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南皇陽農業


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農業大國,但仍然是農業弱國。縱向比,中國農業成就巨大,我們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中國的大宗農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橫向比,我們國家農業人均產出不到發國家十分之一,所以,儘管我們的大宗農產品價格比發達國家高30~50%,農民仍然還很窮,農業是中國現代化的最大短板。

那麼,究竟是什麼阻礙著中國農業的發展?

第一、中國的農業人口過多。我國農業勞動力佔總人口的28%,仍然是最大的就業部門,中等發達國家僅佔12%,發達國家就是3%到4%。農業勞動力轉移不出來,人均佔有的耕地資源少,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組織形態,大規模的機械化、自動化設施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仍然非常低,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第二、農業投入不足。一方面,我國的農業土地資源匱乏,複種指數高,土地存在過度利用的問題;我們農業水利、交通、電力配套、生態保護、耕地整治和改造等基礎投資薄弱,很多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科技方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非常低,不到發達國家的20%;在高端農業生物工程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有更大的代差,我國所有育種企業的收入不如一家美國孟山都公司。

第三、機制保障不足。農村現有的土地產權制度、金融保險制度、人才培養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等都難與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對城市資本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這些機制性障礙阻礙了城鄉統籌發展和城鄉資本有效流動。



第四、人才匱乏。農村的大量的青壯勞力進入城市打工,有知識有技術的職業農民比較匱乏,農業行業的低收入和相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對城市的各類專業人才缺乏吸引力。農業高素質技人才的匱乏,也阻礙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各種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阻礙農村生產力的提高。

第五、農業加工業發展比較滯後。中國的農業加工業依然停留在低層次的傳統加工和粗加工領域,產業鏈短,附加價值低,帶動能力比較弱,也制約了農業產品的生產擴張和市場波動的平衡調劑。



中國的農業問題必須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來解決。通過城市化和工業化,讓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到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轉移到非農產業,擴大土地資源的集約經營規模;必須加快農村農業發展機制的改革,為城市資本進入農村開發實業創造良好的通路;同時必須繼續加大農業基礎設和施農業科技的投資。毫無疑問,中國的現代化農業依然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力。


牛哥的天空


一、農民種糧收入佔比下降,主要是一家一戶的散戶經營,再加上種糧收益偏低,甚至有的災年還虧本,導致種糧積極性下降,甚至部分地區出現了人為撂荒的情況。同時,即使仍然播種,但田間管理跟不上,對收成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二、政策扶持的重心不明確,效果不明顯,長效機制不健全。無論是價格補貼,還是直接補貼,無法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而且有些補貼並不能讓種糧農民得到實惠,甚至還起到了反效果。比如這兩年國家下調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稻穀的價格下調幅度還比較大,但農藥、化肥、柴油及人工等成本卻在上漲,特別是農藥、化肥價格因環評等大幅上漲,使得種植成本增加較多。儘管長期趨勢是減少其投入量,但短期內的糧價跌、農資漲,對農民的種糧收益影響較大,種糧積極性更是明顯受挫。

三、相當一部分的良田變成了工業用地或住宅。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儘管是不可避免的會佔用耕地,國家也提出了佔補平衡,但實際上很多地方的情況是良田蓋上了廠房、樓房。國家提出的8億畝高標準良田建設和“兩區”建設,可能會打折扣。

四、耕地減少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土壤流失和肥力下降。包括地下水的超採導致水位下降,化肥大量使用造成的板結,工業發展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汙染等等,讓人觸目驚心,這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將造成很大阻礙。

其他肯定還有很多,比如農業科技的投入和發展、人才的流失、種子的問題等等,不再一一贅述。國內糧食包括農業的發展,是重中之重,是根本,是糧食安全新戰略的基本保障,需要一個統籌的頂層設計,保證可持續的穩定健康發展。


糧小咖


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看:我國農業發展,未來應在哪些方面著力補齊和提升?

我概括了三類問題:

一、以農田水利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是農業的命脈。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對農業豐收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後的農田水利事業經過了一些波折。中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佔世界的四分之一,而農業生產又是所有產業中最大的需水大戶。因此,用工程手段發展節水灌溉是未來方向。目前在這方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一些地方大水漫灌仍然存在。華北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區還沒有減小。此外,平整土地、深松作業、培肥地力等也需要下更大力氣做好。

二、以農業機械為代表的現代農業裝備。農業機械化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的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標誌性指標。從當年的拖拉機到如今農業生產上的各種農業機械,中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大為提高。但儘管如此,和發達的農業國家相比,我們可能仍舊落後三五十年。目前耕種收機械化率最高的產業集中在糧食和油料作物,尤其是小麥和水稻上,但在其它領域,如果樹、蔬菜、特種作物如中藥材等,機械化作業仍未全面開展。即使在糧食領域,產後加工如烘乾倉等設備也不夠普及,一個明顯標誌就是公路邊上曬麥子仍是許多地方農民的習慣。

三、農業科技對產業的支撐水平。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在發展中國家還是不錯的,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也還有很長的道路需要走。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們有一些點的突破和成績,但綜合研究實力還比不上美國等國。在應用研究方面,農業科技對各個產業的支撐能力還遠遠不夠,農業生產上急需的“熱型技術”缺乏針對性研究,另一方面,論文數量巨大,但研究成果往往束之高閣。一些研究缺乏延續性、前瞻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不在這方面大力趕超,我國的農業今後想要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農產品數量和質量品質多方面需要,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農記者董峻


阻礙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個人觀點,一是有限的人均耕地。我國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也就是說,人均耕地少,自然受到耕地的限制,所以國家才劃出18億畝耕地紅線。二是複雜的地形,平原少,山地多,丘陵地區多,制約了機械化程度。三是現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經營權還未真正獨立出來,小農意識在農村占主導地位,限制了規模化,集約化利用土地。四是新農民缺乏,懂市場,會營銷,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農業經紀人太少!五是農業生產成本高,不佔競爭優勢,國際市場上農產品價格偏低衝擊國內市場!農民缺少種田積極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此謝謝作者)



都市家庭的鄉村樂園


你這個問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增收致富的問題。

我們國家現有農民是6.74億,平均每人3畝地不到,當然,北方多一點,南方少一點。但是,平均數能夠代表農民的基礎收入水平。

北方多種植大宗作物,因為土地面積相對大一點。比如東北、新疆。

南方重點種植水稻和其他特色作物的多一點。

但是不管怎麼說,農業都很難達到類似於其他行業的高收入,農民一直都是貧窮的代名詞,比如說現在影視劇中,農民的形象都是那種苦的形象。

農民增收致富無非三點:

1、提高產量和品質

2、降低投入成本

3、擴展收入來源。

那麼對應在全國範圍內呢,佈局大體上就是:

農業出路大體上是如下行情:

北方:東北、西北、華北種植大宗作物的地區,逐漸實現土地兼併,讓大部分農民從農業中脫離出來,能夠機械化的地方就機械化,因為這些產品,是和國際市場衝擊比較大,沒有競爭優勢,僅僅靠國家補貼,這個不是長久之計。

南方:發展田園經濟,和旅遊掛接,南方是我們國家重點的經濟來源,人均消費能力比較高,對於田園經濟有天然的消費能力,大力發展田園經濟,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西南方向:發展特殊經營,比如花卉等。

把農業放在世界範圍內考慮才是一個正事情。

但是,如果你想從農業上獲取多大的利潤,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大家看一下,在全國,乃至世界500強,沒有農民。當然,如果你非要把新希望列入,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他們是商人,不是農民。也別相信丁磊養豬什麼的,就跳到農業這個行業,丁磊養豬一頭豬賣27萬,吃的都是雷軍等非富即貴的人,你養十分之一你都賣不出去。當然,如果是鹿晗養,可能粉絲消費也可以消費的了,但是人家絕對不會這麼做,你叫他演個農民的戲,都幾乎沒有可能。

所以,農業上,一個農民想解決溫飽問題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解決暴富問題是很難的。

還有,就是很多的人,不計算農業投資的那種長期投入,低產出的問題,比如當年德隆公司的轟然倒塌,和農業上的長期投入,緩慢產出不無關係,當年羅布泊鉀肥,屯河番茄等都是優秀的農業企業,但是短線長融,解決不了具體的問題,造成2004年的轟然倒塌,高峰期,他們控制了1000億的市場和幾十萬農民,這算是農業投入最大的時代吧。

所以呢,農業上,綜上所述,如果你想在農業上解決溫飽問題,沒有什麼難題,但是如果想解決致富問題,那麼高投入高風險低產出,是否適合需要考慮。

當然,你如果很有錢比如馬雲丁磊,玩一玩,又或者你很有銷售資源比如褚時健,那麼投入一下,證明自己也是可以的。

一家之言,不代表投資意見。

如果有什麼交流,可以私信。


柯員之家美女帥哥說



咋看這是一個非常好回答的問題 只要做到一點,那就是農作產品的價格和現在的房價一樣,連續地翻番暴漲,那麼我國農業的發展就會得到根本的遏制,資本的趨利本質就會讓農業投資呈現出方興未艾之燎原之勢。

比如:小麥的價格達到10元/斤的價格,農業發展就會得到根本的改變。當然,這是一個玩笑話,真的到達那個地步,說明通貨膨脹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遭殃還是老百姓!

書歸正傳,我們還是來說說真正的原因吧:

一.原來的“家庭聯產分包到戶”的生產方式,在當時對於釋放生產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起到了關鍵作用,可是,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大型農機具的使用,小塊為單位的形式阻礙了大型器具的使用;

二.農業科技的發展,致使單位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產品局部趨於相對過剩的狀態,供大於求的現象嚴重,導致農產品價格壓低;

三.農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今年蘋果過剩,明年葡萄爛在地裡,農產品結構性失衡嚴重;

四.農民的素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保守,小農意識嚴重,奉行什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現實主義觀念,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比如:互聯網農村經濟等;

五.農業汙染相當嚴重,消費升級下的農產品缺位,一邊是過剩的農產品,一邊又是中產階級努力購買國外的農產品,這就形成了供給與需求的極大的缺位;

六.城鄉二元結構的差異,致使農村生活環境大大低於城市水平,年輕人一股腦地湧向城市,農村人才流失嚴重,農業發展後繼無人。

還有很多很多的因素,我們不一一贅述。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是傳統的小農經濟阻礙了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幾千年來,中國農業一直走在燒荒牛耕人種,刀割人力勞動的落後時代的過程中。

解放前的幾千年如此。解放後的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到1982年的30年再到全國分田到戶,到2012年,又是接近三十年間,牛耕人種,剷草的傳統農業,徹徹底底的退出歷史舞臺。完全實現機械化作業,藥物滅草。這是大大提高解放生產力,走入現代農業的開始。

面臨中國共產黨人農村土地深化改革的歷史性的偉大飛躍。將更大更多的勞動生產力解放安置到其它產業。農村土地實現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化。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生產力的大動遷,中國現代農業由普通機械化向智能機械化更新升級。

改變現代農業產業單一的土地產出最大化的模式。開發糧食當地轉化成肉,蛋,奶,美食品。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村集體企業模式。農民將土地經營權轉換成集體企業股份權。以股東的形式參與農村以土地為產出的集體企業管理和股權分紅。從而走環保綠色農業種植到養殖的現代農業工業化的道路。

這是以最快的形式將中國農業企業工業化走向世界現代農業前面最直接的路。也是共產黨人讓六億多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開始。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農業是我國的根本!十幾億人口中農業人口比重很大!那我們農業的發展現狀怎麼樣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本頭條號的更多優質內容!」



單論國家的農業,似乎命題太大,非我等能夠說道!在此就當順便聊聊!

我們的農業從舊社會走來,雖然經過了土地改革後讓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以集體化道路艱難地走過了建國初期,隨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激活農民積極性,讓農業大發展,並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

但自從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業市場的放開,國內農產品的競爭力總感覺那麼羸弱,讓農民長時期內單靠農業生產是賺不到錢的,更甭提致富了!一句話,一直以來,我們的農業似乎總擺脫不了小農經濟的角色,小敲小打去與規模化、集約化競爭,確實也不在一個量級!

那麼,是否就是目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束縛了農業呢?



這個還真不能武斷地這樣說!

如果以農業為基礎,向深加工、集體產業發展,確實原先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已經凸顯出他們的優勢!目前全國知名的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農村經濟很活!集體產業也壯大,集體內農民富裕程度很高!

這既是抓住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又是利用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能夠讓集體把握住發展機遇和財富機會!相對來說已經到戶的就各自為政,各方面都分散了,根本發揮不了優勢!

真正阻礙農業發展的問題肯定不會那麼單一或顯性,否則這個問題就能夠很容易解決!而是需要不斷地摸索和探索的,當務之急,恐怕是觀念的問題!

只有保持觀念的不斷更新,順應新時代,尋求創新突破,才是正道!



當然這也可能是廢話!

歡迎更多意見留言置評!感謝您的轉發、點贊!


原生態鄉村


鄧小平說話中國發展一定要走中國特色之路才是。農業也如此。

中國國情:人多地少,東西南北中各種氣候有,農村農產品各具地方特色。除了北方,南方更是人多地少不適合機械農場化生產。

競爭力在國際上沒成本優勢。

但是,中國農村農業部可以向國務院提案:成立一個振興農業的政策研究班子,內分分部:1、農村政策部。2、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部。3、農村各行各業技術研發部。4、中國農村農業技術國際交流學習聯絡部。

各省市縣農業部門分設4個部門,各個分部門負責人各司其職,深入本地農村,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

並且對本縣、市、省的農業政策,生產規模(產量)調整、各個行業的產量質量預測、價格等逐級上報國務院農業部。

農業部根據各省市縣的各方面報告對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的產銷作出安排。比如2018年中國周邊國家地區的荔枝、菠蘿、龍眼、香蕉等水果大豐收,如果全國各地提前向國務院農業部預測豐收報告與平時銷量和價格報告,國務院就可以提前作出替農排憂解難的政策:藥企、食企、旅遊、國內與國際銷售推廣等。

中國的農村振興,只要從上到下,發揮中華民族智慧,全國上下一盤棋。利用下信息、科技、政策、省內省外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充分預案,既分工又統一的協調政策行動。

中國的農村振興一定能走出中國特色農業來!

當中國特色農業農村振興已俱成色規模穩定繁榮時,中國政府又可與聯合國扶貧署、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中國實行留學生政策,廣攬世界人才。

國內農村振興繁榮,鄉村遊名聞世界,廣收世界旅遊之財。名利雙收!

國際上輸出中國農民企業,外出國際投資。既扶貧又受世界公民擁護,為世界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治理世界的中國智慧!


用戶07178171767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我生活在農村五十年,在地裡摸爬滾打,什麼辦法都用了,絞盡腦汁想致富,但確實是有很多條件限制,有很多不懂農業的人回答農業問題,說什麼農民沒有現代農業意識,沒實行規模化集約化耕種,純屬外行人讓內行人笑話了。

制約農業發展的第一條件是水利,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沒有水利條件,你叫神仙也提高不了產量,也發展不了農業。我們現在所利用的水利設施,百分之八十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修建的,尤其是水庫,更是再早的產物。很多的水庫,都承包出去養魚做垂釣了,想用來澆地很難。

後來打的一些深水井,由於較深,配用功率大,村裡還指望它營利,一畝地五十六十元澆一遍很正常。如果天旱,一星期就得澆一遍,現在種地本來就是微利,澆兩水就沒利了。另外,用電也受到限制,不是你想澆就能澆,國家想大力發展農業,必須做好這一塊。

另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種子,目前種子市場異常混亂,假種子充斥市場,農民買到就是一年白忙活,國家要下大力氣培育優良品種,把這一塊壟斷起來,農業產量至少能增產百分之十。

化肥農藥,假的和真的平分秋色,農民沒辦法辨別,現在的化肥農藥用量嚴重超標,既汙染了環境,又增加了種地成本。

解決了以上問題,農業的振興指日可待。農業問題,還是問計於農,至於專家等等,只能呵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