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河北|地名志:乏驢嶺

井陘縣天長鎮西側,有一處史稱“冀晉門戶”的古要塞、古村落,名叫乏驢嶺。詢其村名的來歷,據老輩人講,其中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相傳,唐玄宗年間,八仙中的張果老等,遊罷飛跨於洨河之上的趙州橋後,一路相伴雲遊。說話間,來到井陘百花山麓,舉目遠望,但見,峻峰挺拔,百花爭豔,綿水環流,碧波盪揚,好一處勝觀奇觀。近觀此山,峭壁懸崖,猶如刀切斧剁一般。

這時,年少氣盛的韓湘子突發奇想:這張果老一向倚老賣老,今日何不當著眾仙的面,與其一比高低!於是便對張果老說:“你老可真是騎驢不知推車的苦啊?我倒想與你比試比試!”“我也早想見識一下你的能耐!”張果老立馬回敬道。輪到出招,二仙划拳裁定,眾仙見證,韓前張後,輪番上場。韓湘子靈機一動:“常言說力大不越主,還是請柴王爺推車,我幫拉拽也就是了。”柴、韓串通一氣,柴王說:“別看懸崖陡峭,咱車載四座名山,我倆連推帶拉凌空走壁,如履平地!”張果老道:“甭說這絕巘雄險,驢馱日月,照樣攀巖,如遛坦途一般!”

張果老等顯奇擺能,互誇海口。早被神通廣大的阿五婆聽個清楚明白。也是有意勸誡他們,休傷仙家和氣,就微微道出一首偈語:“天覆地載,日月光華;驢乏車傾,妄語休誇!”這時,三位仙人正在熱鬧動勁處。張果老見柴王使勁猛推,韓湘子抻繩賣力,飛車走壁,突然大喊一聲:“車翻嘍!”一來是神仙中口無戲言;二來是柴、韓二仙驚慌走神,只見身子一晃悠,撒把松繩,忽聽咣噹一聲,車馬翻落崖下。至今在東湘溝西邊的絕壁上還有柴王爺車輪碾軋留下的那兩道寬窄均勻、長約六丈開外的車轍印痕。

柴、韓翻車,又羞又惱。瞧見張果老倒騎毛驢,旁若無人地在峭壁上晃悠,這氣就不打一處來。隨即高門大嗓地回應道:“驢乏嘍!”山呼河應聲中,只聽撲通一聲,毛驢從懸崖上跌了下來,呼哧呼哧地大喘著氣睏乏於地。在這崎嶇山嶺上留下了深深的驢蹄印,“果老仙蹟”成為“井陘八景”之一。之後,陸續有人在此嶺上定居並建村,故以此取村名叫乏驢嶺。

張果老乏驢桃花棧,史料歷有記載。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重修路記》碑稱:“縣之西十里許,俗傳張果老之乏驢,阿五婆之車覆,二仙各顯神通處也。”清雍正版《井陘縣誌·山川》篇雲:“乏驢嶺在縣西十里,百花山東。《列仙傳》:張果騎驢睏乏於此,今石上有蹄痕。”在今日之乏驢嶺百花山景區,還倖存八仙對弈處和棲息地留下的“八仙台”“八仙堂”“柴王溝”等史蹟。

清代陘邑詩人蔡承澤,至乏驢嶺謁果老洞,留下了千古絕唱:“昔聞此境絕塵埃,今獲登臨俗眼開。漫道騎驢人已杳,仙雲猶繞洞門來”,令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

(陳生明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8年9月2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