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唐诗用普通话和陕西话哪个更贴合诗中意境?为什么?

东山小钻风


首先排除陕西话。

确切说,不是陕西话,而是西安关中话。

一、西安关中。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西安人百分百能听懂河南方言,但听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属于中原。

二、汉中。

汉中讲四川话,不讲陕西话。

汉中是汉水发源地,属于长江流域;西安关中属于渭河黄河流域。

刘邦封汉王,辖地就在巴蜀(包括汉中)。

汉中古属益州;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三、宝鸡。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宝鸡西府话与西安关中话完全不一样。

宝鸡话更接近甘肃陇东庆阳平凉话。或者说宝鸡讲甘肃陇东话,不讲陕西西安关中话。

宝鸡人爱吃西北浆水面,西安人爱喝中原河南胡辣汤。

四、渭南铜川讲河南话,不讲陕西话。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然后,可以确定的是,朗诵唐诗,西安关中话一定不贴合诗中意境。

要贴合诗中意境,首先要明白,唐朝说的是什么话。

众所周知,元朝灭宋,几次大规模汉人南迁。

那么最贴合的是哪里的方言呢?

排名第三、吴语。

唐诗很多地方,如果不押韵,用吴语读出来,就可以做到押韵。

排名第二、客家话。

福建江西两广,客家人迁徙,比江浙吴语区更早。

排名第一、闽南语。

福建、海南闽南语区,至今很多家中依然供奉“陇西堂”牌匾。

“陇西堂”,正是来自唐李渊李世民父子,“陇西堂李氏”。

福建晋江,正是当年迁徙的唐人。海南则更明确,就是元军到来时,迁徙于此的唐宋百姓。

(之所以不是粤语,是因为粤语正是秦朝大军抵达两广时的语言。粤语部分音变与甘肃(天水秦州)西北方言有很大相似。)


用户67724358697


唐诗是唐代诗人用关中方言的音韵吟唱出来的,用关中方言吟咏,朗朗上口



陕西话中的关中方言,在周朝时,就是官话,被称为“雅言”,唐朝时,被称为“京腔”。唐朝诗人写诗用韵,是以京腔的音韵为标准的。虽然现在普通话读唐诗,大部分音韵和谐,有些字的读音还是有关中话的特色,用关中方言读出,才朗朗上口。

以西安(古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人,口音短促,后音重,无拖音,显得铿镪有力。有些读音,如“鞋”读“孩”,“国”读“归”,“墨”读“煤”,“客”读“kei”,“赫”读“黑”,“色”读“sei”,在读唐诗遇到这些字时,用关中方言音韵,才能读出唐诗的音韵。



上中学时,学到白居易《卖炭翁》:“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课本给“黑”注解读为“he”,但读起来还是拗口,后来才知道,用关中话把“色”读成“sei”,一下子就上口了。

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cei)。
魂来枫林青,魂去关塞黑(hei)。
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sei)。
水深波浪阔,天使蛟龙得(dei)。

这几句中的“测”读cei;“色”读“sei”;“得”读dei,用的是关中方言韵。

古风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mei)。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进宅(zei)。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hei)。

这六句诗中的“陌”读“mei”,“宅”读“zei”,赫”读“黑”,是关中方言韵。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鳩鸣,村边杏花白(bei)。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mei)。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kei)。

这几句中的“白”读bei;“脉”读mei;“客”读kei,是关中方言韵。

元稹的《送岭南崔侍御》:“桄榔面碜槟榔涩(sei),海气常昏还目微”

这两句中的“涩”读“sei,这样,才与下句的“微”韵一致。

唐诗中有些句子的意思,如果不用关中方言理解,就很费解



有时有些唐诗中,普通话不能理解的词语,用关中话理解,就很简单了。

看这个关中人都明白的“闻”字:

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

住处近山长足雨,闻晴曝晒旧光阴。(王建《秋日后》)

关中话里,“闻”的有“趁着”的意思。比如“闻凉吃”“闻热走”,这两句诗中的“闻”也是这个意思。

再看这个科(关中话读音kuo),

唐人薛能《寄终南隐者》:“扫坛花入梦,科竹露沾衣。”为了搞明白这个“科竹”的意思,语言文字学家们大费周折。可是陕西关中话一读就明白,“科(kuo)”在关中话里有“砍、伐的意思。比如我们说“科树枝”,就是“砍”的的意思。“把树上的核桃给科(kuo)下来!”

再看一个“争”字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杜荀鹤《目遗》)

“争多少?”这话陕西关中方言常说。争,就是“差多少”的意思。

还有“年时”

“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卢挚《清平乐》

……

这样的例子很多…



用关中话读唐诗,有些诗,无论是音韵的和谐上口,还是对古诗本身意思的准确理解,比普通话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大部分古诗用普通话还是很上口的,因此,

个人认为,保留包括陕西方言在内的方言是很有必要的,这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烟花三月09


朗诵唐诗用普通话和陕西话哪个更贴合诗中意境?中国之大,地方言之多。这也是中国的特色。陕西曾经作为几朝的古都。陕西的语言也曾列为官方地主要语言。因此说,用陕西话朗诵唐诗是有悠久历史的。应该说有广泛的群众性,地方性,普遍性的特点。以陕西为中心的周围省市,都喜欢用陕西话朗诵唐诗,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韵味儿。有独到的方言的那个范。但是,建国以后,全国统一推广了普通话。中青年人都认为用普通话朗诵唐诗比较好。因为中青年人对陕西话了解的不是太多。无论是现代和将来都以普通话为主。那么朗诵唐诗也就用普通话啦。


慈音1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打个官腔”,“打官腔”一词是从阿达来滴?

对咧,就是从唐朝流窜哈来滴。

唐朝在长安建都,长安城就是今日西安地区,唐朝时期进朝为官,必须要会“打官腔”既要说官话(长安地方方言)就像今天的首都是北京,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地区方言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标准话。

唐诗盛行正是大唐最辉煌时期,一大批诗人文人骚客云集唐长安这座政治文化中心,不管当官滴,还是想谋求发展滴,不会说官话“打官腔”咋样在长安城市混?

孔某的老酒先李太白,诗圣那家伙在长安城里混迹多年,把个长安城和周边浪遍咧,老李爱喝酒,老李喝滴啥酒?对了咧老版“桂花稠酒”,喝稠酒,说长安话,写诗词当然用滴也是官方语言文字。

所以说,就是今日,朗读李太白滴诗词用西安地方方言来读,更能够准确的表达诗词的意境,也能够准确的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字是用今天的普通话读?还是用标准的西安话读更有韵味?

大家说说看?


孔乙己乱弹


首先说对于唐诗,我想它和齐名的宋词元曲等都是艺术的形式,而这些都是在我国文字足够成熟后产生的,所谓文字成熟,就是不会受不同地方的语言差异影响了,标准的写法,标准的含义是肯定的了。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影视剧中四川话发音和湖南话发音朗读诗文吧,比如剧中的陈毅元帅和毛泽东主席。

唐代的都城的确是现在陕西的西安,然而那时候的帝都的官话没有当代的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传播,所以不会像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普及的。也就是说,对唐诗的影响不会产生压倒性的影响。发展到目前的陕西话在唐诗朗读中除了本地人,不会有优势。

唐朝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发达地区不仅仅限于都城,诗人也就遍及全国了。谈到朗读的意境呢,当然是各地的人熟悉的发音熟悉的语调最有意境了。而诗的意境,因为文字的统一,所以无论是作诗的人还是读诗的人,都是根据准确的文字理解诗歌的。

谢谢交流。


缘兵求谋


用广东潮汕话朗读唐代古诗更加贴切,因为广东潮汕人,其根就是古代中原一带因战乱而南迁的移民,其方言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原方言(主要是陕西、河南一带)。特别是唐朝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府后(管辖区域即今之广东整个潮汕地区、兴梅、福建闽南一带),在潮州大办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当然包括教授唐朝的官方语言~陕西长安方言)。自韩(愈)之后,潮汕地方教学大兴。因为广东的潮汕地区历史上比较少有大的战乱,所以那一带的人民,历史上生活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而其原汁原味的古中原方言(唐朝官方语言)才得以很好的传承下来。而现在的中原地区(包括陕西、河南一带),因为经历了历史上众多的战乱、屠戮、移民、多民族通婚杂交等原因,原来纯正的中原方言,早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而普通话,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统一中国的语言,才依据北京一带的方言,用拉丁字母拼读中国汉字的形式,向全中国推广开的。用普通话来朗读古诗词歌赋是最不接近古诗词意境的读法,也就是最不靠谱的,用现代陕西方言来朗读反而比较接近点儿,虽然现今的陕西方言因为历史上的原因与古陕西方言发音上绝大部分不一样了,但毕竟基因还保存着。


恋曲1993



叔得不意洛夫




李尔勋1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陕西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准确的说应该是西安话,或者说地道的西安话,因为说陕西话就有些面太大,西安话根本代表不了陕西话。我觉得地道的西安话和北京话都能贴合诗中意境,或者说差别很小。因为地道的西安话(排除外地移民影响或影响不大)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而北京离西安很近1000多公里,北京明清时期一直到现在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处在北方。假如处在江南的任何城市语言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比如说京剧的前身是昆曲、秦腔、汉调、徽剧在北京揉合成现在的样子。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演化而来(15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其中的秦腔就是陕西黄土高原的高腔成分。四大徽班如果不在北京发展或在全国范围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形成现在的腔调。国家为什么会把北京语音确定为标准语音,是因为它揉和了北方多地和江南少部分语音而成。这就是首都的特殊地方。西安也是如此。所以说都差不多一样或具有忽略不计的微弱变化。必须是西安话不能是陕西话。必须是北京话不能说是普通话。


超然智者


对古韵来讲陕西话更合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