52、59師,俘虜官兵上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俘虜敵人兩個主力師的師長,氣得陳誠差點吐血。

不久後,林彪再率紅一軍團在草臺崗伏擊敵人,殲滅敵第11師大部和第9師一部,俘虜6000多人,這次陳誠真是氣的吐血了,只得揮師向撫州方向退卻,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結束。

如此重兵精銳出擊,卻被林彪兩次以少勝多,蔣介石深感恥辱,在給陳誠的手諭中,蔣介石鬱悶地說:“此次挫敗,悽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疼”,“林彪一個四期生打敗了他的教官和學長,都怪我這個校長當時對他關心不夠”。

反六路圍攻等等——徐向前以少勝多

如果統計一下以少勝多的戰例次數,徐向前一定是十大元帥乃至全部開國將帥中,指揮以少勝多戰役戰鬥次數最多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徐向前堪稱我軍最擅長以少勝多的將帥。

徐向前在30歲就擔任紅軍三大主力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當時的彭德懷、林彪等人還只是紅一方面軍的軍團長,徐向前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就因為他最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川陝反六路圍攻,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全部主力只有8萬人,但國民黨軍卻足有30萬人。

不過人數嚇不倒徐向前,他以超人的謀略、過人的膽略和驚人的才略,制定了組成“寬正面、大縱深、多梯次”的防禦體系,與敵軍展開全面鏖戰。

川陝反六路圍攻不是簡單的游擊戰和運動戰,而是一次防守反擊戰。

徐向前的軍事指揮已臻化境,他先是通過四期收緊陣地的節節抗擊和兩次反擊作戰,大大消耗、遲滯敵軍進攻;然後利用險要地勢,實施堅決防禦,連續三次打退國敵軍大規模進攻;最後積蓄力量,趁敵軍氣竭力衰之時,抓住戰機,反客為主,組織反攻,一舉突破了敵軍防線,席捲兩翼,直插縱深,迂迴殲敵,徹底打破敵軍圍攻。

歷時10個月的川陝反六路圍攻中,徐向前指揮紅軍累計消滅敵軍6萬餘人,俘虜2萬餘人,繳獲槍支3萬餘、炮100門,堪稱戰史上最經典的防守反擊戰例,也是紅軍戰史上戰果最輝煌的大捷。據統計,僅川陝反六路圍攻之戰,殲敵數已與中央紅軍前四次反圍剿殲敵總人數不相上下。

除了紅軍時期,徐向前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四兩撥千斤”,硬是把一支人數少、裝備差、經驗缺乏的地方部隊帶成戰鬥力強的勁旅,通過頑強奮戰,把閻錫山集團數十萬大軍打得灰飛煙滅,大到一次會戰,小到一次戰鬥,徐向前元帥創造了不下10次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

蘇中戰役——粟裕以少勝多

粟裕一向以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著稱,他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以少勝多是蘇中戰役。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處於不利形勢。1946年7月,國民黨軍大舉向華東解放區發起進攻,其中蘇中是其主攻方向之一,足有12餘萬人,而我軍只有區區3萬餘人。

換作其他將領,很可能就要躲避敵人鋒芒,保存寶貴的有生力量了,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但這次國軍面臨的是粟裕,粟裕最不怕的就是人多。

從1946年7月13日到8月31日,粟裕指揮華中解放軍3萬餘人,不斷調動敵人兵力,在運動中尋覓戰機,然後“集中兵力打其一點”,先後發起宣泰戰鬥、皋南戰鬥、海安戰鬥、李堡戰鬥、丁林戰鬥、邵伯戰鬥、如黃路戰鬥7次戰鬥,累計殲敵5.3萬餘人,徹底將敵人打退。

這次“蘇中七戰七捷”中,粟裕採取的總體策略是內線作戰+運動戰,7次戰鬥中類型複雜,既有防禦戰、保衛戰,也有攻堅戰、遭遇戰,但每次戰鬥都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從而造成整體上以少勝多,以弱敵強的局面。

蘇中戰役不僅創造瞭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戰役殲敵最多的記錄,更為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作戰方針提供了寶貴經驗,毛主席專門親筆草電發給各大戰區首長,“希望各區仿照辦理”。

作者知識淺薄,難免遺珠之憾。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我軍戰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又是由誰指揮的呢?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韓信是最擅長打以少勝多戰役的將領,單說他打的成名之戰“背水之戰”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戰役。

那時候韓信的軍隊也只不過是只有三萬之眾,而對方趙國的兵力卻有二十萬,而且還都是精銳部隊。

韓信用三萬人去攻打二十萬人,這個仗似乎怎麼打都是要輸的。可是,韓信的不一般就在於,他覺得這個仗若是打,他未必會輸,很有可能大勝。

當然,在打這個仗之前,韓信要用一些陰謀詭計。

我們來看看韓信是如何用三萬人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的?

這個仗韓信主要是分了三步來走的,第一步韓信挑了兩千人馬,讓這兩千人馬先到達趙地,然後找個隱秘的地方藏起來,等到韓信的大軍來到趙國之後,趙國的將領陳餘肯定會帶著大軍來迎戰的。

也就是趁著陳餘帶著大軍迎戰韓信的時候,早先隱藏在趙國的二千士兵悄悄的進入到趙國的都城,把趙國的旗子全部給拔掉,然後換成漢軍的軍旗。

第二步就是,在韓信所率領的漢軍和趙國精銳部隊打仗的時候,漢軍一定要假裝打了敗仗後退,後退的時候一定要把旗子和鑼鼓全部扔掉在地下。

韓信為什麼命令士兵撤退的時候把旗子和鑼鼓扔掉在地下呢?

因為古代的戰爭,只要繳獲了敵軍的旗子和戰鼓,就會得到獎賞的。

韓信就是利用這一點,讓敵人去搶軍旗和鑼鼓,一旦敵人真的這樣做了,他們的陣型勢必就會亂。

這時候韓信在讓自己的軍隊去攻打趙國的亂軍就容易的多了。

果然,兩軍交手的時候,趙國士兵因為搶奪軍旗出現了混亂的局面。趙軍被韓信打了一個出其不意。

但是,最終趙國的軍隊又補充了上來,畢竟他們的人多,佔據了優勢。

這時候韓信所率領的漢軍逃到了河邊上,韓信讓士兵背水列陣,這也是韓信的第三步旗,當然,這一步旗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最終能不能勝利,就看這一步旗是否能起作用了。

當趙軍看到韓信的軍隊背水列陣的時候,他們開始鬨然大笑了,這些趙軍嘲笑韓信不會打仗了,因為背水列陣乃是兵家大忌,萬一你打敗了,豈不是要跳到河裡給淹死。

殊不知韓信正是想利用了士兵們怕死的心裡,用此種方法來激起士兵的鬥志,可以說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活命而戰。

這個打法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置於死地而後生。

兩軍又開始交戰了,漢軍果然英勇無比,這說明韓信的陣型擺的奏效了。這個仗打了很長的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來。

中途趙軍打累了,想回都城休息一下繼續在戰,但是,當他們走到都城前,發現旗幟都變換為了漢軍的軍旗,這時候趙軍以為他們的都城被漢軍給攻破了呢。

趙軍的人心一下子就散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韓信帶著背水列陣的士兵殺了過來,緊接著早就埋伏在都城裡的二千士兵也殺了出來。

漢軍前後夾擊趙軍。

趙軍徹底的失去了信心,士兵大部分都逃亡了,剩下沒逃的全部被殺死了。

最終趙軍主將陳餘被殺頭,一時之間趙國群龍無首,士兵們也就歸順了韓信。

歷史上的背水之戰,韓信就這樣輕鬆的打勝了。

韓信絕對是一少勝多戰役的常勝將軍。


史學達人


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善於用兵、以少勝多的將領也如過江之鯽,如”殺神“白起、“西楚霸王“項羽、”兵仙“韓信”、“天才少年”霍去病、曹操、李世民、李靖、岳飛、成吉思汗、朱棣、努爾哈赤等等,在軍事生涯中,皆有多次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

在冷兵器時代,這種戰例還有很多。難的是進入熱兵器時代,槍炮的年代,這種以少勝多的戰例相對較少,人數較多的一方往往意味著更多的火力壓制和立體進攻防禦體系。因而,這種以少勝多顯得更為難得和珍貴。

而近代以來,最擅長以少勝多的用兵之人首推毛主席,三次反圍剿可以當成世界戰爭史上的教科書般的教材。而除之此外,另一位最擅長以少勝多的用兵之人自然非粟裕大將莫屬,堪稱中國戰爭史上近代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

粟裕經典戰例如下:

1、黃橋之戰 (1940年秋)

兵力對比: 7000粟軍——6萬國軍

戰績:活捉第二十四集團軍代總司令兼89軍軍長韓德勤,並將他放回。

中將軍長李守維逃跑時失足落水溺斃。

此役歷時4天,共殲敵1.1萬人,俘師、旅、團軍官10餘名,下級軍官600餘名,士兵3200餘名。


2、蘇中七戰七捷(1946年)

兵力對比:3萬粟軍——12萬國軍

戰績:粟裕對薛嶽、張靈甫、李默庵、韓德勤等大勝,七戰七捷,共殲敵5.3萬餘人。


3、萊蕪戰役(1947年)

兵力對比:27萬粟軍——31萬國軍

戰績:殲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指揮部,2個軍部,7個師共計5.6萬餘人,俘敵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


4、孟良崮戰役(1947年)

兵力對比:27萬粟軍——45萬國軍

戰績:全殲國軍王牌美械之74師(全師32000人,全副美械裝備),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共計殲敵5萬。


5、豫東之戰(1948年6月)

兵力對比:13萬粟軍——25萬國軍(為挽救劉鄧遭國軍全殲的命運與桂軍主力,邱清泉兵團、胡璉兵團、孫元良兵團戰於開封)

戰績:攻克開封,全殲敵人一個兵團部、兩個整編師部、四個正規旅、兩個保安旅、一個正規團和三個保安團,並殲滅援敵一部,共9萬餘人。

敵整編第六十六師師長李仲辛被擊斃,參謀長遊凌雲被活捉。

在豫東殲滅區壽年兵團,黃百韜兵團等部5萬人。

活捉敵兵團司令區壽年、師長沈澄年。


6、濟南戰役(1948年)

兵力對比:12粟軍——16萬國軍

戰績:共殲國軍10.4萬餘人(含起義2萬人),俘國軍高級將領23人,繳獲各種炮800多門。

活捉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


7、淮海大戰

兵力對比:60萬粟軍——80萬國軍

戰績:大獲全勝,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被俘,第2兵團 邱清泉陣亡,第7兵團黃百韜陣亡,第12兵團黃維被俘,第13兵團李彌逃脫,第16兵團孫元良逃脫,共計殲敵55.5萬餘人。

毛澤東:“粟裕同志淮海戰役立了第一功。”

斯大林:“戰爭史上的奇蹟!”


1955年,授銜元帥、將軍,以“資歷、威望、戰功”為主要依據。毛主席有意將粟裕封為元帥,但被他所推辭了,但主席認為粟裕不當元帥,大將還是要當的,而且須為十大大將之首,粟裕對此看得很淡,並稱:“評我大將,就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在戎馬一生的戰爭中,粟裕先後6次負傷,其中三塊彈片一直在他的頭部沒有取出來,直到1984年逝世時,家人才從他火化的骨灰中,發現了這陪伴他近半個世紀的彈片。


八零印記


中國近代史上最擅長以少勝多的軍事統帥除了毛主席外,還有一位來自於山西五臺、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歷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紅軍敵前總指揮、八路軍129師副師長、第一縱隊司令、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的徐向前元帥,也是十大開國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

徐向前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不僅用兵如神,而且具有超凡的膽識和謀略,敢打硬仗、惡仗、大仗,既善於游擊戰於運動戰,又善於打陣地戰,以弱抵強、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的戰例比比皆是。

早在鄂豫皖蘇區時,徐向前就提出了紅軍游擊戰的七大原則,既“敵情不明,不與作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集中作戰,分散遊擊”等原則,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提出的“十六字訣”有著驚人相似之處,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呀,徐向前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1931年紅四方面軍成立時就擔任了總指揮,年僅30歲。

蘇家埠作戰圖

1932年3月,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參加震驚中外的、歷時48天的蘇家埠戰役,就是以弱抵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1931年9月,蔣介石在發動第三次圍剿失敗後,1932年3月又集中了15個師十幾萬兵力向皖西的蘇家埠、韓擺渡等地瘋狂推進,紅四方面軍兩萬餘人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在蘇家埠、韓擺渡等地的國民黨駐軍,利用圍點打援的戰術調動了蔣軍敵前總指揮厲式鼎15個團2萬餘人的兵力前來增援,結果中了徐向前的埋伏而幾乎全軍覆沒,被圍困在蘇家埠、韓擺渡等地的國民黨部隊見援軍無望而選擇了繳械投降。


蘇家埠戰役,徐向前以兩萬多人的兵力殲滅了國民黨三萬多人並擊退了大量來援敵人,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徐向前指揮的蘇家埠戰役開創了紅軍大兵團作戰先例,也是工農紅軍成立以來史無前例的大勝仗,成為了軍史上圍點打援戰術運用最經典的戰例之一。徐向前指揮的蘇家埠戰役也被列入了美國西點軍校教材。

而在1933年曆時10個月的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中,更是以少勝多,以弱抵強經典戰例。國民黨軍閥劉湘率領20萬餘人,在空軍的配合下企圖將紅四方面軍圍剿於川陝邊境,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8萬餘人以逸待勞,集中兵力組織反擊,運用收緊陣地作戰方針,實施大縱深迂迴包抄、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並迅速給予圍殲等戰術,殲滅劉湘部8萬餘人,蔣介石對川陝蘇區的圍攻計劃也宣告破產。徐向前指揮的反“六路圍攻”取得了紅軍史上殲敵數量最多的戰役,也是徐向前紅軍生涯中最精彩的一仗。

在解放戰爭中,徐向前任晉冀魯豫副司令等職期間,率領劉鄧大軍南下後剩餘的六萬人部隊,加上地方武裝組建成新的部隊,帶病做擔架上一年多的時間裡指揮了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會戰等解放了山西,均創造了我軍史上敵眾我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而我軍史上的十大經典戰役徐向前一人就打了四個,分別是蘇家埠戰役、反六路圍攻、晉中戰役和太原會戰均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歸功於徐向前獨特在軍事指揮藝術,陣地戰、殲滅炸、運動戰等戰術都運用得爐火純青,而蘇家埠戰役運用的“圍點打援”戰術更是我軍史上最成功的圍點打援戰術,徐帥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


賽門軍略


中國的歷史,從有記載的那一天開始,就是戰亂不斷,幾千年來,不斷出現各種人才,以及超級的軍事天才,可以說每一個勝利者,都是從以少打多,以弱勝強開始的,而且不斷創造出,軍事領域的奇蹟。


我們從秦朝末年的楚霸王項羽,背水為戰,以幾萬人的軍隊大破趙國40萬大軍,那小市民劉邦,與項羽作戰是屢戰屢敗,只有烏江一戰,讓項羽四面楚歌,上演了悲壯的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所以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東晉與前秦的淝之戰,前秦那80萬大軍,卻在東晉的七萬人軍隊面前一觸即潰。

我們就把古時候的例子舉到這裡。

其實這戰爭的勝敗,並不是憑匹夫之勇,而是智慧。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看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如何戰勝強敵的?

毛澤東一生的軍事生涯是奇特的,他打仗從來不用槍,而是用筆。

在井岡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論著,激發了全軍將士,以頑強的鬥志,使根據地逐漸擴大,從一千多人的部隊,一直擴展到30多萬大軍。

在長征路上,更是以少勝多,以弱打強,毛澤東親自指揮軍隊,以聲東擊西的方式,四渡赤水,把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拖得疲憊不堪,最後從長征路上走出了困境,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在延安的窯洞裡,揮毫寫下的《論持久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抗戰決心。

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更是以少勝多,以弱打強。

從遼瀋戰役,以關門打狗的戰術,以錦州一戰,便收穫了東北全境。

在淮海戰場上,以60萬對80萬戰績, 讓斯大林,丘吉爾,艾森豪威爾這些個二戰的軍事巨頭,刮目相看,讚歎不已,稱毛澤東是軍事奇才。


更讓世界震驚的,是那立馬橫刀的彭大將軍,在異國的戰場上,以劣勢的裝備,與美國為首的十五歐洲的經濟強國軍事強國,組成的聯合國軍,打的那場現代化的戰爭,讓美國為首的軍事集團不得不承認失敗。

雪洗了百年近代史上的恥辱。


趙志軍001


不得不承認彭總是最早實戰指揮紅軍,以少勝多打下省會長沙第一人,以是最會打硬仗,惡仗的第一人,以是打出軍威國威,威武世界拿到合格證的第一人,以是我國唯一被評為世界級元帥的人,以是唯一為國為民身先士卒的第一人,以是世界威一認可世界級戰神。是最實事求是,有膽識,有責任,有擔當,人們敬仰的實實在在的男神。


彭剛32


看了10幾個答案,提到了好幾十人,就沒人想到冉閔?


至尊聊神一一宸臨


要說以少勝多的戰將,在歷史長河中不計其數。但是幾乎一輩子總打以少勝多戰鬥的,就沒有幾位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在阿骨打還沒有當上部落領袖的時候,就開始了漫長的戰鬥。先打敗了麻產等人的部落聯軍,鞏固了自己家族在部落中的領袖地位。後來與延吉地區的阿疏展開了女真民族統一戰爭。由於阿疏背靠著大遼,佔有很大優勢,不過很快被阿骨打打敗。

由於大遼支持阿骨打的敵對勢力,又長期欺負女真人,統一民族後的阿骨打,又舉起了抗遼大旗。從1114年舉兵到1123年病故,阿骨打完成了建國和滅遼大業。以不過幾萬人的兵力推翻了二百多年基業的大遼。

在戰略上,阿骨打與高麗西夏講和,與北宋聯合,孤立了大遼。對內又聯合渤海鐵驪奚人等民族,使他們甘心跟隨金軍。

在政治上,又施行釋放奴隸,減免稅收等政策,收穫民心。

在隊伍建設上,施行了猛安謀剋制度(清朝的八旗牛祿制度是它的翻版)。獎懲制度上施行了連坐制(蔣介石還施行過革命軍人連坐法,其實就是從這兒來的)。提高了凝聚力和戰鬥力。還有兵器上刻寫建造者名字,方便追責。提高了兵器質量。還實行了“畫灰而議(主要決策者們帶灰進樹林或其他無人的地方,在灰上畫圖討論,結束後踩掉不留痕跡)”和“飲酒而議(決策者們坐在一起,由級別最低的先發表意見後飲酒,別人不得插話,一個一個說完,最後最高決策者定奪)”,實現了軍事民主化,提高了保密性。

所有這些為阿骨打的勝利,提供了基礎。再有就是他的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了。

幾十年間,從五十多人對抗數百人的部落戰爭,到2500人戰勝兩萬人的出河店戰鬥、3700人對陣十萬人的黃龍府戰鬥、兩萬人戰勝七十萬人的護不達崗戰役,無一不是阿骨打的完勝。

阿骨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上最厲害軍事家之一。


俯仰人間千古


答:這個人就是戚繼光呀!

戚繼光的基本作戰部隊就是12人,發明了各種火器、戰術,動輒就斬殺日系2000、3000,斬殺日系3、400人的小規模戰鬥更是稀鬆平常………

全部肅清東南沿海一帶的日系倭患!自己損失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