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2017年6月份我去了一趟黃山市歙縣某山區村莊,目的是拜訪下當地的農村村民和村政府工作人員,順便考察一下黃山的茶葉種植情況,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劉師傅,據朋友介紹,他自家有20畝茶園,也是村委會的護林員,主要工作是給村民的茶園在夏天的時候打打農藥和做一些護理工作。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當我和朋友趕到山腳下的時候,遠處眺望他正在山上採茶葉,六月的天已經有些悶熱,朋友一邊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一邊打劉師傅手機讓他下來。

我們往山上走,劉師傅往山下走,在半山腰會合。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劉師傅快40多歲了,家裡從小很窮,一直沒有條件娶老婆,最近兩年才和其他村裡的一位離異的婦女談戀愛,據說快了。

朋友把我的來意詳細說明後,他放下手上的工作,帶我們在山上的茶園轉悠了起來。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6月份村裡其實沒有什麼年輕勞力,年輕人基本都在外地打工或上班,基本都是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和大爺大媽茶園裡採夏茶,茶葉的收購價一年比一年高,他們採完後回家稍微整理下轉手就會賣給常駐山下的茶販子收購點和品牌茶收購點,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平均要多5000元-10000元左右,日子還是有點奔頭的。

大致晃了一圈茶園,劉師傅建議我們先去他家裡休息下,村上沒有什麼好的飯店招待我們,他打了電話讓他朋友開面包車來接我們一起去鎮上吃飯,所以要等會。

村子的隔壁其實就是黃山著名的旅遊景點陽產土樓,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但這只是特意保留的旅遊景點而已,事實上,我們所在的村莊這兩年村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一家大小拖家帶口很多都在外地打工,回來在山腳下基本都蓋了二三層的小樓房,土樓是越來越少了,當然走在村裡嶄新的水泥路上,人影稀疏,基本看不到人,偶爾有兩三個婦女因為某事隔空叫喊幾聲算是做了回應。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我看到了很多在城裡看不到的東西,煤爐、乾柴火、露天化糞池、裡面放了一排木桶的廁所等等。

但劉師傅的的家還在村莊的半山腰,他暫時還沒攢夠了錢蓋房子,但聽他說他這兩年應該會動工,村裡在山腳下給他留了一塊地。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上山到劉師傅的家還有很遠,在山區就是這樣看上去很近,其實彎彎繞繞著實很遠,而且上山沒有很好的路,石板和泥沙混合鋪就。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聽劉師傅說,這個村莊到他半山腰的家之間石板路是他一塊一塊鋪就的,第二天我走了一遍,很是佩服。

第二天我去了趟劉師傅的家,地上連水泥都沒澆,還是泥土,一進門就看見的正畫兩對聯的傳統裝飾畫,右手邊是很古老的炭火取暖盆,家裡唯一現代的就是一臺19寸的彩電了,還是去年才買的,自家裝的衛星接收器電視臺倒是一個不少全能收到。

晚上睡在二樓,蓋的是全化纖被,渾身一股麻癢的感覺,我一直很好奇淘寶和拼多多上的廉價被子到底誰買去了,今天算是實錘了,市場確實很大。晚上沒怎麼睡好,因為房樑上老鼠從這邊跑到那邊,那邊跑到這邊。

難忘的一夜,滋味很是酸爽。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當天的晚飯是在鎮上吃的,旁邊就是鎮政府,鎮上人也是不多,我也能買到紅牛,吃的是農家野味野豬肉、新鮮時蔬等。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我特意聊了聊“拼多多”的話題,一桌人上有半數都在拼多多上買過東西,居然還評價不錯,小賣部也是在拼多多上進貨,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方便了群眾、便利了生活。

我眼中所看到的改變的山區農村和逐漸升級的消費觀

因為換了手機,憑印象畫了些圖,姑且看看吧

總的來說,農村人的日子還是越來越好了,生活條件也在改善,村裡也有年收入三四十萬的富人。假如只考慮吃的問題,城市裡的人拍馬也趕不上,乾淨衛生。

只是住宿條件差了一點。

城市是消費降級了,農村我倒感覺是消費升級,因為日常開銷實在不大。農村人也能吃苦,出外打工的錢足夠讓自己過得很好,山裡面什麼水果、山泉、野豬野鴨都有。蓋個房一家人打工一兩年就能掙出來,簡直各種羨慕嫉妒恨。

農村唯一比不上的可能也就是教育、醫療和夜生活了吧,養老確實不錯,我就這麼想想。

也聽村幹部說後年有個高速出口要放在他們村上,到時候會發展的更快,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