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開學了,孩子們又開始了忙碌的新學期,而媽媽們也自然少不了輔導作業、督促學習。有人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親子間的情緒導火索有很多,家長該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該如何讓孩子不吼不叫聽話照做呢?本期,超級育兒師特邀心理學專家梅朵博士,來分享如何在跟孩子溝通時控制住即將爆發的情緒。

媽媽:“以為我打不死你,是嗎?”、“我養你有什麼用?我還不如養條狗呢!”

孩子:“我討厭你!你去死!”

……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媽媽怒氣衝衝,孩子也像小怪獸一般狂躁,看誰的聲音能蓋過對方!歇斯底里卻毫無對策,只能不停地發洩著內心積壓的怒火。

近年來,因家長情緒失控毆打孩子致重傷甚至死亡的事件屢次見諸報道。一個暴怒之下的家長真的會打死自己的孩子。而要想悲劇不再重演,要想心平氣和地管孩子,我們就要先管控好自己的情緒,用合理、適當、適度的方式應對孩子的言行,才不會讓親子之間劍拔弩張。

其實,每當抱怨“我怎麼會養出這樣的孩子?”時,我們不妨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在孩子眼裡,不管家長平時為他們付出了多少,一旦孩子感到害怕和傷心,你對他的這些好就都不存在了。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而憤怒往往讓我們失去傾聽的耐心,失去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能力,讓我們隨著思維的慣性去說去做,任由情緒爆發,甚至從a事件牽扯到b事件讓矛盾升級。就以輔導功課為例,一開始是因為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吵下去就可能變成“你爸爸長年不在家,我一個人又要上班又要那麼辛苦地養你。真是還不如不養,養條狗都比你強!”

這時其實媽媽內心有很多情緒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有相當一部分指向了不顧家的爸爸——媽媽心中積累了很多對伴侶的怨氣,這部分情緒得不到釋放,再遇到孩子的言行不符合心意,情緒就立即被點燃了,怒火中燒口不擇言,讓孩子成為傾瀉情緒垃圾的垃圾桶。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而常年處於這樣的生活環境的孩子,也會專門挑一些難聽的、媽媽不能接受的話來挑釁——孩子遠遠比他們看上去要厲害得多!在常年的“交鋒”和“對峙”中,他們已經瞭解了家長的底線是什麼、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於是故意挑選這些事情來做,挑這些話來說。這是一種反抗和攻擊模式。

這恰恰說明了孩子是最“忠於”父母的——父母有口無心的話,都會被孩子牢牢記在心裡,並且盡力去實現父母的話。如果你經常說“你這麼不爭氣,養你有什麼用?我快累死了。”孩子就會像被施了法術一樣,真的表現出不爭氣,讓媽媽不省心。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實現”——孩子們被大人的話“催眠”了,照著大人所說的,一步步變成你描繪的那個樣子。所以,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正向的積極的心理暗示,他們才能向你希望的方向上去自我實現。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那麼當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出現在面前,尤其是最能擾動父母情緒的教養問題,我們該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與孩子進行積極溝通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3個小方法: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我們往往失去了覺察之心,對自己和孩子正在遭遇的情緒和壓力事件全然不覺,才會導致我們開啟慣性行為模式,用急躁、憤怒、挫敗去對待問題,事後再後悔。覺察可以讓我們反觀自己當下,身體出現了什麼反應?臉紅脖子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內心感受到了什麼?憤怒、失望、沒面子?

用同樣的方法去覺察孩子的身體反應,試著去感受孩子的內心。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有了對情緒的覺察,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事先規定的動作,假定是我們的“情緒安全開關”或“暫停鍵”。一旦我們意識到自己處於情緒之下,可能會引發後續不良後果,就需要按下這個情緒安全開關,對我們當下的情緒來個“暫停”。

你可以和孩子約定了一個規定動作作為“情緒安全開關”,比如握拳後豎起大拇指。每當你想要衝孩子發火時,孩子就會做這個動作,並說“媽媽,注意情緒哦。”媽媽看到孩子這個動作,就會立即暫停即將爆發的情緒,讓自己安靜呆上一會兒,哪怕只是暫停幾秒鐘。同樣,孩子在鬧情緒時,媽媽也做這個規定手勢給ta,提醒ta不可以持續爆發。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不要小看這個暫停哦,哪怕只是幾秒鐘,都會給我們進一步思考的空間和平靜下來的可能,讓你發現事態的發展和此前完全不一樣。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當我們不帶那麼強烈的情緒時,才能夠平靜下來傾聽對方的想法和訴求,才願意換位思考。

比如,孩子不寫作業,惹惱了媽媽,媽媽就可按照前面兩步先平靜下來,等孩子也平靜下來後,

傾聽孩子為何出現這麼強烈的反應——學不會才不想寫作業?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身體不舒服?還是被心裡的什麼想法困擾著?通過傾聽和換位思考,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和關心,獲得安全感和力量,才會有動力去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而且你要讓孩子知道,ta不是一人在戰鬥,你會一直陪伴在ta的身邊。

發火的前一秒,這個動作讓我和孩子都平靜了下來

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身心健康的父母才能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還是那個比喻,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要先把自己的姿態做端正,鏡子裡才會照出來一個端正美好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