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還不加快量產殲20和殲15?

高漢榮1


殲-20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我國軍方劃代標準,美俄軍方劃為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戰鬥機之所以沒有大量進行量產,主要還是受限制於殲-20戰鬥機與之配套的發動機,不能滿足殲20戰機的生產需求。目前殲-20A裝配的是WS-10B發動機,而與之配套的WS-15發動機還在研製之中,未來2-3年定型。

殲-20戰機沒有進行大規模量產,是因為WS-10B發動機只能為殲-20戰鬥機提供1.2倍超音速巡航的狀態。並不能達到殲-20戰機設計之初的要求。本身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就是一個價格高昂的產品,在滿足目前有限空防的需求下,最好還是製造配備WS-15發動機的殲-20戰機。


而且WS-15發動機在未來2-3年就可以裝備定型,為殲-20提供可靠的動力,這已經獲得劉大響院士的在7月7日航空學術報告上的印證。那麼如果能在未來3年內WS-15發動機裝配殲-20B戰機上,那麼就沒必要大規模生產配備WS-10B發動機的殲-20A了,只要目前能夠滿足國防需要和空軍部隊的飛行培訓,演練戰法就可以。

另一方面,殲-20戰機造價高昂,單機成本在1.1億美元左右,未來的裝配數量也可能就是300-400架以上,前期製造過多的低配版的殲-20A戰機明顯就是浪費資源。只要能夠保證正常國防需求的前提下,那麼還是儘量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殲-20B的發展上。



劉大響院士做工作報告

再看殲-15艦載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作為我國海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在海軍的地位當中舉足輕重。殲-15艦載戰鬥機解決了我國海軍沒有艦載戰鬥機的歷史。而研製這款戰鬥機的時候,多采用以現有的成熟技術,而降低更多的風險,以最快的速度交付部隊。殲-15戰機已經做到。


殲-15戰機只是解決了我們海軍有無艦載機的歷史,但是整體上並不算落後。可是對於整體的未來海軍發展,殲-15戰機所配備的多普勒雷達,完全不及我軍殲-16,殲-10C所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這也是沒有大批量生產裝備殲-15的主要原因。
殲-15艦載機配置圖

而目前配備WS-10B發動機的殲-15B已經試飛當中,我們未來要一定數量裝備的是殲-15B型,和彈射型的殲-15艦載機。而且目前已經艦載機進入隱身化時代。以美國F-35C為代表的隱身艦載戰鬥機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潮流。那麼未來我們的艦載戰鬥機肯定需要像隱身化發展,而這樣殲15艦載戰鬥機根本就無法完成晉升化狀態。



彈射版的殲15艦載機。

我們必然要發展全新的隱身艦載戰鬥機。比如我們的殲-31改進版,殲-20的艦載版,或者就是一款全新的海軍隱身艦載戰鬥機。而這也是導致我國沒有對殲15艦載機進行大量生產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航母發展正處於月起飛階段向全通平直甲板,彈射階段發展。那麼我們的艦載機就得由滑躍起飛的殲-15向彈射起飛的殲-15過度。那麼註定了滑躍起飛的殲-15戰鬥機生產數量不會過於龐大,只用於裝備遼寧艦和山東艦。而未來003型以後的航空母艦都會採用彈射起飛,那麼自然要生產彈射版的殲-15艦載戰鬥機。
殲-15S雙座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這也是以上殲-20和殲-15之所以目前沒有大批量生產的主要原因。我們國家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無限的事業上,而目前的國家整體需求,與未來發展需求必然要做一個綜合的調整。而目前他們的狀態就屬於調整時期,自然在短期內不會大量生產。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謝謝大家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殲20與殲15有很大的不同:殲20是我國的第一款四代機(我軍方標準,按照俄標稱為五代機),以奪取制空權為主要戰鬥任務,隸屬空軍。殲15屬於三代改進型艦載機,是我國航母的“拳頭”武器,伴隨航母出海作戰,隸屬海軍。


先來說說殲20:

第一,成飛正在擴建殲20的生產線,以提高其生產能力。根據公開的消息,成飛已經開始建造殲20的第四條生產線。據估計,每條生產線每個月可生產1架殲20,等到這四條生產線全部投產,那就意味著成飛每年可生產48架殲20戰鬥機。殲20不是不加快量產,一方面是受產能限制,成飛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就是還不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發動機也正在抓緊研製。



第二,殲20是我國最新一代戰鬥機,我空軍對殲20的需求量很大。需求決定建造數量,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就不用多說了,沒點真傢伙那是肯定不行的。根據杜文龍大校在CCTV4的節目中的分析,推測其至少在200架以上。尹卓少將的推測也是“至少超過200架”,都差不多。成飛開建第四條殲20的生產線,也證實了殲20的生產量不會太少,很有可能達到300架左右的水平。不僅得有質量,還得有一定的數量,這才能夠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三,殲20目前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處於小批量產階段。殲20仍處於小批量產階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配套發動機渦扇15仍未到位,動力不足是殲20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再者,殲20屬於全新的戰鬥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在應用中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才能使殲20成為一款真正成熟的戰機。武器裝備可不是研製成功、裝備部隊就沒問題了,就拿美國來說,F22在2015年開始服役,到現在為止,它的供氧系統、隱身塗料仍存在著問題。


再來說說殲15艦載機:

第一,殲15屬於我國第一款艦載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升級。殲15艦載機由沈飛研製,屬於三代改進型艦載戰鬥機。之前我國並沒有艦載機的相關研製、使用經驗,造成了殲15艦載機存在著很多問題。央視就曾報道過殲15由於航電系統出現問題,造成了機毀人亡的事故。目前,殲15艦載機已經停產,根據已知的消息,現在製造的是改進後的彈射版本殲15B。而且,殲15B已經進行過“成百上千”次的彈射試驗,具體改進之處還沒有官方消息。


第二,艦載機的服役數量受航母限制,我國航母數量太少。殲15即便是不停產,也不會生產太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艦載機造多少架,由航母數量來決定。沒那些航母,造那麼多艦載機有什麼用?陸基的同類戰鬥機要比艦載機更省錢。我們現在有一艘遼寧艦,還有一艘002,003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等到003服役的時候,第四代艦載機恐怕都已經造出來了,所以殲15(包括殲15B)不會生產太多。另外,只要艦載機的製造速度,能夠滿足航母需要即可。


第三,隨著殲20的服役,我國艦載機也將要進入換代階段。殲15的設計總師曾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下一代(第四代)艦載機將在2020年問世。換句話說就是,003航母的配套艦載機應該是第四代艦載機。那麼,我國也就只有001、002兩艘航母使用的艦載機是三代改進型的殲15系列。遼寧艦正常可搭載24架殲15,002正常狀態的搭載數量推測為36架(戰時狀態的搭載數量更大),即便是以戰時狀態搭載為準,殲15系列的需求量也有限,沈飛現在的產能也能夠滿足需要,沒必要再提高產量。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是否加快量產,以及殲20、殲15的生產數量,這些都是根據國家的需要來確定的。


儒道之主


戰鬥機的生產速度不像造個汽車,一天可以生產許多來。戰鬥機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除了各種零部件的生產之外還有最複雜的組裝過程,而且戰鬥機的生產數量和速度並不是生產廠家說了算,這是訂單式的生產。



舉個例子,假設空軍需求12架殲-20戰鬥機,那就需要和廠家簽署合同,生產廠家按照合同來安排,期間還要進行零部件的採購和生產,所以週期很長。目前印度斯坦研製的LCA每年僅僅能夠生產8架而已。可想而知戰鬥機生產的難度有多大了,不是印度不想要LCA,那是造不出來。


至於中國的殲-20和殲-15戰鬥機是屬於兩個不同層次的戰鬥機,先說殲-20戰鬥機,這是一款具備隱身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超機動性等都是其基本特徵。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難度非常大,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是有中國研製成功。殲-20性能優異也帶來了成本的上升,我國每年國防預算有限,在武器採購上的經費也不能全部用在殲-20上,所以就出現目前生產速度緩慢的現象了。至於每年生產多少,這就是秘密了。

殲-20是拳頭產品,專門用於敲門打擊,而殲-15戰鬥機是一款海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目前中國海軍只有一艘航母,生產再多的殲-15都沒有地方使用,這就是為什麼殲-15生產緩慢的原因了。


鷹眼戰情室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殲-20是中國研製的第四代隱形重型戰鬥機,列裝空軍部隊。殲-15戰鬥機則是三代戰鬥機,屬於海軍艦載機。兩者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殺器。近年來,世界上裝備四代機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的航母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許多人似乎覺得中國軍隊對於殲-20和殲-15戰鬥機的裝備數量應該大量增加。

戰鬥機不比其它武器裝備,製造戰鬥機是一個繁瑣而燒錢的過程,環環相扣,絲毫不能出現問題。製造戰鬥機是需要時間的,中國目前的殲-20產能不足,無法快速大量製造殲-20。除此之外,中國目前不但擁有大量三代機,還擁有不少二代機。這些戰鬥機淘汰換新機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投入。另外,中國的飛行員培養體系也還在完善之中,尤其是駕駛四代機的飛行員。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殲-15艦載機顯然是過渡產品,未來海軍還將裝備更加先進的艦載機。對於艦載機的爭論由來以久,許多人認為殲-20會上艦,還有一些人覺得殲-31會登上航母。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殲-31戰鬥機上航母的可能性更大一點。無論是殲-31戰鬥機還是殲-20戰鬥機上航母,殲-15都不會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最後和最好的艦載機!


兵說


殲20是受制於產能問題,而殲15則是受制於更新換代的問題。

殲20現在正在測試國產發動機,很快會進入大規模量產。


殲20是我國全新一代戰鬥機,他雖然已經服役並且開始了實戰化訓練,但是按照工業生產的規律可知,一款成熟的工業製成品,在其剛剛誕生的時候是很難進入大批量製造階段的,這不僅僅是說軍事武器,而是整個工業製造都是這樣的規律,比如說蘋果手機,剛開始發售的時候總是量很小,隨後才會逐步的擴大產量。飛機更是如此,不經過前期在部隊的廣泛使用和修正,是很難進入真正的大批量製造階段。

航母的數量限制了艦載機的產量。


殲15戰鬥機則不同,殲15現在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產量問題,而是是否需要繼續大批量製造的問題。就目前看來,殲15量產型的第二批次已經制成,已經出現了編號為2開頭的飛機,這意味著飛機已經進入了較大的量產階段,可是殲15卻造的不多,這一方面因為艦載機本身數量受制於航母的數量限制,另外一方面也體現出我國已經開始考慮對殲15進行換代了。

第五代艦載機在我國目前是一個必須突破的課題。


殲15是我國第一種艦載重型戰鬥機,他的性能基本等於是殲11B戰鬥機改進上艦,實際作戰能力對比現在我軍新一代航空作戰裝備並沒有優勢,而國際趨勢是要把艦載機向著隱身化的第五代戰鬥機方向發展,這就意味著我國需要在短期內研發一種全新的第五代艦載機,這就使得殲15繼續大規模製造變得不太合適,畢竟如果要換掉這些新造的飛機,還是太浪費了。


海事先鋒


殲20已經在量產中,從2017年開始殲20就列裝了,如今殲20的數量應該在兩位數。殲20作為中國空軍第一種隱身戰機,肩負的使命重大,為什麼要在2017年列裝,是因為日本、美軍的F-35將在2017年服役。

美軍的F-22其實戰鬥力有限,因為F-22的數量太少,186架中只有100架左右可以隨時作戰,還有一箇中隊用來訓練、當後勤。F-22還要在阿拉斯加對抗俄空軍,還要協防歐洲,所以美軍在亞洲的F-22數量有限,戰鬥力無法發揮。

但F-35數量夠多,形成的威脅較大。殲20的剛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服役,但自身還有地方要修改,所以你看到殲20一邊服役,一邊還在不斷改進。

作為中國空軍第一種隱身戰機,設計出來後也需要讓飛行員、地勤磨合,小批量生產滿足數量上的需要,一邊改進實現質量上的提高。殲15也在量產中,隨著第二艘航母完工,下一批殲15也很快問世。


軍情瞭望臺


殲-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隱身重型第四代戰鬥機,以制空為主,輔以對地攻擊(踹門),已經裝備空軍部隊。而殲-15則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戰鬥機,屬於第三代改進型,現已經裝備海軍航空兵,配置在遼寧艦上。

殲-20於2011首飛,2016年列裝部隊,2017年進入空軍序列,也就是說殲-20剛剛進入作戰部隊不到兩年,飛行員還在適應新裝備,新戰法,特別是隱身飛機如何攻防,其次是殲-20的產能還在爬坡階段。

根據公開消息成都飛機制造廠目前已經建設了3條殲-20生產線,正在建設第四條,而且生產方式與運-20生產線一樣是採用脈動式生產線,參照同時生產方式的F-35,殲-20一條生產線一個月至少生產一架,一年就是36架,足以裝備一個半航空團。

隨著我國周邊的F-35裝備的國家越來越多,主要就是日韓購買的F-35,和駐日韓美軍的F-22、F35,空軍對殲-20戰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按照現在一年36架的產能,是足以滿足空軍需求的,但是殲-20還不是滿狀態,其配套的WS-15還沒有研製成功,雖然WS-10B最大推力已經達到14.5噸,但是其還是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對付F-35還可以,但是面對F-22就有點勉強了,現在的殲-20還不具備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所以這種狀態的殲-20無需生產太多,否則後期升級會過於麻煩,現在小批量生產比較合適。

還有就是參照美軍同一等級的F-22,其就裝備187架,不到200架,就是F-22太昂貴了,無法大批量替換第三代戰機,同樣的殲-20造價估計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也不可能一對一的替換即將退役的第二代、第三代戰機,況且一架殲-20的作戰效能就抵得上好幾架殲10,預計殲-20也就裝備200到300架左右。

而殲-15是我國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從蘇-27演化而來,技術來源是烏克蘭提供的T-10K 艦載技術驗證機,殲-15使用的國產航電系統和武器,擁有優異的機動性和祖傳的巨大航程,現在是世界上唯二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之一,在世界排名上僅次於F-35C和F/A-18E/F。

但是由於遼寧艦和002型國產航母均是使用的滑躍起飛,殲-15的載彈量受到限制,航程也大打折扣,而且按照目前的規劃003型航母將會使用彈射起飛的方式,殲-15還要再做改進加強,以適應彈射器的巨大沖擊力,所以殲-15只用生產48架夠兩艘航母使用足以,無需大量生產。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航母編隊的對手中一定有美國航母,而美國航母艦載機準備更換第四代的F-35C隱身戰機,這個戰鬥力是遠比第三代的殲-15要強的,所以除了要改進殲-15外,還需要加快設計第四代隱身建造戰鬥機,殲-15只需維持改進和低速生產即可,比如殲-15G"咆哮鯊"、更換有源相控陣雷達等。

殲20艦載機CG

FC-31CG

不知道殲-20和FC-31哪一個會從下一代艦載機種脫穎而出?


巴爾幹尖刀


咱們國家為什麼不盡快量產殲20和j15?

先說為什麼不增產殲15航母飛行員就那麼幾個人,而且就一條航空母艦,造多了也沒地方用。所以就慢慢悠悠的造吧


至於為什麼不盡快量產j20嗎?

還是老調重彈的發動機問題。

殲20戰鬥機首飛以來這麼多年的發動機都換了一大群。

反正每天就是因為發動機就到底是三姨父還是太行或者是峨眉的。各大論壇是爭論的不可開交,反正就一個感覺,發動機問題大大的。


然後因為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就不可能大量製造(小批次量產還是可以的)不然的話一個批次一個大改,一個批次一個大改的誰也扛不住。

所以量產什麼?浪費也不是這麼浪費的。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題目中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成飛正在大力擴建殲20生產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對於殲20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作為中國最先進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空中守護神,即使路遇F22也毫不遜色,甚至在很多方面更勝一籌,就像軍事專家所說的“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



殲20自2017年全面定型開始傳出量產的消息後,各界對於這位空中新秀的關注與日倍增。具目前網絡還是官方的消息報道來看,殲20第四條生產線也已經基本竣工,想想看連續四條生產線開工,這足以見證了祖國對於這款隱身戰機的迫切需要性,未來的空優模式將成為不可撼動的現實,我們可以預見到中國空軍未來逐步主宰空中的雄壯。


殲20生產線主工房長250米,寬100米,附屬工房長100米,寬65米,目前生產線採用世界上最為先進的“L”型佈局,按照殲20的尺寸,每座工房內的單條生產線可以同時在間距確保10米左右的前提下有8架同時開始總裝,一個工房內就會有大約36架的生產能力,單架生產時間約為8至12個月,一天生產線全年就可以有8架產量,如果第四條建好,那就意味著一年就會有32架殲20下線投入到作戰部隊,這可是非同尋常的產量。

殲15號稱“飛鯊”,大家都知道它是專門為我們航母配套的艦載機,目前從整個生產能力來看足以滿足兩個甚至三個航母艦隊的滿載需要,同時還兼顧和保障了陸基模擬平臺的訓練用殲15。



從殲15沒有擴產來看,我們可以很肯定的判斷,未來我們的海軍艦載機一定不是定位於殲15,“鶻鷹”殲31是很多專家都在分析是未來上艦的第四代隱身戰機,我們拭目以待。


冰雹藍天


這些年,是中國空軍大發展的幾年,J10C、J20、J15、J16都陸續的服役部隊,逐漸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中流砥柱。尤其是J20和J15,他們分別是空軍與艦載航空兵最先進的機型,對於中國空軍和海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那麼,為何J20和J15產量到現在為止還不是很多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機型產量不大呢?顯然,這裡有很多誤解,心急的網友很可能還沒有體會到先進戰鬥機的研製艱辛。尤其是像J20先進的武器裝備,其進入全速生產期是需要有一定時間的。比如,上面的標題並不算正確,成飛正在迅速的擴大J20的產量,已經擴充了4道生產線。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J20即使遇上F22也毫不遜色,而其量產據估計,每條生產線可以每月生產一架戰鬥機,4條生產線可以達到48架,這個是個很可觀的產量。但由於生產線生產速度並不是代表該武器的生產量,J20還受到了零備件的限制,要想生產出大量戰鬥機,生產零備件就要及時到位,否則,即使有生產線,也無力大規模量產J20的。再者,J20在使用的過程由於沒有采用渦扇15,中目前升級潛力很大,現在處於非全狀況的系統。作為一款新機型,難免會進行小批量的生產,這就導致了J20沒有大規模生產的別一個原因。

至於J15,情況略有不同,之所以沒有大規模量產J15,是因為,J15作為海航的第一款戰鬥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升級。其次,J15的服役數量受到航母自身承載率的限制。最後,隨著J20的裝備逐漸,海航的五代機替換掉四代機J15,也提上議事日程來,使得J15缺乏大規模量產的動力。所以說,要想看到J20和新一代的海航5代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