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潮」來臨,養老成爲必須邁過的坎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來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佔總人口的17.3%,並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養老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而得益於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一個個新氣象、新模式的出現,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心願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養老壓力加大,民眾態度更開放

老齡化加速到來,讓如今的年輕一代面臨越來越大的養老壓力。

“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睜開眼,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賺錢。”剛結婚三年的鄭州市民李夏彤戲言自己是“全家吃飽一人不餓”。由於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倆不僅要養育兩歲女兒,還要贍養家中四位老人,一旦父母有些頭疼腦熱,兩人就分身乏力。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如今也成了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萬,佔總人口的14.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50多萬,空巢老人約600萬,特困供養人員50萬。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

“以前一提到去養老院,很多老人心裡就很難接受,感覺子女不盡孝道。”不少人對記者表示,因為養老方式的問題,身邊有些老人甚至和子女產生了很深的矛盾。

而如今情況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去年,鄭州市民徐明的父母主動向他提出去養老院生活,理由是“不想給他添麻煩”。徐明心裡清楚,由於自己常年工作在外,家裡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自己應付。“找一個稱心的保姆太難,現在電子化程度高,就連修理家電、繳水電費這種小事,老人都覺得非常吃力,所以他們才要求去養老院生活”。

綜合比較了幾家養老院之後,徐明為父母挑選了離家最近、設施最好、服務最細緻的一家入住。“養老院統一管理,給老人省了很多麻煩,而且可選擇空間越來越大,服務水平越來越高。”看著父母逐漸適應了養老院的生活,徐明才漸漸放下了心。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河南省正著力推動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全省已建成各類養老機構3300多家,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3.2張,其中敬老院1966家,床位22萬多張,2018年計劃新增養老床位2萬張。

“互聯網+養老”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天年

雖然民眾對養老院養老的態度更加包容,但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我國未來的養老模式將以居家養老為主,而且家庭規模小型化和“4-2-1”結構家庭日益增多,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需要更多借助於社區服務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

以河南省為例,近兩年,該省出臺了推進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並加大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800多個、農村幸福院10000多個。

而在居家、社區、機構的融合發展下,“旅遊養老”“養生養老”“智慧養老”等“養老+”模式層出不窮。

“智慧養老就是好,在家就能享受到各種便民服務,省事又省心。”洛陽澗西區的83歲老人王曼英介紹說,早上她撥打“12349”養老服務熱線,預訂了兩斤小米和一瓶滴眼液,下午4點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把貨物送到了家裡。

“在應對‘銀髮浪潮’帶來的問題時,通過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探索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加快發展‘互聯網+養老’服務,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務質量,推進養老產業發展等措施,為老年人幸福生活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河南省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馮慶林說。

所謂“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就是依託養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推動城鄉社區建立“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促進養老服務需求和線下服務實體有效銜接,以為老人提供更加多元、精準、智能的服務模式。

“雖然現代人的壽命提高了,但是老年人的能力卻下降了。”北京301醫院院長範利說,當前老齡化最大的問題是共病患病率較高,以80歲老齡人為例,住院病人大多患有3~5種疾病,多種病存於一體,一個人需服用多種藥物,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負擔。

“醫養結合是當前養老服務中呼聲最強烈、需求最迫切、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問題,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能夠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河南省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謝李廣表示。目前,河南省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7%,76.6%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服務。

雖然我國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不斷深入,但是重醫療救治輕養生養護、重體系建設輕服務質量、重頂層設計政策落地難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專業養老服務人員的缺口,使醫養結合後備基礎略顯單薄。

“越來越多的高齡、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但現在我國老齡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養老服務人員非常匱乏。”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莫麗霞認為。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人員總共約100萬人,其中2/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有30萬人左右,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僅約10萬人。

資本不斷湧入,“銀髮經濟”方興未艾

“一日三餐加護理”的模式能否完全滿足現代老年人的需求?答案明顯是“不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養老服務供給側方面,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長期照料、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老年護理服務存在巨大的社會需求。基於此,國內不少地區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

“從家庭養老到社會養老,從傳統的養老模式發展到龐大的養老產業,要滿足群眾養老的多種需求,既是必須跨過的一道大坎,也是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馮慶林提出。

除了突出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兩個重點,要形成多層次、高水平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就要引入社會資本,創新養老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激發養老服務產業的巨大潛力。

“健康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進一步擴大了全省養老服務的領域,也將快速提升全省養老服務業的水平和檔次。”河南省民政廳老齡工作處處長李本謙說。養老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逐步加快,不僅讓越來越多老人享受到更專業、更貼心的服務,而且使“銀髮經濟”成為人們新的期望。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河南省近年來也明確把健康養老產業列為轉型發展攻堅的重點產業,以推進健康養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健康養老由重事業發展向事業和產業並重轉變、由保障性兜底養老服務向普惠性社會化養老服務轉變、由一般性無差異服務向個性化精準型服務轉變。

河南省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省將積極推動健康養老示範項目建設,強化土地、資金、政策等各類要素協調保障,力爭2018年底前示範項目完成投資35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