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李治敢娶父親李世民的老婆而不挨罵?

第一軍情


其實這種事情在李唐這邊並不少見,因為李唐有胡人血統,比如李治的生母長孫皇后就是鮮卑族,而李世民的奶奶就是孤獨氏元貞皇后,也就是說李唐的皇帝至少有一半的胡人血統。

而古代一些遊牧民族有繼婚制的傳統,比如王昭君因為和親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想要歸漢,漢成帝讓她依匈奴習俗,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王昭君還為復株累單于生了兩個女兒。

李世民有個后妃叫巢王妃楊氏,為李世民生下了第十四子李明,而巢王妃之前是李元吉的妃子,玄武門之變時,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巢王妃也成為了李世民的后妃,李世明還將李明做為李元吉之後。

可見,李唐對這種事情比較容易接受,並不覺得怎麼樣,另外還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楊貴妃是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兩人的關係還不錯。

後來,有人跟李隆基說楊貴妃天生麗質,李隆基就將楊貴妃收入後宮中,後來以為竇太后祈福為由,讓楊貴妃出家為女道士,再之後就把楊貴妃冊封為貴妃 ,因為李隆基後期不立皇后,楊貴妃也就成為了事實上的皇后。

李世民是收自己弟弟的妃子,李治是收自己父親的妃子,而李隆基是收自己兒子的妃子,就可以知道李唐對於這種事情是司空見慣了,至少在那個時候的接受度算是比較高了。

這種事情,當然其實也會有一些比較不好的評價,但是他們做為皇帝,至少還沒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說,至於其他人怎麼說,他們是不會在意的,看上了就是看上了,不會管那麼多的,當然李治確實很喜歡武則天,這個是主要原因。


歷史簡單說


先解決第一個為什麼敢娶的問題



一,因為在此之前,有更混亂的人事早已把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鍛鍊的更加堅強。在李治娶武則天之前,隋代的亡國之君楊廣不但立了兄長的妻子為皇后,還霸佔了父親楊堅的妃子,更讓人不齒的是楊廣連自己的親妹妹也不曾放過。李治的父親李世民雖然不曾強佔小媽,但逼父弒兄弒弟淫嫂的行為也好不到哪裡去,上行下放,隋唐時期的民風相當淫亂。



二,李唐的血統一多半出於西北遊牧民。李治的生母長孫皇后出身於鮮卑族,而李治的爹李世民的奶奶也是胡人血統。而胡人的婚姻制度是繼婚制,可以父死子繼,兄死弟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死了以後,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還生了兩個女兒。王昭君死後,依然備受時人的擁戴,她的墓被稱為青冢。可見當時人們對這種繼婚制並不太反對。



三,唐朝還是一個相對開放,封建倫理道德沒有那麼嚴瑾苛刻,在唐代,寡婦再嫁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少有人提及餓死事小,失節為大。直到宋朝以後,程朱理學盛囂塵上。對人們特別是對女人們的要求才一點點的嚴格苛刻起來。



下面我們說第二個問題,雖然題主說李治娶了武則天,沒人罵他。實情卻是不但有人罵,而且罵的非常厲害,那些反對李治娶武則天的人,幾乎都曾經罵過他,只是很少有人直接指著鼻子罵就是了。


萍風竹雨123


拋開種種因果關係,歷史有時候真是可笑。在現代人的眼中,雖然講究愛情自由、婚姻自由,但我覺得這都是在平等條件下的一種相對自由。但反觀歷史,有些事情就連我們現代人都難以理解。比如唐高宗李治娶他父親唐太宗的嬪妃為皇后,尤其是在封建傳統倫理道德之下,似乎很是大逆不道,但為什麼李治卻這麼敢做呢?

首先,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力不強。在隋唐時期,中國雖然進去了封建社會的高速發展時期,各項政治經濟制度都基本確立了,但程朱理學還未形成,封建倫理道德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還未形成,而到了兩宋之後,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專政,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三從四德”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才佔據了社會統治地位。

其次,唐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它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族融合的結果,形成了一個胡漢大同、風氣開放的時代。當時漢人在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深受胡人的影響,就包括婚姻習俗。就像李唐皇室,雖然李姓為漢人,但卻都具有胡族血統。比如李淵之母獨孤氏,李淵之妻竇氏,李世民之妻長孫氏,她們都具有鮮卑胡人血統。

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習性在無形之中就受到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影響,特別是鮮卑族的習俗。其中比較重要就是婚姻習俗,比如鮮卑族盛行收繼婚,就是說如果妻子的丈夫死亡,他的親屬可以娶她為妻。具體講就是: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為妻;弟弟死,兄長可以娶弟媳為妻;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為妻;叔伯死了,侄子可以娶嬸母、伯母為妻。這在後世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那會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敢娶武則天為妻,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大事、怪事,只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習性而已。


第一軍情


這需要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我總結了幾點。

第一、先秦開始中國人最注重的是結果。就是說過程不重要,只要結果還不錯,就不至於太討厭。唐高宗娶了武則天,最後的結果並不糟糕。就連武則天當了女皇,違背了傳統的男權制度。然而治理得還行,所以也就沒有太在乎那些違背禮法的因素了。如果結果很糟,那一定會被大書特書,就是你亂倫導致的。這就是中國人典型的以結果論的思維。

第二、別看中國人不愛表達愛情,很內斂。但發現沒有,中國的傳統故事大部分都是你儂我儂的愛情故事。古代中國人很好這一口。唐明皇和楊貴妃都被當作愛情題材。而沒有因為安史之亂被完全視為紅顏禍水。對愛情的看重超過了國家危難,你都想不到中國人是這個樣子的。李治和武則天兩個人,至少李治是真愛吧。否則不可能讓她當皇后。

第三、對於皇家而言,歷史上類似的事太多。所以李治和武則天的事也就不可能被後世突出出來解讀。民間就不一樣了,民間發生這類亂倫的事評價就會大變樣。沒辦法,任何社會都不可能鼓勵亂倫,西方也不可能鼓勵。

第四、中國人很多時候不喜歡較真,尤其與自己關係不大的事是漠不關心的,馬馬虎虎就那樣了。所以輿論是被少數文人和官家操縱的。這樣就導致了很多看法都是少數人的意志。有人要粉飾唐明皇、楊貴妃,把它編成戲曲,老百姓也就接受了。三國演義如何,官家粉飾劉備、諸葛亮、關羽不也成功了。因為老百姓不是很關心,你說怎樣,就怎樣。甚至把粉飾的故事當歷史讀了。


國病


捱罵是什麼意思呢?當時誰敢罵皇帝?誅你九族,外加六畜加跳蚤,寸草不生呀,大哥!

後世又沒人罵呢?肯定有。《新唐書》就罵李治:

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至於武則天,駱賓王在《討武曌檄文》,將她罵了個狗血淋頭,比陳琳罵曹操還狗血,諸如:牝雞司晨,穢亂春宮,狐媚惑主。

牝雞司晨,哈哈,駱賓王比喻用得真好。牝古音古義就是今天的網絡說的木耳,英文的cunt。

據說武則天讀到檄文,還感嘆駱賓王檄文寫得好,賢人在野,宰相失職,如此人才不能為我所用。

可見武則天跟李世民一樣,是心智健全的明君。

別談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一般人面對這種狂罵祖宗十八代,恐怕肺都要氣炸,恨不得拳打腳踢,手刃為快,絕不會讚揚罵你的人罵得氣壯山河,罵得巧奪天工,罵得引經據典,罵得文采斐然。

武曌這個女人絕不簡單,勝過歷史上八成的帝王將相。

她最大的過錯可能就是讓古今男人都討厭的心機婊,還玩面首,搞群p,浸豬籠一百次都不過分。

古今男人都認為女人就應該傻白甜,胸大腿長無腦外加粉紅木耳緊。能紅袖添香,做幾首小詩助酒興就不錯了,女流之輩搞什麼郭嘉大事。

關於李治的評價,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

我認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且歷史是個多面體,沒有人能一覽全局,窺見所有細節。

所以,決不能只憑一家之言下定論,給歷史人物套一個標籤。

武則天留下無字碑,比大多數男性帝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我也不是專攻隋唐史的,我又不大瞭解李治到底是闇弱無能的耙耳朵,還是「大象無形、無為而治」的明君?哪一個更多一些。

關於李治為什麼要娶武則天,而毫不在意是他父親的老婆,

我只說說我的理解,手機碼字,就不引經據典。

李家就是蠻族出身,起源自鮮卑人,不是很在意這種事。

唐朝李家和隋朝楊家、宇文泰等等,他們這一窩子,都是來自也所謂的關隴集團、西魏八柱國。

再說,李治通過了一系列的運作,讓武則天先去出家之類的,然後再娶過來。

後來李隆基扒灰也是有樣學樣。

楊貴妃本是李隆基兒子李瑁的老婆,他先讓楊貴妃出家,然後李瑁再娶,大費周章,才搞到手的。

這樣搞是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還是堵悠悠眾口?如果是後者,是把世人當傻子,如果是前者,說明李家雖然有蠻族血統,但是完全漢化,還是有所顧忌的。

歷史上就有人洗地說,比如:編過明史的朱彝尊,說楊貴妃和他兒子沒有洞房,還是處女,不是太離譜。

陳寅恪在他的《元白詩箋證稿》了很大代價考證,楊貴妃進宮的時候已經不是處女,也就是說李隆基就是扒灰,洗兒子的槽子。

陳考證出唐代皇族的婚禮過程,基本上當天就要行周公之禮,兩年時間,除非李瑁是同性戀。

否則,像楊貴妃這樣的美女,你可能讓他在你床上躺兩年?我是做不到。沒有任何跡象李瑁是這樣的人。

錢鍾書譏諷這種考證瑣屑,我認為是不對的,陳寅恪其目的就是說李唐起源自胡人,不是很在意這種事。這樣武則天、楊貴妃這樣在周禮不容,近乎亂倫的事,就很好解釋。

比如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單于一死,也是被當做財產一樣被單于的兒子繼承了, 這在草原民族中間很常見。

唐朝李氏是中國歷史上最會跟蠻族打交道的,因為他們知道蠻族怎麼想,蠻族沒見過中原的精美瓷器、絲綢高檔物品,李家就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分化治之,比如:三個突厥汗國都被李唐滅了。

上個世紀在外蒙古出土的《闕勤特碑》,有中文和突厥文兩種文字,就已經能說明問題,突厥人在碑刻上埋怨漢人狡詐、殘忍,欺負、打壓他們,用精美的器具籠絡、分化草原蠻族,不讓任何一家坐大。

當時唐朝一個都護府的長官,根本就不把突厥首領放眼裡,我記得一個史料,一個突厥王后還是公主什麼的,派使者去都護府那裡擺譜,都護府長官將這幾個使者痛打一頓,說你tm就一放羊的蠻子,敢對華夏漢皇官員下命令、擺譜,人打了,還把東西扣了。

…………………………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李唐為什麼開放,大膽啟用對外族人治理國家,但也留下安史之亂這樣的禍根。

安祿山這種事,在今天都不可能,你去想,如果三個大軍區的權力交給一個白人,或者日本人,你睡得安穩嗎?


小漢字見大歷史


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那比楊貴妃是李隆基的兒媳強多了,楊貴妃李隆基兩人的愛情,千古絕唱。武則天和李治還算事兒嗎?李世民還直接霸佔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巢王妃呢?



只是後來長孫皇后死後,本想冊封巢王妃為後,因弟妹緣故,不了了之。李治娶武則天,還敢冊封為後,實際上,他心裡也發虛啊!他又怎麼施計策呢?

他這樣對天下人解釋:我是一個乖孩子,自從武則天因賢貴出身和卓越才德獲封才人以來,我進宮一直都不敢正眼看她,李世民見李治如此乖,常常讚歎,便把武則天賜給了我。好一樁舐犢情深啊!不但如此,李治還舉了個例子,事關王政君。



王政君本是漢宣帝劉洵的家人子,漢宣帝也根本沒寵幸過她,後來太子因最愛的一個女人死了,鬱鬱寡歡,漢宣帝便把王政君賜給太子漢元帝。

王政君也躺著中槍!皇帝都這麼說了,有了一塊遮羞布,一幫臣子還敢說什麼?天下人還說什麼?何況李治還讓武則天當了幾年尼姑過度身份,再糾結這個問題,可就跟皇帝過意不去,那可要砍頭滅族。

這是一個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不敢說唐朝後面的皇帝,但前幾任皇帝都是混血兒,鮮卑化的漢人,習俗很深胡人的影響。而胡人講究: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他的小妾,兄弟死了,可以娶他的女人。



類似,匈奴人也是,滿族前身女真也是,遊牧民族都是這種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也有,那叫“烝報”。換湯不換藥,只是說法不同。步入封建社會,新的禮樂建立,“烝報”便禁止了。

如此一說,李治娶小媽,屬於胡人習俗。

另,歷經南北朝,隨著隋唐建立,胡人血統混合,開放性空前爆發,大唐經濟昌盛,政治安定,文化繁榮,女人服飾大膽裸露,出了名的開放包容。



這也是一個原因。


非常茴香豆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他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這個做兒子的皇帝,娶了老爸的女人,他娶的這個女人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十四歲被送到宮裡,唐太宗把他給封為了才人。

武則天跟了唐太宗十幾年,但是,她並沒有為唐太宗生下一男半女,這說明武則天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幸。很可能連寢都沒侍過幾次。

很顯然若是武則天不想點辦法,他這一輩子可能也就這樣了。

武則天想要不一樣的人生,所以,他把目光投入到了當時的晉王李治的身上,兩個人之間有過一段不倫戀。

這件事主要發生在唐太宗的晚年,那時候他已經多病了。也管不了這麼多事了。

很快唐太宗就死了,這時候晉王李治登基當上了皇帝。他當皇帝后,就開始清理老爸留下來的後宮了。清理到武則天的時候,就把武則天給遣送到了感業寺,武則天也就有一個才人,變為了尼姑。

似乎局勢對於武則天越來越不利,那麼武則天又是如何從感業寺跑到皇宮嫁給李治的呢?

這和李治的後宮團有關,當時李治寵愛的女人有兩個,一個就是出自名門望族的王皇后,另一個就是蕭淑妃。

當時的蕭淑妃似乎比王皇后更加受寵幸,他先後為李治生了二男一女。而王皇后一個孩子都沒生出來。

在唐高宗李治封蕭淑妃的兒子為雍王的時候,王皇后就害怕了,他覺得他的皇后的位置有點不保了。

這時候王皇后打聽到,李治在外面還有一個相好的,這個人就是武則天了。

為了減少李治對蕭淑妃的愛,王皇后打算把武則天弄到後宮裡來。這樣武則天只要一到宮裡,皇帝就不會有事沒事去蕭淑妃那裡跑了。

其實李治也早想把武則天給弄到宮裡來了,但是,他始終開不了這個口,畢竟那個女人是自己父親的愛人。

這下可好,後宮之首的王皇后開口了,李治很開心,他就把武則天給接到了宮裡。

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二十八歲了,李治才二十四歲。兩個人是地地道道的姐弟戀。

這一次武則天再次來到皇帝的身邊,他有了之前的經驗,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討皇帝開心了,武則天在宮中晉升的速度很快,他還為李治生了好幾個孩子,看來李治對他才是真愛。

本來王皇后把武則天弄到宮裡來,是想讓他遏制皇帝對蕭淑妃的愛的,沒想到武則天這個人更猛,他才是王皇后最大的一個威脅。

武則天為了拌到王皇后,把自己親生的女兒給弄死,然後嫁禍給王皇后,李治最後怒不可遏,把王皇后給廢掉了。

最後,武則天成功的晉升到皇后的位置。這段戀情說明武則天和李治的愛情是得到了世人的認可的。

那麼為什麼沒有人罵李治,幹出這種亂倫的事情來呢?

這可能和武則天沒有為唐太宗生過孩子,以及武則天和李治的年齡相仿有關吧。畢竟武則天和李治看起來才更像一段戀人,再說了武則天雖然當過唐太宗的妃子,但是,他終究是一個被冷落的人。

還有最重要的是,後來武則天當了皇帝,他把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全部給抹掉了。大致情況應該就是這麼多吧?

若是你有不同的觀點,歡迎討論。


史學達人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太子李治就看上了父親的才人武則天。太宗駕崩後,武則天先在感業寺出家為尼,然後被李治納入宮中(她入宮之前就已經懷孕了)。

唐朝皇帝都喜歡玩這種自欺欺人的把戲,比如唐玄皇納楊貴妃之前,也讓她出家做了女道士,彷彿出了一次家就與之前的身份告別了一樣。

不過李治這麼做也很心虛,害怕別人罵自己,所以後來李治在冊封武則天為皇后的詔書中,專門為自己娶庶母的行為做了辯解。李治說當年太宗病重,自己悉心照料,太宗一感動,就把武則天賜給自己了。不過顯然武則天被太宗臨幸過,相當於兒子李治的庶母,太宗怎麼可能把自己臨幸過的女人賜給兒子?顯然這種辯解是站不住腳的,自欺欺人而已。

當然李治貴為皇帝,在唐朝當然不可能有人直接罵他。不過他並不能阻止別人間接地罵。比如李治死後,武則天當權,有意篡奪皇位。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讓大文豪駱賓王給自己寫檄文,這就是著名的《討武曌檄》。在這篇檄文中,駱賓王歷數武則天的罪過,其中有一條就是“陷吾君於聚麀”。

什麼叫“聚麀”?麀指母鹿,古人認為,像鹿這樣的獸類,父子共上同一頭母鹿,稱之為“聚麀”。如果人也發生了“聚麀”的行為,那就是和禽獸一樣,不知禮儀人倫。

雖然駱賓王把武則天說成是罪魁禍首,認為是她的勾引使太宗、高宗父子陷入了聚麀的境地,但是這其實也間接罵了高宗李治不顧人倫廉恥,因為至少李治是從犯。而且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駱賓王這是為尊者諱的說法,在納武則天這件事上,李治絕對佔據了主導地位。

至於後人,更是可以放開膽子罵,比如《新唐書》中就罵了李治,說:“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夢露居士


正妻只有一個

在古代,正妻只有一個,在皇家封為妃的還好,沒有封為妃的大多數就只是激情一夜的那種,很顯然武則天的才人位置就是這種,所以這麼多年都沒有懷孕,這對於李世民來說壓根就對武則天沒有興趣。


充數之人

按照《周禮》的昏義來說,很多都是湊合那個八十一那個數的。畢竟皇帝是人,不可能夜夜笙歌。所以李治當了皇帝,要一個充數之人來當自己的昭儀無可厚非,何況武則天已經出家了斷塵緣,禮制裡面也沒有規定不能這麼做,故而有誰敢這麼無腦的去罵?


李治之所以把武則天招進宮,其實就是想和李世民遺留下來的勢力來做對抗。最終李治也聯合武則天贏得了這場對抗,成功的完整掌握大權。而李治卻因為身體原因失去了對武則天的鉗制,使得武則天步步做大,所以武則天最後當了皇帝。

其實李治內心還巴不得別人早點來罵,好早日削掉其權力,可惜沒有人這麼蠢。


淡看天上月


這裡說的李治娶的他爹李世民的老婆其實就是千古女帝――武則天唄!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宮裡的才人一枚,雖然李世民日理萬“雞”,很難做到雨露均霑,但他確實臨幸過武則天,也就是說雙方的的確確是發生過關係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按照傳統的理解,李治得喊武則天一聲“媽”,至少得落一句“小媽”,但是,歷史上亂倫的事情沒少發生,幾乎也是例例遭人唾罵,要說例外,李治娶“小媽”武則天,倒的確很少受到後人責難。

中國人講究成人之美,這李治娶武則天,倒還真是把武則天從人生低谷帶到了人生巔峰。按照當時的套路,先帝李世民留下的後宮妃嬪,當兒子的李治斷然沒有迎娶的道理。

但是也不是沒有例外,那就是把那些勾人的值得費周折的送進尼姑庵,洗盡凡塵,完了又是青春少女一枚,可以改嫁了,主要是可以“小媽”嫁兒子了。


按唐朝的開放氣象,改嫁本不是件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唐高宗是皇帝,不能亂來,但是唐高宗李治可以說是武則天生命中的貴人。

如果沒有李治對她的知遇之恩,拋出男女關係不講,雖然如果不是李治精蟲上腦,也沒有武則天鹹魚翻身的機會。

自從跟了李治,武則天又是生兒子,又是批奏摺,權勢一天比一天大,最終把自己提到了皇帝的位置,而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因此,唐高宗李治這事看似做的不地道,但卻因為武則天本人達到的高度,而被人忽視亂倫的問題,同時,在宋代以前,現代意識裡的一些條條框框其實並不能成為宋以前的束縛人的規矩。

尤其是唐代,李世民不還娶了嫂子嗎?李治是兒子搞“小媽”,李隆基不就成了老公爹搞“兒媳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