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一年級,孩子會出現哪些問題?家長該如何應對?

木沐_Y


初入一年級的孩子,對什麼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從幼兒園小朋友到真正的小學生,身份變了。如何和孩子一起融入小學生活,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一次考驗。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校園集體生活的適應期,培養生活學習的獨立性,學習興趣的建立等方面是可能出現的問題,下面是我的預防建議,供您參考。

一年級學生

① 校園集體生活的適應期

一年級孩子天真爛漫,活波開朗,大部分孩子能很快融入集體生活。課上氣氛活躍,課下和新夥伴玩的不亦樂乎。我覺得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認識班級裡的新朋友,喜歡上班集體,這些小夥伴將一起度過最美好的小學六年時光。每天放學回家,先別盯著作業,讓孩子講述下學校發生的一些好玩的事情。這時孩子比較容易溝通,隨時觀察孩子狀態,及時安撫失落感,多陪伴鼓勵。

② 獨立性

小學老師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面面俱到了,也不會特殊照顧某一個學生。上了小學,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性,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比如作業方面要陪伴不陪讀,尤其是不要替孩子檢查作業,學習是小傢伙自己的事情。

③ 興趣的培養

小一作業量比較少,大把時間如何安排呢?不要讓孩子對學習,對作業產生厭煩感。興趣培養很關鍵。拿數學來講,遊樂中理解概念算理拓展認知比超前學更有意義。比如擺小棒理解數的組合,收集生後中的數與形,玩積木搭建或拼七巧板,手工等。很多孩子幼兒園就有一定計算能力。但更要注重數學概念的理解。根據這個年齡段特點,應多結合實物手腦並用。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可分為三類問題。

第一類:由寬鬆到約束的轉換。

學校生活的主要特點就是紀律,規範,目標,計劃,考核。這種從身份到心理上的轉變,以及對未來的疑惑,肯定對每個孩子都存在一定壓力。

第二類:正確的目標,習慣,方法的建立。

學習是一個終身行為,並非只有在學校裡才存在學習問題。而學校學習的基本目標,是為了考出好成績,升入更好的學校。那麼為什麼而學習,應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與方法,與未來能否順利實現基本目標息息相關。這是個長期問題,又是個從一開始就必須重視的問題。這方面,各位家長責無旁貸。

第三類:人格的養成。

人是社會的動物,進入校園就算正式踏入了社會。要與老師,同學打交道。要與各種順利與挫折的狀況打交道。如何面對,如何溝通,如何解決,如何一步步養成健康人格,某種程度上比學習本身還重要。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學習的一部分呢?

要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明白,這必然首先是家長的問題,而非孩子的問題。關鍵抓住一條:家長的見識決定孩子的高度。不要粗暴,不要跟風,不要急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