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进行时|“生命线”的守护者

救援进行时|“生命线”的守护者

抢险救灾

救援进行时|“生命线”的守护者

(余忠京在车流中疏导交通)

灾情发生时,道路交通是一条“生命线”,一头连着成千上万名受灾群众,一头连着社会各界牵挂的心。

麻栗坡“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由于进入猛硐灾区的部分道路垮塌,天保至猛硐公路成为麻栗坡县城通往灾区的唯一通道。一时间,救援车辆、工程机械、社会车辆纷纷涌向灾区,原本不宽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生命线”是否畅通,对救灾显得尤为重要。

9月2日下午3时许,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城关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杨希舟率15名官兵和辅警抵达灾区进行增援。余忠京作为其中一员,亲身体验了一场抢险救援的“战斗”。刚一下车,指挥部传来命令:城关边防派出所负责疏导猛硐街区至坝子桥头路段道路交通,全力确保道路畅通。

疏导交通,对余忠京来说,是家常便饭。以往,麻栗坡县城里堵车时,等一下红灯,打几个手势,上前劝说几句,路就通了。而这次,是在灾区。这条短短七公里的县道,路面坑坑洼洼,积水成潭,淤泥横流。看似平缓的路面,一脚踩下去,就没过了膝盖,抬脚起来,作战靴则成了裹满黄泥的“皮蛋”,鞋里也满是泥水。穿着湿漉漉的鞋,每走一步路,鞋子里就鼓一次气泡,一整天下来,脱掉袜子,脚都泡成白森森的了。即便如此,余忠京和他的战友始终没有退缩,一直坚守在那条“生命线”上。

由于道路狭窄,大型救援车辆往来频繁,过往群众较多,导致会车十分困难。为了方便会车,受领任务后,杨希舟迅速带领余忠京等几名骨干队员,沿线进行实地踏查,确定了几个合适的会车点。每次会车时,一名官兵负责指挥,一名辅警负责联络,实施有序引导、分段放行。在噪声嘈杂的环境下,指挥员只能边打手势边“吼”,然后由联络员跑步上前,告知驾驶员按指令通行。时间一长,嗓子喊哑了,腿跑软了,但是,没有一名官兵和辅警叫苦叫累。因为他们知道,路畅了,车通了,更多的救援机械可以进来,更多的应急物资可以进来……

9月3日,一辆满载爱心物资的全顺车在距离猛硐街约1公里的地方,因避让一辆交通事故救援车辆,陷入了道路一侧的水沟里。半米深的水沟,堆满了淤泥,前后两个车轮全都淹没在泥水里。救灾心切的驾驶员猛踩油门,排气管直冒青烟,车还是原地不动,只见轮胎在打转。

在不远处指挥交通的余忠京见状后,马上跑过去,并将情况通过对讲机报告了杨希舟。几分钟后,闻讯赶来的杨希舟一面派人通知后方驾驶员,安抚情绪,一面派其上前协调大货车驾驶员,后退100米帮忙拖车。余忠京联系好驾驶员,转身回来,只见杨希舟和几个热心群众钻在车前,七手八脚地拴着钢丝绳,只待货车到位,便可进行拖车。大约十分钟后,满载爱心物资的全顺车被拖了上来,路又恢复了畅通。

看着身上的泥水,余忠京和杨希舟相视一笑,又开始不停地挥着手势,洪亮的“吼声”淹没在滚滚车流中。

(边防支队:杨桂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