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祕密——葡萄身世

葡萄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具有超過6700 萬年的歷史;而人類的祖先類人猿起源最起碼要比葡萄這個物種在這個星球上晚1000 多萬年。在植物分類學上,“葡萄”屬於葡萄科、葡萄屬、葡萄亞屬( 或者被稱為真葡萄亞屬) 的植物又被分為三個種群:歐洲種群( 也稱為歐亞品種群)、亞洲種群和美洲種群,其中亞洲種群主要分佈在中國。可以推斷,作為一種植物,葡萄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地質化石研究表明,山東省臨朐縣在2600 萬年前就有秋葡萄的存在。

葡萄的秘密——葡萄身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之一,這在世界考古界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

一 揭開身世之謎

據報道:中美考古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古人在8600 年前就已經能釀出美味的酒,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野生葡萄等水果等。這項研究將中國釀酒史往前推了近4000 年,並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學會釀酒的國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據介紹,研究成果來源與一些有酒類沉澱遺留物質的陶器,它們出土於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這些沉澱物含有酒類揮發後的酒石酸,殘留物的化學成分與現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蠟、葡萄丹寧酸以及一些古代和現代草藥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相同,某些殘留物還包含有山楂的化學成分,由此可以斷定陶器曾被用於盛放美酒。有意思的是,科學家還在“酒”中發現了蜂蜜成分,他們認為,這些最古老的發酵飲料摻了蜂蜜,味道肯定“甘甜可口”。而中國最早的酒,學界此前大多認為出自距今4000 至5000 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賈湖遺址距今約7000 年至9000 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曾被評為20 世紀中國100 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盛酒陶器的具體生產年代確定為距今8600 餘年。那麼至少在8600 年前後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釀造葡萄酒、果酒技術。

二 葡萄歷史的斷代之謎與迴歸旅程

那麼,中國是最早栽培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國家,為何沒有延續下來,中間隔斷了千年而到了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呢?

這種歷史的斷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些應該由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共同去探討研究解答,我們只能翹首以待了。

那麼葡萄和葡萄酒是如何重回故里的呢?

中國最早關於“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詩. 豳風. 七月》提到:“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反映了殷商時代( 公元前17 世紀初至約公元前11 世紀),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但是,今天我們習慣上談論的葡萄,或者商業栽培的絕大部分葡萄,卻是歐洲葡萄,這也是歐洲種群葡萄經過冰川后唯一倖存的葡萄種。目前栽培的釀酒葡萄品種絕大多數屬於這個種。

中國引進歐洲葡萄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現今和田地區民豐縣以北150km 處的古精絕國,發現民居院落外有整齊成片的葡萄園遺址。另外在南疆考察,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成串葡萄花紋的飾物,以及容器內幹縮了的葡萄。根據C14 技術測定,此墓地距今2295±75 年。可以推斷,當時已經有相當規模的葡萄栽培。有證據表明,非歐洲葡萄( 歐亞雜種、歐美雜種或者亞洲葡萄)在新疆地區種植,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前文考古發現的葡萄,可以推斷就是歐洲葡萄。另外,根據南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考古調查,在公元前4 世紀前後的居民點發現了葡萄實物以及文字、圖案描述葡萄,可以證明歐洲葡萄當時由中亞傳到中國的可能。

如果你覺得小秘書每天提供的信息有點價值,你就幫小秘書傳播一下讓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學習。小秘書會繼續努力的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謝謝了!

其實,小秘書只是一個小小的編輯,對技術方面也是在潛心學習中,還有很多需要跟著大家一起學習,有願意教小秘書技術方面的朋友,可以掃描圖添加二維碼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